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比较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3年12月来我院收治的45例腹股沟疝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n=1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n=15例)以及传统的疝修补术(n=15例),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传统组、无张力组以及腹腔镜组,比较三种手术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以及复发率。结果:无张力组在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组和腹腔镜内组比较,显著低于两组手术时间(P<0.05);无张力组和腹腔镜内组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以及复发率上与传统组比较,均低于传统组的指标(P<0.05)。结论: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传统的疝修补术在临床中治疗均有效,但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时间上均少于传统的疝修补术,具有患者痛苦小、复发率低的优点,指的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其主要高发于老年群体。在传统的治疗中,一般采取的是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该种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是在术中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痛苦大,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率高以及容易复发的缺点[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为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传统的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n=1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n=15例)以及传统的疝修补术(n=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从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腔镜疝修补术1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15例,传统的疝修补术15例。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55.3±2.4)岁;其中直疝患者18例,单疝气患者12例,斜疝患者8例,双侧疝气患者7例。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传统疝修补术术:应用传统Bassini法疝修补治疗,从内环体表投影到耻骨结节,将皮肤组织分层切开,显露出髂腹股沟,对髂腹下神经加以保护.,切开提睾肌,找出疝囊将其切开,在疝囊颈0.5cm处高危结扎,暴露横筋膜,缝合内环,用4号丝线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建与腹股沟韧带缝合至耻骨结节。重建外环口后将切口缝合[2]。
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Marlex补片和网塞,对于囊体积小的仅行疝囊高位分离,将游离疝囊和网塞通过内环回纳入腹腔;对于体积较大的疝囊,可以采用横断方式,充分游离疝囊后,还纳疝囊,将疝环填充物塞入,并将填充物和内环损伤边缘缝合,放置补片,再次缝合切口[3]。
腹腔镜疝修补术:将10mm的套管置入腹腔镜,腹直肌的外侧置入套管。从内环上方脐内侧韧带处至髂前切口,沿腹膜将疝囊打开,剥离疝囊到腹膜盆壁化,将腹膜前间隙分离,使用聚丙烯补片将韧带、腹直肌背侧以及耻骨结节缝合。术后留置导尿管1d。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三种手术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应术后2d疼痛时间。出院后采访1年,比较三组复发率。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无张力组在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组和腹腔镜内组比较,显著低于两组手术时间(P<0.05);无张力组和腹腔镜内组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以及复发率上与传统组比较,均低于传统组的指标(P<0.05);腹腔镜内组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上与无张力组比较,均低于无张力组的指标(P<0.05)。其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患者术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与无张力组比较#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外科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主要高发于老年群体。疝发生后,患者局部组织会出现水肿,解剖层次也会受到影响。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其腹壁组织较为薄弱,后壁损失也就更大,对于复发疝患者,其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3]。
传统疝修补术历史悠久,该种手术多维疝囊高位结扎,在手术中分离较为广泛,因此在手术中损伤机会较多,将不同组织强行缝合在一起后,破坏了正常的解剖结构,患者在术后疼痛明显,需要卧床数日,且由于切口较大,容易增加术后感染,同时,该手术在术后也比较容易复发[4]。在本研究中,无张力组患者就有2例复发,在下床时间、疼痛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高于无张力组和腹腔镜内组。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也出现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内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采取前入路,加强腹股沟区,在缩小内环后做腹股沟管后壁的加强,对于不同体积的疝囊采取不同的措施处理,在整个手术中,不需要过多分离组织,也不需要高位结扎疝囊,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阴囊血肿并发症的发生[5]。该手术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以及复发率上均低于对照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疼痛小、恢复快的手术,在本研究中腹腔镜内组患者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上均优于无张力组的指标。本研究结果与参考文献[6]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传统的疝修补术在临床中治疗均有效,但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时间上均少于传统的疝修补术。从卫生经济角度出发,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性价比较高,适应于基层医院;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涛. 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对比研究[D].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1(4):155-156.
[2]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费凛,计勇.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06(5):462-464.
[3]李兴军. 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2):140-141.
[4]朱培红. 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对比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6(3):112-113.
[5]史鹏鹏. 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3):109-110.
[6]汤俊,涂湘炎,罗特东.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 亚太传统医药,2010,08(2):71-72.
关键词: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
腹股沟疝是临床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其主要高发于老年群体。在传统的治疗中,一般采取的是传统疝修补术治疗,该种手术治疗虽然有效,但是在术中手术时间较长,患者术后痛苦大,住院时间长,术后并发率高以及容易复发的缺点[1]。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治疗腹股沟疝的方法也越来越多,为探讨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传统的疝修补术的临床疗效,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实施腹腔镜疝修补术(n=1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n=15例)以及传统的疝修补术(n=15例)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现将总结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从我院2011年12月至2013年12月收治的腹股沟疝患者中选取45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腹腔镜疝修补术15例,无张力疝修补术15例,传统的疝修补术15例。45例患者中,男23例,女12例;年龄为45—77岁,平均年龄(55.3±2.4)岁;其中直疝患者18例,单疝气患者12例,斜疝患者8例,双侧疝气患者7例。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比较中,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传统疝修补术术:应用传统Bassini法疝修补治疗,从内环体表投影到耻骨结节,将皮肤组织分层切开,显露出髂腹股沟,对髂腹下神经加以保护.,切开提睾肌,找出疝囊将其切开,在疝囊颈0.5cm处高危结扎,暴露横筋膜,缝合内环,用4号丝线将腹内斜肌下缘和联合建与腹股沟韧带缝合至耻骨结节。重建外环口后将切口缝合[2]。
无张力疝修补术:采用Marlex补片和网塞,对于囊体积小的仅行疝囊高位分离,将游离疝囊和网塞通过内环回纳入腹腔;对于体积较大的疝囊,可以采用横断方式,充分游离疝囊后,还纳疝囊,将疝环填充物塞入,并将填充物和内环损伤边缘缝合,放置补片,再次缝合切口[3]。
腹腔镜疝修补术:将10mm的套管置入腹腔镜,腹直肌的外侧置入套管。从内环上方脐内侧韧带处至髂前切口,沿腹膜将疝囊打开,剥离疝囊到腹膜盆壁化,将腹膜前间隙分离,使用聚丙烯补片将韧带、腹直肌背侧以及耻骨结节缝合。术后留置导尿管1d。
1.3观察指标
观察并记录三种手术手术时间、下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应术后2d疼痛时间。出院后采访1年,比较三组复发率。
1.4数据处理
使用SPSSl8.O进行处理。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间比较用两样本t检验;组间比较用X2检验,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 结果
无张力组在手术时间上与传统组和腹腔镜内组比较,显著低于两组手术时间(P<0.05);无张力组和腹腔镜内组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以及复发率上与传统组比较,均低于传统组的指标(P<0.05);腹腔镜内组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上与无张力组比较,均低于无张力组的指标(P<0.05)。其详细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三组患者术各项指标比较
注:与传统组比较,*P<0.05,与无张力组比较#P<0.05
3.讨论
腹股沟疝是临床外科中常见的一种多发病,主要高发于老年群体。疝发生后,患者局部组织会出现水肿,解剖层次也会受到影响。对于老年腹股沟疝患者,其腹壁组织较为薄弱,后壁损失也就更大,对于复发疝患者,其解剖结构更为复杂,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3]。
传统疝修补术历史悠久,该种手术多维疝囊高位结扎,在手术中分离较为广泛,因此在手术中损伤机会较多,将不同组织强行缝合在一起后,破坏了正常的解剖结构,患者在术后疼痛明显,需要卧床数日,且由于切口较大,容易增加术后感染,同时,该手术在术后也比较容易复发[4]。在本研究中,无张力组患者就有2例复发,在下床时间、疼痛时间以及并发症发生率上,均高于无张力组和腹腔镜内组。随着微创技术的快速发展,临床上也出现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和腹腔镜内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主要是采取前入路,加强腹股沟区,在缩小内环后做腹股沟管后壁的加强,对于不同体积的疝囊采取不同的措施处理,在整个手术中,不需要过多分离组织,也不需要高位结扎疝囊,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阴囊血肿并发症的发生[5]。该手术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以及复发率上均低于对照组。腹腔镜腹股沟疝修补术是一种疼痛小、恢复快的手术,在本研究中腹腔镜内组患者在下床时间、合并并发症发生率、疼痛时间上均优于无张力组的指标。本研究结果与参考文献[6]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证实了腹腔镜疝修补术和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
综上所述,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以及传统的疝修补术在临床中治疗均有效,但是腹腔镜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下床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疼痛时间上均少于传统的疝修补术。从卫生经济角度出发,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性价比较高,适应于基层医院;对于有条件的医院,可以采用腹腔镜疝修补术治疗,可以有效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参考文献:
[1]王涛. 腹股沟疝腹腔镜经腹腹膜前疝修补术与开放无张力疝修补术临床对比研究[D].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1(4):155-156.
[2]陈焕伟,甄作均,苏树英,许卓明,费凛,计勇.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开放性无张力疝修补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对比研究[J]. 外科理论与实践,2012,06(5):462-464.
[3]李兴军. 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临床疗效对比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3(2):140-141.
[4]朱培红. 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疗效对比观察[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16(3):112-113.
[5]史鹏鹏. 传统的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腹腔镜疝修补术的疗效比较[J].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22(3):109-110.
[6]汤俊,涂湘炎,罗特东. 传统腹股沟疝修补术、无张力疝修补术及腹腔镜疝修补术的临床比较[J]. 亚太传统医药,2010,08(2):7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