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不敏感”

来源 :杂文月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z4217697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你对价格敏感吗?”
   要是把这个问题抛给十个人的话,估计有一大半的人会笑话我不知魏晋。肯定敏感啊!谁会不敏感?“開门五件事,油盐酱醋茶”,哪一件不涉及价格?没听说“蒜你狠”那会儿,论个往家里买蒜头吗?——剩下的一小半是特别有钱的人,所以可以不敏感。
   也是哈,我本人就是一个对价格问题相当敏感的人,这样问“同人”,本身就多此一举。
   我喜欢玩木头和石头。青睐的是石头和木头里头的“入流玩意”,比如好的海南黄花梨。海南黄花梨简称海黄,上品海黄纹理、手感、味道都好,可就一样不好:极品料子贵得上天,有时都不敢问价。问题是还经常有商家拿好看的海黄原料或成品来撩我。这简直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挑逗。要是砸锅卖铁换钱买了海黄极品就能赏心悦目的话,也不是不能买,但前提是家里领导一定会用一根海黄镇尺把我打晕。
   尤物优价,这是一个让人很痛苦的事实。
   有人会说,活该,谁让你玩这些乱七八糟的。
   可问题是,不玩这些就不会痛苦了吗?
   我爱啃猪蹄。某天坐地铁的时候,路过地铁里的商铺,看见一家连锁店有香色诱人的猪蹄卖,一看也不贵:牌子上写个32元。现在猪肉多金贵啊,这么良心的价格,我觉得我的荷包会同意和主人“借一步说话”的。于是很有底气地上前让服务员整上一袋。一称,一斤左右,多少钱呢?60多元!
   呀呀,什么鬼?然后才明白,人家标的是半斤价。
   一不注意,原来标“半斤价”已经成了一种风气。这种看上去不起眼的标签,常见于一些“硬货”身上。猪蹄之外,还有知名烧鸡和海鲜之类。这说明猪蹄绝不孤单。
   这样一处理,价格立马温柔可人多了。这大概是一种精确消除恐价心理的做法,虽然有点套路的意思,但情愿就范的不少。就是苦了肚子。
   不知道今后会不会出现“半半价”。估计不太可能,因为猪先生的脚天生比较大,太小了买不住。南京人买烤鸭总喜欢喊“给我来个四分之一前脯”,那是冲着鸭子的体量去的。而且这话还有个会心之处:鸭脯体积有限,你要是让老板给你剁个四分之一鸭脯,老板一定会生气。其实人要的是带前脯的那四分之一。
   说到这里突然有个想法,某些演唱会门票、景区门票不是很贵嘛,也可以尝试搞个“半价玩法”——怎么玩?当然是听一半、玩一半就出来咯。
   可是,要说我们对价格很敏感的话,为什么又真的有不敏感的情形存在呢?
   这几年,偶尔上某知名旧货处理平台看东西。我就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货品,标的是明显低的数字。说到这事还得说回海黄,都知道好的海黄论克卖,什么级别多少克价,那几乎是摆在明面的。可你一看,挺重一东西,才标几十上百元。还有的人干脆标1元。你以为捡漏的时间到了?那是你想多了。有的人早就留言了,有意的话,进“我想要”详聊。有的虽然没这么留言,但你看着那“1元”越看越邪门,怕是这里有什么圈套。
   也想过,要是直接拍下会咋样。是卖家急得找我拼命,还是我急着解释“我不傻”“我不是来捣蛋的”却说不清楚?但我觉得,这种直接拍下的情况肯定有,因为并不是所有的人都会像我这样懂点常识,知道“三思而后行”。
   真要那样的话,能怪谁?还不是怪你卖家没事找事。时间长了,就从一些卖家嘴里知道了一点如此标价的心理,上处理平台的多数想淘便宜,你报价一高,就很可能没人点开,没人点开的话,那成交的几率可想而知。于是乎,“1元”标签,就是一种怪异的进一步议价信号。图一个“你懂得”。
   这种做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忽悠。这种不敏感,往浅里说是一种相互逗你玩,形成一个潜规则;往深里说,那就是对标价的不尊重。
   明码标价,是市场规则。对价格,理应有一种敬畏心。现实里,谁要是不明码标价,很有可能被举报,被有关部门处罚——这也是一种提醒,对一些价格猫腻,得有治理的意识——再者说了,谁没事敢往柜台里的金条上挂个“1元”标签,八成会被人疯抢了,那可真是跟自己过不去。
   也不只是线下市场这样,有的网店标低了价格,不是被人有组织地薅过羊毛吗?
   无意中标错价格,且不多说。单就故意标个假价格,周围人还各种见怪不怪,甚至慢慢认同这种方式来说,我总觉得这是一种病态。
   在一个正常的语境里,对价格敏感和不敏感,很难说就是坏事。但要是在不敏感的基础上,还敢对价格玩上一玩,遛上一遛,那就很能说明我们有些人还活在系绳算账的岁月里。而本质上,其实这种不敏感是一种更敏感——利欲熏心和放弃博弈,在一些人的生存方式里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问题是,这种不敏感,谁纵容的?
其他文献
前不久大衣哥朱之文上了热搜。不过令人五味杂陈的是,他是被两个无赖乡邻一脚踹上热搜的。   曾经火遍中国的农民歌手大衣哥朱之文如今已然成了他的家乡山东省菏泽市单县郭村镇朱楼村及附近村镇的财神爷,一方面当地很多人一直想着持续地宰他,让他(或逼迫他)出钱给家乡做公益,借他的钱盖房买车娶媳妇;一方面當地很多人利用他的招牌做直播赚钱。前些天大衣哥上热搜就是因为直播惹的祸。   据网上疯传的那段视频显示,
期刊
“排除干擾”
期刊
若问世间什么可怕?依我看,一是脸皮厚,二是心眼黑,三是两者兼具,世称“厚黑”者。然更可怕者,是把“厚黑”当作“攀爬之藤”。   清末民初学者李宗吾,在《厚黑学》里,列举了三国时期几位面厚心黑的代表人物。曹操的特长全在心黑,他杀孔融,宰杨修,诛皇后皇子,“宁吾负人,毋人负吾”,凡稍阻其路者,除之绝不眨眼,其心之黑到了极致。刘备传承了祖上的特长——脸皮厚,不管世人是否承认,他到处炫耀自己是皇族一脉,
期刊
这是一张曾被外媒传得沸沸扬扬的照片:看似温文尔雅、举止端庄的英国威廉王子侧身而立,在车门前伸出右手的中指,指向前面一群熱情友好的民众。照片发表后,顿时舆论哗然。但很快,这张照片的真实版本出现了:正面朝向的威廉王子伸出来的不是一根中指,而是并拢的中指、无名指和小拇指三根手指,他当时在告诉民众:“我与王妃马上要生第三个孩子啦!”   仅仅换了一个角度,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结果。相同的事物,只是因为观察
期刊
杂文式微,表现之一,是能发杂文的报刊寥寥无几。   搜肠刮肚写出了杂文,不甘“窝”在案头。酒越酿越值钱,杂文未见得越放越“洛阳纸贵”。   恰巧,读到一篇谈论当下杂文概况的文章,里面谈到了杂文式微,谈到了当下还在发表杂文的几家刊物。我眼睛一亮,哇塞,可找到组织了!   事不宜迟,打开电脑,上“百度”上把一家刊物的名称输入进去,搜到该刊物的“官网”,按“官网”上的地址,将一篇拙作发到了该刊的编
期刊
成都都江堰,灌溉川西,成就“天府”,千古一绝的水利工程,至今名扬天下。游人看江流,探分水,往往忘却造就这一亘古奇迹的两个人:秦蜀郡守李冰父子,以及堰旁纪念他们的“二王庙”,特别是刻写庙墙的十二个大字:深淘滩,低筑堰,六字旨,千秋鉴。   什么意思呢?就是说,水利工程重在“深淘”疏浚,减少“筑堰”围堵。这六个字的要旨值得永远借鉴。这同重庆湖广会馆禹王宫“从导则安,从堙则患,治水治邦皆一体”的上联,
期刊
人的一生,有很多离奇、神奇、蹊跷、诡异的事情,哪怕你绞尽脑汁也琢磨不透。有的说是天意,有的说是命运,有的令人羡慕,有的遭人忌妒,有的让人感叹,有的被骂声“妈妈的”……   其中有一种情形叫南辕北辙。在旁观者看来,一目了然,就像那个赶着马车从南往北走的人一样,别人告诉他走错了,他却怎么也不相信,非但不听,还摆出各种各样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正確。最后到了悬崖边上,想打马回头已经晚了。   比如一个当官的
期刊
时人多数都有自己的偶像,有偶像并无不妥,更何况很多人以科学家、战斗英雄等为偶像,相当正能量。最近听说有些青年人颇以“我的偶像是最牛的,我是最牛的”为信仰,就令人有些担忧了。偶像最牛,我最牛,这种逻辑怎么建立起来的,实在让人摸门不着。如果非要强拉硬扯,或许可以这样推理:我的偶像,重点在“我的”,是“我的”,就不是“你的”;我能选择很牛的偶像,你选择的偶像很渣;你的偶像没有我的牛,你就没有我牛,我就是
期刊
我上网百度了一下,发现显摆这个词的意思是:显示并夸耀;炫耀。也作“显白”。显摆属于方言,意思是喜欢在大家面前夸耀自己;老舍先生在《骆驼祥子》中写道:“他以为这么来的一个老婆,只可以藏在家中;这不是什么体面的事,越少在大家眼前显摆越好。”   “这么来的一个老婆”与形式主义一样,并“不是什么体面的事”,却有人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在大家眼前老是显摆。形式主义最明显的一个特征,就是摆官架子抖官威,生怕别
期刊
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我从部队“回归”地方工作。因为想让人家知道,有个叫“孙贵颂”的人,也在这个城市里混饭,正好市里办了一份小报,于是就往那里投稿,先写评论,发得挺顺。两年以后,又尝试写杂文,杂文没人写,报社挺喜欢,每次都将我的文字弄个框儿套一下,以楷体登出来。所以我没费多大劲儿就顺利转型,从此与杂文结缘。   有的朋友在进行杂文创作时,常常表现出一种庄重、高拔和神圣,手里握的那支写杂文的笔,俨然战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