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背景知识的换位教学方法及其应用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134397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换位教学是研究生课程教学中的常用方法,本文就如何结合学生既有背景知识设计换位教学进行了探讨。在《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设计中,以学生既有生活背景作为依据,安排学生宣讲其较为熟悉地区的区域发展规划,实现了课堂教学的良好互动。
  关键词: 背景知识 换位教学 《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
  一、引言
  当前,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针对研究生课堂教学的批评之声不绝于耳,同时,针对其教学改革思路和重点的看法也不断涌现。其中,最为激烈的讨论在于,研究生教学如何体现其与本科生教学的层次差异?如何让研究生在摄取知识的同时培养自主思考和学术研究的能力?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将纯粹的教师灌输转变为深度的师生互动?带着这些问题,笔者从《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这门课程的课堂设计谈起,在回顾课堂教学主要步骤的同时,阐述了这种模式对于学生的积极影响,并探讨了这种模式对研究生课堂教学的启示。
  二、《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课堂设计
  《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是南京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硕士点一年级研究生的选修课程。虽然是选修课,但这门课程兼容了区域经济和产业经济两大学科门类的知识内容,在区域经济学的整体教学框架占据了重要地位。也正因为如此,我校一年级区域经济学研究生悉数选修了这门课程,还有产业经济学和企业管理专业的多位同学选修了这门课程。
  在正式教学过程展开之前,对于这门课整体设计的主要思路是,一方面要遵循课堂设计的基本要求即知识传授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体现出课程自身的一些特点,如:课堂的学生参与度、师生及生生之间的互动性、语言技能的培养等。既体现出区域经济学知识的共性,又具有一定的教学特性。考虑到区域经济专业特有的空间概念,依据学生的生源地和求学经历等既有的生活背景知识,将其生活经历与教学内容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实现学生的深度参与。具体来说,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教师的课程安排阶段
  这是课堂教学的初始阶段,也是第一堂课内完成的内容。在这一阶段,教师通过讲解本门课的相关的背景知识,为学生们展示了一系列的相关问题,如:我希望学生们从这堂课上学到什么?我将使用什么教学材料及辅助资料?我将引导学生们进行何种形式的互动交流?而针对这些问题,教师也给出了相关的回答,如课程学习的目的和方法;相关的参考书目;课堂的互动形式;学生的课堂宣讲安排等。这些问题的提出和回答,一方面有助于教师整理教学思路,合理支配教学资源,另一方面让学生对于整个学科的学习进程和要求,有了一个全面的了解,明确每一阶段各自的任务。
  2.教师的课程教学阶段
  这是课堂教学的基础阶段,计划在第二到第九周内完成。这期间,教师主要进行基础知识的讲解和示范案例的分析。在这一阶段,教师对课堂活动的多样性和课程进度进行了合理的掌控。教师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上,首先,通过引用反映有效信息的图片,使得有内涵的课程更加生动,在调动学生探究兴趣的同时,也能够掌握教授课程的节奏,更好地引领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思考;其次,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教授过程中,积极开展师生互动,让学生在互动中积极思考老师讲授的内容并及时反馈相关信息;最后,将理论与时事相联系,如在分析江苏沿海规划中的生态建设时,通过引用“江苏搁浅鲸鱼死亡后遭割肉”这则图片新闻,生动形象地说明生态建设的现状,走出书本固有的思维限制。
  具体来说,教师首先给出了本课程中“区域”的具体含义,并结合我国近年来颁布的各类区域发展规划,鲜明地提出了区域发展必须借助差异化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才能促进区域竞争力提高的观点。在第二讲到第六讲中,教师先后讲授了“区域分工与主导产业选择”、“欧美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中国的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等几个专题,不仅从理论上,更从现实政策层面探讨了区域发展和产业政策两者之间的密切关系。在第七讲和第八讲中,教师用两次课的时间,以我国2010年颁布的《江苏沿海地区发展规划》为例,系统阐述了该规划的背景、区域发展现状、区域发展的产业定位、交通设施和对策措施等内容。这不仅是对前几次课理论内容的实践深化,而且对后续学生们的宣讲给出了范本。此外,在学生宣讲结束后,邀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和南京财经大学南京都市圈研究中心的区域规划专家,为学生开展了一次南京都市圈发展历程和规划编制情况的知识讲座。由于讲座本身贴近学生的生活环境,因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以上教学活动的展开,在课程进度上,保证了理论讲解和案例分析的相辅相成;在理论讲解中,既保证了知识自然清晰的衔接,又适当地发挥了学生的思考能力,避免了学生难以跟上进度或反馈不及时的情况;而在案例分析研究中,结合扎实的理论铺垫和多种研究方法,全方位多角度地研究问题,具有很强的发散性和关联性,为学生课下的研究提供了有效的路径。
  3.学生的课堂宣讲
  学生的课堂宣讲也是本门课程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关键阶段,具有鲜明的课程特点。在学生课堂宣讲的安排上,结合本课程以区域发展规划和地区产业发展为主题的特点,根据学生的户籍和本科求学地,恰到好处地将学生分为六组,每组同学对应分析一个经济区域。如陈炳华和韩霜两位同学,分别来自四川和重庆,就将其编为一组,共同对2009年我国颁布的《成渝经济区区域规划》进行研究宣讲②。
  这一阶段任务的实施,可以极大地促进学生对前期所学理论知识的运用,是一次对课程内容的考量与综合能力的锻炼极佳机会。首先,通过学生对自己家乡或求学地的区域规划研究,充分调动学生对课程内容框架的把控,同时使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得到升华;其次,通过课前的宣讲准备,学生对资料的收集与分析能力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并形成一种合作意识,并对課件制作能力进行充分的锻炼;再次,通过课堂上的宣讲,充分地锻炼宣讲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即兴发挥能力,是一次极佳的个人魅力展示平台;最后,在宣讲过程中、宣讲结束后,通过师生与生生之间的提问、讨论等方式,不仅加强了宣讲人的随机应变能力,而且通过互动的方式,知识摆脱了理论的束缚,并在探讨中得到了传播和升华。这些对于本门课程理论的实践,对于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都是极具意义的。   三、结语
  1.换位教学必须建立在学生背景知识的基础上
  换位教学是一种常用的研究生教学方法,在一般的换位教学中,教师往往单方面选择一些研究选题让研究生开展研究并在课堂上宣讲,但实际上,这种教师主观意志决定的换位教学,在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等方面的效果并不突出。在本课程的教学活动中,将换位教学建立在学生既有的生活背景知识上,使得学生在进行课后准备和课堂宣讲时所接触到的内容基本上都是自己所熟悉的家乡事,这极大地激发了他们的参与热情,活跃了课堂气氛,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
  2.强调兴趣和互动仍然是研究生教学的基本原则
  整个课程教学都是立足于兴趣和互动来展开的:通过对多样性课堂内容的巧妙安排及学生对家乡发展的责任感,激发学生的学习研究兴趣。通过互动,知识得到充分传播,既保证了课堂教学目标的实现,又使得对知识的掌握利用更加灵活生动,这些都是这门课程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活动,我们发现,对研究生期间的课程,教师完全可以以兴趣和互动为切入点进行安排,以便更好地完成教学计划。例如,可以通过在课堂加大对多媒体资源的使用,将枯燥的知识形象化,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小组任务展示、课堂辩论等形式使课堂活动设计多样化,加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些都能为增强课程教学的效果增色不少。
  注释:
  ①感谢南京财经大学区域经济学专业2011级硕士研究生陈炳华、高志霞、韩霜、焦艳、刘玉飞、孟晓、王之军、杨荣、张帅奇等九位同学在《产业政策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教学过程中所给予的支持与配合,此外,南京财经大学企业管理专业、产业经济学专业有多位硕士研究生同学选修了本课程,在此一并致谢。
  ②其他的学生宣讲组合为:来自山东的高志霞同學宣讲《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规划》、来自安徽的焦艳、杨荣同学宣讲《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来自苏北、皖北的王之军、孟晓同学宣讲“淮河经济走廊”,来自湖南的刘玉飞同学宣讲《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来自河南的张帅奇同学宣讲《中原经济区建设纲要》、来自浙江的柴燕灵和李想同学宣讲《浙江舟山群岛新区规划》.
  参考文献:
  [1]Richards,J.C.What’s the use of lesson plans?[A].In J.C.Richards(Ed.),Beyond Training[C].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103-121.
  [2]杨建永.“问题解决教学”策略的应用及注意事项[J].教学研究,2009.
  [3]梁婷.课堂设计理论及其对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的启示[J].高等教育研究,2011,11.
  [4]袁中华、邵雄.我国产业经济学案例教学若干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10,24.
  [5]邓亦武、邓厚平.邹议研究生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能力之培养——如何提高研究生的课堂讲授能力[J].教学研究,2007,5.
  [6]施莉.研究生课堂讨论教学法初探[J].当代教育科学,2008,11.
其他文献
摘要: 预习是一种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传统的预习一般都安排在课外,由教师提出预习要求,学生按照一定的方法预先自学新课,为课堂上的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作好铺垫,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种学习方法本该是行之有效的,然而,由于小学生年龄小,不够自觉,课外预习的效果却总是不尽如人意。基于这种现状,本学期,作者尝试把预习纳入第一课时的教学中,实行“零起点”教学。大半个学期下来,课内预习成效显著,能充分调动学生学
摘 要: 高职教育的好坏直接关乎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能否搞好的问题。针对我国西部地区高职教育的发展实际,作者在对高职院校教师从教学适应状况、工作倦怠情况和组织生涯发展程度对个人工作满意度的影响状况的调查分析基础之上,找出目前我国西部地区高职教育存在的现实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更好地推动我国高职教育的科学全面发展。  关键词: 西部地区 高职教育 存在的问题 解决
摘 要: 本文以短片NOTE的前期创作设计为参考,分析动画短片故事剧本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于动画短片的创作来说,首先确定要做什么,然后确定短片的表现形式、故事剧本,最后围绕主题,完成前期的设计工作。  关键词: 动画故事剧本 创作 主题 影片架构  一部优秀的动画作品,带给人们的不仅是美轮美奂的画面,更多的是一些深层次的思考和无穷的回味。  我很荣幸地成为本届三位动画毕业生
摘 要: 从《芒果街上的小屋》到《拉拉的褐色披肩》,墨西哥裔美国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延续了她叙事上他者的身份与立场,从儿童和女性的视角出发,以诗性的语言再现了拉美移民的生活和心境,而后者对历史深度和民族文化的挖掘则深化了叙事情感,推动了叙事方式的改变,从而使其拥有了更多与酸甜的芒果不同的苦涩或是明朗的滋味。  关键词: 儿童文学 《芒果街上的小屋》 《拉拉的褐色披肩》
摘 要: 大学生是社会发展的动力,是社会未来的希望。青年志愿者行动是广大青年学生志愿为社会、为他人提供服务的一种社会活动方式,是加强青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生动实践。大学生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受志愿者自身素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等内外因素的影响。本文通过对吉首大学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特色项目——“爱心小屋”和“敬老爱老”活动开展的叙述和思考,探讨大学生青年志愿者社会责任感的培育途径。  关键
摘 要: 应用文教学往往无趣且低效,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才能真正提高应用文教学的质量。实践是解决问题的最好办法,只有充分把握学生特点和教学内容,改变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致力于实践,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应用文写作水平。作者结合教学实践对应用文写作教学进行了探索。  关键词: 高中应用文写作 实践教学 提高方法  应用文,是一门实用型的学科。应用文写作旨在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书面
摘要: 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思想的指导下,班主任在教育教学中要把真诚的微笑留给学生,把无私的赞美留给学生,把广泛的兴趣爱好展现给学生,努力做学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使者。在工作中不断创新,坚持用爱心滋润学生心田,在潜移默化中塑造学生心灵。这样才能使班主任更具有楷模的魅力,使班主任工作永葆生命力。  关键词: 班主任工作微笑赞美兴趣爱好心理健康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教育者、领导者和组织者,是
摘 要: 校园载体的命名能彰显学校的办学定位,优化校园育人环境,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文化环境。本文以贵州师范学院校园载体命名为例,阐述校园载体命名对校园文化建设的作用,并结合贵州实情,提出新校区校园载体的命名应蕴涵办学理念,赋予独特的人文精神,同时要呼应地形、顺应自然,体现地方特色的观点,拟对新校区载体命名提供新的思路。  关键词: 校园载体 命名 文化建设  1.前言 
摘 要: 曹文轩在小说创作中一直坚守着“永恒的古典”创作理念,并将其古典的审美思想通过小说中人性美、悲剧美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古典、雅致富有情调的诗意空间,从而提升作品的品质。作品中,他力求以古典梦境般的“温馨与温暖”关怀现代人的精神世界;他弘扬人生的尊严与人性的高贵,同时也不回避人性中的阴暗,并以平和的态度给予坚决的否定,从而以美的理想统摄真的现实,建构出和谐的新古典主义艺术境界。  关键词:
摘 要: 宁海的民俗手工艺博大精深,幼儿园应在吸取我国传统文化精髓,挖掘民间风俗和传统手工的内在教育价值的基础上,将幼儿园的手工活动和民俗文化教育结合起来,开展适合幼儿发展和接纳水平的创意手工活动,让幼儿在做做玩玩中了解民间民俗文化,提升审美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民俗化 创意手工 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大背景下,幼儿园越来越重视对幼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