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学校教育德育为先。“十个三”工程体系的构建和实施,使德育管理制度化常态化,确保了学习环境、学生日常行为习惯、学生精神风貌乃至学校整体环境的良性营造与发展。
关键词:德育管理;十个三;行为习惯;校风学风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09-01
学校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民族的振兴,上栗中学始终坚持走德育为重、教学为主、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道路。在德育方面,本着“低起点、抓细处、讲实效、求发展”的宗旨,实施德育“十个三”工程,开拓了我校德育新局面。
进入上栗中学,可见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题词:“母校如山”及“忠心爱国,精心求知,诚心待人,恒心健体”。题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整个校园绿树成荫,花草飘香,环境优雅整洁,学生文明礼貌。学生寝室,窗明几净,各种生活用品摆设成极富特色的“十条线”,恍若置身军营中。之所以能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是因为实施了“十个三”德育工程。
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趋向系列化、制度化,栗中人创造性地构建了“十个三”这一宏大的德育系统工程。
完善三个德育机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研究会”、“政教处”;
建设三支德育队伍:“党团、工会”、“主管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科任教师”;
加强三校建设:校内“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家长学校”;
健全三个德育基地:学军、学农、学工三基地;
创设三个德育活动室:“校史室”、“德育室”、“党团活动室”;
拓展三条德育渠道: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
把握三项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制定三项德育评估办法:《班级目标考核方案》、《学生操行考核细则》、《文明教室、文明寝室、优秀班集体评比制度》;
达到三个德育效果:培养与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公民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
这“十个三”决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一年一度的栗中体育艺术节,在学校教务处团委工会的指导下,由学校的学生会自主组织各项活动。学生会编排体育竞赛赛事安排册、负责聘请学生当裁判员、安排组织文艺节目的前期排练和彩排,等等。这样,每年的体艺节都会涌现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文艺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得到熏陶。尤其,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意识以及沟通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都得到大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作风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
再如,由教务处、教科室连同各年级组、教研组组织的各项读书比赛活动:每学期一次的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英语单词竞赛、朗诵比赛、历史地理知识竞赛以及理科科目的竞赛,还有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和英语听力活动。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中领略科学的魅力,并因此树立追求科学献身真理的精神理想,同时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压力的勇气和决心。
又如,学生个人行为目标的管理,学校就坚持了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优秀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寝室的评比制度,在一个学期里就举行了四次授牌仪式、五次仪表检查。
在栗中,不仅在校园几乎找不到一片纸屑、一丝痰迹,在学生寝室一看也是干净得像宾馆,整齐得像军营。而这一切得益于学校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得益于学生寝室工作站的建立。学生寝室工作站的正副站长由表现较好、工作负责的寝室长担任,正副站长戴上红袖章轮流执勤,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检查内务整理、环境卫生以及个人行为。每天打一次分,每天出一次板报,每月评一次文明寝室。每天的打分严格按照有关条例,采取加减的方法进行;每天的板报,既有每天打分的记录,又有卫生常识的介绍,既有好人好事的表扬,又有对违反条例现象的批评。
文明寝室、文明教室、优秀班集体的评比、学生个人日常行为的管理考核均是从细微处抓起。这一点一滴的养成,犹如涓涓细流汇成海,从而塑造了栗中学生的良好的整体形象。
正是因为有了“十个三”德育工程的保证,学校德育立体地、全方位地实施,上栗中学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多了,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人多了,形成了班班争创优秀班集体,人人争当三好学生的可喜局面。近年来,全校有几百名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涌现一大批省三好学生、省优秀班干等先进学生;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十个三”德育工程所培养的绝不仅仅是少数学生,而是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栗中人认为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就应该对潜能生予以更多的关爱。因为只有做好潜能生的开发工作,才有可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栗中人对潜能生做到了“四有五多”。“四有”:即有帮教计划,有家长联系卡,有家访谈心记录,有进步表现记载;“五多”:即思想上多鼓励,学习上多关照,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作业多检查。仅2009-2010学年度栗中就多次举办了潜能生开发学习研讨班,主要是针对潜能生不同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征分类进行心理、思想、学法的指导。政教处在这个学年里还进行了一次潜能生追踪调查,建立了全校潜能生管理档案。
有了今日的“春风化雨润心田”,何愁没有来日的“桃李枝头蓓蕾红”!通过 “十个三” 德育工程的有效实施,促使学生的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外显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内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树学生的靓丽形象,真正做到了“加强常规管理,以利其行;加强思想教育,以立其志;强化文明礼仪行为,以养其德”,使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
关键词:德育管理;十个三;行为习惯;校风学风
【中图分类号】 G637【文献标识码】 B【文章编号】 1671-1297(2012)06-0009-01
学校教育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为了民族的振兴,上栗中学始终坚持走德育为重、教学为主、全面发展、提高全体学生素质的道路。在德育方面,本着“低起点、抓细处、讲实效、求发展”的宗旨,实施德育“十个三”工程,开拓了我校德育新局面。
进入上栗中学,可见原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的题词:“母校如山”及“忠心爱国,精心求知,诚心待人,恒心健体”。题词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光彩夺目。整个校园绿树成荫,花草飘香,环境优雅整洁,学生文明礼貌。学生寝室,窗明几净,各种生活用品摆设成极富特色的“十条线”,恍若置身军营中。之所以能有这样一道风景线,是因为实施了“十个三”德育工程。
为了使学校德育工作趋向系列化、制度化,栗中人创造性地构建了“十个三”这一宏大的德育系统工程。
完善三个德育机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德育工作研究会”、“政教处”;
建设三支德育队伍:“党团、工会”、“主管校长、年级组长、班主任”、“教研组长、科任教师”;
加强三校建设:校内“业余党校”、“业余团校”、“家长学校”;
健全三个德育基地:学军、学农、学工三基地;
创设三个德育活动室:“校史室”、“德育室”、“党团活动室”;
拓展三条德育渠道:课堂教学、社会实践、课外活动;
把握三项德育内容: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民主与法制教育;
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网络;
制定三项德育评估办法:《班级目标考核方案》、《学生操行考核细则》、《文明教室、文明寝室、优秀班集体评比制度》;
达到三个德育效果:培养与增强学生爱国意识、公民意识、民主与法制意识。
这“十个三”决不是一纸空文,而是实实在在的实践。一年一度的栗中体育艺术节,在学校教务处团委工会的指导下,由学校的学生会自主组织各项活动。学生会编排体育竞赛赛事安排册、负责聘请学生当裁判员、安排组织文艺节目的前期排练和彩排,等等。这样,每年的体艺节都会涌现一大批优秀的运动员和文艺人才,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锻炼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情操也得到熏陶。尤其,学生在组织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能力、积极参与意识以及沟通能力、与人合作的意识都得到大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学生们的集体荣誉感、集体主义精神、乐于助人的精神作风在实践活动中不断加强。
再如,由教务处、教科室连同各年级组、教研组组织的各项读书比赛活动:每学期一次的作文竞赛、演讲比赛、英语单词竞赛、朗诵比赛、历史地理知识竞赛以及理科科目的竞赛,还有每周一次的英语角和英语听力活动。这些活动不但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质,更让学生在知识的熏陶中领略科学的魅力,并因此树立追求科学献身真理的精神理想,同时在激烈的竞争中,学生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增强,也有利于培养他们敢于面对挑战和压力的勇气和决心。
又如,学生个人行为目标的管理,学校就坚持了一周一小结,一月一总结;优秀班级、文明教室、文明寝室的评比制度,在一个学期里就举行了四次授牌仪式、五次仪表检查。
在栗中,不仅在校园几乎找不到一片纸屑、一丝痰迹,在学生寝室一看也是干净得像宾馆,整齐得像军营。而这一切得益于学校的日常行为养成教育,得益于学生寝室工作站的建立。学生寝室工作站的正副站长由表现较好、工作负责的寝室长担任,正副站长戴上红袖章轮流执勤,每天分早、中、晚三次检查内务整理、环境卫生以及个人行为。每天打一次分,每天出一次板报,每月评一次文明寝室。每天的打分严格按照有关条例,采取加减的方法进行;每天的板报,既有每天打分的记录,又有卫生常识的介绍,既有好人好事的表扬,又有对违反条例现象的批评。
文明寝室、文明教室、优秀班集体的评比、学生个人日常行为的管理考核均是从细微处抓起。这一点一滴的养成,犹如涓涓细流汇成海,从而塑造了栗中学生的良好的整体形象。
正是因为有了“十个三”德育工程的保证,学校德育立体地、全方位地实施,上栗中学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多了,勤奋学习、积极上进的人多了,形成了班班争创优秀班集体,人人争当三好学生的可喜局面。近年来,全校有几百名学生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涌现一大批省三好学生、省优秀班干等先进学生;好人好事蔚然成风。 “十个三”德育工程所培养的绝不仅仅是少数学生,而是把爱的雨露洒向每一个班级、每一位学生。栗中人认为要真正面向全体学生,就应该对潜能生予以更多的关爱。因为只有做好潜能生的开发工作,才有可能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年来,栗中人对潜能生做到了“四有五多”。“四有”:即有帮教计划,有家长联系卡,有家访谈心记录,有进步表现记载;“五多”:即思想上多鼓励,学习上多关照,课堂上多提问,课后多辅导,平时作业多检查。仅2009-2010学年度栗中就多次举办了潜能生开发学习研讨班,主要是针对潜能生不同的行为表现和个性特征分类进行心理、思想、学法的指导。政教处在这个学年里还进行了一次潜能生追踪调查,建立了全校潜能生管理档案。
有了今日的“春风化雨润心田”,何愁没有来日的“桃李枝头蓓蕾红”!通过 “十个三” 德育工程的有效实施,促使学生的德育目标内化为学生的思想道德、心理素质,外显为学生的日常行为,内强学生的综合素质,外树学生的靓丽形象,真正做到了“加强常规管理,以利其行;加强思想教育,以立其志;强化文明礼仪行为,以养其德”,使优良的校风和学风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