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阐述当前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培养、考核、合作方面缺乏协同性,分析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中面临的职业定位和专业背景差异大、职业倦怠多发等挑战,提出从制度建设、机制创新、平台搭建等方面促进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的策略。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136-03
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中之重,是回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追问的关键。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工队伍以及党团工作者等三支队伍。总体上,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极大作用,但是,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上存在不平衡的状况,造成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不均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不紧密的现象,降低了教育效果。对此,必须加大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的研究力度,深入挖掘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现状
(一)民办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缺乏协同性。和公办院校一样,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在聘用和培养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教学相关学科专业标准的要求进行系统培养,由此,无论高校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都认为他们的首要工作一方面是搞好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搞好科研,提升教师素养。学工队伍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学校在聘用和培养过程中更重视学工队伍的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专业的匹配度,因此学工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他们的培养主要目标是提升管理能力。党团队伍主要是培养学生中的骨干分子、积极分子和社团组织,开展学生活动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所以对他们的培养以提升活动能力为目标。但由于民办高校师资压力大、流动性频繁,导致各支队伍缺乏工作沟通,职责认知上较容易出现不一致,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过程中协同性不够。
(二)民办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考核缺乏协同性。由于民办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和发展目标的非协同性,导致高校对他们的考核体系也产生了不协同的情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更加偏向于课上得好不好,学生、领导、督导对授课的评价高不高,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评价。而对于学工队伍的评价更侧重于学生管理方面,学生的日常纪律好不好、违纪情况多不多等。对于党团队伍的考核集中在学生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方面。考核体系的非协同性,最终会导致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和工作目标的不一致。
(三)民办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合作缺乏协同性。当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下,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隶属于教学系统,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和教务处分管;学工队伍隶属于学生管理系统,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和学工处管理;党团队伍隶属于党办和团委系统。在部分民办高校,教育者面对这种管理体制缺乏协作经验,这种状况造成了各队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顺畅,消减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的挑战
(一)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定位差别较大,难以形成合力。当前各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工作定位各有侧重,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定位不准,角色意识有待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依然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功能。因此,在对学生的授课和考核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掌握,轻视甚至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的考查。民办高校学工队伍对于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定位基本上比较准确,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偏重于管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化,未能真正起到效果。民办高校党团队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缺乏使命感和核心意识,通常是为了活动而搞活动,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丰富,忽视了要通过活动教育自己、感染别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分工的不同造成职业定位的差异加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自为政,很难形成合力,大大消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背景差异较大,职业价值观不统一。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机制建设也不断完善,但当前一些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业务素质差异性较大,给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相对比较专业,但实践能力不足,教育实效性不足;学工队伍的专业背景比较丰富,实践能力强,但是理论性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多凭经验和感觉开展工作;党团队伍的学科背景更加复杂,实践性和执行力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是最强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这种专业背景的差异,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专业互补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职业价值观的差异。
(三)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在当前社会中各种思潮交汇、价值观日益多元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低、在同行中受歧视,职业认同感远远低于公办高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担负压力较大。因此,在自我需求和自身发展不能很好满足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有些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工作消极、立场动摇、信仰迷失等问题。这种职业倦怠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和引导,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策略
(一)坚持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完善协同制度建设。第一,创新协同机制,设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机构,统筹三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工作。与此同时,该机制要有效担负起全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培养任务,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地把三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落到实处。第二,完善协同制度建设,打造各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和设计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在师资招聘、名额分配时统一规划,实现三支队伍的协同规划;在教师培训、业绩考核过程中同步开展,实现协同培养;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方面公平合理,不厚此薄非,实现协同成长;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协调平衡,实现协同发展。第三,强化组织协调,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营造积极的氛围和环境。首先,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考核力度,确保民办高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要求配齐、配足、配好、配强教师队伍。其次,不定期严格督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专项经费的预算、审批和使用情况,确保经费足额、及时、合理使用,杜绝被挪作他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经费的充足。再次,民办高校要不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發展的研究工作,通过讲座、报告、科研立项等形式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不断研究和解决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力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协同发展。 (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键,完善协同培养机制。协同培养是保障各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的前提,抓好民办高校三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培养,关键要把握住四个关键之处。
第一,招聘。目前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党团队伍、辅导员队伍在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起点上就导致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不平衡,这就为协同发展设置了障碍。因此,在新教师招聘的时候,就应确保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均衡性,在入口上保证各队伍的学历、职称、专业能力不会被分化。第二,培训。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是加快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经常性地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多样的业务培训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在培训中要给予每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公平的机会,使每支队伍、每个人都能得到提升进步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培训中也要有的放矢,要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此外,要下功夫研究针对不同队伍的培训方式方法,以激发每个人的培训热情,力求每名教师都能通过培训获得成长。第三,考核。首先,制定科学、完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考核体系,要尽量全面、公平、科学、合理地去考核、评价每一名教师。其次,要把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综合起来,既要考量结果,也要评价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考核。最后,要端正考核的正义价值,考核的目标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发展,而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惩罚而考核。第四,晋升。职称和职务晋升是关系到每一个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实现个人与团队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在制度上必须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设立通畅的晋级晋职途径,高校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和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获得和其他教师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甚至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以项目为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有机融合。机制和制度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提供了形式上和制度上的保障,但是要真正实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内涵式融合,必须落实在工作中。所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队伍的深度融合必须通过工作交流,在工作实践中得以实现。以项目为载体,以科研团队为平台,是达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内涵式融合的有效途径。
第一,组建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队伍、学工队伍在内的科研小组、科研团队,一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另一方面开展学生管理研究,实现优势互补,把研究成果有效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第二,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科研团队的带头人,不断整合相关成果,申报更高层次的课题项目,进行课题研究,一方面强化团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整个团队的团结,实现队伍融合、个人发展的双赢。第三,以各种项目促进各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合作,各支队伍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譬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自己理论功底好的优势、学工队伍发挥自己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点、党团队伍展示自己时间能力强大的优势,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意识,又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共识的达成,最终实现个人的发展、团队力量的增强。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融合,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政府、社會、高校自身的共同发力,只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最终形成有强有力的、富有新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参考文献】
[1]王学俭,顾超.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6(12)
[2]孙琳.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有机协同[J].湖北社会科学,2017(2)
[3]胡勇,唐华山.思政课队伍与学工队伍协同发展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
[4]李渝萱.协同创新与同向同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力量整合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责编 苏 洋)
【关键词】民办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队伍 协同发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C-0136-03
对大学生开展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育人的重中之重,是回应“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追问的关键。一般来说,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学工队伍以及党团工作者等三支队伍。总体上,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对于加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起到了极大作用,但是,部分高校,特别是民办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上存在不平衡的状况,造成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不均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配合不紧密的现象,降低了教育效果。对此,必须加大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的研究力度,深入挖掘他们之间的关系,建立协同发展机制。
一、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现状
(一)民办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缺乏协同性。和公办院校一样,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作为思想政治理论课专职教师,在聘用和培养过程中主要是按照教学相关学科专业标准的要求进行系统培养,由此,无论高校还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个人都认为他们的首要工作一方面是搞好教学,传授理论知识,另一方面是搞好科研,提升教师素养。学工队伍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学校在聘用和培养过程中更重视学工队伍的管理能力以及与学生专业的匹配度,因此学工教师的核心任务是做好学生管理工作,对他们的培养主要目标是提升管理能力。党团队伍主要是培养学生中的骨干分子、积极分子和社团组织,开展学生活动是他们的主要职责,所以对他们的培养以提升活动能力为目标。但由于民办高校师资压力大、流动性频繁,导致各支队伍缺乏工作沟通,职责认知上较容易出现不一致,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过程中协同性不够。
(二)民办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考核缺乏协同性。由于民办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和发展目标的非协同性,导致高校对他们的考核体系也产生了不协同的情况。对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考核更加偏向于课上得好不好,学生、领导、督导对授课的评价高不高,忽略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的评价。而对于学工队伍的评价更侧重于学生管理方面,学生的日常纪律好不好、违纪情况多不多等。对于党团队伍的考核集中在学生活动、社会志愿服务组织方面。考核体系的非协同性,最终会导致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和工作目标的不一致。
(三)民办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合作缺乏协同性。当前在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下,高校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分属不同的教育体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隶属于教学系统,由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和教务处分管;学工队伍隶属于学生管理系统,由分管学生工作的校领导和学工处管理;党团队伍隶属于党办和团委系统。在部分民办高校,教育者面对这种管理体制缺乏协作经验,这种状况造成了各队伍之间的交流和沟通不顺畅,消减了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效果。
二、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发展的挑战
(一)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职业定位差别较大,难以形成合力。当前各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工作定位各有侧重,但是部分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教师定位不准,角色意识有待提升。民办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角色定位依然局限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轻视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政治教育基本功能。因此,在对学生的授课和考核过程中过于强调理论知识掌握,轻视甚至忽视了对学生思想道德和政治觉悟的考查。民办高校学工队伍对于自己思想政治教育角色定位基本上比较准确,但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偏重于管理,对于思想政治教育也仅仅是停留在形式上和表面化,未能真正起到效果。民办高校党团队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缺乏使命感和核心意识,通常是为了活动而搞活动,片面追求活动形式的丰富,忽视了要通过活动教育自己、感染别人的思想政治教育目的。因此,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分工的不同造成职业定位的差异加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各自为政,很难形成合力,大大消减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专业背景差异较大,职业价值观不统一。近年来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取得了较大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体制与机制建设也不断完善,但当前一些高校,尤其是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知识结构、专业背景、业务素质差异性较大,给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专业背景、知识结构相对比较专业,但实践能力不足,教育实效性不足;学工队伍的专业背景比较丰富,实践能力强,但是理论性有待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能力不足,多凭经验和感觉开展工作;党团队伍的学科背景更加复杂,实践性和执行力在所有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是最强的,但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背景的人员较少,在开展思想政治实践教育的过程中缺乏理论支撑。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这种专业背景的差异,虽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专业互补的作用,但也造成了职业价值观的差异。
(三)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存在职业倦怠现象。在当前社会中各种思潮交汇、价值观日益多元背景下,民办高校教师待遇低、在同行中受歧视,职业认同感远远低于公办高校,导致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担负压力较大。因此,在自我需求和自身发展不能很好满足的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队伍中有些人会在一定程度上出现工作消极、立场动摇、信仰迷失等问题。这种职业倦怠的现象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纠正和引导,对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极为不利的。
三、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策略
(一)坚持协同发展机制创新,完善协同制度建设。第一,创新协同机制,设立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机构,统筹三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培养工作。与此同时,该机制要有效担负起全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培养任务,有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效果地把三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发展落到实处。第二,完善协同制度建设,打造各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的制度体系。在制度建设和设计中,要把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发展作为核心价值,在师资招聘、名额分配时统一规划,实现三支队伍的协同规划;在教师培训、业绩考核过程中同步开展,实现协同培养;在科研立项、经费支持方面公平合理,不厚此薄非,实现协同成长;在职称评定、职务晋升中协调平衡,实现协同发展。第三,强化组织协调,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营造积极的氛围和环境。首先,各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加大对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的考核力度,确保民办高校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文件精神要求配齐、配足、配好、配强教师队伍。其次,不定期严格督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各项专项经费的预算、审批和使用情况,确保经费足额、及时、合理使用,杜绝被挪作他用,以保证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培养经费的充足。再次,民办高校要不断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發展的研究工作,通过讲座、报告、科研立项等形式鼓励思想政治教育团队不断研究和解决协同发展中存在的障碍和问题,力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各个主体在自身发展过程中相互借鉴、共同进步、协同发展。 (二)把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关键,完善协同培养机制。协同培养是保障各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的前提,抓好民办高校三支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培养,关键要把握住四个关键之处。
第一,招聘。目前民办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与党团队伍、辅导员队伍在学历、职称、专业能力等方面存在较大差距,在起点上就导致了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不平衡,这就为协同发展设置了障碍。因此,在新教师招聘的时候,就应确保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均衡性,在入口上保证各队伍的学历、职称、专业能力不会被分化。第二,培训。不断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是加快教师队伍快速成长的有效途径,因此经常性地对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开展多种多样的业务培训是极其重要的。一方面,在培训中要给予每个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公平的机会,使每支队伍、每个人都能得到提升进步的机会;另一方面,在培训中也要有的放矢,要针对不同的岗位、不同的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此外,要下功夫研究针对不同队伍的培训方式方法,以激发每个人的培训热情,力求每名教师都能通过培训获得成长。第三,考核。首先,制定科学、完善、合理的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考核体系,要尽量全面、公平、科学、合理地去考核、评价每一名教师。其次,要把结果考核与过程考核综合起来,既要考量结果,也要评价过程,实现全方位、全过程考核。最后,要端正考核的正义价值,考核的目标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终实现教师发展,而不是为了考核而考核、为了惩罚而考核。第四,晋升。职称和职务晋升是关系到每一个个人切身利益的大事,也是实现个人与团队共同发展进步的重要内容。在制度上必须为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设立通畅的晋级晋职途径,高校要在符合法律法规的前提下鼓励和帮助思想政治教育教师获得和其他教师平等的职业发展机会,甚至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的倾斜。
(三)以项目为平台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有机融合。机制和制度对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协同发展提供了形式上和制度上的保障,但是要真正实现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内涵式融合,必须落实在工作中。所以,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支队伍的深度融合必须通过工作交流,在工作实践中得以实现。以项目为载体,以科研团队为平台,是达成整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内涵式融合的有效途径。
第一,组建包括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党团队伍、学工队伍在内的科研小组、科研团队,一方面开展教学研究,另一方面开展学生管理研究,实现优势互补,把研究成果有效应用到日常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第二,聘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作为科研团队的带头人,不断整合相关成果,申报更高层次的课题项目,进行课题研究,一方面强化团队的科研能力,另一方面促进整个团队的团结,实现队伍融合、个人发展的双赢。第三,以各种项目促进各个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合作,各支队伍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譬如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挥自己理论功底好的优势、学工队伍发挥自己管理经验丰富的优点、党团队伍展示自己时间能力强大的优势,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合作意识,又进一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团队共识的达成,最终实现个人的发展、团队力量的增强。
民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协同融合,是增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有效途径,但是,这种融合不可能一蹴而就,既需要时间的积淀,也需要政府、社會、高校自身的共同发力,只有在实践中积极探索、不断改进,才能最终形成有强有力的、富有新时代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团队。
【参考文献】
[1]王学俭,顾超.思想政治教育整体性协同创新[J].湖北社会科学,2016(12)
[2]孙琳.高校辅导员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有机协同[J].湖北社会科学,2017(2)
[3]胡勇,唐华山.思政课队伍与学工队伍协同发展机制探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
[4]李渝萱.协同创新与同向同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三支队伍”力量整合探析[J].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