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我国网络剧的出现和发展对传统的电视媒体进行了冲击与补充。网络剧作为文化产业中的重要一部分,分别给国民经济、意识形态带来了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产业应用理论为依据,分析我国网络剧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程、存在问题以及对其未来发展的建议。
【关键词】网络剧 产业化 软实力
一、引言
网络剧是“通过互联网传送。通过客户端如智能手机和电脑实时进行观看的的新的剧场形式”[1]。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最开始的网络剧多为自导自演的自制剧,经过不断地发展,一部网络剧从投资、制作、宣传、发行、盈利的过程,就如传统电视剧行业一样,反映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周期。产业化的本质是打造产业价值链[2]。
本文通过梳理网络剧发展脉络,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和“软实力”理论进一步阐述网络剧不同时期的纵向发展特点,分析我国网络剧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其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二、网络剧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程
网络剧已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的以互联网为载体又一种新的视听综合艺术[3]。文荣奖(原为金牛奖)自2014年起推出了“最佳网络剧”这一奖项,更为网络剧的发展与兴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动力。
目前公认的中国第一部网络剧是2008年在网上首播的《Y.E.A.H》,其成功燃起了各大门户制作网络剧的信心,2009~2010年共有10部网络剧被推上台前,但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2011年当年出品的网络剧下降到只有一部。
如果说《Y.E.A.H》是中国网络剧的敲门砖,那2012年大鹏的《屌丝男士》则是正式打开了网络剧的大门,《屌丝男士》一经播出便立刻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追捧,再者2012年我国基本已经实现了网络的畅通化,为网络剧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2013年,大多数的视频门户网站已经开始推出自制网络剧,虽然成绩并不都十分突出,但因网络剧在审核阶段只需通过门户网站的审核,相对松懈,是网络剧发展的一大便利。这个阶段的网络剧相较于传统电视剧在成本、制作周期和收益上具有的绝对优势。2014年与2015年,网络剧的数量开始成倍增长,但质量也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网络剧的来源范围也变得更为广阔,包括IP改编,编剧编写,电视剧延伸等等。制作成本更是由前期的每集几万元扩张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枝独秀的局面再难相见。
如今的网络剧发展势头依旧猛烈,但已露疲态,出现产业融合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不少门户网站选择与电视剧合作,采取先网后台的方式来共同发展。此阶段的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制作方式趋同,“互联网+”连续剧的特征明显,播放终端已经不能作为评判它们的唯一标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姻”将促进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4]。网络剧发展至今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却迅速在影视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在的网络剧失去了前期的优势,审核更加规范化,成本也与电视剧相差无几甚至更高。
从当前的网剧发展现状来看,其趋势为:国家的文化产业发达,则其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和扩张性较强;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得成熟,则其文化软实力具有较大的优势[5]。中国网络剧发展至今,在国内取得的成绩不菲,但网络剧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它对文化输出的贡献较少,而我国近年来也一直处于“文化赤字”的状态,这其中不乏缺少对文化价值的创新和思考,既要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又要与时代相结合。网络剧面临着优势的减弱以及对自身更高的定位,更需要模式的创新,来促进网络剧的进一步发展。
三、网络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网络剧已经逐渐摒弃了发展初期粗制滥造的现象,经历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历程,开始走向产业化发展。它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高品质和精致化特点的视频网站品牌剧集,改变了传统电视剧制作理念、话语叙事的模式、产业模式和传播方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特点和发展模式,但在其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剧本创作同质化,题材缺乏原创性
就网络剧的现状而言,虽然现在网络剧制片方提高对网络剧的剧本选择、演员表演、拍摄队伍要求,并加大网络剧的资金投入,但是从我国网络剧的内容层面看,大量网络剧暴露出缺乏原创性,出现抄袭现象,同类题材创作存在内容同质化,主要体现在IP剧的大量出现,即从国内国外购买热门IP版權进行翻拍,以这种稳妥的方式获利。当前网络自制剧由于缺乏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短期内将会存在较多的剽窃和抄袭现象。
(二)剧中价值观模糊,无法成为软实力
网络剧题材的自由性导致一些视频网站为在同类型作品中吸引更多关注,不惜利用人物的恶俗造型、动作语言的粗俗和情节上的低智来吸引关注,而对日益增强精神文化水平的观众而言,无法满足其更高的需求。一部网络剧徒有画面而无内涵,势必无法对社会造成积极的影响力。
(三)产业链不完整,盈利模式尚需探索
目前,网络剧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以及盈利模式较单一。从网络剧的资金投入、制作、宣传与推广、发行,盈利,都未做到很好的整合。现阶段的网络剧只注重自身播放平台的推广,而未与其他媒体在宣传上做到整合。大部分视频网站的盈利依靠热播剧以及贴片广告来获得盈利,未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虽然其已经开始注意到赞助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对网络剧的后期衍生品的开发。
四、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追求剧本多样化,以创新为驱动力
在当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一味地抄袭借鉴是无法持续发展的。网络剧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它不断的进行創新。除了题材,质量持续加强以外,网络剧还应注意消费人群的扩张,有针对性的对网络剧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做出适当的改变。网络剧要想持续发展,就一定坚持原创,坚持创新,不能随波逐流,应不断开创确定创作风格,形成特色,实现其多样化。
(二)注重建设价值观,增强其内涵 网络剧受众者大多为年轻一代,因此一定要重视价值观的建设。其源头便是网络剧剧本更应该致力于核心思想的构建、剧情逻辑的合理、社会人物的刻画等,努力做到深度与广度并存。我国的网络剧的艺术价值、教育意义、社会价值、思想理念等方面都是十分欠缺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增强网络剧内涵建设,使其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部分。
(三)转换盈利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
网络剧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由于盈利模式的不稳定性,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以及电子商务模式的建立,其可以大力发展实现前向一体化,利用其影响力推进衍生品的发展;也可以后向一体化,提高网络剧制作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五、结语
网络剧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由低品质边缘化转向高品质主流化,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丰富视频媒体的传播途径,但不可忽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网络剧发展及其产业化过程,一方面,对于中国媒体文化有着重要的补充推动作用,开拓我国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就是对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推动网络剧成为“软实力”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钱珏.“网剧”——网络与戏剧的联合[J].广东艺术,1999(1):41-43.
[2]陈衍鸿.网络剧的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化趋势[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s3):37-38.
[3]张静.自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网络自制剧的传播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4]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 2015(5):5-9.
[5]刘轶.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J].江淮论坛, 2009(5):105-109.
基金項目:2016年部属高校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A201601008)。
作者简介:董琛(1996-),女,广西桂林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川(1997-),女,内蒙古赤峰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徐海霞(1996-),女,云南红河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朱智辉(1995-),女,河北承德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級本科生;任红(1979-),女,辽宁大连人,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讲师,为本文导师。
【关键词】网络剧 产业化 软实力
一、引言
网络剧是“通过互联网传送。通过客户端如智能手机和电脑实时进行观看的的新的剧场形式”[1]。互联网的发展,网络视频平台的兴起,最开始的网络剧多为自导自演的自制剧,经过不断地发展,一部网络剧从投资、制作、宣传、发行、盈利的过程,就如传统电视剧行业一样,反映出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周期。产业化的本质是打造产业价值链[2]。
本文通过梳理网络剧发展脉络,运用比较优势理论、产业融合理论和“软实力”理论进一步阐述网络剧不同时期的纵向发展特点,分析我国网络剧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且对其未来发展提供相关建议。
二、网络剧的发展及其产业化进程
网络剧已成为继电影、电视之后的以互联网为载体又一种新的视听综合艺术[3]。文荣奖(原为金牛奖)自2014年起推出了“最佳网络剧”这一奖项,更为网络剧的发展与兴起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与动力。
目前公认的中国第一部网络剧是2008年在网上首播的《Y.E.A.H》,其成功燃起了各大门户制作网络剧的信心,2009~2010年共有10部网络剧被推上台前,但并没有取得任何突破,2011年当年出品的网络剧下降到只有一部。
如果说《Y.E.A.H》是中国网络剧的敲门砖,那2012年大鹏的《屌丝男士》则是正式打开了网络剧的大门,《屌丝男士》一经播出便立刻受到了广大年轻人的追捧,再者2012年我国基本已经实现了网络的畅通化,为网络剧的推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到2013年,大多数的视频门户网站已经开始推出自制网络剧,虽然成绩并不都十分突出,但因网络剧在审核阶段只需通过门户网站的审核,相对松懈,是网络剧发展的一大便利。这个阶段的网络剧相较于传统电视剧在成本、制作周期和收益上具有的绝对优势。2014年与2015年,网络剧的数量开始成倍增长,但质量也向两极分化的趋势发展;网络剧的来源范围也变得更为广阔,包括IP改编,编剧编写,电视剧延伸等等。制作成本更是由前期的每集几万元扩张到几十万甚至几百万。一枝独秀的局面再难相见。
如今的网络剧发展势头依旧猛烈,但已露疲态,出现产业融合的现象,主要体现在不少门户网站选择与电视剧合作,采取先网后台的方式来共同发展。此阶段的传统电视剧和网络剧的制作方式趋同,“互联网+”连续剧的特征明显,播放终端已经不能作为评判它们的唯一标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联姻”将促进创新成为产业升级的重要引擎[4]。网络剧发展至今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却迅速在影视市场占据了一席之地。现在的网络剧失去了前期的优势,审核更加规范化,成本也与电视剧相差无几甚至更高。
从当前的网剧发展现状来看,其趋势为:国家的文化产业发达,则其文化软实力的渗透力和扩张性较强;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得成熟,则其文化软实力具有较大的优势[5]。中国网络剧发展至今,在国内取得的成绩不菲,但网络剧作为文化“软实力”的一部分,它对文化输出的贡献较少,而我国近年来也一直处于“文化赤字”的状态,这其中不乏缺少对文化价值的创新和思考,既要保持中华民族文化的特色,又要与时代相结合。网络剧面临着优势的减弱以及对自身更高的定位,更需要模式的创新,来促进网络剧的进一步发展。
三、网络剧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下网络剧已经逐渐摒弃了发展初期粗制滥造的现象,经历了从边缘到主流的发展历程,开始走向产业化发展。它已逐渐发展成为具有高品质和精致化特点的视频网站品牌剧集,改变了传统电视剧制作理念、话语叙事的模式、产业模式和传播方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逐渐形成了自身特点和发展模式,但在其的同时也暴露出不容回避的问题。
(一)剧本创作同质化,题材缺乏原创性
就网络剧的现状而言,虽然现在网络剧制片方提高对网络剧的剧本选择、演员表演、拍摄队伍要求,并加大网络剧的资金投入,但是从我国网络剧的内容层面看,大量网络剧暴露出缺乏原创性,出现抄袭现象,同类题材创作存在内容同质化,主要体现在IP剧的大量出现,即从国内国外购买热门IP版權进行翻拍,以这种稳妥的方式获利。当前网络自制剧由于缺乏大胆的尝试和创新,短期内将会存在较多的剽窃和抄袭现象。
(二)剧中价值观模糊,无法成为软实力
网络剧题材的自由性导致一些视频网站为在同类型作品中吸引更多关注,不惜利用人物的恶俗造型、动作语言的粗俗和情节上的低智来吸引关注,而对日益增强精神文化水平的观众而言,无法满足其更高的需求。一部网络剧徒有画面而无内涵,势必无法对社会造成积极的影响力。
(三)产业链不完整,盈利模式尚需探索
目前,网络剧存在产业链不完整以及盈利模式较单一。从网络剧的资金投入、制作、宣传与推广、发行,盈利,都未做到很好的整合。现阶段的网络剧只注重自身播放平台的推广,而未与其他媒体在宣传上做到整合。大部分视频网站的盈利依靠热播剧以及贴片广告来获得盈利,未实现真正的市场化。虽然其已经开始注意到赞助的重要性,但是缺乏对网络剧的后期衍生品的开发。
四、未来发展的建议
(一)追求剧本多样化,以创新为驱动力
在当代任何事物的发展都离不开创新,一味地抄袭借鉴是无法持续发展的。网络剧的兴起和发展都离不开它不断的进行創新。除了题材,质量持续加强以外,网络剧还应注意消费人群的扩张,有针对性的对网络剧的内容与表现形式做出适当的改变。网络剧要想持续发展,就一定坚持原创,坚持创新,不能随波逐流,应不断开创确定创作风格,形成特色,实现其多样化。
(二)注重建设价值观,增强其内涵 网络剧受众者大多为年轻一代,因此一定要重视价值观的建设。其源头便是网络剧剧本更应该致力于核心思想的构建、剧情逻辑的合理、社会人物的刻画等,努力做到深度与广度并存。我国的网络剧的艺术价值、教育意义、社会价值、思想理念等方面都是十分欠缺的,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增强网络剧内涵建设,使其成为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一部分。
(三)转换盈利模式,形成完整产业链
网络剧的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由于盈利模式的不稳定性,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提高以及电子商务模式的建立,其可以大力发展实现前向一体化,利用其影响力推进衍生品的发展;也可以后向一体化,提高网络剧制作技术,降低成本,提高利润。
五、结语
网络剧从无到有再到繁荣,由低品质边缘化转向高品质主流化,形成独特的风格特色,丰富视频媒体的传播途径,但不可忽视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网络剧发展及其产业化过程,一方面,对于中国媒体文化有着重要的补充推动作用,开拓我国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就是对意识形态方面的作用,推动网络剧成为“软实力”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钱珏.“网剧”——网络与戏剧的联合[J].广东艺术,1999(1):41-43.
[2]陈衍鸿.网络剧的发展现状及其产业化趋势[J].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 29(s3):37-38.
[3]张静.自媒体环境下的中国网络自制剧的传播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5.
[4]黄楚新,王丹.“互联网+”意味着什么——对“互联网+”的深层认识[J].新闻与写作, 2015(5):5-9.
[5]刘轶.政治意图、文化软实力与文化产业[J].江淮论坛, 2009(5):105-109.
基金項目:2016年部属高校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XA201601008)。
作者简介:董琛(1996-),女,广西桂林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王川(1997-),女,内蒙古赤峰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徐海霞(1996-),女,云南红河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级本科生;朱智辉(1995-),女,河北承德人,大连民族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4級本科生;任红(1979-),女,辽宁大连人,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研究方向:电子商务,讲师,为本文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