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新分离的二株乙型脑炎病毒全基因组序列特征分析

来源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arry08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对2008年湖北省新分离的2株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和分析,了解当地乙脑病毒株的分子生物学特性.方法 病毒复苏鉴定后,使用覆盖乙脑病毒全基因组的16对特异性引物,RT-PCR法扩增乙脑病毒HBZG08-09株和HBZG08-55株的全基因组片段,直接测序拼接获得全基因组序列.使用ClustalX 1.83、MegAlign、Mega 4和Genedoc 3.2等生物学软件进行序列比对、核苷酸和氨基酸同源性分析、系统进化分析及氨基酸位点差异分析.结果 新分离的2株乙脑病毒基因组全长均为10 965个核苷酸,从97位到10 392位为开放阅读框,编码3432个氨基酸,2株间的全基因组核苷酸和氨摹酸间源性分别是98.2%和99.7%.进一步的基因型研究显示HBZG08-09株和HBZG08-55株均属于基因Ⅰ型乙脑病毒.2株病毒与我国近年来在河南及浙江的乙脑病毒分离株进化关系最近.与目前使用的减毒活疫苗株SA-14-14-2相比较,HBZG08-09株全基因组共存在82个氨基酸差异,HBZG08-55株存在84个氨基酸差异.但影响毒力或抗原的关键氨基酸位点未发生改变.结论 新分离的2株乙脑病毒均属于基因Ⅰ型,与疫苗株相比关键氨基酸位点未见变异.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巢蛋白 (nestin)在胚胎后期、新生期、成年三阶段的核酸、蛋白水平表达的变化 .方法 :取三个发育时期的胰腺 ,应用RT PCR、免疫组化的方法进行半定量、定位分析 .
在实验室内以米蛾卵作寄主研究了蜂密度和寄主密度对玉米螟赤眼蜂寄生效能的影响.在第一个试验中,1、2、4和8头1日龄的玉米螟赤眼蜂雌蜂被分别接入400粒米蛾卵上,结果表明,卵
延缓性排斥反应 (delayedxenograftrejection ,DXR)是进行异种器官移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DXR过程中 ,核心事件之一是核转录因子NF κB的激活 .人腺病毒 5 (Ad5 )的早期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受体γ2 (PPARγ2 )的Pro12Ala变异及其与肥胖或糖尿病之间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按BMI分为正常体重组 (91例 )与超重肥胖组 (14 0例 ) ;
将不同浓度的NdCl3加入白沙枇杷组培苗生根培养基中 ,研究了NdCl3对白沙枇杷试管苗氮代谢的影响。结果表明 ,白沙枇杷生根培养基 1/ 2MS +IBA 2 .5 μmol·L- 1 中加入 0 .3~ 0 .5 μmol·L- 1 NdCl3可显著提高其生根率、促进根的伸长生长和根重量的增加 ,增强根系和叶片硝酸还原酶、谷氨酰胺合成酶及谷氨酸脱氢酶的活性 ,促进硝态氮转变成氨态氮和蛋白质 ,
目的 :研究人胚颌下腺细胞原代及传代培养的方法 ,为进一步研究颌下腺细胞的功能、起源、发生及发展奠定基础。方法 :在DMEM培养基中加入FBS、表皮生长因子 (EGF)及氢化可地
设计简并引物,采用RT-PCR方法对粉纹夜蛾Trichoplusia ni(Hubner)细胞系BTI-TN-5B1-4的氨肽酶N(aminopeptidase N,APN)基因cDNA片段进行了克隆和序列分析,通过两对引物扩增出
对基于林隙比(gap-fraction)原理的LAI数字成像间接法进行了系统的描述,通过对石梅湾青皮林及其周围其它不同类型的次生林和人工群落共9个观测点的测定,得出了相应群落的叶面
微阵列技术的出现改变了生物医学研究的前景.微阵列技术产生的大量数据是限制其发展的一个主要瓶颈,为提取其中所隐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在微阵列数据分析的复杂计算工具和方法
1主要做法[1-8]1.1加强工作领导,建立组织网络2009年7月,市委常委会专题听取了医改工作汇报,9月,成立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便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