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为了更加深入了解当前学生就业观,本文通过对某校2010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应届毕业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内容涉及毕业生就业意向、家庭解决就业的能力、家长和本人对就业工作的意见或建议等多个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开展就业指导研究和实际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意向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和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本文就新形势下地方一般本科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力求真实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就业的愿望和想法,为国家制定就业政策、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选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也为社会、学校、家庭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方式,问卷内容涉及自己是否联系好就业单位、准备自己独立联系就业单位、需要学校联系就业单位、面向基层就业、准备考研、准备考公务员、准备出国留学、拟自主创业等方面。问卷由各班级班主任集中班级同学共同完成,填写采用不记名形式,从而保证问卷结果相对客观真实。共向2010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193份,回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3%,被调查者中男生占62.7%,女生占37.3%,具有统计意义。
2 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特点
2.1 学生求职心态有待调整
本次问卷调查是在2009年11月底旬进行的,截止问卷日期,被调查毕业生中已联系好就业单位的只有1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0.5%。毕业生求职启动较晚,而且在求职中存在依赖心理,有68.98%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学校协助联系或家长来为自己联系工作,只有21.3%的同学表示自己独立联系用人单位。多数学生主动就业意识不强,愿意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的学生还是占少数,学校还应加大就业引导,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正确定位,确保多渠道就业。
2.2 择业理念日趋成熟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绝大部分毕业生能正确认识目前就业困难的内在及外在原因。在选择就业去向上,68.3%的同学明确选择愿意面向基层就业,
2.3 就业取向呈现多样化
调查的189名学生当中,多数毕业生有明确就业意向,其中54.9%的同学准备在毕业之后直接就业,走上工作岗位;68.3%的同学明确选择愿意面向基层就业;21.3%的同学准备考研,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11.8%准备考公务员;3%的同学准备自己创业。就业取向呈现多样化发展。
2.4 创业意识有所增加,仍需继续增强
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何提升他们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从统计数据看,13%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应着重加强毕业生创业意识教育。
3 建议与思考
本次调查使我们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就业取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我们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多的帮助和启发。
3.1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
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而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显然不能只抓就业。从大学生一入学就进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客观实际的择业观。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择业观教育,帮助毕业生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就业形势,克服择业期望值过高、与社会需求错位等问题,当代大学生只有认清形势,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就业观,选择适当的就业切入点,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真正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继续鼓励学生低年级就积极进行择业前期准备,尽量提前择业选择时间。鼓励毕业时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力争使更多的毕业生树立起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
3.2 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的开拓,搞好本校专场招聘会
调查结果也显示,毕业生在面对择业时希望通过学校协助联系;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联系更多的单位到学校招聘,同时希望联系的单位能够尽量与所学的专业有关,使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实际运用。所以,学校要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学校角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就业在即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信息收集和发布、就业空间拓展等就业服务,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首先,高校应针对现实情况开展求职训练,按照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标准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和比较到位的求职指导活动和就业政策教育。其次,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便利、快速的信息服务。最后,加强对外联系,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广泛深入社会,走访就业服务部门和企事业用人单位,介绍学校办学情况和毕业生信息,同时得到各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第一手信息,及时通过学校就业服务信息网向毕业生公布信息或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多形式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3.3 以择业、升学、创业指导为载体,提高学生就业的科学性
择业、升学、创业指导侧重于大四的毕业生,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自身目标。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对毕业生提供参军、报考公务员、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咨询;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全面、合理地收集、处理、利用就业信息;模拟就业现场,训练求职技巧,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其实现自身目标。
3.4 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择业时,安排到基层怕效益不好、收入低;安排到外资、私营企业工作担心不稳定、没有保障;创业又嫌太苦、太累、风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不善于包装自己等弱点。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就很有必要加强就业指导,通过讲授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唐蕾,李如铁.在大学毕业班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8)1.
[2] 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鹏.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王永珍.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1).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意向 调查分析
【中图分类号】F2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209(2010)07-0-01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已经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就业形势的变化,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就业取向和就业方式发生了变化。本文就新形势下地方一般本科大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调查研究,力求真实了解和掌握大学生就业的愿望和想法,为国家制定就业政策、高校开展就业指导和用人单位选聘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也为社会、学校、家庭帮助大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建议。
1 调查对象与方式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的方式,问卷内容涉及自己是否联系好就业单位、准备自己独立联系就业单位、需要学校联系就业单位、面向基层就业、准备考研、准备考公务员、准备出国留学、拟自主创业等方面。问卷由各班级班主任集中班级同学共同完成,填写采用不记名形式,从而保证问卷结果相对客观真实。共向2010届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毕业生发放问卷193份,回问卷182份,有效回收率为94.3%,被调查者中男生占62.7%,女生占37.3%,具有统计意义。
2 毕业生就业意向的特点
2.1 学生求职心态有待调整
本次问卷调查是在2009年11月底旬进行的,截止问卷日期,被调查毕业生中已联系好就业单位的只有1人,占总毕业生人数的0.5%。毕业生求职启动较晚,而且在求职中存在依赖心理,有68.98%的毕业生希望通过学校协助联系或家长来为自己联系工作,只有21.3%的同学表示自己独立联系用人单位。多数学生主动就业意识不强,愿意面向基层就业和创业的学生还是占少数,学校还应加大就业引导,让毕业生端正就业态度,正确定位,确保多渠道就业。
2.2 择业理念日趋成熟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面前,绝大部分毕业生能正确认识目前就业困难的内在及外在原因。在选择就业去向上,68.3%的同学明确选择愿意面向基层就业,
2.3 就业取向呈现多样化
调查的189名学生当中,多数毕业生有明确就业意向,其中54.9%的同学准备在毕业之后直接就业,走上工作岗位;68.3%的同学明确选择愿意面向基层就业;21.3%的同学准备考研,进入高等学府继续深造;11.8%准备考公务员;3%的同学准备自己创业。就业取向呈现多样化发展。
2.4 创业意识有所增加,仍需继续增强
大学生就业形势比较严峻,已是不争的现实。如何提升他们应对就业压力的能力,进行创业教育就显得非常重要。然而从统计数据看,13%的学生选择了自主创业,这告诉我们在今后的就业指导过程中,应着重加强毕业生创业意识教育。
3 建议与思考
本次调查使我们对学生的思想状况、就业取向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和掌握,对我们进一步开展好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有很多的帮助和启发。
3.1 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教育从入学抓起
只抓大学生毕业环节的就业指导是临阵磨枪,大学生的成功就业,归根到底凭的是心理素质、做事能力。而要解决大学生的就业能力问题,显然不能只抓就业。从大学生一入学就进行择业观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合理、客观实际的择业观。通过各种形式对毕业生进行择业观教育,帮助毕业生认清我国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就业形势,克服择业期望值过高、与社会需求错位等问题,当代大学生只有认清形势,树立市场经济条件下新的就业观,选择适当的就业切入点,认清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真正在社会中找准自己的位置。继续鼓励学生低年级就积极进行择业前期准备,尽量提前择业选择时间。鼓励毕业时到西部和基层就业,力争使更多的毕业生树立起到西部、到基层建功立业的理想信念。
3.2 进一步加强就业市场的开拓,搞好本校专场招聘会
调查结果也显示,毕业生在面对择业时希望通过学校协助联系;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联系更多的单位到学校招聘,同时希望联系的单位能够尽量与所学的专业有关,使所学的知识能够得到实际运用。所以,学校要加强就业信息服务平台,积极拓宽学生就业渠道。就业指导工作应从学校角度采取多种方式对就业在即的毕业生提供就业指导、信息收集和发布、就业空间拓展等就业服务,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首先,高校应针对现实情况开展求职训练,按照用人单位录用毕业生的标准和要求开展有针对性和比较到位的求职指导活动和就业政策教育。其次,加强就业服务信息网建设,充分利用现代化手段为学生提供便利、快速的信息服务。最后,加强对外联系,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应广泛深入社会,走访就业服务部门和企事业用人单位,介绍学校办学情况和毕业生信息,同时得到各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需求的第一手信息,及时通过学校就业服务信息网向毕业生公布信息或通过校园专场招聘会,多形式拓展毕业生就业空间。
3.3 以择业、升学、创业指导为载体,提高学生就业的科学性
择业、升学、创业指导侧重于大四的毕业生,引导毕业生转变角色,适应社会,实现自身目标。这一阶段的就业指导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宣传就业政策,分析就业形势,对毕业生提供参军、报考公务员、考研、就业等方面的政策咨询;通过人才素质测试,引导毕业生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及时修正就业目标,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全面、合理地收集、处理、利用就业信息;模拟就业现场,训练求职技巧,为毕业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帮助其实现自身目标。
3.4 加强就业指导,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学生对社会需求不了解,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他们择业时,安排到基层怕效益不好、收入低;安排到外资、私营企业工作担心不稳定、没有保障;创业又嫌太苦、太累、风险大。另一方面,毕业生在供需见面时,普遍存在自我推荐能力差、不善于包装自己等弱点。由此可见,学生在选择职业和就业创业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要改变这种不良状况,就很有必要加强就业指导,通过讲授就业与创业的相关知识,开发和提高学生创业基本素质和创业能力,培养学生创业意识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1] 唐蕾,李如铁.在大学毕业班就业指导课教学中加强心理教育的探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08,(8)1.
[2] 蒋建荣,詹启生.大学生生涯规划[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3] 张鹏.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探析[D].[硕士学位论文].东北师范大学,2008.
[4] 王永珍.大学毕业生就业意向的调查分析与思考[J].中国教育科学探究,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