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和魏征的故事

来源 :雪豆月读·高年级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wang45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提起唐朝, 大多数人总是会把它和“盛世”联系在一起,唐朝不仅有醉酒作诗的李白、 远嫁吐蕃的文成公主,还有繁华的长安城、闻名中外的唐三彩以及华丽的唐装。 开创这盛世的是一位虚心纳谏的皇帝——唐太宗。
  唐太宗身边的大臣有很多,魏征是其中非常特别的一位。 魏征从小孤苦贫困,但喜欢读书。他学识渊博,为人正直,敢于直言,很受唐太宗的重用。 唐太宗与魏征之间发生过很多有意思的事。
  有一年初春时节, 唐太宗外出巡游,从长安出发,一路上赏风景吃美食。到了洛阳后,唐太宗对身边的人说想吃河蟹, 可等到了吃饭的时候,却发现没有这道菜。唐太宗顿时征的性格,一看他来了,就知道没啥好事。 唐太宗没好气地说:“你来有什么事啊? ”魏征说:“没什么大事,我来给皇上讲个故事解解闷。”唐太宗高兴地说:“好啊,朕心里正烦闷,火冒三丈,把当地官员大骂一顿,说听段故事也好。”魏征说“:皇上住的他们目无天子,要治他们的罪。
  其实初春的洛阳还比较冷,河蟹大部分还在冬眠呢。 但是唐太宗想吃, 地方官只能派人骑快马去几百里外的信阳去抓河蟹。
  这件事传到了魏征的耳朵里, 他马上要求见皇上。 唐太宗了解魏这个景仁宫, 是从前一个皇帝下令修建的。 这个皇帝,好大喜功,不知道体恤人民,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为了修建这个宫殿, 有很多人被迫做苦力,有的人甚至死在了这里,他们的尸体就被埋在这座宫殿附近。” 唐太宗听完很吃惊,连忙问道:“你说的是哪个皇帝? ”魏征说:“就是隋炀帝呀!他征收大量的徭役,老百姓活不下去了,纷纷反抗,隋朝最终灭亡! ”唐太宗意识到,自己贪图河蟹的美味, 让当地的百姓从几百里外运送河蟹, 也是劳民伤财的行为。反省过后,唐太宗对魏征说“: 希望你以后多给朕讲些前朝往事,给朕一些警示! ”从那以后,魏征经常把前朝帝王的所作所为讲给唐太宗听。
  有一次, 唐太宗得到一只很漂亮的鸟, 十分喜爱, 便时常观赏把玩。 一天,唐太宗正玩得不亦乐乎, 魏征在外求见。唐太宗心想,可不能让魏征看到这只鸟, 赶紧把鸟塞进怀里。魏征一进来,便发现唐太宗的表情有点不自然, 再一看就发现了异样,但魏征装作什么都没发现,和唐太宗讲起了古代帝王因贪图享乐不理朝政而最终亡国的事。 等魏征走了,唐太宗从怀里把鸟拿出来时, 发现那只鸟已经死了。
  后来,魏征因病去世,唐太宗非常难过。 他流着眼泪说:“一个人用铜做镜子, 可以照见衣帽是不是穿戴整齐;用历史做镜子,可以看见国家兴衰的原因;用人做镜子,可以发现自己做得对不对。现在魏征死了, 我少了一面好镜子。 ”
  唐太宗與魏征, 是中国古代君臣中的典范。他们之间的故事,一直是后人传颂的美谈。 唐太宗勤于政事,又拥有魏征这样的良臣,这才有了“贞观之治”。
  其实, 我们每个人都有松懈和犯错的时候。 那些能时刻给予我们建议和警示的人, 那些直言不讳地指出我们缺点的人, 那些能让我们发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错误的人, 又何尝不是一面“镜子”呢? 有了他们, 我们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编辑 / 薛江波
其他文献
《豳(bīn)风·七月》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这首诗细致地描述了古代农业生产的情况。《豳风·七月》中有两句诗“九月筑场圃,十月纳禾稼。”和“昼尔于茅,宵尔索綯(táo)”。(“场”指的是打谷的场地,稻谷收割之后需要集中在场地脱壳。“圃”指的是菜园子。“纳”是收的意思,“禾稼”是谷类的统称。“索”是指制绳,“索綯”是说打绳子。)九月开始修筑打谷的场地,十月开始收割,并把粮食装进
期刊
公元383年,淝水(今安徽省寿县的东南方)河畔,深秋的风无情地从八公山(位于今安徽省淮南市)的两侧吹过,山上的树木仿佛一个个守卫国土的战士。沿着淝水两岸望去,一边是淮河边的重镇寿春城(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城关寿春镇),另一边是肃立着的晋国士兵。站在寿春城上,此时的苻坚遥望河对岸的晋军,壮志在胸。没想到接下来的这场“淝水之战”,不仅让他的计划败北,更深刻改变了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今天,我们就通过下面几
期刊
小xiǎo冠ɡuàn和hé小xiǎo灿càn是shì两liǎnɡ只zhī小xiǎo赛sài鸽ɡē,从cónɡ他tā们men破pò壳ké而ér出chū的de那nà天tiān起qǐ,便biàn是shì鸽ɡē笼lónɡ中zhōnɡ的de宠chǒnɡ儿ér。他tā们men有yǒu着zhe“冠ɡuàn军jūn赛sài鸽ɡē”的de高ɡāo贵ɡuì血xuè统tǒnɡ——妈mā妈mɑ是shì世shì界jiè顶d
期刊
凌晨三点,门缝里透着灯光。我轻轻打开房门,看见爸爸靠着沙发,歪着脑袋睡着了。  我拿来毛毯盖在爸爸的身上。爸爸的呼吸很沉,没有被吵醒。刚过四十岁的爸爸,比很多同学的爸爸苍老。看着爸爸憔悴的样子,我的眼泪不争气地滑过脸庞。  爸爸一路走来不容易。在他中高考的节骨眼上,陪伴他的太公太婆相继过世;在他读大二那年,家里的顶梁柱爷爷也撒手人寰(huán)。大学毕业,他在上学的城市找好了工作,那时候,积劳成疾
期刊
国庆节,爸爸和松子儿坐在电脑前,表情严肃认真。他们在看1949年开国大典阅兵式的纪录片。当看到受阅飞机梯队飞过天安门上空时,爸爸对松子儿说:“你能发现有些飞机飞了两遍吗?”  “啊?哪些飞机飞了两遍?我没发现呀。”松子儿瞪大了眼睛也没看出来。  松子儿在电视上看过很多次阅兵式,从来没有听说过受阅飞机重复飞行的事儿。  “那些飞机为什么要重复飞呢?”为了弄清楚事情的原委,松子按下了暂停键。  瞧,爸
期刊
马小闹这个名字听起来有点怪,因为小时候的马小闹天天大哭大闹,晚上也不睡觉,搅得全家人都睡不安稳,妈妈干脆给他起了这么个名字。  在村里,和马小闹差不多大的孩子只有毛丫儿和二蛋,天性好动的马小闹当仁不让地成了三个人里的头儿。这不,刚刚放暑假,马小闹就和二蛋、毛丫儿比赛扔石头,结果把村口陈奶奶家的玻璃打碎了。一见闯了祸,马小闹他们撒腿就往后山跑。  马小闹的爸爸妈妈常年在外地打工,他是跟着爷爷长大的。
期刊
在导航系统日益发达的今天,出门远行已不是一件难事。然而,在科技并不发达的古代,出门在外的古人该如何导航呢?  观天象:启明长庚指方向  对古人来说,观天是最好的导航方式之一。人类很早便知道了太阳东升西落的规律,能通过太阳的方位辨别方向。可太阳总有落山的时候,夜晚该如何分辨方位呢?聪明的古人通过星辰来辨别方向。  《诗经》中提到:“东有启明,西有长庚”。“启明”是在天亮前后,东方出现的一颗非常明亮的
期刊
时间:战国时期  地点:齐国(今山东省东北部)  人物:田忌  齐威王  孙膑  (旁白:齐国的大将田忌很喜欢赛马。有一回,他和齐威王约定举行一场比赛。他们把各自的马分成上、中、下三等,依次派出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出场。由于齐威王每个等级的马都比田忌的强,三场比赛下来,田忌都败了。田忌很扫兴,垂头丧气地准备离开赛马场。这时,田忌发现他的好朋友孙膑也在人群里。孙膑跟田忌打招呼。)  孙膑:从刚才的
期刊
和黄老师在办公室分别后,程浩的心头一直萦绕着一种欣喜感,他知道了这种叫作“乘方”的数学运算,做作业时还忍不住回想起2的64次方,还有18,446,744,073,709,551,616这个庞大的数字。晚饭前,程浩忍不住用计算器计算了2的10次方、2的20次方、2的50次方和2的100次方。计算器里面显示的数字一个比一个大,程浩的想象力也越发飞扬起来。妈妈见程浩拿着计算器傻笑,还以为他又干什么坏事了
期刊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与其他三个文明古国(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相比较,有一个非常值得自豪和骄傲的事,就是我们的文字从未中断过。 据研究,我们在商代晚期就已经有了成熟的文字系统,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甲骨文”。  举例来说,“鱼”这个字虽已经过简化,但现在我们依然能看出它比较原始的形象:上面的“ ”表示鱼的头部,中间的“田” 是鱼的身体, 下面的“一”本来是“灬”,表示鱼的尾巴。 再比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