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向群众学习,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内容,是践行群众路线的重大举措。文章在阐述“何谓向群众学习”以及“为何向群众学习”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向群众学习要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在情感上把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在行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举措上建立和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体制与机制。
关键词:群众;群众路线;向群众学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需要我们践行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在思想上尊重人民,在感情上贴近人民,在工作上服务人民、依靠人民。
一、何谓向群众学习
何谓向群众学习?敢于拉下面子,放下架子,是谓善于学习;勇于深入群众,不做样子,是谓善于学习;讲究方法艺术,善出点子,是谓善于学习。虚心学、用心学、长期学,背靠马列,面向群众,是领导干部讲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干部要从内心里、血液里与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的需求、困难中认识我们工作的不足;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群众的建议、意见中完善我们的政策;扩大群众的监督权,从群众的批评、举报中深化干部的教育和自警;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的经验、智慧中丰富党的理论。我们的方针、政策不断完善,执政水平逐渐提高,无不得益于群众的帮助。试想,如果不善于向群众学习,会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村民居民自治的蓬勃发展吗?
改进党的群众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离不开向群众学习。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各级干部,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告诫:我们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
二、为何向群众学习
(一)向群众学习,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正如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他还强调说:共产党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要真心学习一点东西,必须“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要求共产党员“应成为学习的模范”,“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的政客”。他并表示要“和全党同志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学生这是我的志愿”。解放后,特别是以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针对当前实际,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强调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六个群众观点,其中第二点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并要求全党同志: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同时,还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为我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论断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更加深化,对群众观点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强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我们党具有无限生命力,不可战胜的伟大之处。
(二)向群众学习,是党制定正确决策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只能从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来,也就是说,领导者或领导机关的正确主张和决策,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群众的实践斗争中学来的,领导者的头脑不过是一个“加工厂”,集中起来进行加工(分析、研究,去伪存真)之后,做出的决策。如果离开了群众的实践和经验,领导者和领导机关是决不可能“生产”出任何正确的决策来。毛泽东同志说:“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由此可见,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集思广益。收集数量多,质量好的原料,才能加工出优质的“合格产品”来,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并获得人民的拥护,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三)向群众学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面临着诸多问题。由此要求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必须抱着诚恳、虚心的态度深入到群众中去,给群众办实事。一方面要把在群众中了解到的情况,与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指导、解释,作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帮助基层干部和群众,解决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并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进而推动各项工作按既定的设想发展。再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全新的探索,没有成熟的经验供我们直接借鉴,得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我们拜群众为师,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把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办法等,及时地总结起来,进行研究和推广。只有这样,万众一心,奋发努力,遇事与群众商量,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决策失误,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三、如何向群众学习
(一)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在与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核心是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关键是落实。 相信人民群众自我解放的能力。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毛泽东在《向群众学习,与群众结合》一文中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一个乡村,每个城市,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就是要相信群众的创造力、判断力、影响力。地雷战、凤阳小岗大包干、农村基层治理村民“议事会”、汶川抗震救灾、甬温线动车事故的救助等都显示出群众的创造力、判断力、影响力。所以,作为群众工作的领导力量,我们有责任在相信、尊重、维护群众利益的基础上,承担扶持、帮助、带领、宣传群众的责任。只有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实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常下基层深入群众,串百家门,才能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才能连百家心;办百家事,才能致百家富。
(二)在情感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向群众学习的前提。把人民群众放到什么样的位置,不仅是一个情感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立场问题,体现一个政党的核心价值和动力源泉问题,也最直接能体现一个政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当亲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这一最大政治优势,跳出由盛变衰的历史周期率;如果心中无人民群众,把群众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那我们党就会面临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甚至人亡政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当亲人,就“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
(三)在行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向群众学习的基础。在思想观念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主体复杂化的今天,能否牢记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不为物质利益所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民用好权。在执政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立不败之地。
(四)在举措上建立和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体制与机制
构建了解和畅通民情的诉求机制是向群众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是建立党员干部下基层制度,包户包片,经常深入城乡社区拜访百姓,才能知民情、诉民意。二是健全信访制度,搭建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倾听群众呼声的平台、体察群众疾苦的通道。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下访等信访方式。三是建立民情登记和公布制度。设立民情信息员,及时收集各方意见,整理分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或是上报,限时结案,否则启动问责机制,处置过程公开透明,落到实处。
建立弱势群体的帮困机制。落实党员、干部联户帮扶弱势群体制度,不断提高扶贫、帮困效果。建立弱势群体维权制度,通过有效法律途径、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制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群众政治参与制度。完善人大、政协提案和信访办理制度、听证质询制度、民主选拔制度、重要决策事先征求群众意见的征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大力推行网上问政、监督,实现网下办理落实。
参考文献:
[1]肖纯柏.《要善于向群众学习》[J].前线.2003年第3期
[2]许耀桐.《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认识》[J].理论探索.2013年第4期
[3]刘云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9期
[4]乐美跃.《党员干部要善于向群众学习》[J].党政论坛.2013年第6期
作者简介:
陈娟(1981-),女,甘肃天水人,甘肃行政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
关键词:群众;群众路线;向群众学习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马克思主义政党,对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需要我们践行群众路线,拜人民为师,向群众学习,在思想上尊重人民,在感情上贴近人民,在工作上服务人民、依靠人民。
一、何谓向群众学习
何谓向群众学习?敢于拉下面子,放下架子,是谓善于学习;勇于深入群众,不做样子,是谓善于学习;讲究方法艺术,善出点子,是谓善于学习。虚心学、用心学、长期学,背靠马列,面向群众,是领导干部讲学习的题中应有之义。党员干部要从内心里、血液里与群众打成一片,从群众的需求、困难中认识我们工作的不足;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从群众的建议、意见中完善我们的政策;扩大群众的监督权,从群众的批评、举报中深化干部的教育和自警;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从群众的经验、智慧中丰富党的理论。我们的方针、政策不断完善,执政水平逐渐提高,无不得益于群众的帮助。试想,如果不善于向群众学习,会有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乡镇企业异军突起、村民居民自治的蓬勃发展吗?
改进党的群众工作,践行群众路线,离不开向群众学习。以“三个代表”为指导的各级干部,要牢记江泽民同志的告诫:我们要在全党形成坚决相信群众,紧紧依靠群众,一切以人民群众的利益为重,事事向人民负责,老老实实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良好风尚。
二、为何向群众学习
(一)向群众学习,是我党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的标志之一
正如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密切的联系。”他还强调说:共产党人“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学生”,“只有做群众的学生才能做群众的先生”,要真心学习一点东西,必须“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要求共产党员“应成为学习的模范”,“应该是民众的朋友,而不是民众的上司;是诲人不倦的教师,而不是官僚的政客”。他并表示要“和全党同志一起向群众学习,继续当一个学生这是我的志愿”。解放后,特别是以在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针对当前实际,专门作出了《关于加强党同人民群众联系的决定》,这是具有历史意义的。《决定》强调共产党员,尤其是各级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牢固树立”六个群众观点,其中第二点就是:“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胡锦涛同志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并要求全党同志:要“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同时,还要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这为我党密切联系群众这一优良传统和“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真正的英雄”的马克思主义论断赋予了新的内涵。随着时间的推移,历史的发展,我们党对人民群众的认识更加深化,对群众观点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强调向人民群众学习,这是我们党具有无限生命力,不可战胜的伟大之处。
(二)向群众学习,是党制定正确决策的客观要求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告诉我们,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人们头脑中固有的,也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它只能从群众的社会实践中来,也就是说,领导者或领导机关的正确主张和决策,不是他们头脑中固有的,而是从群众的实践斗争中学来的,领导者的头脑不过是一个“加工厂”,集中起来进行加工(分析、研究,去伪存真)之后,做出的决策。如果离开了群众的实践和经验,领导者和领导机关是决不可能“生产”出任何正确的决策来。毛泽东同志说:“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由此可见,我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深入群众,拜群众为师,集思广益。收集数量多,质量好的原料,才能加工出优质的“合格产品”来,充分体现人民群众的意志,并获得人民的拥护,经得起实践的检验。
(三)向群众学习,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小康社会的建设是一项复杂、艰巨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方方面面,面临着诸多问题。由此要求我们党的干部,特别是党的各级干部,必须抱着诚恳、虚心的态度深入到群众中去,给群众办实事。一方面要把在群众中了解到的情况,与党的方针政策紧密结合起来,进行宣传、指导、解释,作艰苦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另一方面帮助基层干部和群众,解决在实际生活或工作中遇到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并给他们出主意、想办法,进而推动各项工作按既定的设想发展。再一方面,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和全新的探索,没有成熟的经验供我们直接借鉴,得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探索。更需要我们拜群众为师,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的意见,把群众在实践中创造出来的好经验、好办法等,及时地总结起来,进行研究和推广。只有这样,万众一心,奋发努力,遇事与群众商量,广泛听取意见,才能最大程度避免决策失误,早日实现“全面小康社会”。
三、如何向群众学习
(一)在思想上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群众观
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建设和改革进程中根据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形成并发展了自己的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习近平在与中央党校第48期省部级干部进修班学员座谈时强调: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坚持马克思主义群众观和党的群众路线,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扎实做好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服务群众、团结群众的工作,不断提高群众工作水平。核心是要切实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关键是落实。 相信人民群众自我解放的能力。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中蕴藏着无穷的智慧。毛泽东在《向群众学习,与群众结合》一文中指出:“群众有伟大的创造力。中国人民中间,实在有成千成万的‘诸葛亮’,每一个乡村,每个城市,都有那里的‘诸葛亮’。我们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向群众学习。”相信群众就是要相信群众的创造力、判断力、影响力。地雷战、凤阳小岗大包干、农村基层治理村民“议事会”、汶川抗震救灾、甬温线动车事故的救助等都显示出群众的创造力、判断力、影响力。所以,作为群众工作的领导力量,我们有责任在相信、尊重、维护群众利益的基础上,承担扶持、帮助、带领、宣传群众的责任。只有辩证看待两者的关系,才能更好实现人民群众主体地位。新形势下,党员、干部应常下基层深入群众,串百家门,才能知百家情;解百家难,才能连百家心;办百家事,才能致百家富。
(二)在情感上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向群众学习的前提。把人民群众放到什么样的位置,不仅是一个情感问题,更重要的是一个立场问题,体现一个政党的核心价值和动力源泉问题,也最直接能体现一个政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当亲人”,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发扬我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这一最大政治优势,跳出由盛变衰的历史周期率;如果心中无人民群众,把群众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那我们党就会面临脱离群众的最大危险,甚至人亡政息。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当亲人,就“必须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
(三)在行动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向群众学习的基础。在思想观念多样化、价值取向多元化、利益主体复杂化的今天,能否牢记宗旨、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面临着新的严峻的考验。这就要求我们各级领导干部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价值取向,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不为物质利益所困,不为金钱所惑,不为美色所诱。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为民用好权。在执政条件下,党员领导干部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核心问题就是要正确对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我们各级领导干部都要牢记,我们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只能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决不能把权力变成牟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只有这样我们党才能永远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才能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永立不败之地。
(四)在举措上建立和完善密切联系群众的长效体制与机制
构建了解和畅通民情的诉求机制是向群众学习的重要途径。一是建立党员干部下基层制度,包户包片,经常深入城乡社区拜访百姓,才能知民情、诉民意。二是健全信访制度,搭建好反映社情民意的渠道。信访工作是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纽带、倾听群众呼声的平台、体察群众疾苦的通道。进一步加强党政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下访等信访方式。三是建立民情登记和公布制度。设立民情信息员,及时收集各方意见,整理分类,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或是上报,限时结案,否则启动问责机制,处置过程公开透明,落到实处。
建立弱势群体的帮困机制。落实党员、干部联户帮扶弱势群体制度,不断提高扶贫、帮困效果。建立弱势群体维权制度,通过有效法律途径、社会保障制度、救助制度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建立群众政治参与制度。完善人大、政协提案和信访办理制度、听证质询制度、民主选拔制度、重要决策事先征求群众意见的征集制度、专家咨询制度,大力推行网上问政、监督,实现网下办理落实。
参考文献:
[1]肖纯柏.《要善于向群众学习》[J].前线.2003年第3期
[2]许耀桐.《关于党的群众路线形成和发展的认识》[J].理论探索.2013年第4期
[3]刘云山.《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关于贯彻党的群众路线的几点思考》[J].行政管理改革.2011年第9期
[4]乐美跃.《党员干部要善于向群众学习》[J].党政论坛.2013年第6期
作者简介:
陈娟(1981-),女,甘肃天水人,甘肃行政学院教务处,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行政管理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