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文学远非一种仅使有教养者惬意的消遣品,它让每个人更好地回应其人之为人的使命。本季作家用更具美学特征的方式把握时代、表述人的生存处境、人的欲望、人的压抑乃至苦难,为我们刻写了一幅幅生动的时代“浮生记”。
本季作家们从不同维度展示了自身对现代男女关系的思考,涉及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涉及的内容关乎恋爱和婚姻,在婚姻的关注中又涉及对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婚姻的深度思考,某种繁花似锦世俗生活中的荒芜感充斥其中。《上海文学》2018年第8期刊载了林秀赫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厨房》,裴俊明理想的居住蓝图中并没有厨房,他认为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不必要的必需品,购买这些物品只会让他成为一个不断被消费所消耗的现代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学会了做菜,博客上发出的邀请让爱理顺理成章地踏入他的生活。尽管爱理与裴俊明曾相拥入眠,空间上和内心的距离都很近,他依然无法接受一个女人占据他的空间。他聚精会神地做菜,“那种专注仿佛重现了人类文明缔造的过程”。《广州文艺》2018年第8期刊载了陈武的短篇小说《济南行》,小说中“我”去济南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见菜菜,假托去看老舍旧居、写一本类似“旧时人物”的书,菜菜热情地给我网上订票并接站,一起游览济南名胜之余时穿插有关亲密朋友的话题——在济南买房子定居、谈论老舍与夫人、大龄青年结婚等,自始至终都在不停地试探,“我”当晚回到北京后思考自己对菜菜的感情,在查看照片时发现了一些细节仿佛解开了内心的疑惑,小说在“我”接通菜菜的电话中戛然而止。《四川文学》2018年第8期刊载了尤努斯《看不见的路》,如洼寨外流传着洛克到这里的传说,去山上放牧的卓玛救了来这里探险的陈水英,多年前木他珠的妈妈因为卓玛爸爸拖拉机失事而丧命,卓玛便被早早许配给了木他珠,木他珠对卓玛意图不轨而被砍伤后再次在医院里遇到陈水英,随着山寨旅游业的发展,三个年轻人的情感也变得复杂起来。
《上海文学》2018年第9期刊載了王恺的中篇小说《雨期的浮生六记》。小说述写了两个不再年轻的青年男女,在碌碌的都市生活中经过一系列利益的权衡较量和斗智斗勇后步入婚姻的故事。小说中,自诩为名媛的雨期因为体态以及虚假的社会关系吸引了没有财产和从事风水工作的康先生,康先生在金钱上的困窘、事业上的失意、多年风月场上对男女关系深切体会以及福建人最重婚姻和子嗣的传统观念下,以捞一笔钱的心态开始了与雨期各自心怀鬼胎的算计。在反复权衡和过招后,两人最终在雨期母亲的见证下,以福建乡村婚礼的习俗在蛮荒的巴厘岛中完成了他们仔细盘算后的婚姻交易。作家以平实、冷静的、不动声色的“零度叙事”书写着雨期和康先生等都市男女简陋庸常的日常生活,小说中指出“人们并不觉得婚姻有价值,而是奉行一种简单的享乐主义态度,表面上花团锦簇,可以上时尚杂志的场景比比皆是,可是实际上考究起来,也都是浮皮潦草的生活”,以冷峻和凝练的笔触诉说着现代都市男女的婚恋本质、社交真相和情感纠葛。沈复的《浮生六记》中他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渴望过一种布衣蔬食的诗意生活,由于封建礼教和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与本篇在现实生活中平静的收束有何异呢?
人生来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长江文艺》2018年第8期刊载胡性能的小说《雨水里的天堂》,邹树婚内与葵花生子交易事情败露后于愤恨中完成对妻子的意念谋杀。岳母通过食用牛肝菌中毒致幻填补对女儿的思念、儿子核桃的患有白血病、葵花穷追不舍的算计等,让邹树的生活变得千疮百孔。在每一个雨季,对妻子的谋杀行为让邹树背上沉重的心灵枷锁,他将成为生存和道德的困境的囚徒直至死去。《清明》2018年第5期刊载了张彤的小说《万籁俱寂》,经历前半生的抑扬顿挫后,马工尺家庭生活稳定,女儿表现出色,妻子也在这时怀上了二胎。省里要给做一部传记片,马工尺与美女撰稿瑞贝卡的情人关系由此开始。妻子生产后,二人的婚姻也渐渐走向平和。马工尺看了妻子正在策划出版瑞贝卡关于自己单亲妈妈心路历程的书,心中“再次有了万籁俱寂的感受”。《红豆》2018年第8期刊载了马南的小说《本命年》,老黄与苏景奉子成婚让丈夫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苏景的轻视和对婚姻的放逐。当年是苏景的本命年,小区小王出轨被抓后苏景与老严摊牌不会再去找他,单位和谐家庭的评选也让她意识到老黄薪水不低的工作给了她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她爱老严,却敌不过现实种种,她不爱老黄,跟着他却能找到现世安稳”。出人意料的是,与老严断了联系全心照顾家庭的苏景却收到了丈夫的离婚请求,丈夫坦诚自己的出轨。同一个屋檐下的夫妻,彼此互相出轨又互相心生歉意想要弥补,名存实亡的婚姻下是四个灵魂的挣扎。
此外,本季不乏作家对认识世界、体察人生,观察时代变迁、书写民间情怀,表达底层意识、展现人性力量的作品。《长江文艺》2018年第8期刊载了陈集益的中篇小说《被贩卖的人》,小说以姑姑为原型,叙述“姑姑”因为引荐福建人“招工”而引发了与娘家亲戚的纷争。在这场人贩子的风波中,水银与大贞成亲,三贞被救后终难逃被卖的命运,“受害者“四贞反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并开始带动村里人赚钱。最后只有姑姑陷入了悲剧的泥淖中无法自拔,姑姑的爸爸在风波中上吊未遂导致终身瘫痪需要姑姑照料,儿子无法忍受流言和被区别对待而走上歧途,丈夫决计赚钱给彪子娶亲生子,希望儿媳妇管束儿子,让孙辈给予姑姑慰藉但被竹子刺死。姑姑在一次次的打击中精神失常,福建佬回来与姑姑同居后卷走了姑夫用命换回的钱和姑姑的爱情幻想,姑姑最后以死亡收场。小说颇有点欧·亨利式结尾的味道,作家以姑姑家庭的裂变为窗口来窥视生活舞台上时时刻刻上演的浮世悲欢,作者在福祸相依中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命运抑或是人生的真相。《文学港》第5期刊载乡上的小说《乡上小说二题》。第一则讲述“我”从专科学校毕业后,怀揣着梦想的肥皂泡在工地安装电梯,师傅在回家相亲之后开始学习拼音、汉字等知识,方便与相亲对象米乐互相交流,就在将要对米乐告白之时,师傅发生意外死亡,“我”最终还是将信息发送给了米乐。第二则故事讲述了“我”大学毕业后准备写小说而投奔自己的舍友牧野。舍友牧野告诉“我”他在一家酒店看到祁凡在做门童,“我”在寻找祁凡的过程中发现牧野生活的艰辛,决心为生计谋。小说似乎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明亮的结尾,“我”和祁凡的经济变得宽裕或者说更加注重现实,而祁凡极有可能是一个文学网站的专栏写手,“他写的那些故事发生在全国各地,描绘的都是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读起来犹如身临其境。” 《长江文艺》2018年第8期刊载了陈旭红的短篇小说《柔情似水》。小说中的青年才俊贵明与村中寡妇水儿相爱,就在贵明和春兰将要举行婚礼时,一封大字报将贵明与寡妇水儿的男女关系昭告全村,事后才知贵生是想要将自己弄得声名狼藉去与寡妇水儿相配。春兰把大字报是贵生写的事情告诉水儿,但水儿依旧和木匠结了婚。春兰对贵生暗生情愫,贵生又爱着寡妇水儿,“人生就是在现实和梦境中穿行,容易被幻觉带走,又容易被现实陡然拉回”,这段三角恋最后以水儿的嫁人和贵生的出走他乡收尾。作家以其特有的女性立场来表现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处境、心态和超越。作家理智而又生动地讲述了两位女性——水儿经过情欲的骚动与启迪,春兰在善意理解中,在经历这场三角恋纷争中走向生命与灵魂的和谐,达到对男人、对本我的超越的生命历程。《青春》2018年第8期刊载了邝立新小说《湾村迷雾》,小说讲述了“我”的四伯来家里串门诉说耀仔的故事。而“我”又听到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江西人王三红赌博时将老婆朱珍输给了耀仔,因此耀仔拒绝与“我”四伯女儿的婚事,从此两家便结下梁子。在赌场斗殴事件中“我”也见证了耀仔和朱珍感情,故事双方都成为悲剧,四伯的女儿素梅因为年龄大,后来只能嫁给一个残疾人、朱珍和耀仔因为年龄的原因也再不会有子嗣。
《安徽文学》2018年第9期刊载了罗海的作品《光影中的庸常生活》,作品讲述了自己父辈小娘、伯娘、二娘,同辈珍表妹、桂花小表妹、广龙表弟、表嫂,表侄和自己的照相馆,既讲述了摄影器材的发展也讲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三代人的照相馆,作者展示了市场经济、审美观念、军民共建、个体经营、返乡投资、企业改制后员工自谋生计、无序和恶意市场竞争、当代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社会变迁,作家在展示三代人照相馆变迁史的同时,也抛给了我们有关时代问题的思考。《厦门文学》2018年第8期刊载了朱百强小说《种菜的老人》,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老人喜欢种菜现象之余,也表现了对农村土地撂荒、乡村老人进城养老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老韩夫妇被接到城市养老,在城市中有点无聊,种菜成为老人的寄托。
本季作品中塑造了几个“父亲”的形象值得我们关注。《山花》2018年第8期刊载了邵振国的小说《回水湾》,展示了一个崇高与美的诗意空间,回水湾驰名当地的原因是在于此处适合“救生捞人”,在一次尸体打捞中孟老爹和滩嘴子将晚霞姑娘营救上岸并收留了她,他们度过了一段宁静美好的时光,晚霞还是离开了他们。作者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作家以极高语言修养和不凡才情重返乡村,为我们重建了一个虚构的乌托邦,作品很容易就让我们想到沈从文笔下充溢着人性之真善美的湘西,充溢着不加纹饰的逼真感和原生态。《厦门文学》刊载了蔡培德的小说《遥远的西戈壁·老蔡》,老蔡在经历妇女解放时代与童养媳解除婚姻后随亲人远走新疆,他在西戈壁“马号”勤恳、心灵手巧,在机械时代被冷落、烧死后,儿子和孙子的寻亲为看似悲剧的老蔡增添了一抹亮色。《安徽文学》2018年第9期刊载许冬林中篇小说《杨叔的菜园》,杨叔是安寡妇的二婚丈夫,安寡妇去世后杨叔继续精心照顾安寡妇的三个儿女,对小雪尤其上心。江心洲的男女老少便制造了流言蜚语认为安寡妇的女儿小雪和杨叔存在着不纯洁的男女关系。小雪嫁出去后谣言不攻自破,杨叔也在江心洲人的眼光下做了外公,并给安寡妇的儿子各自置办了一套房子,自己则在菜园里种菜送给子女。故事结尾才道出了杨叔的秘密,杨叔想了一辈子的女人是小雪的姑妈,她年轻时长得分外像小雪,也是杨叔入赘到江心洲的媒人。
《雨花》2018年第8期刊载胡学文的短篇小说《审判日》,小说叙写了乔医生曾四十出头便成为畜牧局一把手,他自始至终认为是女儿的告发让他蹲了监狱。在监狱中他时刻都在审判自己女儿,在庸俗日常中,乔医生与妻子双花各怀心事、貌合神离。妻子双花一直暗中与女儿双菊和孙女小可来往,乔医生在情妇赵月家昏睡让小许撞见,之后小许便充当了“审判者”的角色去杂货铺揩油、耍赖。乔医生无时不在审判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自己也被小徐审视,最后乔医生也在被妻子进行道德审判、亲情审判。作者以客观的笔触将复杂痛苦的轨迹和内心世界展示给读者,表现了人與人之间心灵焦灼与关乎亲情和道德的互相审判、对立,审判者也处于被审判之中,这是一场关乎亲情、爱情和道德伦理的审判。《清明》2018年第5期刊载姜贻斌的《放风筝的人》,父亲年轻时的生活教训让他时刻保持谨慎,时刻在遥远的地方注视着我们五兄弟。父亲将年轻时未实现的理想强制转移到儿子们身上,鞭策儿子们成为“人上人”成为父亲毕生的追求,为此他不惜一辈子吃尽苦头,也让孩子们苦不堪言。怀才不遇的父亲嵌入特定历史的背景,有荒唐,亦有沉重。作家以一部父亲简史勾勒出时代的变迁,表现了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形象。《四川文学》2018年第8期刊载严苏作品《手语》,小说中“我”的堂伯年轻时在学“毛选”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大队最年轻的生产队长。缺衣少食的年代堂伯孕育了八个孩子,而堂伯从粮仓中偷粮食把八个孩子抚养长大后,换来的却是子女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愿赡养老人甚至一心想让老人快点死去。堂伯临死前“我”把堂伯的手语翻译给他们的子女听,并加上了最后一句:“大伯刚才的意思是,我养你们小,你们不养我老。你们的良心何在?”小说反映当下子女对赡养老人的淡漠,乃至兄弟姐妹为遗产问题甚至不惜反目成仇等社会现象,令人扼腕叹息和深思。
此外《清明》2018年第5期刊载冯伟的小说《指挥家》,为我们展示了小人物的大梦想。“我”家新搬来的租客老蔺是一个失业的乐队指挥,歌舞团解散后落魄地的在市井寄居,但老蔺内心始终对音乐执着、痴迷。每天老蔺都在过街天桥或走街串巷表演,驱赶走路人的寂寞、空虚和无聊;老蔺也会忘记了烦恼和饥饿,这是指挥家最兴奋、最美好的时刻。偷听音乐会被抓后,老蔺终于在天桥忘我地释放出压抑已久的炽烈情感,“他的一双手在黑夜中和命运做着一种对抗般的舞动”。
作家们对日常经验以及对自身命运和民间生活给予极大关注,无论是上层知识分子的文化表达还是平民形象及生活场景的叙述,书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会、对人性与情感的自觉思索,把自我生活体验融化到文学创作,在悲凉的氛围中感知痛苦与不幸。但作家们仍然憧憬和书写着温暖、理想和爱,因而本季小说对浮世悲欢的书写同样饱含深广的人性之光。
本季作家们从不同维度展示了自身对现代男女关系的思考,涉及青年、中年以及老年等不同年龄阶段。涉及的内容关乎恋爱和婚姻,在婚姻的关注中又涉及对青年、中年和老年三个阶段婚姻的深度思考,某种繁花似锦世俗生活中的荒芜感充斥其中。《上海文学》2018年第8期刊载了林秀赫的短篇小说《一个干净明亮的厨房》,裴俊明理想的居住蓝图中并没有厨房,他认为日常生活中有着很多不必要的必需品,购买这些物品只会让他成为一个不断被消费所消耗的现代人。一次偶然的机会让他学会了做菜,博客上发出的邀请让爱理顺理成章地踏入他的生活。尽管爱理与裴俊明曾相拥入眠,空间上和内心的距离都很近,他依然无法接受一个女人占据他的空间。他聚精会神地做菜,“那种专注仿佛重现了人类文明缔造的过程”。《广州文艺》2018年第8期刊载了陈武的短篇小说《济南行》,小说中“我”去济南的目的只有一个便是见菜菜,假托去看老舍旧居、写一本类似“旧时人物”的书,菜菜热情地给我网上订票并接站,一起游览济南名胜之余时穿插有关亲密朋友的话题——在济南买房子定居、谈论老舍与夫人、大龄青年结婚等,自始至终都在不停地试探,“我”当晚回到北京后思考自己对菜菜的感情,在查看照片时发现了一些细节仿佛解开了内心的疑惑,小说在“我”接通菜菜的电话中戛然而止。《四川文学》2018年第8期刊载了尤努斯《看不见的路》,如洼寨外流传着洛克到这里的传说,去山上放牧的卓玛救了来这里探险的陈水英,多年前木他珠的妈妈因为卓玛爸爸拖拉机失事而丧命,卓玛便被早早许配给了木他珠,木他珠对卓玛意图不轨而被砍伤后再次在医院里遇到陈水英,随着山寨旅游业的发展,三个年轻人的情感也变得复杂起来。
《上海文学》2018年第9期刊載了王恺的中篇小说《雨期的浮生六记》。小说述写了两个不再年轻的青年男女,在碌碌的都市生活中经过一系列利益的权衡较量和斗智斗勇后步入婚姻的故事。小说中,自诩为名媛的雨期因为体态以及虚假的社会关系吸引了没有财产和从事风水工作的康先生,康先生在金钱上的困窘、事业上的失意、多年风月场上对男女关系深切体会以及福建人最重婚姻和子嗣的传统观念下,以捞一笔钱的心态开始了与雨期各自心怀鬼胎的算计。在反复权衡和过招后,两人最终在雨期母亲的见证下,以福建乡村婚礼的习俗在蛮荒的巴厘岛中完成了他们仔细盘算后的婚姻交易。作家以平实、冷静的、不动声色的“零度叙事”书写着雨期和康先生等都市男女简陋庸常的日常生活,小说中指出“人们并不觉得婚姻有价值,而是奉行一种简单的享乐主义态度,表面上花团锦簇,可以上时尚杂志的场景比比皆是,可是实际上考究起来,也都是浮皮潦草的生活”,以冷峻和凝练的笔触诉说着现代都市男女的婚恋本质、社交真相和情感纠葛。沈复的《浮生六记》中他妻子陈芸情投意合渴望过一种布衣蔬食的诗意生活,由于封建礼教和贫困生活的煎熬终至理想破灭,与本篇在现实生活中平静的收束有何异呢?
人生来自由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生是围城,婚姻是围城,城外的人想冲进去,城里的人想逃出来,冲进去了就被生存的种种烦愁包围。《长江文艺》2018年第8期刊载胡性能的小说《雨水里的天堂》,邹树婚内与葵花生子交易事情败露后于愤恨中完成对妻子的意念谋杀。岳母通过食用牛肝菌中毒致幻填补对女儿的思念、儿子核桃的患有白血病、葵花穷追不舍的算计等,让邹树的生活变得千疮百孔。在每一个雨季,对妻子的谋杀行为让邹树背上沉重的心灵枷锁,他将成为生存和道德的困境的囚徒直至死去。《清明》2018年第5期刊载了张彤的小说《万籁俱寂》,经历前半生的抑扬顿挫后,马工尺家庭生活稳定,女儿表现出色,妻子也在这时怀上了二胎。省里要给做一部传记片,马工尺与美女撰稿瑞贝卡的情人关系由此开始。妻子生产后,二人的婚姻也渐渐走向平和。马工尺看了妻子正在策划出版瑞贝卡关于自己单亲妈妈心路历程的书,心中“再次有了万籁俱寂的感受”。《红豆》2018年第8期刊载了马南的小说《本命年》,老黄与苏景奉子成婚让丈夫从一开始就表现出对苏景的轻视和对婚姻的放逐。当年是苏景的本命年,小区小王出轨被抓后苏景与老严摊牌不会再去找他,单位和谐家庭的评选也让她意识到老黄薪水不低的工作给了她衣食无忧的优越生活,“她爱老严,却敌不过现实种种,她不爱老黄,跟着他却能找到现世安稳”。出人意料的是,与老严断了联系全心照顾家庭的苏景却收到了丈夫的离婚请求,丈夫坦诚自己的出轨。同一个屋檐下的夫妻,彼此互相出轨又互相心生歉意想要弥补,名存实亡的婚姻下是四个灵魂的挣扎。
此外,本季不乏作家对认识世界、体察人生,观察时代变迁、书写民间情怀,表达底层意识、展现人性力量的作品。《长江文艺》2018年第8期刊载了陈集益的中篇小说《被贩卖的人》,小说以姑姑为原型,叙述“姑姑”因为引荐福建人“招工”而引发了与娘家亲戚的纷争。在这场人贩子的风波中,水银与大贞成亲,三贞被救后终难逃被卖的命运,“受害者“四贞反而找到了自己的幸福并开始带动村里人赚钱。最后只有姑姑陷入了悲剧的泥淖中无法自拔,姑姑的爸爸在风波中上吊未遂导致终身瘫痪需要姑姑照料,儿子无法忍受流言和被区别对待而走上歧途,丈夫决计赚钱给彪子娶亲生子,希望儿媳妇管束儿子,让孙辈给予姑姑慰藉但被竹子刺死。姑姑在一次次的打击中精神失常,福建佬回来与姑姑同居后卷走了姑夫用命换回的钱和姑姑的爱情幻想,姑姑最后以死亡收场。小说颇有点欧·亨利式结尾的味道,作家以姑姑家庭的裂变为窗口来窥视生活舞台上时时刻刻上演的浮世悲欢,作者在福祸相依中为我们展示了人生的命运抑或是人生的真相。《文学港》第5期刊载乡上的小说《乡上小说二题》。第一则讲述“我”从专科学校毕业后,怀揣着梦想的肥皂泡在工地安装电梯,师傅在回家相亲之后开始学习拼音、汉字等知识,方便与相亲对象米乐互相交流,就在将要对米乐告白之时,师傅发生意外死亡,“我”最终还是将信息发送给了米乐。第二则故事讲述了“我”大学毕业后准备写小说而投奔自己的舍友牧野。舍友牧野告诉“我”他在一家酒店看到祁凡在做门童,“我”在寻找祁凡的过程中发现牧野生活的艰辛,决心为生计谋。小说似乎为我们留下了一个明亮的结尾,“我”和祁凡的经济变得宽裕或者说更加注重现实,而祁凡极有可能是一个文学网站的专栏写手,“他写的那些故事发生在全国各地,描绘的都是发生在小人物身上的故事,读起来犹如身临其境。” 《长江文艺》2018年第8期刊载了陈旭红的短篇小说《柔情似水》。小说中的青年才俊贵明与村中寡妇水儿相爱,就在贵明和春兰将要举行婚礼时,一封大字报将贵明与寡妇水儿的男女关系昭告全村,事后才知贵生是想要将自己弄得声名狼藉去与寡妇水儿相配。春兰把大字报是贵生写的事情告诉水儿,但水儿依旧和木匠结了婚。春兰对贵生暗生情愫,贵生又爱着寡妇水儿,“人生就是在现实和梦境中穿行,容易被幻觉带走,又容易被现实陡然拉回”,这段三角恋最后以水儿的嫁人和贵生的出走他乡收尾。作家以其特有的女性立场来表现女性在两性关系中的处境、心态和超越。作家理智而又生动地讲述了两位女性——水儿经过情欲的骚动与启迪,春兰在善意理解中,在经历这场三角恋纷争中走向生命与灵魂的和谐,达到对男人、对本我的超越的生命历程。《青春》2018年第8期刊载了邝立新小说《湾村迷雾》,小说讲述了“我”的四伯来家里串门诉说耀仔的故事。而“我”又听到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江西人王三红赌博时将老婆朱珍输给了耀仔,因此耀仔拒绝与“我”四伯女儿的婚事,从此两家便结下梁子。在赌场斗殴事件中“我”也见证了耀仔和朱珍感情,故事双方都成为悲剧,四伯的女儿素梅因为年龄大,后来只能嫁给一个残疾人、朱珍和耀仔因为年龄的原因也再不会有子嗣。
《安徽文学》2018年第9期刊载了罗海的作品《光影中的庸常生活》,作品讲述了自己父辈小娘、伯娘、二娘,同辈珍表妹、桂花小表妹、广龙表弟、表嫂,表侄和自己的照相馆,既讲述了摄影器材的发展也讲述了社会生活的变迁。通过三代人的照相馆,作者展示了市场经济、审美观念、军民共建、个体经营、返乡投资、企业改制后员工自谋生计、无序和恶意市场竞争、当代大学生就业等一系列社会变迁,作家在展示三代人照相馆变迁史的同时,也抛给了我们有关时代问题的思考。《厦门文学》2018年第8期刊载了朱百强小说《种菜的老人》,紧扣社会热点问题,关注老人喜欢种菜现象之余,也表现了对农村土地撂荒、乡村老人进城养老和农村工业化进程等一系列问题的关注。老韩夫妇被接到城市养老,在城市中有点无聊,种菜成为老人的寄托。
本季作品中塑造了几个“父亲”的形象值得我们关注。《山花》2018年第8期刊载了邵振国的小说《回水湾》,展示了一个崇高与美的诗意空间,回水湾驰名当地的原因是在于此处适合“救生捞人”,在一次尸体打捞中孟老爹和滩嘴子将晚霞姑娘营救上岸并收留了她,他们度过了一段宁静美好的时光,晚霞还是离开了他们。作者为读者留下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作家以极高语言修养和不凡才情重返乡村,为我们重建了一个虚构的乌托邦,作品很容易就让我们想到沈从文笔下充溢着人性之真善美的湘西,充溢着不加纹饰的逼真感和原生态。《厦门文学》刊载了蔡培德的小说《遥远的西戈壁·老蔡》,老蔡在经历妇女解放时代与童养媳解除婚姻后随亲人远走新疆,他在西戈壁“马号”勤恳、心灵手巧,在机械时代被冷落、烧死后,儿子和孙子的寻亲为看似悲剧的老蔡增添了一抹亮色。《安徽文学》2018年第9期刊载许冬林中篇小说《杨叔的菜园》,杨叔是安寡妇的二婚丈夫,安寡妇去世后杨叔继续精心照顾安寡妇的三个儿女,对小雪尤其上心。江心洲的男女老少便制造了流言蜚语认为安寡妇的女儿小雪和杨叔存在着不纯洁的男女关系。小雪嫁出去后谣言不攻自破,杨叔也在江心洲人的眼光下做了外公,并给安寡妇的儿子各自置办了一套房子,自己则在菜园里种菜送给子女。故事结尾才道出了杨叔的秘密,杨叔想了一辈子的女人是小雪的姑妈,她年轻时长得分外像小雪,也是杨叔入赘到江心洲的媒人。
《雨花》2018年第8期刊载胡学文的短篇小说《审判日》,小说叙写了乔医生曾四十出头便成为畜牧局一把手,他自始至终认为是女儿的告发让他蹲了监狱。在监狱中他时刻都在审判自己女儿,在庸俗日常中,乔医生与妻子双花各怀心事、貌合神离。妻子双花一直暗中与女儿双菊和孙女小可来往,乔医生在情妇赵月家昏睡让小许撞见,之后小许便充当了“审判者”的角色去杂货铺揩油、耍赖。乔医生无时不在审判自己的妻子和女儿,自己也被小徐审视,最后乔医生也在被妻子进行道德审判、亲情审判。作者以客观的笔触将复杂痛苦的轨迹和内心世界展示给读者,表现了人與人之间心灵焦灼与关乎亲情和道德的互相审判、对立,审判者也处于被审判之中,这是一场关乎亲情、爱情和道德伦理的审判。《清明》2018年第5期刊载姜贻斌的《放风筝的人》,父亲年轻时的生活教训让他时刻保持谨慎,时刻在遥远的地方注视着我们五兄弟。父亲将年轻时未实现的理想强制转移到儿子们身上,鞭策儿子们成为“人上人”成为父亲毕生的追求,为此他不惜一辈子吃尽苦头,也让孩子们苦不堪言。怀才不遇的父亲嵌入特定历史的背景,有荒唐,亦有沉重。作家以一部父亲简史勾勒出时代的变迁,表现了一个望子成龙的父亲形象。《四川文学》2018年第8期刊载严苏作品《手语》,小说中“我”的堂伯年轻时在学“毛选”竞赛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全大队最年轻的生产队长。缺衣少食的年代堂伯孕育了八个孩子,而堂伯从粮仓中偷粮食把八个孩子抚养长大后,换来的却是子女为了自身利益而不愿赡养老人甚至一心想让老人快点死去。堂伯临死前“我”把堂伯的手语翻译给他们的子女听,并加上了最后一句:“大伯刚才的意思是,我养你们小,你们不养我老。你们的良心何在?”小说反映当下子女对赡养老人的淡漠,乃至兄弟姐妹为遗产问题甚至不惜反目成仇等社会现象,令人扼腕叹息和深思。
此外《清明》2018年第5期刊载冯伟的小说《指挥家》,为我们展示了小人物的大梦想。“我”家新搬来的租客老蔺是一个失业的乐队指挥,歌舞团解散后落魄地的在市井寄居,但老蔺内心始终对音乐执着、痴迷。每天老蔺都在过街天桥或走街串巷表演,驱赶走路人的寂寞、空虚和无聊;老蔺也会忘记了烦恼和饥饿,这是指挥家最兴奋、最美好的时刻。偷听音乐会被抓后,老蔺终于在天桥忘我地释放出压抑已久的炽烈情感,“他的一双手在黑夜中和命运做着一种对抗般的舞动”。
作家们对日常经验以及对自身命运和民间生活给予极大关注,无论是上层知识分子的文化表达还是平民形象及生活场景的叙述,书写自己对生活的独特体会、对人性与情感的自觉思索,把自我生活体验融化到文学创作,在悲凉的氛围中感知痛苦与不幸。但作家们仍然憧憬和书写着温暖、理想和爱,因而本季小说对浮世悲欢的书写同样饱含深广的人性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