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课程下的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教育新视线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长期传统的教学中,我们忽视了学生个性的发展,过多地强调知识的记忆、模仿,压抑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最终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缺乏童心和灵性,缺乏生命活力。那么面对新课改的挑战,我们的数学课堂该怎么做?
  一、创造机会,还学生的主体地位
  1、平等、合作、交流。在课堂上教师与学生是平等的交流者,教师要敢于蹲下来看学生,这是一种人文关怀。不仅是身体蹲下来,心灵也要蹲下来,全身心地融入到学生中间去,与学生一起合作、交流,共建有利于个性发展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有效地获取新的知识和能力。
  2、倾听、理解、赏识。新课程要求教师从一个教书匠转化为学习者,真诚地学会倾听、理解,和学生共同探究、共同发展;同时教师又是一名成功的赏识者,要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每一件“小事”,赏识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积极表现。唯有如此,学生才能在快乐中学习、在成功中长大,让他们真正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二、学会把课堂交给学生
  1、“爱”充满课堂。没有“爱”的课堂算不上是理想课堂。课堂上师生之间充满了“爱”,课堂才会变得有活力,教师才会游刃有余地教,学生才会自由自在地学;课堂上有了“爱”,师生间才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教师不必将自己的观点强塞给学生,学生也不必小心翼翼地“揣摩”教师的想法;课堂上有了“爱”,教师才不会将目光仅仅局限于知识的传授上,而是更多地关注学生作为一个生命体的存在。在教师暖暖的爱意中,学生往往能产生积极向上的情感体验,从而自主地学习和发展。
  2、“创”引领课堂。只有营造和谐、自主、创新的课堂氛围,摒弃那种教师高压式、灌输式、一问一答式等单调乏味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大胆地表现好奇心、挑战心、想象力等,学生才会提出一些极具创新思维的问题。如教学《圆》这一章内容时,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圆的了解,教室里一下子炸开了锅,同学们各抒己见。这时我因势利导,让他们打开书看书上的相关知识:通过看书你又了解了哪些“圆”的知识?你能比较系统地把这些知识归类吗?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把所了解的知识填进相应的表格(事先提供)。在这种氛围下学生的思想开始无拘无束,有了自主思考的空间,激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创新思维,使课堂成为了他们快乐学习的乐园。
  三、使数学课堂生活化
  实践表明,寻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实例,让数学从生活中走来,有目的地将数学问题提炼出来,再将数学知识回归生活,既能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从而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生活中的数学意识,又有利于发掘每个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这无疑是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积极性的“活力源泉”。
  1、生活实例融入数学。结合身边的实例融入到数学课,让教与学跳出教本,走到现实生活中,可使数学课堂大起来。生活中的坐标现象、银行的利率、家装材料的购买面积估计以及食堂菜谱的调查统计表等等,都可以成为学习数学的源素材。这样的学习无疑能极大地激发学生求知的内驱力,使所要学习的数学问题具体化、形象化。
  2、数学问题回归生活。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为此我们要创设运用数学知识的条件给学生以实际活动的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加深对新学知识的巩固理解。比如在教学完《平面直角坐标系》后,教师问:“现实生活中,你能列举出哪些平面直角坐标系的现象?”在教师的引导启发下,学生列举出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合情合理的实际情况后,教师可让学生将提出的问题重新编成练习题,自己探究解决。只有真正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实际问题,让学生既对数学内容进行了拓宽,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才能达到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
  总之,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数学课堂不再是封闭的知识集中训练营,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递,课堂上我们的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思维得以飞扬,灵感得到激发,我们的课堂越加变得春光灿烂、精彩纷呈。
其他文献
教务主任是学校工作的桥梁,教务主任工作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如何配合好校长,带动全校教师有声有色地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是每个教务主任时时需要考虑的问题,下面就结合自己做教务主任几年来的教学管理实践,谈谈我是如何做好本职工作的。  1.踏踏实实地做好常规性的教学管理。  教务工作是一个整体,包括由开学前的准备到放假后的收尾工作的各个阶段。要想有条不紊地做好各个阶段的工作,首先要制定切实可行工作计划。  
期刊
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教学也发生很大的变化,英语学科与其他学科一样,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化。为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这样,教师不仅要优化教学流程,更要重视学生课堂注意力和学习兴趣的培养。教与学相辅相成的。因此,在教学中努力激发、调动学生注意力,培养学习兴趣,就成了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英语课堂教学中兴趣的培养。  1.课堂教学需要感情投资 
期刊
人类自从进入21世纪以来,科技水平日新月异,民族和国家的竞争越来越激烈,这种竞争归根结底就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的素质最重要的就是创新精神,也就是说一个人是不是一个优秀的人才精英就看他是否具有创新精神。那怎样使广大的国民体会到创新的重要性,使每人都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呢,这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目标,我认为教育承担非常重要的责任。小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时期,本文将对小学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
期刊
摘 要:历史教育对于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历史教育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日益脱离了人文教育的轨道。而历史教育的本质是要以活生生的历史事实的再现为依托,通过科学的解释和分析形成历史知识,由此拓展受教育者的精神世界,磨练学习主体的精神品质。在历史教学中,可以运用将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到教学目标的首位、着眼予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安排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运作以学生的主体参与为主、建构兼顾认知、技能
期刊
自主探究性学习是以学生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从语文学习内容中选择和确定探索、研究专题,主要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进行的学习。它有利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学会学习和终身学习奠定基础,充分体现个性化学习。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改变课堂教学模式,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自主地探究性学习。    一、教学生敢“想”    老师要给学生一个“敢”字,鼓励他们无所顾及地尽情地去想,合理
期刊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教学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这一转变过程中也表露出很多不尽人意的问题。那么,新课程下的语文教学如何能真正意义上变注入式为启发式,达到教与学的和谐交流,把学生教“活”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广闻博采,引进时代“活水”  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要把课文作为传授知识、发展能力的基本依据,但又不能拘泥于教材,而应当根据具体的教学目的和实际情况的需要,广闻博采,时时引进
期刊
传统的语文教学的观念以知识的传授为主,以应试教育为最终目的,在教学评价上忽视了学生的语文技能的形成和运用。为了弥补语文传统教学上的不足之处,人们开始重视语文的各种课外活动。语文活动课的出现,是初中语文教学的一次大改革,是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质的有力举措。  一、长期以来,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个中原因,虽说十分复杂,但教学内容的封闭和教学方法的陈旧应是问题的主要症结。
期刊
数学直觉思维的表现形式是以人们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技能为基础,通过观察、联想、类比、归纳、猜测之后对所研究的数学问题作出一种比较迅速的直接的综合判断,它不受固定的逻辑约束,以潜逻辑的形式进行。加强直觉思维能力的训练,对克服思维的单向性、提高思维品质是有利的。鉴于数学直觉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性,笔者特提出了以下培养策略,以抛砖引玉。     一、注重整体洞察,培养学生的整体直觉思维     直觉思维不同
期刊
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而课堂教学效果如何,除教师本身的素质外,则取决于教学设计的优劣,即看教师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双边活动的构思和安排是否达到最优化。下面就我们的教学体会,谈几点看法。  一、坚持教学目标多元化是前提  教学目标是教学双方积极活动的准绳,是衡量教学质量的尺度。明确具体的教学目标对教师的教的方式以及学生学的方式起着决定和制约作用。因此,制订教学
期刊
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老师必须在“有感情”上下功夫,要达到这个目的,笔者作过一些尝试。  一、如何流利地朗读课文  首先,学生在读课文时,要做到气息平稳流畅,要减去他们的思想压力,要引导学生把一句话“说”完整。小学生们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会看着文字章字一字地唱读,老师要及时予以纠正,告诉学生他们在生活中同样的一句话不是“这样唱着说的”,平常在生活中“这样说话”是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