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本真追寻艺术原点

来源 :艺术时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inx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王昭旻的《瓷色隐语》画册反映了作者创作的新动向:题材内容有“空间微元系列”、“接引系列”、“水天佛系列”等,展现了作者对人与空间、时间关系以及人与人关系的关注,对人类创造力的可能性的关注以及对宗教“心灵纯化”的向往。其提倡的“前直觉主义”的内涵在于追求心灵与技法的直接相通;追求艺术的纯净;向传统、特别是原发性传统的敬意。
  关键词:王昭旻;瓷色隐语;瓷板画;前直觉主义;终极关怀
  中图分类号:J60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191-3前不久艺术家王昭旻赠我一册《瓷色隐语》画册。他还告诉我,2013年底在北京相关艺术场所,举行了他的“新瓷艺术展”,由著名艺术评论家夏可君先生策划展出。最近他的多件作品分别被美国艺术博物馆、台湾、西藏、中国大陆等私人收藏家收藏,保利艺术也已收藏有多件作品等。从他平实而又快语速的介绍中我感觉到他的艺术又有了新的突破。画册收有他2013年、也就是去年的近作40件。一年中有四十件作品“出货”,而且件件耐看耐品就是明证。是不是经过千锤百炼现在已经到了“一挥而就”的程度我还不能妄下断语,但是他艺术上的渐趋成熟、大家气象渐显的感觉是明确无疑的。因此,这本《瓷色隐语——王昭旻新瓷艺术展》画册引起了我阅读的兴趣。
  一、 作品读解
  画册中的作品,分为这样几类:“空间微元系列”“接引系列”“水天佛系列”“混沌系列”“吻系列”。
  “空间微元系列”在画册中共收有十五件作品,分两辑收入。开始部分分别为作品33、32、22、30,中间部分则为作品29、31、32、33、34、35、36、37、38、39、41,作品编号有重复现象(我感到疑惑的是这些作品是根据什么分类的,因为开始与中间的标号与作品尺寸均有相同),但是这一系列的呈现方式却颇为肯定。画面底色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类似于小提琴木纹黄色,给人以比较温暖的感受,一类是血红、晕红色,还有一类则类似于白色调色板的基色。第一类作品接近于远古的陶土色(黑陶、黄陶),第三类接近于近代的白瓷色,而第二类我觉得是一种现代的颜色,有浪漫的气息。
  画册的第一件作品,青色的S型营造出氲氤、混沌的气息,这是第一层远景,第二层则是温暖的肤黄色,造型有如人体“肩腰臀”所构成的S型曲线,第三层,烟黑色的渍迹之上,有无数跃动的人,构成了一个类似于“大”字的造型。我的理解是,这幅画作其实反映的是作者基于“天地人”三者和谐相生的创作理念,第一层选择青色,正可谓“太初,天地混沌”,第二层以肤黄、土黄做底,是大地母亲博大温暖的怀抱。第三层,人类活跃其上,奔忙有序、生生不息。需提出的是极引人注目之处,是画作左上角的耀眼的接近于白莲的造型,寄托了作者对纯净世界的向往。
  整件作品层次分明,浑然天成,寓意深刻而隽永,难怪要放置在开首。
  “空间微元系列”32、30等可看作一类,在烟黄色背景下的造型十分古稚,类似于涂鸦,但是又像远古岩画的风格。画册中间所收的“空间微元系列”31、32、33以至于41,我认为可以归为同一类型,作品以晕红色做底,勾勒出各种姿态的人形图案、鱼形图案、三足乌(一种神鸟,在马王堆出土帛画中有出现)等,将人的思绪引向遥远的远古时期。这些图案与青海大通上孙家寨彩陶盆中的众人拉手作圆圈舞图案、多地出土的鱼形纹图案以及马王堆三足乌等古老符号遥相呼应,是作者向远古艺术的致敬。但是作者将背景设置为血红色,又预示着作者的一种活生生的激情与浪漫气息。我的理解是,也许作者认为血红是这些远古符号原本的颜色,只是由于年深日久才褪去了原有的颜色而变成土黄、黄陶色。这里可以看出作者给传统以生命的努力。
  “接引系列”也是该画册中分量较重的一个专辑,收有20、21、22、23、24、25、27、28、29、32、33、35、37、99,共13幅。该作品系列是各种佛手的造型,取“接引”之意我认为是作者试图说明以人的努力,可以沟通古今(29、33、35等)、迎接美好(23、25、37)、收获希望(20、21等)等。佛,依佛家的观点看,就是众生,人人皆可成佛。因此是不是可以说,作者在这里借用佛手“接引”系列,喻示着人们自身生存、追求、以及理解古今的努力,也是画家对人类创造力的无限可能性的关注。接引系列之99,将白色宝石花塑造成佛手的形状,这里,画家眼中的世界满是美好了!
  “水天佛系列”收有作品七幅,分别为29、21、23、25、26、31、33。这一系列以海洋蓝色为基调,有时写实景佛陀头像(23、25),有时就是红日初照、深水白莲等景物描绘。蓝色隐喻纯净、美好,画面感接近于莫奈等印象派画家的作品,有一种朦胧、感性的美。取佛像或者禅意作画,也是画家近年来经常性的探索,表达了画家对宗教“心灵纯化”的向往。
  “混沌系列”和“吻系列”均收有作品两幅,说明本年度艺术家还在开拓新的创作空间。其中“吻系列”以云卷云舒的笔触,晕染出人们之间的交流,给人无限遐想的空间。作者将这两幅放在画册的压轴,我想是不是意在说明,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乃是人心底深处真切的期盼。渴望被理解,也是艺术家深藏其中的愿望。
  王昭旻本集作品的创作方式均为瓷板画。我对瓷板画了解甚少,但是我曾听说过景德镇陶瓷上的画作就是在陶瓷上作画,然后再经高温烧制成型。这里就有许多不可控的成分在里面,包括颜色,形状的边界以及底色等。那么是否可以说,瓷板画经颜料在瓷板上作画,然后再放入烈火中煅烧,这样也就构成了“水、土、木、火、金”五行的煅烧化合,成为一件作者与大自然共同完成的作品。在瓷板画创作的过程中,特别是最后决定性的一环,作者是把作品的塑形权就给了烧瓷炉,交给了烈火,也就是“把理性交给自然”,从而完成了天人之间的巧妙合一。我敢说,这是作者表达对自然敬畏态度的一种方式。
  从以上读解可见,艺术家大部分作品的创作元素均为原始时代的符号,如青海大通孙家寨的彩陶盆、鱼形纹、马王堆三足乌(太阳)、古老的风筝图案,佛陀系列,天地混沌的原色与草莽时代的大地之色(枯黄、赭赤、晕红、藤黄、血红)。从画册中我还发现了一个有趣现象,这就是画作很少“绿色”(只有接引系列25以绿为底,28则以绿为佛手的经脉),我想这其实也是画家对当今社会过度宣扬“绿色”、对“伪自然”的一种拒绝。   二、 观念读解
  王昭旻自己宣称他的创作为“前直觉主义”。在艺术展开幕接受采访时他说:
  “我这次作品整体上有三个类,一个是‘空间微元系列’的,那是我早期,从九十年代开始一直到九十年代末一直从事创作的……思考的是人与自然的一种关系,人与自然的一种空间关系。另一个系列是佛教题材的,即你看到这个手语之类的作品。还有就是佛教与空间微元系列融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个新的作品……所以基本上分为三大类。这三大类我所关注的,因为当下,是一个信仰缺失的时代,所以在我内心里面可能更需要信仰,信仰的一种力量。人是需要前面有个航明灯的,这样才能一步步走下去。
  这个里面主要是以瓷板画为主体的。瓷板画对我个人来讲,选择这样一个材料语言方式,那是因为我想还原到本初世界,本初世界就是我们原始的一个世界,混沌的一个世界,就是人的内心最自我……我们说本我自我超我是吧,这个最原始的、混沌的一个世界,正是我们大千世界最早的一个时期,这个时期也是符合自然的基本规律。另一方面是想纯净自己,纯净思想,因为现在功利主义对于我来说,物欲横流,所以我更希望回到自然,用自然的力量来说话。对于我来讲这些作品,空间微元也好,手语也好,其实具有某种暗示性,这种暗示性是通过材料来表述的,对于我来说最好的语言是绘画,而不是用语言去说。然后通过这个就展示了我对这方面的认知。在我的概念里面我觉得,火烧泥土需要水,有水,土里又含金,火烧制的时候又需要木,虽然现在用的是天然气,但是金木水火土这整个的孕育过程在瓷板画的创作过程中被充分运用了,恰恰是中国最古老的思想,是中国的一个文化,我是希望回到比较本质的原始的文化。参见酷六网视频“瓷色隐语:王昭旻新瓷艺术展在京开幕”,http://v.ku6.com/show/Ypb-lkSvDxjW4wWoxH08Dg...html?nr=1。
  这是他自己有关“前直觉主义”的直接相关言说,从中我们可以揣摩出他从艺术观念上到技法的探寻上都在寻找合适的出口。在观念上他认为要“回到本质的文化”,要借助于信仰。在技法上,他认为要借助于“自然的力量”,所以他选择了瓷板画这样一种创作手段。在其后的一次采访中他对选择这一创作手段的原因更是作了充分的说明: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大地母亲是天地之根,打开这扇玄牝之门的其实是泥土,瓷这种材质是从土烧制而来,在瓷器的烧制过程中我们能发现五行的蕴育,土在火上烧,火在木上燃起,土里又含金,烧制过程中又形成水蒸气,土的振动,空气的流动,水的游动,多种条件聚合起来,才能烧制出好的瓷器。瓷器的烧制技艺及环境非常原始,是和自然相融的。中国传统文化强调人与天地是合二为一的,人与自然是和谐的。中国人一般抛不开这种文化理念,艺术创作中的许多元素都是取自自然加以艺术化的处理再回归自然,而釉绘瓷板画这种创作体裁正好能表现的创作理念。[1]
  评论家对王昭旻的创作理念和技法也深有所悟。在画展开幕式上,原文化部外联局局长钟淇表示,王昭旻的画作有很强的感染力,作品中表现出的文化底蕴很厚重。这次画展的主题是瓷色隐语,钟淇称,“隐语”有许多不同的解释,艺术表现思想,画笔解刨灵魂,在王昭旻的瓷板画作品中,隐语表达了多元化的思想,表达了画家对人生和社会的理解,一位艺术大师曾说,用手作画的人是画匠,用心作画的人是画师,只有用心和灵魂作画的人才能够称之为画家艺术家。
  对于王昭旻新瓷作品,策展人夏可君认为,画家用细腻和优美的笔触来表现佛教密宗欢喜佛隐秘的灵魂修炼状态,王昭旻把那种内在隐秘的生命燃烧和一种亲密性转换到绘画的视觉上来,画家把绘画的视觉在可见与不可见的边界上进行了细微的处理,使佛教的神秘感与艺术呈现相结合,有一种法式的味道;画家将其油画的独特质感和他对色彩的敏感转换到瓷器上或者瓷色上进行处理,这是一种神奇的转换。当我们看到这些带有很强的火候和手工控制的瓷色瓷质作品的时候,一种秀色可餐的感觉扑面而来。王昭旻的瓷板画传达了中国瓷器所特有的玉质感和釉质感,既有时间沉淀的包浆,又有一种温润的青春不老的质感;用瓷这一材料作画,不仅仅需要技术,还要灵活处理许多不可控、微妙的因素,画家能够借用瓷材质创作出这种既有印象派的感觉,也有抽象画的痕迹,又有佛教接引的具有当代性的作品,是出于画家对艺术的热爱,对色调的灵活控制,当然还需要绘画的天赋。其后夏可君又在接受《中国文化报》采访时认为:“王昭旻的瓷器作品古色古香,宛若古代的壁画被时间尘封之后,现在又被艺术家重新剥离出来,有着时间斑驳陆离的痕迹。”[2]
  从王昭旻自己的言说与评论家的评论可见,王昭旻试图摆脱当下的理性主义、物质主义的意图是明显的。他自己则提倡“前直觉主义”,换成心理学术语,也就是人自身越过意识表层潜意识之底层的前意识。这也就是他一直强调的“本初世界”的真正含义。我认为,画家强调的本初世界,并非刻意指自然界,而是人心灵层面的童蒙境界,也就是未被人工侵染的世界,正如老子所谓“知其雄,守其雌,为天下溪。为天下溪,常德不离,复归于婴儿”、“含‘德’之厚,比于赤子”。而这一境界只能从宗教中获得启发,因此,画家又努力提倡信仰之重要。这也可见画家对人心灵安所、对人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
  三、 文化读解
  从王昭旻的画作,我也开始慢慢懂得“前直觉主义”的真正内涵。
  其一,追求心灵与技法的直接相通。
  我是个音乐教师,我知道音乐演奏的最高境界乃是“心—手—器”之间毫无阻遏,自然打通。王昭旻的画作,也是试图突破绘画技法的束缚,而与心灵直接对话。因此他在不断地探索表达心灵的工具、题材、内容。从油画“绳系列”参见王昭旻《绳系列:王昭旻油画》,哈尔滨:黑龙江美术出版社,2002。以及本文作者的相关评论《观念与色彩的对话》,网易博客“聊音论乐”,http://mywangxl.blog.163.com/blog/static/150401742007224115552603/。到行为艺术的实践再到今天的瓷板画“空间微元系列”和“接引系列”等,无一不是这种有益的尝试。   而且,这些尝试越来越与画家的艺术观,也就是心灵有效对接,可以说突破了半导体的限制,而成为双向直流通道。
  其二,追求艺术的纯净。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艺术都是心灵的抒发,有人称绘画是“心灵的印记”也是这个意思。但是在商业大潮的冲击下,这样本初的发生观被扭曲了。很多人为了活口计才去追求艺术,致使艺术空有技术而没有纯洁。王昭旻将绘画引向他的艺术观,并用多元的手法去展现它,其行为类似于宗教的宣教行为,因此,他在做着恢复艺术纯洁性的努力。
  其三,向传统致敬。
  这里的传统,并非泛泛而指的传统,而是艺术发生的传统。因此,王昭旻直接选取远古艺术因素进行大胆创作,在看似涂鸦的作品背后其实包含着很宏大的用意。正如老子所谓“大方无隅”“大象无形”。
  这几个方面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相互激发共同构建了王昭旻所谓“前直觉主义”的个中要义。其核心思想,我以为,这就是回归本真,追求艺术的原点。庄子说,“独与天地精神往来而不傲倪于万物,不谴是非,以与世俗处”,这也许就是王昭旻“前直觉主义”的最佳阐释。
  我与昭旻同在一个单位已有十五六年之久,但是两人并未有深谈的机会。2002年他赠我《绳系列》画册的时候,我才感到他是个有艺术追求的人。从这些年陆续风闻的有关于他的消息看,他一直在艺术之路上不断探索,从最初的行为艺术的实践,到绳系列观念指导下的油画创作,再到南京、北京建立自己的工作室,我觉得他是要让市场来检验他的作品,以便寻求更大的知音和心灵感应。因此,现在的他,我觉得修养和技法更趋全面。
  如果说,过去的“绳系列”,体现出的是他冲破旧有束缚的冲动(破),现在的几个系列则是对本初意义的探索(立),两个系列互为因果,显示出他对艺术理念和实践的完整构思。因此,这两个系列,是作者用功最勤的系列,也是成果最大,影响最深的两个系列。
  成功的艺术无一不是内驱力(激情)与高超手法(工具性、理性)完美结合的产物。观察昭旻,总能感到他明亮亮的大眼睛透着一股俊秀英敏之气,夏可君先生也说绘画的天赋是绝对需要的。因此,从几个条件来看,再结合当下判断,相信昭旻会终成大家。
  参考文献:
  [1]中国文物网.王昭旻:对比手法最能体现艺术创作自由度[EB/OL].http://collection.sina.com.cn/plfx/20131218/1333137400.
  shtml.2013-12-18.
  [2]蔡萌.王昭旻新瓷艺术展北京开幕[N].中国文化报,2013-12-9.
  作者简介:
  王小龙,男,江苏如东人,文学(音乐学)博士,常熟理工学院人文学院音乐系副教授,常熟理工学院“吴地音乐文化研究所”所长,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理论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立体书,顾名思义为可动书,又称玩具书,是指所有非传统、平面、纸质的图书,其主要读者是学龄前的婴幼儿及小学中低级的儿童。三到七岁的儿童是立体书的最大使用群体,这些孩子大部分正处于认字识物的阶段,立体书对培养他们的“阅读”兴趣意义重大。  关键词:立体书;玩具书;实用价值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96-2立体书,又称玩具书或儿童玩具书,西
期刊
摘要:老舍的作品在当代的文学艺术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力,老舍先生更是我国的话剧领域的巨擘。老舍先生一生致力于将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在话剧中以幽默、空灵、自然的艺术表现形式表现出来,并在整个话剧中将人民性和民族化的美学内涵表现得淋漓尽致。在中国话剧的百年来的发展历史中,老舍先生的话剧始终影响着当代的话剧艺术的发展。这更从侧面体现出老舍先生的话剧创作的价值和意义,更为“京味儿”艺术在当今和未来的发展奠定
期刊
摘要:研究者在田野调查之基础上,以生态美学的视角,运用参与式观察的方法,展开对巴山国家地质公园的生态人文主义旅游开发的研究。其间,经过深入调查与细致剖析,研究组归纳了大巴山国家地质公园度假旅游项目开发的基本原则、思路及策略。此外,概括了相对科学又富于创意的建设性论断,即建设生态旅游基地的总方针。本文侧重于探讨生态旅游开发与保护的辩证关系,并阐发二者之矛盾性存在的机理,从而为其后更臻周正翔实之研究提
期刊
摘要:舞台表演具有舞台性,是呈现于舞台的艺术,借助于舞台完成.。演员借助舞台表演剧情,演员在舞台上塑造具体艺术形象、向观众直接展现社会生活情景。并用化妆、服饰等手段扮演人物造型,使观众能直接观赏到人物形象的外貌特征。大量的舞台对话展现剧情、塑造人物和表达主题。以演员的姿态、动作、对话、独白等表演,直接作用于观众的视觉和听觉。  关键词:展现自我;集中注意力;形象塑造;语言技巧  中图分类号:J71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在会展设计里新余地域特色的使用及其在传播中的作用及影响,并就其在会展设计中的重要性从三方面展开论述,即新余地域特色提供给会展设计的价值体现,给予会展设计浓厚的文化内涵,并为会展设计创造美感。与此同时,探讨新余地域特色得以在会展设计中被充分运用的缘由。  关键词:会展设计;地域特色;设计原则;设计方法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
期刊
摘要:钢琴是一件表现力丰富的乐器,通过演奏技巧的运用,可像交响乐队一样展现丰富的音乐色彩,呈现立体化的音响效果。本文从钢琴的交响化演奏的可能性出发,结合笔者自身的演奏感悟,通过不同的触键方式、不同的演奏方法和踏板的有效运用,模拟交响乐队中的不同音色等方式,谈一谈如何真正实现钢琴的交响化演奏。  关键词:钢琴;交响化;乐队;演奏  中图分类号:J62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
期刊
摘要:景德镇现代陶瓷应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弘扬独特传统景德镇陶瓷精髓的同时,加入现代精神、引入现代材料、掺入现代工艺、创作现代造型,更加关注现代的意识和创作思维,关注现代陶瓷进入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去寻找与时代同步的审美和艺术情趣的理念。使得现代陶瓷趋向多元化、抽象化、广泛化、兼容化,更加注重表现其造型、装饰、空间、审美功能人性化的影响力。  关键词:景德镇陶瓷;陶瓷装饰;陶瓷艺术;装饰形式 
期刊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飞速发展,文化事业日益昌盛,博物馆不论从数量上还是服务质量上都有大幅度提高。博物馆作为展示人类文明的窗口,在现代人们生活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结合广州美术馆新馆建筑设计、陈列展览、藏品收集、宣传教育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美术馆;建筑设计;陈列展览;藏品收集  中图分类号:J0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03-208-2广州美
期刊
摘要: 空间意识以成为环境艺术设计教育中的主流教学方法, 目前空间研究 主要还是停留在理论与图形表达的层面上, 在教学效果及教学方法或多或少不尽如人意。而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途径,利用模型设计与制作方法来进行空间创意的研究, 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以及优化教学评价。  关键词: 设计教学;环境艺术;模型设计;空间创意  中图分类号:G8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4115(2014
期刊
摘要:音乐剧专业犹如雨后春笋般在国内各大高校陆续开设起来,如何更加科学地设置该专业的课程,成为各大高校随之而来的问题之一。高校育人,需行之有效的方法。而科学合理的课程安排是开办好本专业的有利手段。本文通过笔者自身任教高校的音乐剧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作出归纳总结,抛砖引玉,希望更多高校对此引起重视,更加合理安排该专业的课程。  关键词:音乐剧;课程设置  中图分类号:J64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