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音乐界,曾经有个极端的说法—“中国没有真正的音乐评论”。作为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音乐批评这个领域还是感到很陌生。本文通过阅读《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论述了笔者自身的感受,还有很多不足之处需要批评指正。
【关键词】音乐批评;20世纪;挣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其实,作为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音乐批评这个领域还是感到很陌生。本学期因为学校课程开设,笔者有幸拜读了明言教授的《音乐批评学》一书,感觉对音乐批评这个领域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
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梳理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首先以绪言的形式对音乐批评研究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对20世纪的中国音乐批评进行取域和断代,分析了研究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意义。作者按照编年顺序,结合逻辑构成,对20世纪的音乐批评进行阐释与研究,将其演变史划分为三个大时期:一、从学堂乐歌到抗日战争;二、从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文革”结束;三、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20世纪末。
这本书虽然书名是20世纪,但在书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章的前半部分阐述了1840—1900年中国经历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20世纪是中国音乐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非常精彩的一个世纪,但20世纪前中国音乐评论界所经历的艰辛和波折依然是当代音乐评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三个大时期
(一)从学堂乐歌到抗日战争
笔者认为,近代中国思想的先觉者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着超前的意识。学堂乐歌自它诞生起,就怀揣着近代音乐思潮最宝贵的品质——前所未有的果敢精神。
学堂乐歌是那个时代新式学堂的一种形式,但确实是中国音乐创作的先河,这个时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批评,是思想上挣脱老式理念的束缚,是中国音乐文化迈进的一大步。学堂乐歌教育学生唤醒民众,推动社会的改良,这些社会影响、观念都影响着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这个时段在中国音乐批评观念历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特性和时代风貌。
从1942年在延安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文革”结束。
这个阶段挣脱阶级的束缚,回到文艺的出发点“爱”上面来,这点才是人类统一的情感出发点。在此次座谈上的讲话中体现的文艺思想唤醒了一大批沉睡者。
(三)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20世纪末
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象征着对艺术领域的“解冻”。随着这股“东风”的推动,艺术批评理论又出现了新的“百家争鸣”。笔者认为,艺术批评后音乐批评思想如贫瘠的土地得到雨水滋润般不断发芽成长。
20世纪末,许多批评观念出现,笔者认为,此时的时局就如同宋瑾先生在《野狗的家园在哪里——文艺批评者挣脱绑架之后》中提到的:“不愿做被绑架的家犬,要做自由的野狗,这是纯洁政治的艺术家和评论家的理想。但是野狗毕竟也需要家园。没有家园,只能是全然的流浪者,是艺术世界的无关者。”文艺批评者开始有了自己“独立人格”,但是它需要一个家园的支持,在文艺这条帆船上我們迎风起航,目标是遇到更多的帆船与之同行或比航,但我们知道,不管多远的航线都需要有可以展开怀抱迎接我们的港湾。
三、结语
20世纪是中国承前启后的时代,这个时代见证了音乐批评的成长、衰退、涅槃,这个时代奠定了当代音乐乐评的众多基本思想观念,在音乐批评界应当始终保持一个对立面、全局面去看待音乐的思想、情感,孕育出更多不一样的音乐思想。
笔者认为,音乐批评是每一个学习音乐应当涉足的地方,或偏激,或传统,或有见地地表述着个人对于音乐的看法,时刻保持着一个乐评的音乐思维,不断地去理解、评论、讨论、指正后再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音乐传递给更多的大众。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也脱离不了生活,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参考文献
[1]王若西.中西方音乐批评辨析—读《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有感 [J].歌海,2016(05).
【关键词】音乐批评;20世纪;挣脱
【中图分类号】J605 【文献标识码】A
其实,作为声乐表演与教学专业的研究生,对于音乐批评这个领域还是感到很陌生。本学期因为学校课程开设,笔者有幸拜读了明言教授的《音乐批评学》一书,感觉对音乐批评这个领域有了新的认识和解读。
一、《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论》的主要内容及结构梳理
在这部著作中,作者首先以绪言的形式对音乐批评研究的重要性、可能性和研究方法进行简要介绍,并对20世纪的中国音乐批评进行取域和断代,分析了研究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的历史意义。作者按照编年顺序,结合逻辑构成,对20世纪的音乐批评进行阐释与研究,将其演变史划分为三个大时期:一、从学堂乐歌到抗日战争;二、从1942年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文革”结束;三、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20世纪末。
这本书虽然书名是20世纪,但在书中的第一、第二及第三章的前半部分阐述了1840—1900年中国经历的一系列问题。笔者认为,20世纪是中国音乐漫长的历史长河中非常精彩的一个世纪,但20世纪前中国音乐评论界所经历的艰辛和波折依然是当代音乐评论不可忽视的一个问题。
二、三个大时期
(一)从学堂乐歌到抗日战争
笔者认为,近代中国思想的先觉者们对音乐教育的重要性有着超前的意识。学堂乐歌自它诞生起,就怀揣着近代音乐思潮最宝贵的品质——前所未有的果敢精神。
学堂乐歌是那个时代新式学堂的一种形式,但确实是中国音乐创作的先河,这个时期对于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批评,是思想上挣脱老式理念的束缚,是中国音乐文化迈进的一大步。学堂乐歌教育学生唤醒民众,推动社会的改良,这些社会影响、观念都影响着后来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这个时段在中国音乐批评观念历史上具有独特的理论特性和时代风貌。
从1942年在延安发表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到“文革”结束。
这个阶段挣脱阶级的束缚,回到文艺的出发点“爱”上面来,这点才是人类统一的情感出发点。在此次座谈上的讲话中体现的文艺思想唤醒了一大批沉睡者。
(三)从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20世纪末
第四次全国文艺工作者代表大会,象征着对艺术领域的“解冻”。随着这股“东风”的推动,艺术批评理论又出现了新的“百家争鸣”。笔者认为,艺术批评后音乐批评思想如贫瘠的土地得到雨水滋润般不断发芽成长。
20世纪末,许多批评观念出现,笔者认为,此时的时局就如同宋瑾先生在《野狗的家园在哪里——文艺批评者挣脱绑架之后》中提到的:“不愿做被绑架的家犬,要做自由的野狗,这是纯洁政治的艺术家和评论家的理想。但是野狗毕竟也需要家园。没有家园,只能是全然的流浪者,是艺术世界的无关者。”文艺批评者开始有了自己“独立人格”,但是它需要一个家园的支持,在文艺这条帆船上我們迎风起航,目标是遇到更多的帆船与之同行或比航,但我们知道,不管多远的航线都需要有可以展开怀抱迎接我们的港湾。
三、结语
20世纪是中国承前启后的时代,这个时代见证了音乐批评的成长、衰退、涅槃,这个时代奠定了当代音乐乐评的众多基本思想观念,在音乐批评界应当始终保持一个对立面、全局面去看待音乐的思想、情感,孕育出更多不一样的音乐思想。
笔者认为,音乐批评是每一个学习音乐应当涉足的地方,或偏激,或传统,或有见地地表述着个人对于音乐的看法,时刻保持着一个乐评的音乐思维,不断地去理解、评论、讨论、指正后再将真正有意义、有价值的音乐传递给更多的大众。生活离不开音乐,音乐也脱离不了生活,艺术本身就来源于生活。
参考文献
[1]王若西.中西方音乐批评辨析—读《20世纪中国音乐批评导》有感 [J].歌海,2016(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