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世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各民族文化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进一步加强。在这样的浪潮中,观念分析再一次回到大众的视野中,成为了打开各民族文化大门的钥匙,帮助我们了解不同民族的价值取向和文化传统。
关键词:语言文化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对整个人类历史而言,观念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问题,它源于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哲学辩论。此后,洛克、弗雷格、洪堡特等学者都对其观念问题有过深入的思考和论述。然而,对于观念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各种学派、甚至统一学派的不同学者对其都有自己的理解。
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流派对于“观念”都进行过充分的研究,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思维的共性特点,关注人类认知规律和观念形成模式的共性,而语言文化学则更致力于对民族个性、民族心智的探索,对具体民族的语言、意识和精神文化进行综合研究,将观念看作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基本单位。
中国学者赵爱国曾认为,可以将学界对观念的定义分为两类,语言文化学派将观念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故又称为“文化观念”,“它所记录的社会共同体或群体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成为社会财富”,“由文化走向个体意识”;认知语言学派则将其定义为思维单位,故又称“思维观念”或“语言意识”,“会通向社会共同体或群体的‘观念阈’并最终通向民族化”,“由个体意识走向文化”。这两种研究方向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补充,构成当今观念研究的整体面貌。(赵爱国 2016:54)
最早提出观念这一术语的是阿斯科尔德夫,他将观念定义为思维意识活动单位,“是在快速言语行为和对语词的理解过程中出现在人的脑海中、某种难以捕捉到的、一闪而过的东西”(Аскольдов 1997:267)并将其称为“智力构成物”,是一种思维结构,起着“替代同类物”的作用。他认为,“观念中没有主观内容,有的只是心理生理性質的客观内容”。(转引自 杨秀杰 2007:49)
卡拉西克和利西岑认为,语言文化观念是综合语言、文化和意识的思维单位。马斯洛娃曾对观念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意识是观念存在的区域;文化决定观念,即观念是文化要素的精神投射;语言和/或话语是观念的语言化领域”。(转引自 杨秀杰 2007:52)换言之,观念同时存在于意识和语言的领域,是思维的语言化表达,这样的表达同时受文化的影响。
维尔茨别西卡认为,“每个观念都源于理念世界,具有名称,反映了对世界现实的理解认识,这种理解认识受一定文化制约”。(转引 杨秀杰 2007:42)她提出观念具有民族性,观念研究对表现民族文化个性有重要意义。她认为,一个民族全部文化甚至可以压缩成几个关键词(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比如俄罗斯的关键词是:心灵、命运和苦难,他们体现了人们对特定环境的认识,这种认识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斯杰潘诺夫同样做过相似的研究,他在此基础上扩大了研究范围,在《常量﹒俄罗斯文化词典中》详细分析了37个基本观念和20个派生观念,如永恒、法律、爱、信仰等。
斯杰潘诺夫是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最早将观念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者。他认为观念及其关系的综合构成了文化的全部。观念凝集、记录了民族的文化信息,有储存和传播功能,俄罗斯精神文化和语言世界图景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观念体现出来的。他将观念比作文化的常量(констант),即民族个性与集体意识中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原則。同时,文化是以观念为单位进入人的意识之中的,同时观念是人意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基本单位,凝聚着民族独有的文化因子,具有存储和传递文化的功能。换言之,观念是人类意识和外部文化之间的桥梁。斯杰潘诺夫在其研究中不仅关注权威的书面文本,更注重对民间口头创作的研究,从不同社会层面揭示语言意义和民族文化及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
学者杨秀杰曾对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一词做过详细的阐释。“我们认为,语言文化观念是人意识中体现民族精神文化特征的文化记忆单位,是文化进入人意识世界的形式,是伴随名称符号的理解、概念、知识、联想和评价信息,是民族经验和知识的综合单位”。(杨秀杰 2007:45)他结合了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的观点,将“观念”这一概念分解成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两个部分。内容层面是指该观念由义素构成的语义特征集合,这里的集合体概念并不是简单的语词聚合意义或组合意义,而是语词在民族特有的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或联想能力等影响下体现出的符号意义。同时他还强调,语境激活的不仅是某一个或几个义素,而是整个观念,即整个语义特征集合体。表达层面则是指体现观念的各种表达手段,包括语言手段和各种非语言手段,如心理手段、形象艺术等。而观念分析则是通过对民族特有的表达手段的分析进入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的研究方法。
不难看出,语言文化学主要将观念看做民族文化的记忆单位,是文化的浓缩和结晶。对观念的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推进整个语言学科向前发展,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我们提升民资自我意识,加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知,帮助我们在世界多元化,合作交流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清,赵爱国、王清主编,俄语语言和文化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42-45.
[2]杨秀杰,语言文化学的观念范畴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49.
[3]赵爱国,当前俄语“观念”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2016(第3期):54.
[4]Аскольдов- Алексеев С. А., Концепт и слово/ Русккая словесность. От теории словености кструктуре текста. Антология. М.:1997:267.
关键词:语言文化学;观念
[中图分类号]:H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7)-20--01
对整个人类历史而言,观念问题并不是什么新问题,它源于中世纪唯名论与唯实论的哲学辩论。此后,洛克、弗雷格、洪堡特等学者都对其观念问题有过深入的思考和论述。然而,对于观念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形成统一的界定,各种学派、甚至统一学派的不同学者对其都有自己的理解。
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流派对于“观念”都进行过充分的研究,认知语言学主要研究人类思维的共性特点,关注人类认知规律和观念形成模式的共性,而语言文化学则更致力于对民族个性、民族心智的探索,对具体民族的语言、意识和精神文化进行综合研究,将观念看作是民族精神文化的基本单位。
中国学者赵爱国曾认为,可以将学界对观念的定义分为两类,语言文化学派将观念定义为文化的基本单位,故又称为“文化观念”,“它所记录的社会共同体或群体的知识和经验可以成为社会财富”,“由文化走向个体意识”;认知语言学派则将其定义为思维单位,故又称“思维观念”或“语言意识”,“会通向社会共同体或群体的‘观念阈’并最终通向民族化”,“由个体意识走向文化”。这两种研究方向并非泾渭分明,而是相互补充,构成当今观念研究的整体面貌。(赵爱国 2016:54)
最早提出观念这一术语的是阿斯科尔德夫,他将观念定义为思维意识活动单位,“是在快速言语行为和对语词的理解过程中出现在人的脑海中、某种难以捕捉到的、一闪而过的东西”(Аскольдов 1997:267)并将其称为“智力构成物”,是一种思维结构,起着“替代同类物”的作用。他认为,“观念中没有主观内容,有的只是心理生理性質的客观内容”。(转引自 杨秀杰 2007:49)
卡拉西克和利西岑认为,语言文化观念是综合语言、文化和意识的思维单位。马斯洛娃曾对观念和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做出描述,“意识是观念存在的区域;文化决定观念,即观念是文化要素的精神投射;语言和/或话语是观念的语言化领域”。(转引自 杨秀杰 2007:52)换言之,观念同时存在于意识和语言的领域,是思维的语言化表达,这样的表达同时受文化的影响。
维尔茨别西卡认为,“每个观念都源于理念世界,具有名称,反映了对世界现实的理解认识,这种理解认识受一定文化制约”。(转引 杨秀杰 2007:42)她提出观念具有民族性,观念研究对表现民族文化个性有重要意义。她认为,一个民族全部文化甚至可以压缩成几个关键词(ключевые слова),比如俄罗斯的关键词是:心灵、命运和苦难,他们体现了人们对特定环境的认识,这种认识同时也受到文化的制约。斯杰潘诺夫同样做过相似的研究,他在此基础上扩大了研究范围,在《常量﹒俄罗斯文化词典中》详细分析了37个基本观念和20个派生观念,如永恒、法律、爱、信仰等。
斯杰潘诺夫是文化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最早将观念作为独立研究对象的学者。他认为观念及其关系的综合构成了文化的全部。观念凝集、记录了民族的文化信息,有储存和传播功能,俄罗斯精神文化和语言世界图景很大程度上是由这些观念体现出来的。他将观念比作文化的常量(констант),即民族个性与集体意识中约定俗成的、相对稳定的文化原則。同时,文化是以观念为单位进入人的意识之中的,同时观念是人意识中体现民族精神的基本单位,凝聚着民族独有的文化因子,具有存储和传递文化的功能。换言之,观念是人类意识和外部文化之间的桥梁。斯杰潘诺夫在其研究中不仅关注权威的书面文本,更注重对民间口头创作的研究,从不同社会层面揭示语言意义和民族文化及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
学者杨秀杰曾对语言文化学中的“观念”一词做过详细的阐释。“我们认为,语言文化观念是人意识中体现民族精神文化特征的文化记忆单位,是文化进入人意识世界的形式,是伴随名称符号的理解、概念、知识、联想和评价信息,是民族经验和知识的综合单位”。(杨秀杰 2007:45)他结合了认知语言学和语言文化学的观点,将“观念”这一概念分解成内容层面和表达层面两个部分。内容层面是指该观念由义素构成的语义特征集合,这里的集合体概念并不是简单的语词聚合意义或组合意义,而是语词在民族特有的认知结构、价值取向或联想能力等影响下体现出的符号意义。同时他还强调,语境激活的不仅是某一个或几个义素,而是整个观念,即整个语义特征集合体。表达层面则是指体现观念的各种表达手段,包括语言手段和各种非语言手段,如心理手段、形象艺术等。而观念分析则是通过对民族特有的表达手段的分析进入民族精神文化层面的研究方法。
不难看出,语言文化学主要将观念看做民族文化的记忆单位,是文化的浓缩和结晶。对观念的研究不仅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推进整个语言学科向前发展,更具有广泛的社会价值,有助于我们提升民资自我意识,加强对不同民族文化的认知,帮助我们在世界多元化,合作交流全球化的大背景下高效发展。
参考文献:
[1]杨秀清,赵爱国、王清主编,俄语语言和文化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42-45.
[2]杨秀杰,语言文化学的观念范畴研究M].黑龙江: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7:49.
[3]赵爱国,当前俄语“观念”研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J].中国俄语教学,2016(第3期):54.
[4]Аскольдов- Алексеев С. А., Концепт и слово/ Русккая словесность. От теории словености кструктуре текста. Антология. М.:1997:2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