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活情趣与小学数学教学

来源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sofou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众所周知,愉快和兴趣往往同时出现,兴趣和愉快是人类最主要的两种内向情绪,能引起愉快的情境,也往往能使人感到有兴趣,兴趣和愉快往往相伴而出、互相作业、相互补充。感到有兴趣思路就会集中,容易学得好、记得牢,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走进学生的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关键词: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提高能力;减轻负担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24
  《新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既然数学来源于生活,那么我们的数学就应联系生活、贴近生活。让我们熟知亲近现实生活,让生活走进我们的视野,进入学习情境,并产生亲近感,从而诱发我们的内在潜能,使我们能主动地动手、动脑、动口、想办法探索知识形成过程,充分利用现有的知识经验和所熟知的事物进行数学学习。在学习过程中,愉快和兴趣往往是同时出现的,兴趣和愉快是人类主要的两种内向情绪,能引起愉快的情境,也往往能使人感到有兴趣,兴趣和愉快往往相伴而出、互相作业、相互补充。感到有兴趣思路就会集中,容易学得好、记得牢,取得良好的教学结果。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应尽量走进生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愉快地学习。
  一、走入生活化,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孔子曰:“知者不如好者,好者不如乐者。”问题是数学的灵魂,“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充满数学,我们要从生活中抽取问题。问题的创设要小而具体,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同时又要有适当的难度,与学习内容保持相对一致,使学生感到熟悉又不能单纯利用已有的知识和习惯的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激起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欲,使学生进入“心求通而未通,口欲言而未能”的境界。如学习“分数大小的比较”时,给学生提出一个小小的生活问题:“在上学的路途中李强用了4/5小时,王华用了3/5小时,张明用了2/3小时,他们三人谁用的时间多些?”对于这个问题,小学生一定会想很快找出答案,但都不能一下子回答上来。这时,教师就需要因势利导“只要我们学会了分数大小的比较,这件事不就全明白了吗?”这样的生活问题可以使学生产生迫切探求知识的积极性,自然学得津津有味。
  二、练习生活化,提高操作实践能力
  数学注重“情感”,以提倡“学以致用”,努力使二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在特定的情境中和热烈的情感驱动下,进行实际应用,同时还能通过实际应用来强化学习成功所带来的乐趣。数学学习应以训练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把现在的学习和未来的应用联系起来,注重锻炼我们的操作能力。我们要充分利用在生活情境中学习这一特有的功能,创设既带有情感色彩,又富有实际价值的操作情境,让我们“变成”测量员,进行实地调查,搜集数据,制统计图,写调查报告,从实际生活中产生觉悟,求知欲得到满足,更加乐意投入到学习情境中。同时使我们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甚至交际能力、应变能力等都到较好的培养和训练。
  如学习“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就可以通过实践操作的办法来创设学习情境,在我们的知识结构中已经有了角和三角形的有关概念,但它们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之间的逻辑联系并不十分明显。大部分学生都难以对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进行一番研究,此时我们可以创设这样的学习情境:首先,在回顾三角形概念的基础上,试想“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会不会存在某种关系呢?就会产生角与角的相等、不等、内角之和(差)与第三个角的大小比较等问题。当发现这些问题只对某些特殊三角形有意义时,思维可能会指向“三个内角的和是否有一定规律,再画一些三角形,(包括锐角、直角、钝角三角形),再用量角器量出三个角,观察一下各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有什么关系。通过测量计算,我们会发现三个内角的和都在180°左右,“我们再把三角形的三个内角拼在一起看一看,”这样我们会发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之和总是180°的猜想就水到渠成了,接着可利用课本知识给出严格的逻辑证明。这样,我们凭借实践操作时的感性经验找到证明方法。实践操作不但使我们获得了定理的猜想,而且受到了证明定理的启发,显示了很大的智力价值。
  三、训练生活化,拓展思维能力
  数学教学中激发兴趣是课堂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而培养想象力与创造性思维能力则是育人的根本,在一定意义上比知识与技能更为重要,适当提高训练的高难度,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大有益处。在此方面,笔者在辅导著名的牛顿问题——“牛吃草”问题后深有感触。“有一块均匀生长的草地,27头牛6天吃完,23头牛9天可以吃完,求21头牛几天可以吃完?”(草地上的草牛吃后每天继续生长)学生见题后大都以反比例思维来解题,结果事与愿违,随即教师一生活中的水井打水为例进行启发诱导,有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凸现出来,“根据第一已知条件,6天后276=162头1天可将草吃完,这就表明9-6=3天后239=207头牛1天可将草吃完,这就表明9-6=3天后長出的草可供207-162=45头牛吃一天,说明每天长出的新草可供453=15头牛吃1天,那么目前尚有21-15=6头牛需吃原来长出的草。”讨论到此结束,该生的思维暂且搁浅,顺着这个思路其他同学的灵感也上来了“这就要求求出原有的草够几头牛吃1天”“根据已知条件可知,原有草够162-156=72头吃1天(或207-159=72头吃1天)。”那么,问题的解决便水到渠成“726=12(天)”。此题解毕,教室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笔者最难忘的一次拓展学生思维的成功尝试。
  总之,在生活中充分掌握数学,让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在实际生活中尝试数学学习的乐趣。其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懂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即数学来源于生活实际,又运用于生活,为生活服务。
其他文献
摘要:语感就是对语言自我感受、自我领悟的能力,是语言训练到熟能生巧的表现。培养英语语感,可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效率和积极性。因此,中学英语教学中改革和创新英语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英语学习的良好语感尤为重要。  关键词:英语;语感;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14  一、多朗读,培养语感  朗读背诵是培养语感的基本方法,对于英语
摘要:古诗词是中华文化精髓,含有丰富的言语智慧。在教学中,不但要熟读成诵,更要汲取它的言语智慧。笔者的具体方法是在品析词句中,汲取言语智慧;在情境交互中,感悟言语智慧。  关键词:经典诗词;言语智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15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留传下来的经典古诗词,更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所在,不仅闪烁着灿烂的文学之美,
摘要:所谓教学中的“全局观”是指从知识系统的整体出发,挖掘知识系统内部的联系,从“大”处着手,把握知识的整体骨干和本质内涵,进而促进具体知识细节的理解。  关键词:物理教学;全局观;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16  很多年以前,笔者初到县城读书,对于纵横交错的街道一头雾水,理不出头绪,每次上街总要学生带路,而每次学生走
摘要:培养学生优良的学习个性品质,是当今英语教改的宗旨和趋势。学生的独立自主性和创造性等良好的学习品质只有在和谐、开放、自主的课堂环境中才能养成。也只有在和谐、开放、自主的课堂环境中才能激活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独立创新的能力。  关键词:和谐;开放;自主;学习个性;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17  一
摘要:以前我们教学生为学而教,只注重告诉学生这个问题的答案,而忽略了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重演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重统一轻独创。对教师设置的相同或相仿的训练题目得心应手,而遇到新的问题或出现故障时,却手足无措。这种做法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如果我们转换一下教育观念,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就可能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关键词:学习能力;创造能力;教师;学生  中图分类号:G632.
摘要:初高中物理客观存在的台阶和学生自身心理的影响,以及课程差异,学习方法的差异,使学生在高中物理学习中很难入门。本文针对高中学生物理难学的原因。提出解决学习物理难的办法,帮助高中学生顺利跨越这个台阶,掌握正确的学习物理的方法。  关键词:高一学生;物理难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19  刚进高中的学生都有要把物理学好的
摘要:语文教学体现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其目的在于提升学生人文修养,陶冶学生情操和性情。无疑,将传统经典纳入语文教学中,无论对于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还是传承经典文化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但是,时过境迁,由于时代和阶级的局限性,经典中某些具体的东西已经过时,而且学生易产生隔膜感。因此,探索在语文教学中如何体现中国古代经典家训是我们面临的问题。  关键词:中国古代;经典家训;语文教学;渗透措施  中
摘要:当前农村小学生普遍存在单词不会读、读不准、记忆困难的难题。教师可以通过挖掘合适的自然拼读资源如台历式单词拼读器、字母磁贴、字母闪卡、拼读转盘、自然拼读挂图、自然拼读绘本、英语歌谣等方式,有效地训练学生的语音素养,逐步提高其见词能读、听音能写的能力。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自然拼读教学;自然拼读资源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
摘要:英语新课标的改革使我们一线教师在英语教学的课研更深入,尤其是针对普通高中的英语课堂,英语基础薄弱的学生,做到量体裁衣,力争实现课堂的高效。  关键词:激发兴趣;科学有效;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6-0023  在英语新课改实施的几年里,我们英语教师确实按照新课标要求,积极专研,献计献策,努力达到最满意的效果。可是回首几年
中图分类号:G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9)18-172-01     随着素质教育观念不断深入人心,具备独立的人格、健康心理和独立自主能力的人已成为时代的要求,社会的需要。因而,幼儿的自主性教育也就成为了教育改革的主旋律。自主性是个性的一个方面,主要是指一个人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即不依赖他人,自己主动负责的个性特征。区域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种幼儿的主体活动,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