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起云涌,涛声激荡。
举世瞩目,国人期盼,神十与天宫的浪漫相拥,代表着我国载人航天又向前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为了备战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远望三号、远望五号和远望六号三艘海上测控船劈波斩浪,在茫茫太平洋疾速航行,分别驶向预定任务海域。
气象服务助出航
神十飞天,这是中国人的梦想、航天人的担当、远望人的行动!全体远望人以任务的绝对成功、无缺无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2013年6月2日,远望五号船在驶离祖国领海线之际,全体船员甲板列队,在迎风飘扬的国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请放心!我们一定以任务全胜向当党和人民汇报!
铿锵誓言在大洋上久久回荡,融入了船尾壮歌而行的蓝色航迹……
6月初,远望六号船奔赴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执行神舟十号海上测控任务。然而就当时,即将开赴的任务海域,忽然风云突变,大洋上巨浪滔天,两股低压气旋和绕极气旋正在快速形成,并不断加强,对船形成夹击包围之势。
可是面对前方的惊涛骇浪,远望人并没有退缩害怕。船指挥部立即组织气象人员展开会商。吴卫林总指挥坚定地说:“刻不容缓,为确保任务圆满完成,立刻研制新的方案,必须第一时间抵达任务海域!”
气象工作人员随即投入战斗,他们仔细推算每一组数据,分析每一张卫星云图,从千变万化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出路,马不停蹄地设计制订新测量工况。
“降低航速、船舶调整航向,启用新的航行线路,尽量避免和气旋正面接触。”气象人员拿出了最终方案。
在随后的航程中,他们时刻监控低压气旋动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应急预案,并根据后续气象变化随时调整航速航线。
终于,远望六号船巧妙跳出两大气旋包围,重新调整航向全速航行,直奔测量海域。在征服宇宙的拼搏里,在欢悦奔腾的浪花里,远望人逐梦的风帆高高飘扬……
全力以赴迎神十
神十任务非同凡响、科技意义重大、社会影响广泛,技术性、复杂性、风险性更高,绝不是神九任务的简单重复。远望人必须保持清醒、迎难而上、从零开始,勇往直前、誓夺全胜。
神舟十号任务准备中,远望号船队通过反复计算、论证,制订出了三船任务海域恶劣海况下的应急测量预案,画出应急船位区域图,对每条船预定海域方圆数百海里的测量点工况进行了精准设计,实现了三船在任务实施阶段应急处置及时、准确、有效。
高纬度、长时间、远距离高速海上航行,对远望号船队设备可靠性、气象预报准确性、设备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面对恶劣气象海况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测控方案设计等方面部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时间6月11日04时18分,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前4个小时,远望人早已在战位守候。
过去的几天里,远望五号船船姿船位组惯性导航岗位周健工程师一直处在实战状态。周健和他的同事们日夜轮流值班,时刻“蹲守”在惯导设备旁,为保证测控数据精度早早上了一道“保险”。
“比对数据,校准惯导误差。”组长吴兴存指挥周健做“神十”发射前最后一次校准。进行了一番认真的分析后,周健打开机柜后面板,冷静地按按钮、输指令。“经比对,惯性导航一号设备误差较小。建议优先选用一号惯导设备。”“长江五号,主用惯导为惯导一。”整个调度台响起了周健沉稳的声音。
实战前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周健抖擞精神,继续密切关注设备状态变化。接下来的15天对他而言,天天都是实战。
计算机显示组工程师焦宏伟博士坚毅的脸庞写满了自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次,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任务实战。他所从事的外测岗位担负着接收测角数据并将计算出来的轨道根数发到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重任。
经历了成千上百次的联调演练和十余次的实战锤炼,各个岗位上的科技工作者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尽管任务流程早已烂熟于胸,可每次做起来却是没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
上甲板巨大的雷达天线指向神舟到来的方向,向天空中散发着道道电波,全体参试人员分布在各个岗位,静待
“神舟十号”的到来……
全神贯注锁神十
6月11日17 8寸38分,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指挥大厅。
“点火!起飞!”神舟十号飞船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直刺苍穹。飞船风驰电掣般朝太平洋方向飞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号飞船和3名航天员顺利发射升空。
长4米、重达6吨的减摇鳍从远望五号船两侧伸向大洋,犹如两只有力的臂膀,紧紧抓住不断摇曳的海水。甲板上,直径十余米的雷达紧紧咬住神舟飞船即将跃出的海平面方位点。
此刻守候在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五号、六号船,正翘首以待,迎接即将来临的海天之战。
作为陆海测控接力的第一棒,远望五号船担负着将北京飞控中心传来的“太阳能帆板展开”指令注入飞船的重任。
为了这一刻,远望人躲过了台风寒潮的前后夹击,穿过了上万个波峰浪谷,制定了近千条应急预案,进行了数十次实战演练。
远望5号船中心机房内静得只剩下海浪撞击船舷的声响。在大洋“牵手”神舟的雷达主操作手身体紧紧贴着主操作台,左手稳稳扣在台上的各种按钮上,右手牢牢攥住控制天线转动的手轮,眼睛不停地在标有飞船飞行轨迹的屏幕和雷达操作屏幕之间逡巡,额头上沁满了汗珠。
时间一秒一秒地划过,整个机房里凝结着紧张的气氛。
“神舟捕手”丁求启紧盯计算机显示组送来的引导数据,目光如炬、镇定自若。突然,一个快速跳动的红点在丁求启眼前不断飞舞。他轻摇手轮,迅即,红点被稳稳地锁定在了示波器的中心。
“长江五号发现目标!”
“长江五号双捕完成!”
一声声响亮的口令溶解着船指挥室里凝固的空气。 “太阳能帆板展开,神舟十号运行正常!”
飞船按预定轨迹飞向远望六号船测控海域。跑在北京时间前4个小时的远望六号船早已进入临战状态。
等待飞船来临的那一刻,时钟仿佛走得特别慢,表针的每一次跳动,都紧紧揪着参试人员的心。
驾驶室内,水手们眼睛一遍遍地搜寻着前方海域;燥热的机舱内,船舶动力系统人员不停地在各种仪器前踱步,仔细检查设备运行参数;船指挥所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相互交织而又排列有序的飞行曲线和各类数据参数。
“长江六号发现目标!”“长江六号跟踪正常!”
巨大的天线在操作手的控制下紧紧锁定目标,并随着飞船的飞行轨迹一点一点地指向了地平线的另一头。远望六号船顺利完成了对神舟十号飞船的首圈测控任务。
至此,远望号测量船队第一天的联袂测控完美结束。
船指挥所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伙各个脸上绽放着快乐的笑容。今天,在测控首日,他们以优异的表现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10多天他们还将承担变轨以及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等多个关键弧段的测控通信任务。
海潮涌动中,远望号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全速驶向新的测量点……
千里奔袭测神十
任务期间正值南太平洋绕极气旋频
发期、北半球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活跃期,测量船遭遇复杂气象海况的概率极大;三船转战8个海域,其中远望六号船最远机动距离近2400海里。为了测控需要,测量船在海上经常会上演“千里奔袭”的好戏。
“把定航向,右舵5,保持航速18节,全速前进……”在刚刚顺利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首次自动交会对接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三号船驾驶室,船长兰秀凯干脆利落地下着指令。
据了解,为扩大神舟十号后续任务测控通信支持范围,任务中三艘测量船都要进行大范围机动。连续长时间作业,人员、船舶都要面临诸多考验,加上三船均处于高纬度地区,气象海况比较复杂,遭遇恶劣气象环境概率也大大增加。
远望五号船机动达5次之多。当该船抵达第一测量海域后,气象部门的预报让他们开始坐立不安:任务期间,台风“摩羯”将会严重影响船舶安全和试验任务。经过多次气象会商后,与会人员一致同意船舶实施规避,迂回到台风移动的后方。两天后,成功躲避台风的远望五号船机动1200余海里,重新回到了那片熟悉的海域。此后由于任务需要,远望五号船先后3次机动共计20多个小时、600余海里。
远望六号船在完成船箭分离后飞船工况处理和飞船远距离导引段第一次变轨后,向西北方向机动长达约2200海里到达第二测量点进行后续测控任务,达到了任务中机动范围之最。
远望三号船情况稍好,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困难。目前执行任务的三艘船中,远望三号船是下水时间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测量船,船舶设施比远望五、六号船落后一个时代。因此,“千里奔袭”对于船体动力和设备的考验都大于其他两艘船。对此,船长兰秀凯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有三点必须关注,第一要确保我船准时准点抵达就位点;第二要准确预报,及时规避恶劣海况;第三要确认所有测控设备的状态良好。
巧妙地躲避也是测量船多年来积累的智慧,兰秀凯的心得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只有敬畏它,了解它、躲避它才能求得生存。
远望三号船在第一测量点完成第30圈测控后,向西南方向机动约1200海里到第二测量点执行后续测控任务。
“奔袭”的途中,各船都对前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和设备可靠性检查,同时,组织气象会商,根据气象变化情况,及时优化航线,做到对恶劣气象海况早发现、早决策,确保船舶安全顺利高效的抵达神舟十号下一任务测控海域。
蹈海探天的“追星人”更是深谙此道。截至6月某日,三艘测量船均已完成“千里奔袭”,等待下一阶段飞船到来。
胜利凯旋续辉煌
从陆地到海洋,对远望人来说,一年中有大半的时间是在海上度过的,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默默地忍受孤独的煎熬。
远隔万水千山,他们将无限的思念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尽管浪高船晃,历经风险,但远望人心中筑梦海天的风帆始终鼓胀,坚定执着的信念就如同蔚蓝色的海水一般波澜壮阔,澎湃激昂。
他们针对神舟十号任务的重难点问题和风险进行了深入研讨,专门制定对策措施近30条。由于测量船在远距离机动、高海况航行、长时间测控的复杂条件下,参试设备可靠性要求更高、突发故障概率增大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测控通信、航海气象、船舶动力等系统的设备可靠性维护与检查工作规范。
海上测控通信任务长达15天,三船将承担飞船入轨、第一和第三次变轨、第一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航天员在轨科普教育、飞船绕飞及利用备份敏感器交会试验等,共计101个圈次、134个弧段的海上测控通信任务。挑战与机遇共存。远望人始终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精心细心地做好后续各项工作。
连续打硬仗,坚决打胜仗。远望人誓夺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海上测控通信任务的全面胜利,为确保实现“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总目标,他们继续在海天间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奉献青春。
举世瞩目,国人期盼,神十与天宫的浪漫相拥,代表着我国载人航天又向前迈出了意义重大的一步。
为了备战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载人交会对接任务,远望三号、远望五号和远望六号三艘海上测控船劈波斩浪,在茫茫太平洋疾速航行,分别驶向预定任务海域。
气象服务助出航
神十飞天,这是中国人的梦想、航天人的担当、远望人的行动!全体远望人以任务的绝对成功、无缺无撼,为实现“中国梦”提供正能量。
2013年6月2日,远望五号船在驶离祖国领海线之际,全体船员甲板列队,在迎风飘扬的国旗下,举起右手,庄严宣誓:请放心!我们一定以任务全胜向当党和人民汇报!
铿锵誓言在大洋上久久回荡,融入了船尾壮歌而行的蓝色航迹……
6月初,远望六号船奔赴南太平洋预定海域执行神舟十号海上测控任务。然而就当时,即将开赴的任务海域,忽然风云突变,大洋上巨浪滔天,两股低压气旋和绕极气旋正在快速形成,并不断加强,对船形成夹击包围之势。
可是面对前方的惊涛骇浪,远望人并没有退缩害怕。船指挥部立即组织气象人员展开会商。吴卫林总指挥坚定地说:“刻不容缓,为确保任务圆满完成,立刻研制新的方案,必须第一时间抵达任务海域!”
气象工作人员随即投入战斗,他们仔细推算每一组数据,分析每一张卫星云图,从千变万化的蛛丝马迹中寻找出路,马不停蹄地设计制订新测量工况。
“降低航速、船舶调整航向,启用新的航行线路,尽量避免和气旋正面接触。”气象人员拿出了最终方案。
在随后的航程中,他们时刻监控低压气旋动向,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应急预案,并根据后续气象变化随时调整航速航线。
终于,远望六号船巧妙跳出两大气旋包围,重新调整航向全速航行,直奔测量海域。在征服宇宙的拼搏里,在欢悦奔腾的浪花里,远望人逐梦的风帆高高飘扬……
全力以赴迎神十
神十任务非同凡响、科技意义重大、社会影响广泛,技术性、复杂性、风险性更高,绝不是神九任务的简单重复。远望人必须保持清醒、迎难而上、从零开始,勇往直前、誓夺全胜。
神舟十号任务准备中,远望号船队通过反复计算、论证,制订出了三船任务海域恶劣海况下的应急测量预案,画出应急船位区域图,对每条船预定海域方圆数百海里的测量点工况进行了精准设计,实现了三船在任务实施阶段应急处置及时、准确、有效。
高纬度、长时间、远距离高速海上航行,对远望号船队设备可靠性、气象预报准确性、设备故障情况下的应急处置能力、面对恶劣气象海况的快速反应能力和应急测控方案设计等方面部提出了更高要求。
北京时间6月11日04时18分,神舟十号飞船发射前4个小时,远望人早已在战位守候。
过去的几天里,远望五号船船姿船位组惯性导航岗位周健工程师一直处在实战状态。周健和他的同事们日夜轮流值班,时刻“蹲守”在惯导设备旁,为保证测控数据精度早早上了一道“保险”。
“比对数据,校准惯导误差。”组长吴兴存指挥周健做“神十”发射前最后一次校准。进行了一番认真的分析后,周健打开机柜后面板,冷静地按按钮、输指令。“经比对,惯性导航一号设备误差较小。建议优先选用一号惯导设备。”“长江五号,主用惯导为惯导一。”整个调度台响起了周健沉稳的声音。
实战前的准备工作基本结束,周健抖擞精神,继续密切关注设备状态变化。接下来的15天对他而言,天天都是实战。
计算机显示组工程师焦宏伟博士坚毅的脸庞写满了自信。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这次,已经是他第二次参加任务实战。他所从事的外测岗位担负着接收测角数据并将计算出来的轨道根数发到北京航天飞控中心的重任。
经历了成千上百次的联调演练和十余次的实战锤炼,各个岗位上的科技工作者们在任何时候都能保持镇定。尽管任务流程早已烂熟于胸,可每次做起来却是没有丝毫的麻痹和懈怠。
上甲板巨大的雷达天线指向神舟到来的方向,向天空中散发着道道电波,全体参试人员分布在各个岗位,静待
“神舟十号”的到来……
全神贯注锁神十
6月11日17 8寸38分,中国卫星海上测控部指挥大厅。
“点火!起飞!”神舟十号飞船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直刺苍穹。飞船风驰电掣般朝太平洋方向飞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搭载神舟十号飞船和3名航天员顺利发射升空。
长4米、重达6吨的减摇鳍从远望五号船两侧伸向大洋,犹如两只有力的臂膀,紧紧抓住不断摇曳的海水。甲板上,直径十余米的雷达紧紧咬住神舟飞船即将跃出的海平面方位点。
此刻守候在太平洋上的远望三号、五号、六号船,正翘首以待,迎接即将来临的海天之战。
作为陆海测控接力的第一棒,远望五号船担负着将北京飞控中心传来的“太阳能帆板展开”指令注入飞船的重任。
为了这一刻,远望人躲过了台风寒潮的前后夹击,穿过了上万个波峰浪谷,制定了近千条应急预案,进行了数十次实战演练。
远望5号船中心机房内静得只剩下海浪撞击船舷的声响。在大洋“牵手”神舟的雷达主操作手身体紧紧贴着主操作台,左手稳稳扣在台上的各种按钮上,右手牢牢攥住控制天线转动的手轮,眼睛不停地在标有飞船飞行轨迹的屏幕和雷达操作屏幕之间逡巡,额头上沁满了汗珠。
时间一秒一秒地划过,整个机房里凝结着紧张的气氛。
“神舟捕手”丁求启紧盯计算机显示组送来的引导数据,目光如炬、镇定自若。突然,一个快速跳动的红点在丁求启眼前不断飞舞。他轻摇手轮,迅即,红点被稳稳地锁定在了示波器的中心。
“长江五号发现目标!”
“长江五号双捕完成!”
一声声响亮的口令溶解着船指挥室里凝固的空气。 “太阳能帆板展开,神舟十号运行正常!”
飞船按预定轨迹飞向远望六号船测控海域。跑在北京时间前4个小时的远望六号船早已进入临战状态。
等待飞船来临的那一刻,时钟仿佛走得特别慢,表针的每一次跳动,都紧紧揪着参试人员的心。
驾驶室内,水手们眼睛一遍遍地搜寻着前方海域;燥热的机舱内,船舶动力系统人员不停地在各种仪器前踱步,仔细检查设备运行参数;船指挥所大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相互交织而又排列有序的飞行曲线和各类数据参数。
“长江六号发现目标!”“长江六号跟踪正常!”
巨大的天线在操作手的控制下紧紧锁定目标,并随着飞船的飞行轨迹一点一点地指向了地平线的另一头。远望六号船顺利完成了对神舟十号飞船的首圈测控任务。
至此,远望号测量船队第一天的联袂测控完美结束。
船指挥所里爆发出热烈的掌声,大伙各个脸上绽放着快乐的笑容。今天,在测控首日,他们以优异的表现交上了一份合格的答卷,但这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今后10多天他们还将承担变轨以及飞船与目标飞行器交会对接等多个关键弧段的测控通信任务。
海潮涌动中,远望号船又开始了新的征程,全速驶向新的测量点……
千里奔袭测神十
任务期间正值南太平洋绕极气旋频
发期、北半球热带气旋和温带气旋活跃期,测量船遭遇复杂气象海况的概率极大;三船转战8个海域,其中远望六号船最远机动距离近2400海里。为了测控需要,测量船在海上经常会上演“千里奔袭”的好戏。
“把定航向,右舵5,保持航速18节,全速前进……”在刚刚顺利完成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首次自动交会对接海上测控任务的远望三号船驾驶室,船长兰秀凯干脆利落地下着指令。
据了解,为扩大神舟十号后续任务测控通信支持范围,任务中三艘测量船都要进行大范围机动。连续长时间作业,人员、船舶都要面临诸多考验,加上三船均处于高纬度地区,气象海况比较复杂,遭遇恶劣气象环境概率也大大增加。
远望五号船机动达5次之多。当该船抵达第一测量海域后,气象部门的预报让他们开始坐立不安:任务期间,台风“摩羯”将会严重影响船舶安全和试验任务。经过多次气象会商后,与会人员一致同意船舶实施规避,迂回到台风移动的后方。两天后,成功躲避台风的远望五号船机动1200余海里,重新回到了那片熟悉的海域。此后由于任务需要,远望五号船先后3次机动共计20多个小时、600余海里。
远望六号船在完成船箭分离后飞船工况处理和飞船远距离导引段第一次变轨后,向西北方向机动长达约2200海里到达第二测量点进行后续测控任务,达到了任务中机动范围之最。
远望三号船情况稍好,但是他们也有自己的困难。目前执行任务的三艘船中,远望三号船是下水时间最长,执行任务最多的测量船,船舶设施比远望五、六号船落后一个时代。因此,“千里奔袭”对于船体动力和设备的考验都大于其他两艘船。对此,船长兰秀凯清晰地知道自己的目标:有三点必须关注,第一要确保我船准时准点抵达就位点;第二要准确预报,及时规避恶劣海况;第三要确认所有测控设备的状态良好。
巧妙地躲避也是测量船多年来积累的智慧,兰秀凯的心得是: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是渺小的,我们只有敬畏它,了解它、躲避它才能求得生存。
远望三号船在第一测量点完成第30圈测控后,向西南方向机动约1200海里到第二测量点执行后续测控任务。
“奔袭”的途中,各船都对前一阶段任务完成情况进行小结和设备可靠性检查,同时,组织气象会商,根据气象变化情况,及时优化航线,做到对恶劣气象海况早发现、早决策,确保船舶安全顺利高效的抵达神舟十号下一任务测控海域。
蹈海探天的“追星人”更是深谙此道。截至6月某日,三艘测量船均已完成“千里奔袭”,等待下一阶段飞船到来。
胜利凯旋续辉煌
从陆地到海洋,对远望人来说,一年中有大半的时间是在海上度过的,远离家乡,远离亲人,在波涛汹涌的大海上默默地忍受孤独的煎熬。
远隔万水千山,他们将无限的思念转化为源源不断的工作动力。尽管浪高船晃,历经风险,但远望人心中筑梦海天的风帆始终鼓胀,坚定执着的信念就如同蔚蓝色的海水一般波澜壮阔,澎湃激昂。
他们针对神舟十号任务的重难点问题和风险进行了深入研讨,专门制定对策措施近30条。由于测量船在远距离机动、高海况航行、长时间测控的复杂条件下,参试设备可靠性要求更高、突发故障概率增大的实际,进一步完善了测控通信、航海气象、船舶动力等系统的设备可靠性维护与检查工作规范。
海上测控通信任务长达15天,三船将承担飞船入轨、第一和第三次变轨、第一和第二次交会对接、航天员在轨科普教育、飞船绕飞及利用备份敏感器交会试验等,共计101个圈次、134个弧段的海上测控通信任务。挑战与机遇共存。远望人始终全神贯注、全力以赴、精益求精、精心细心地做好后续各项工作。
连续打硬仗,坚决打胜仗。远望人誓夺天宫一号与神舟十号载人飞行海上测控通信任务的全面胜利,为确保实现“准确进入轨道,精准操控对接,稳定组合运行,健康在轨驻留,安全顺利返回”的任务总目标,他们继续在海天间默默耕耘,无怨无悔奉献青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