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之一,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阅读能力更会对语文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也十分重要。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这里就我个人的意见提上一些建议,仅供各位语文教师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之一,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阅读能力更会对语文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也十分重要。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这里就我个人的意见提上一些建议,仅供各位语文教师参考。
一、引导教学,明确主体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作为小学学生中的“学姐”“学长”,但从年龄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智仍旧处于未成熟的阶段,自我克制能力仍然处于较差的水平,在面对两难选择时仍时常会做出不合适的选择判断,因而小学高年级学生仍时常需要语文教师的不断鞭策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如教师叮嘱学生课后多多阅读,以提升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小学语文教师仍需要明确阅读教学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因而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阅读教学,紧跟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进行督促式教学,不能盲目地追求进度,使得学生的阅读根基不牢靠,使得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成为一纸空谈。
二、把握中心,重点教学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每一篇文章都会有其内在的结构组合规律,把握了这个结构组合规律,理解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就轻而易举了。因而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文章的重点,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当阅读过程变得简单有趣时,在面对“概述文章大意”或“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这一类问题时,学生就会很轻松的获取答案。
教师在教授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也可以给学生一篇文章要学生自己进行分析,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练习。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技巧上需要把握重点。在进行重点教学时,可以适当提醒学生此处为重点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吸引学生关注。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但教师的具体操作和督促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练习却是十分困难的,因而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
三、策略阅读,活动教学
语文阅读可以分为快速阅读和详细阅读,在这一点上,英语阅读和汉语阅读是相通的。但对于哪些文章需要精读,哪些文章需要略读,这中间的划分标准是不明确的。因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式的阅读,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章进行仔细阅读,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快速阅读。顾名思义,快速阅读就是讲求速度之快,但同时要求阅读者充分理解文章大意。通过详细阅读可以让学生发掘自己欣赏的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通过快速阅读可以提升学生提取重点内容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阅读活动,要求学生上台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并说出喜爱的原因和推荐的理由。通过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四、注重积累,联系背景
阅读实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大量阅读,阅读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良好的阅读能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量的累积达成质的变化,因而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重积累。但要注意的是,盲目阅读虽然能够提升阅读能力,但有时并不能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悟。如在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时,如果不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么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容易被学生忽略。再如有些词语具有时代背景,在现在所处的时代可能并不常用,一旦出现此类词语,将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障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适量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便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以及文章背后隐含的深层意义。
五、课前预习,培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因而教师可以适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事先预习课文,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由于事先预习了课文,在语文教师授课过程中也极易和教师产生互动,再一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定有利于未来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总而言之,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定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预习课文,培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将教师教授的阅读技巧付之于实践,进行实际操作,又预习了课文又复习了阅读技巧,实乃一举两得之事。
语文教师的目标不仅是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是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授人以鱼转变成授人以渔。课前预习和阅读积累并不矛盾,阅读积累是主观性的累积,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而预习课文则是客观性的阅读,不依据喜好来决定阅读与否。从这个层面来说,课文预习和阅读积累是从不同的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内一外,相辅相成,共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阅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一定的时间和心血来进行讲述,以便学生能够在小学时期便打好阅读的基础,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现在和将来无疑都是有益的。本文论述过程较为简单,但观点明确,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彭小明著.《语文教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温泉九年制学校)
【关键词】小学语文;高年级;教学
对于一个学生来说,阅读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它是学生语文综合素质的具体体现之一,拥有良好的阅读能力,不仅有利于学生理解能力的提升,在语文课程的学习中,阅读能力更会对语文学习产生不可估量的提升作用。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阅读能力也十分重要。如何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的阅读能力,对于小学语文教师来说是一个难题,这里就我个人的意见提上一些建议,仅供各位语文教师参考。
一、引导教学,明确主体
小学高年级学生虽然作为小学学生中的“学姐”“学长”,但从年龄来看,小学高年级学生的心智仍旧处于未成熟的阶段,自我克制能力仍然处于较差的水平,在面对两难选择时仍时常会做出不合适的选择判断,因而小学高年级学生仍时常需要语文教师的不断鞭策并对学生加以引导,如教师叮嘱学生课后多多阅读,以提升阅读能力。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的引导作用固然是十分重要的,但小学语文教师仍需要明确阅读教学面对的主体是学生,因而在教学的具体过程中需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进行阅读教学,紧跟学生的学习进度,同时进行督促式教学,不能盲目地追求进度,使得学生的阅读根基不牢靠,使得提升小学高年级学生阅读能力成为一纸空谈。
二、把握中心,重点教学
无论是记叙文、议论文还是散文,每一篇文章都会有其内在的结构组合规律,把握了这个结构组合规律,理解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就轻而易举了。因而学生在进行文章阅读的过程中,需要把握文章的重点,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当阅读过程变得简单有趣时,在面对“概述文章大意”或“本文的中心是什么”这一类问题时,学生就会很轻松的获取答案。
教师在教授阅读时,可以引导学生一起分析文章的中心内容,也可以给学生一篇文章要学生自己进行分析,但这两种方法都需要学生在课后进行大量的自主练习。另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技巧上需要把握重点。在进行重点教学时,可以适当提醒学生此处为重点之处,从而加深学生印象,吸引学生关注。当然,这一过程的实现看起来是非常简单的,但教师的具体操作和督促学生进行大量阅读练习却是十分困难的,因而需要教师和学生双方面的努力。
三、策略阅读,活动教学
语文阅读可以分为快速阅读和详细阅读,在这一点上,英语阅读和汉语阅读是相通的。但对于哪些文章需要精读,哪些文章需要略读,这中间的划分标准是不明确的。因而小学高年级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喜好进行挑选式的阅读,选择自己喜爱的文章进行仔细阅读,但是也不能忽略了快速阅读。顾名思义,快速阅读就是讲求速度之快,但同时要求阅读者充分理解文章大意。通过详细阅读可以让学生发掘自己欣赏的文章所用的写作技巧,通过快速阅读可以提升学生提取重点内容的能力。
教师还可以设计阅读活动,要求学生上台向其他同学推荐自己最喜爱的一本书或一篇文章,并说出喜爱的原因和推荐的理由。通过以活动的方式进行教学,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师在提升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还可以增加学生的阅读热情,从而达到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效果。
四、注重积累,联系背景
阅读实际是一个积累的过程,通过大量阅读,阅读能力也会得到一定的提升,聚沙成塔、集腋成裘,良好的阅读能力往往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量的累积达成质的变化,因而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醒学生注重积累。但要注意的是,盲目阅读虽然能够提升阅读能力,但有时并不能充分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情感和内心的感悟。如在阅读鲁迅先生的文章时,如果不结合鲁迅先生的生平和所处的时代背景,那么鲁迅先生想要表达的情感很容易被学生忽略。再如有些词语具有时代背景,在现在所处的时代可能并不常用,一旦出现此类词语,将会对学生的阅读产生障碍。因此小学语文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适量了解一下作者的生平和所处的社会环境,以便能够准确理解文章以及文章背后隐含的深层意义。
五、课前预习,培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一点一滴培养起来的,因而教师可以适当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事先预习课文,这不仅提升了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由于事先预习了课文,在语文教师授课过程中也极易和教师产生互动,再一次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在小学时期就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定有利于未来初中阶段、高中阶段乃至大学阶段的学习。总而言之,对于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一个良好的阅读习惯必定对学生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同时,预习课文,培养习惯也有利于学生将教师教授的阅读技巧付之于实践,进行实际操作,又预习了课文又复习了阅读技巧,实乃一举两得之事。
语文教师的目标不仅是教授学生语文知识,更是要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从授人以鱼转变成授人以渔。课前预习和阅读积累并不矛盾,阅读积累是主观性的累积,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爱好进行选择,而预习课文则是客观性的阅读,不依据喜好来决定阅读与否。从这个层面来说,课文预习和阅读积累是从不同的方面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内一外,相辅相成,共同帮助学生提升语文综合素质。
小学阅读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因而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倾注一定的时间和心血来进行讲述,以便学生能够在小学时期便打好阅读的基础,形成良好的阅读能力,这对于学生的现在和将来无疑都是有益的。本文论述过程较为简单,但观点明确,希望能够对各位教师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张大均.《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周庆元.《语文教育研究概论》,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
[3]裴娣娜主编.《现代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4]彭小明著.《语文教学专题研究》,当代中国出版社,2006
(作者单位:甘肃省天水市武山县温泉九年制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