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军品贸易中的联合研发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共同设计、开发、生产一种武器系统,在产品成熟定型后在各自的市场分别推销。联合研发不仅能够分担新一代武器系统日益上涨的研发经费和制造成本,风险共担,而且依靠合作方稳定的装备采购需求和对第三方的市场辐射作用,使其成为军品贸易的倍增器。
最近几年世界防务市场持续发展,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老牌军贸大国受到新的军贸出口国的挑战。以色列、南非、乌克兰、塞尔维亚等国纷纷开始出口武器,韩国、新加坡、土耳其等军火“消费国”也变身武器出口国。随着这些国家的加入,国际军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也在积极采用新的贸易手段和模式来开拓市场,这其中,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联合开发模式,在军事工业和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演变成为一种崭新的、网络式的武器贸易模式,并且从根本上影响着世界军火贸易的形式和内容。这种变革中的武器贸易,反过来也会深刻影响到国际防务格局,包括地区安全合作、武器扩散和控制、各国外交政策和国防工业构建等。
联合研发的全球路线图
早期的联合研发多以军事和政治因素来区分,美国、俄罗斯为首的军事、政治联盟将联合研发作为巩固联盟战略的重要策略。美国由于对武器扩散的担忧和自身国防工业发展的需求,制约其对其他国家,甚至是最密切盟国的研发合作。随着欧洲军事工业一体化的进程,以色列、南非、中国、巴西、韩国、土耳其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武器研发合作,逐渐建立起了自己较有特点的军事工业基础,在某些技术领域甚至达到成熟的境地。提前占有目标军火销售市场的策略驱动这些国家进一步开展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技术合作。联合研发的决策因素中,不仅有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军事亲密程度,也与市场导向有很大关系。以当前联合研发的热点国家阿联酋为例,长期以来,阿联酋主要依靠采购美、法等西方武器装备来满足自身国防需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阿联酋开始寻求对外合作,摆脱对西方武器装备的高度依赖。阿联酋所处的中东地区强劲的经济实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迫切的军备购买需求,阿联酋对海合会、中东、非洲各穆斯林国的市场辐射作用使得国际各大防务公司纷纷寻求与其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同样为联合研发热点国家的还有土耳其,土耳其所处欧亚连接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土耳其的北约、伊斯兰国家等多重身份使其凸显北约防务装备供应链重要一环的防务装备研发及生产的雄厚实力,频频出现在联合研发的国际防务新闻中。
中巴的联合研发项目
巴基斯坦是中国传统军贸市场国家,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核心部分是紧密的军事合作。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武器供应国,两国在军事装备方面的合作涉及巴基斯坦国防工业建设的各个领域。2013年5月22日,中国政府李克强总理出访巴基斯坦所乘专机进入该国领空后,巴基斯坦空军出动6架JF-17“雷电”(中国称FC-1“枭龙”)战斗机以伴飞护航的高规格礼遇欢迎,然后又在机场以编队低空通场的方式表达敬意,这是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的又一次精彩亮相。巴基斯坦正全力以赴推销JF-17战斗机。在多个航展上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防务展上,巴基斯坦参展的规模和推销的力度很大,有多个国家已经提出了JF-17采购意向,很可能会是继中巴联合研制的MBT-2000“哈里德”主战坦克之后的又一出口大项。
中国和巴基斯坦通过联合研发新型武器并使之尽快“当地化”,是中国较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整合能力与巴基斯坦市场推介及辐射能力的共赢结合,能够积极提升中巴两国在国际军品市场上的地位。巴基斯坦是周边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对武器系统列装有科学严格的考核流程,能够被巴基斯坦军队采购是产品性能质量的最好广告。巴基斯坦具有完全西方式的市场推销手段,与伊斯兰国家的亲密关系使得产品的市场辐射作用明显。同时,巴基斯坦向富裕的中东国家出售武器,有相当一部分带有“反向援助”的性质,也就是说,购买国武器采购实际上也成为变相援助巴基斯坦的一种方式。
联合研发的启示
军事工业和贸易全球化浪潮下的联合研发,技术、资金和市场从未如此紧密结合在一起,放大军贸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效能。联合研发的合作方,从单纯的武器装备采购走向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协作模式。
技术上,联合研发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合作方对装备的不同需求均可通过产品技术性能指标的制定综合体现出来。同时,联合研发的各方均拥有产品的知识产权,可以方便产品的本地化和针对第三方客户的改造需求。
资金上,各参与方对联合研发的产品通常有着明确的需求,研制的产品有所在国军队采购的经费保障,同日寸合作方分散承担研发费用,有利于减轻研制经费压力以及降低风险。
市场方面,有别于许可证生产的方式,联合研发的合作方均可独立市场推销,无需对方允许。技术相对弱势的合作方并不意味着市场劣势,可以通过自身的市场渠道,向第三国推介辐射,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联合研发作为军品贸易的倍增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防务市场上将会有新的亮丽表现。
最近几年世界防务市场持续发展,美国、俄罗斯、法国、德国、英国、意大利等老牌军贸大国受到新的军贸出口国的挑战。以色列、南非、乌克兰、塞尔维亚等国纷纷开始出口武器,韩国、新加坡、土耳其等军火“消费国”也变身武器出口国。随着这些国家的加入,国际军贸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各国也在积极采用新的贸易手段和模式来开拓市场,这其中,已经有几十年历史的联合开发模式,在军事工业和贸易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正演变成为一种崭新的、网络式的武器贸易模式,并且从根本上影响着世界军火贸易的形式和内容。这种变革中的武器贸易,反过来也会深刻影响到国际防务格局,包括地区安全合作、武器扩散和控制、各国外交政策和国防工业构建等。
联合研发的全球路线图
早期的联合研发多以军事和政治因素来区分,美国、俄罗斯为首的军事、政治联盟将联合研发作为巩固联盟战略的重要策略。美国由于对武器扩散的担忧和自身国防工业发展的需求,制约其对其他国家,甚至是最密切盟国的研发合作。随着欧洲军事工业一体化的进程,以色列、南非、中国、巴西、韩国、土耳其等新兴发展中国家通过与发达国家的武器研发合作,逐渐建立起了自己较有特点的军事工业基础,在某些技术领域甚至达到成熟的境地。提前占有目标军火销售市场的策略驱动这些国家进一步开展与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技术合作。联合研发的决策因素中,不仅有国与国之间的政治军事亲密程度,也与市场导向有很大关系。以当前联合研发的热点国家阿联酋为例,长期以来,阿联酋主要依靠采购美、法等西方武器装备来满足自身国防需要。上世纪90年代中期,阿联酋开始寻求对外合作,摆脱对西方武器装备的高度依赖。阿联酋所处的中东地区强劲的经济实力、特殊的地理位置和迫切的军备购买需求,阿联酋对海合会、中东、非洲各穆斯林国的市场辐射作用使得国际各大防务公司纷纷寻求与其开展联合研发项目。同样为联合研发热点国家的还有土耳其,土耳其所处欧亚连接的独特地理位置和土耳其的北约、伊斯兰国家等多重身份使其凸显北约防务装备供应链重要一环的防务装备研发及生产的雄厚实力,频频出现在联合研发的国际防务新闻中。
中巴的联合研发项目
巴基斯坦是中国传统军贸市场国家,中巴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中的核心部分是紧密的军事合作。中国是巴基斯坦最大的武器供应国,两国在军事装备方面的合作涉及巴基斯坦国防工业建设的各个领域。2013年5月22日,中国政府李克强总理出访巴基斯坦所乘专机进入该国领空后,巴基斯坦空军出动6架JF-17“雷电”(中国称FC-1“枭龙”)战斗机以伴飞护航的高规格礼遇欢迎,然后又在机场以编队低空通场的方式表达敬意,这是中巴联合研制的“枭龙”战机的又一次精彩亮相。巴基斯坦正全力以赴推销JF-17战斗机。在多个航展上尤其是阿拉伯国家的防务展上,巴基斯坦参展的规模和推销的力度很大,有多个国家已经提出了JF-17采购意向,很可能会是继中巴联合研制的MBT-2000“哈里德”主战坦克之后的又一出口大项。
中国和巴基斯坦通过联合研发新型武器并使之尽快“当地化”,是中国较先进的技术和系统整合能力与巴基斯坦市场推介及辐射能力的共赢结合,能够积极提升中巴两国在国际军品市场上的地位。巴基斯坦是周边数一数二的军事大国,对武器系统列装有科学严格的考核流程,能够被巴基斯坦军队采购是产品性能质量的最好广告。巴基斯坦具有完全西方式的市场推销手段,与伊斯兰国家的亲密关系使得产品的市场辐射作用明显。同时,巴基斯坦向富裕的中东国家出售武器,有相当一部分带有“反向援助”的性质,也就是说,购买国武器采购实际上也成为变相援助巴基斯坦的一种方式。
联合研发的启示
军事工业和贸易全球化浪潮下的联合研发,技术、资金和市场从未如此紧密结合在一起,放大军贸的政治、军事和经济效能。联合研发的合作方,从单纯的武器装备采购走向各尽所能,各取所需的协作模式。
技术上,联合研发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合作方对装备的不同需求均可通过产品技术性能指标的制定综合体现出来。同时,联合研发的各方均拥有产品的知识产权,可以方便产品的本地化和针对第三方客户的改造需求。
资金上,各参与方对联合研发的产品通常有着明确的需求,研制的产品有所在国军队采购的经费保障,同日寸合作方分散承担研发费用,有利于减轻研制经费压力以及降低风险。
市场方面,有别于许可证生产的方式,联合研发的合作方均可独立市场推销,无需对方允许。技术相对弱势的合作方并不意味着市场劣势,可以通过自身的市场渠道,向第三国推介辐射,产生巨大的市场效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联合研发作为军品贸易的倍增器,在日趋激烈的国际防务市场上将会有新的亮丽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