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与专业人才培养

来源 :科技创新导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ockonfir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原则和经验,调查我校往届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对社会的适应性,提出了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设置的基本原则,形成了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基本规范,这将为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发展以及提高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有力保证。
  关键词:民族高等院校 材料化学 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09(a)-0232-01
  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材料的发展水平始终是时代进步和社会文明的标志,人类文明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如何更好地利用材料和創造材料的历史[1]。同时,材料的不断创新和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在当代,新材料、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并列为新技术革命的重要标志,其中新材料更是科学技术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技术先导[2]。因此,对于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如何在课程体系设置上体现民族高等院校的特点,体现“面向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服务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的办学宗旨,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课题。
  1 材料化学学科发展状况
  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现已发展成为一门完整的独立学科[3]。我国的材料教育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形成和发展过程正遵循着从宽广到细分又从细分到综合的科学发展普遍规律,体现了社会需求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专业结构、人才素质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4]。新中国成立初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制约和前苏联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影响,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主要是为行业培养通晓某一专业技术的工程技术人才[5]。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材料科学与工程学科的迅速发展和不断完善,几大类材料之间呈现出更多的内在联系和共性,各学科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材料科学技术及人才培养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20世纪90年代,教育部将原20余个工科材料类本科专业整合为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等四个二级学科专业,并提出了综合性的材料科学与工程引导性专业,在理科方面设置了材料物理和材料化学两个专业,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6]。
  2 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
  材料科学与工程的定义是:研究有关金属、无机非金属、有机高分子等材料的组成/结构、测试/表征、制备/合成、性能/应用四要素及其关系的科学技术与生产[7]。对材料基本四要素的认识和理解要有动态的观念。材料的结构与成分着重在于研究包括原子的类型及所观察尺度范围内原子的排列组合;材料的合成与加工则使原子、分子可得到特定的排列组合;而由不同原子、分子及其排列组合所得到的材料具有所需的使用性能;对材料性能的各种测试和微观层次上的表征构成了材料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正是因为材料化学专业是材料科学与工程教育从细分到综合而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专业,各学校在设置这个专业的课程体系时各有侧重。由于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往往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本文提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建设[8]:分析国内外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基本原则和发展趋势;调查我校往届毕业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调查我校毕业生工作单位对他们的满意度,征询用人单位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查主要的少数民族生源地区对材料化学专业人才的要求;调查主要的少数民族生源地区的产业发展规划;分析我校现有的材料化学课程体系,分析该课程体系与毕业生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之间的关系,找出目前课程体系的不足并提出改进的措施;提出民族高等院校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确立主干课程;研究主干课程的基本内容,确立主干课程的衔接关系。
  3 材料化学专业人才培养
  专业课程的教学可采取多元化手段,鼓励教师将其科研成果进行精选、提炼并转化为本科生大型专业综合性实验[9]。根据培养计划,学生在大一和大二期间完成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等化学基础实验,在大三期间完成了高分子化学、材料化学等专业基础实验,那么到了大四上学期,学生经过三年的实践训练,应该说具备了开展大型综合性实验的能力,教师就可以安排专业综合性实验。综合性实验可以作为整个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实践选修课开设,设置20个左右学时,这样不仅规范了综合性实验的开设,同时也通过课时费等形式给了教师一定的激励机制。综合性实验的基本流程可大致设计为:学生查阅资料→学生选择指导教师并提交实验申请→教师审查答复→学生做实验→学生提交实验报告和结论→教师评阅给分。教师可根据各人不同的学术专长分别担任不同实验项目的指导,但实验报告的最后评阅应当由实验指导小组集中进行,以保证客观公正。另外,综合性实验还可以和本科生毕业论文进行良好衔接,这样使得学生在某个课题上有机会真正深入下去,最终达到培养专业创新人才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李松林,阮建明,刘继进,等.中南大学材料化学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4):135-136.
  [2] 柳云骐,张晓云,叶天旭,等.材料化学专业的定位及其课程体系的思考[J].石油教育,2005(2):60-63.
  [3] 陈晓刚,袁毅桦,陈纯馨,等.地方高校设置材料化学专业的探索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6(10):103-105.
  [4] 周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专业实验创新研究[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6(3):48-50.
  [5] 陈东初,袁毅桦.关于材料化学专业材料化学课程建设的一些探讨与实践[J].广东化工,2006(10):105-107.
  [6] 钱力,郑怀礼,赵会明,等.材料化学专业开放性实验教学的设想[J].高等建筑教育,2003(2):76-77.
  [7] 郑怀礼,钱力,贾晓燕,等.材料化学专业分析化学实验课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6):137-138.
  [8] 罗志勇,赵会明.材料化学专业实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探索[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27-128.
  [9] 李琳,张爱清.关于科研融入材料化学本科教育之创新机制的建立与实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8,34:103-104.
其他文献
摘 要:以培养高素质技能型的学生为目标,围绕课程体系改革,结合学院现有条件,探索农产品加工技术课程项目化教学。通过对课程内容重组、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进,改变传统的考核方式,形成了以项目为载体的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为高职的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农产品加工技术 高职项目教学 一体化数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2)12(a)-0-
目前,我国在社会生活及经济活动中的信用缺失现象导致市场交易成本大幅提高,为了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健全完善市场体系和提高资源配置的效率、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
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将科技与教育融合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是发挥各方优势协同发展,提升科技工作者工作氛围的有效途径,指出要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引领思想,以现代网络技术为交流
供热工程因为自身的特点涉及的风险因素较多。本文就某市政供热项目进行工程经济风险分析并作出相应对策措施。
分析温岭市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提出解决缺水问题的基本思路,从可持续观点出发,提出区域供水规划方案,以达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可持续利用.
探讨轴流泵与风机的导叶、动叶及叶片角度的调整对工作性能曲线的影响,给出了确定叶片角度最佳值的方法.
1 基本概况梧桐河流经鹤岗市、萝北和汤原两县,河流总长237 km,总流域面积4 536 km2,其中山区3 577 km2,丘陵125 km2,平原837 km2,河道弯曲系数2.5,河槽宽30~90 m,河道比降1/2
摘 要:顶岗实习是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性教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文章客观分析了地方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建立以政府为主导、企业和学校为主体的运作模式,要成立一个由多个政府部门联合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工作委员会,专门负责顶岗实习的调控和统筹协调。通过争取地方政府创设良好的区域环境、加强校企合作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科学系统地建立健全顶岗实习教
1 流域概况蚂蚁河是松花江一级支流,发源于张广才岭鱼池乡,在方正县老龙岗注入松花江,干流全长341 km,流径尚志、延寿、方正三县(市)流域面积10727 km2,其中山地面积占流域面
实施节水灌溉是解决农场部分地区水资源短缺和旱灾双重矛盾,推动种植结构调整和集约化经营,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率,增加职工收入,改善生态条件,实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战略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