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次研究综合应用石油地质学、构造地质学、地震地质学、数学地质等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技术,以地震资料为基础,最大限量应用计算机手段,定性、定量相结合,在三维空间开展文南油田叠置河道砂体储层预测技术应用研究,指导油田开发,改善开发效果,降低开发成本,提高采收率。
关键词:叠置河道;属性提取;反演;建模
1 研究區概况
文79块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1],砂体时空演化多变且复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应用常规开发井网,仍有部分砂体控制程度低,见效效果差。文79块多年来进行了加密井网、小井距实验(200m),取得一定的效果,虽然目前平均注采井距210m,井网密度23.2n/km2,井网较完善,但砂体变化快、见效率低、采油速度低。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密井网控制区小层不断细分,沉积相研究不断细致。与此同时,细分小层纵向上的关联性及井网未控制区储层三维空间展布难以客观精细刻画,现有的沉积微相研究指导储层精细刻画的方法已进入瓶颈期,难以有效的指导现阶段的油田开发,区块稳产面临巨大的地质问题以及技术难题。
文79断块区具有典型的叠置河道砂体开发特点,因此,有必要以该块为研究对象,研究一套简洁实用的叠置河道砂体储层展布预测技术,以指导区块油藏开发,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2叠置河道砂体沉积特征研究
物源以西北方向为主、部分砂体发育西南物源[2]。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前缘砂体骨架,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沉积不发育。纵向上,沙二下4水系能量最强,连通性和继承性较好,砂体最发育。
利用密井网得到河道分布统计规律:研究区河道基本为北西-南东、北-南、北东-南西走向;河道砂体厚度主要在2.5-6.0m之间,平均厚度3.2m,河道宽度在100-350m之间,平均宽度150m,河道长度在150-3000m之间,平均宽度1250m。河道呈东西方向展布,连片型河道宽厚比明显大于孤立型河道,南北向河道长宽比明显大于东西向河道。
3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的叠置砂体河道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3.1井震精细标定技术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确定型子波提取法用于合成记录井震标定,研究中发现本区密度曲线严重缺失,全区共276口井仅有57口具有密度曲线,原始的Garden曲线计算方法受声波曲线方法影响较大,本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合成密度曲线,共完成200余口井的合成记录标定,通过各井的精确标定,为工区储层预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区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做桥梁,进行地质—地震层位标定,同时参考其它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综合分析。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道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对应关系吻合得很好,通过对参数反复调整最终使其达到波形特征相似,波组对应关系良好,从而确定出深度域的地质层位在地震剖面上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的相关性很高,因而标定的地震反射层是可靠的
3.2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研究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参数,包括混道个数(Trace Mix)、截止频率(Crossover Frequency)、最大幅值修改率(Search Range)、迭代次数(Iteration Number)等[3]。在反演过程中,通过复杂构造框架和多种储层沉积模式的约束,采用地震分形技术和地震波形相干技术,建立了可保留复杂构造和地层沉积学特征的初始地质模型,然后采用全局寻优的快速反演算法,对初始地质模型进行反复的迭代修正,得到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反演结果。
反演剖面中红色标的高值条带(11000~15000 m/s*g/cc),预测为有利储层区,主要发育砂岩,波阻抗值较低(0~11000m/s*g/cc)主要为泥岩。在构造模型的基础上用反演结果约束属性模型,在遗传反演计算时,选用的井基本体现了各储层内部岩性、物性的变化,这些井都钻遇了每个小层的砂泥岩相,有利于建立振幅与测井孔隙度之间的关系。
从各井统计来看,反演成果与工区测井解释结论吻合性较好,不但能识别较大规模砂体,而且较薄的砂体,一般3以米的小砂体都可以反演出来,可以达到为后期有利目标确定的需要。对于1、2米的砂体,有的地方有响应,有的地方难以预测。
3.3叠置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及叠置区域展布研究
根据W79块沙二下亚段储层预测以及在储层预测基础之上通过地震协同模拟刻画的小层砂体展布特征综合分析。发现砂体形态、规模和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和沉积亚相类型的控制,在综合分析各小层砂体展布形态的基础之上,总结了研究区沙二下亚段的叠置河道砂体平面展布样式。沿河道主流线方向主要包括以下5种:替代式、侧切式、对接式、堤岸接触式、间湾接触式。
4认识与建议
(1)在水下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指导下,在岩心相、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沉积沉积相的空间展布特征,4和7砂组河道砂体连通性好,河道延伸距离远,其他砂组多呈孤立砂体分布;
(2)目前文南油田高精度地震资料能够反映有效储层变化,本次研究探索了一套沙二下地层地震识别及描述方法,运用本技术方法有效储层预测复合率能够达到75%以上。
(3)该技术研究对老区剩余油挖潜部署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大幅提高剩余油分布认识精度,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侯加根.文南油田文79断块区沙二下亚段沉积微相及开发效果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65-67.
[2]张文成,常振恒,袁伟,等.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30(4):86-91.
[3]李玉君,邓宏文,田文,等.波阻抗约束下的测井信息在储集层岩相随机建模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5):569-571.
作者简介:马龙(1986-),男,工程师,安徽砀山人,2009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工作于中原油田分公司文留采油厂,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地质。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文留采油厂)
关键词:叠置河道;属性提取;反演;建模
1 研究區概况
文79块为三角洲前缘水下分流河道沉积[1],砂体时空演化多变且复杂、厚度薄、横向变化快,应用常规开发井网,仍有部分砂体控制程度低,见效效果差。文79块多年来进行了加密井网、小井距实验(200m),取得一定的效果,虽然目前平均注采井距210m,井网密度23.2n/km2,井网较完善,但砂体变化快、见效率低、采油速度低。随着开发程度的提高以及研究的不断深入,在密井网控制区小层不断细分,沉积相研究不断细致。与此同时,细分小层纵向上的关联性及井网未控制区储层三维空间展布难以客观精细刻画,现有的沉积微相研究指导储层精细刻画的方法已进入瓶颈期,难以有效的指导现阶段的油田开发,区块稳产面临巨大的地质问题以及技术难题。
文79断块区具有典型的叠置河道砂体开发特点,因此,有必要以该块为研究对象,研究一套简洁实用的叠置河道砂体储层展布预测技术,以指导区块油藏开发,为改善开发效果提供依据。
2叠置河道砂体沉积特征研究
物源以西北方向为主、部分砂体发育西南物源[2]。平面上,水下分流河道砂体构成三角洲前缘砂体骨架,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沉积不发育。纵向上,沙二下4水系能量最强,连通性和继承性较好,砂体最发育。
利用密井网得到河道分布统计规律:研究区河道基本为北西-南东、北-南、北东-南西走向;河道砂体厚度主要在2.5-6.0m之间,平均厚度3.2m,河道宽度在100-350m之间,平均宽度150m,河道长度在150-3000m之间,平均宽度1250m。河道呈东西方向展布,连片型河道宽厚比明显大于孤立型河道,南北向河道长宽比明显大于东西向河道。
3基于地震多属性融合的叠置砂体河道储层预测技术研究
3.1井震精细标定技术研究
本次研究采用确定型子波提取法用于合成记录井震标定,研究中发现本区密度曲线严重缺失,全区共276口井仅有57口具有密度曲线,原始的Garden曲线计算方法受声波曲线方法影响较大,本次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合成密度曲线,共完成200余口井的合成记录标定,通过各井的精确标定,为工区储层预测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在本区利用声波和密度测井资料制作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做桥梁,进行地质—地震层位标定,同时参考其它方法来进行控制和综合分析。人工合成地震记录和井旁地震道的波峰与波峰,波谷与波谷的对应关系吻合得很好,通过对参数反复调整最终使其达到波形特征相似,波组对应关系良好,从而确定出深度域的地质层位在地震剖面上的对应关系。可以看出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的相关性很高,因而标定的地震反射层是可靠的
3.2测井约束反演技术研究
测井约束反演技术主要有以下几个关键参数,包括混道个数(Trace Mix)、截止频率(Crossover Frequency)、最大幅值修改率(Search Range)、迭代次数(Iteration Number)等[3]。在反演过程中,通过复杂构造框架和多种储层沉积模式的约束,采用地震分形技术和地震波形相干技术,建立了可保留复杂构造和地层沉积学特征的初始地质模型,然后采用全局寻优的快速反演算法,对初始地质模型进行反复的迭代修正,得到高分辨率的波阻抗反演结果。
反演剖面中红色标的高值条带(11000~15000 m/s*g/cc),预测为有利储层区,主要发育砂岩,波阻抗值较低(0~11000m/s*g/cc)主要为泥岩。在构造模型的基础上用反演结果约束属性模型,在遗传反演计算时,选用的井基本体现了各储层内部岩性、物性的变化,这些井都钻遇了每个小层的砂泥岩相,有利于建立振幅与测井孔隙度之间的关系。
从各井统计来看,反演成果与工区测井解释结论吻合性较好,不但能识别较大规模砂体,而且较薄的砂体,一般3以米的小砂体都可以反演出来,可以达到为后期有利目标确定的需要。对于1、2米的砂体,有的地方有响应,有的地方难以预测。
3.3叠置河道砂体叠置模式及叠置区域展布研究
根据W79块沙二下亚段储层预测以及在储层预测基础之上通过地震协同模拟刻画的小层砂体展布特征综合分析。发现砂体形态、规模和分布明显受沉积相和沉积亚相类型的控制,在综合分析各小层砂体展布形态的基础之上,总结了研究区沙二下亚段的叠置河道砂体平面展布样式。沿河道主流线方向主要包括以下5种:替代式、侧切式、对接式、堤岸接触式、间湾接触式。
4认识与建议
(1)在水下三角洲前缘沉积模式指导下,在岩心相、测井相及地震相分析基础上,研究了沉积沉积相的空间展布特征,4和7砂组河道砂体连通性好,河道延伸距离远,其他砂组多呈孤立砂体分布;
(2)目前文南油田高精度地震资料能够反映有效储层变化,本次研究探索了一套沙二下地层地震识别及描述方法,运用本技术方法有效储层预测复合率能够达到75%以上。
(3)该技术研究对老区剩余油挖潜部署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能够大幅提高剩余油分布认识精度,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侯加根.文南油田文79断块区沙二下亚段沉积微相及开发效果分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0,27(6):65-67.
[2]张文成,常振恒,袁伟,等.文南油田沙二下亚段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研究[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0,30(4):86-91.
[3]李玉君,邓宏文,田文,等.波阻抗约束下的测井信息在储集层岩相随机建模中的应用[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6,33(5):569-571.
作者简介:马龙(1986-),男,工程师,安徽砀山人,2009年7月本科毕业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工作于中原油田分公司文留采油厂,研究方向为油气田开发地质。
(作者单位:中国石化中原油田分公司文留采油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