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理论与实践

来源 :大学: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orongb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崭新的文明形态,是人类在改造自然从而顺应自然的过程中为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所做的全部努力和所取得的成果,它表征着人类与大自然相互和谐共存关系的进步状态。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人类需要敬重和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人类和自然生态是必须共同存在的。这同时也是人类实现社会主义生态文明长久发展的基本要求。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它在一定高度重新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人类与生态环境相互关系的见解,对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其他文献
摘要:当前世界经济呈现出全球化发展的态势,相应促进了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发展,不但对教育合作交流大有裨益,而且还可以达到储备外交人才的目的,学生国际交流不但能间接产生较大经济效益,还能起到缓解就业压力的作用。在当前社会背景下,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已经取得较为明显的效果,克服了包括初创期、发展期、停滞期与后续发展期的诸多困难。但是总体而言,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和劣势仍然极
摘要:为实现高职学生有效学习、提高专业技能,本文从“有效学习”概念出发,通过文献检索、课堂实践调查等形式,从教师教学角度着手,研究了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多与学生互动、反思学习效果、加强课程思政手段等教学策略,从加强合作交流、加强专业学习方面阐述了教师潜在的学习能力,以期提高教师的自身素养,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积极学习方面产生良性循环的学习效果,为推动学生有效学习的深入研究提供借鉴。  关
摘要:现阶段,大学生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也是见证并实现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两个一百年目標”的亲历者。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高低,是我国各项事业成败的关键因素。文章结合理工科学生的特点,阐述了理工科大学生综合素质的现状,从理论上深入剖析了理工科大学生培养过程中存在“较弱的文化陶冶、较窄的知识体系、较重的功利导向和较强的共性制约”的突出问题,并就如何从三全育人视角提高理工科大学生的综合
摘要:艺术设计是很多高职院校的重要课程,高职院校对其专业群的构建,有助于深化产教融合,提高学生的设计实践能力,研究意义重大。本文以政策为导向,对艺术设计类专业群构建思路进行了说明,认为可以从课程思政、校企融合、课堂教学以及实践基地等方面进行专业群构建,形成相对成熟的构建模式,以期为高职院校提供借鉴。  关键词:艺术设计;专业群;构建研究  中图分类号:J5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716
摘要:传统是无处不在的,但现代人的误解使得“传统”一词或多或少掺杂了贬义的内容,这样并不利于促进社会均衡稳定的发展现状。本文以伽达默尔的传统观为着力点,重点分析了伽达默尔为“传统”正名的思想过程。在这一过程中,他将传统与理性之间的对立化转为内驱力相互作用,从而也使得传统与历史不再对立,回到了融为一体的关系,并且以“视域融合”的方法指导人们学会与传统正确相处的模式。本文通过探讨伽达默尔的传统观以及视
摘要:语言是观念的载体,语言的背后是文化。语言作为一种历史最悠久、运用最广泛、却也最难被人们察觉到的工具,在人们的政治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多样化的作用,其中,语言用于社会建构和思想意识传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本研究以梵·迪克的新闻话语分析理论为基础,通过考察《经济学人》中关于中国香港和西班牙加泰罗尼亚地区独立势力的报道,分析比较其报道过程中厚此薄彼的双重标准,揭示可能隐藏在西方媒体背后的态度、权力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