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从学生的角度,探讨了适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问题,这些策略包括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策略,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策略,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等,并提出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二、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
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教育的发展已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又避免以往的课堂教学中“填鸭式”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全过程,是当前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学生的角度,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论述了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希望对第一线的语文教育工作者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有所帮助。
一、深入钻研课本
新课程提倡开发与利用教学资源,其实最重要的教学资源就是语文教科书。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根本途径在于教师必须先钻研、理解文本,要“在文本中走几个来回”,明确教学目标,确定教学重点,挖掘训练要素,并选取符合教材与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法。如果教师自身对文本没有吃透,不了解编写意图,教学目标不明,教学重点不详,甚至南辕北辙,便很难做到以文本为凭借,帮助学生提高语文素养。课文也很少朗读,上课时对教材内容都不甚了了,“以其昏昏,使其昭昭”,这样的课堂教学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高效的。因为语文学科的本质特征表明: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均具体地体现、落实在语言文字上;语文一旦离开了语言文字,‘工具’也就无法成为工具,‘人文’也就无所依附,只能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
二、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学习积极性指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有浓厚的兴趣,主动、自觉地进行学习内容的探索。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家詹姆士曾用实验证明,通过激发兴趣,人的积极性甚至可以增加3~4倍。有人推出了这样一个描绘性公式:学生的学习成绩=能力×兴趣。
学生对学习有浓厚的兴趣,就能喜欢学习,上课能积极参与,精力集中,在学习过程中能自觉学习,能提出各种疑难问题,勤于请教;能积极参加学习小组的讨论研究,设法解决有一定难度的题目,并且主动地寻找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他们的学习目标已不是为了分数,而是切切实实地掌握和运用知识。
三、把握学生思维发展的年龄特点,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发展学生的智力
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对形式新异,生动活泼的东西特别容易发生兴趣,一旦有了兴趣,他们就会发挥极大的主动性,对一些问题主动地多思多想,并在这个过程中发展自己的智力。因此,我在低年级课堂教学中,画画写写,模仿表演。设疑质疑等都是很好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咏柳》一课时,我先配乐范诗,然后展示幻灯片图。通过引导学生看体现诗意的画面,启发学生展开想象,在意境中体会到古诗的美。再根据学生喜欢画画的特点,在学生粗略理解诗意的基础上,进行配乐作画,并让他们介绍自己的画。这样学生就在不知不觉中走进诗的意境之中,即享有了美,又弄懂了诗意,而且培养了学生手脑并用能力、绘画能力、想象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
四、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运用各种形式学习的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认识内化成行为的具体表现是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主动参与,即主体参与认识的行为实践不是被强制的、勉强的、被动的,而是自觉的、积极的、主动的。如果学生主动性越明显,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越大,越表明良好学习习惯的形成。因此,我们应创设情景给学生以主动施展才能的平台,促成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所以,我们教师应该精心组织学生各种形式的学习活动。
(一)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勤思多问。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牛顿说:“如果说我对世界有些微贡献的话,那不是由于别的,而只是由于我的辛勤耐久的思索所致。”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学问学问,又学又问。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宋代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明人陈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只有学生自己会思、会问、会学的基础上,才有可能与别人合作交流,也只有在学生个体的潜力得到发挥时,课堂教学才变得有效。
(二)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出。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后,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内容,要强调学生动手操作,而且要引导学生在相互合作下进行,使学生互相帮助、促进、检查。教师要投入到小组中,以一名探索者的身份出现,提高学生积极性。教师也可以在练习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小学生的思维比较单一,题目形式稍有变化往往会影响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甚至失误。设计一题多想,同一问题多种解决等,在学生独立解决的基础上,然后组织小组讨论、辨别、交流,有利于解决问题,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三)引导学生探究学习,不断完善。
作为教师就是要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大组的交互影响中使自己的个性的优势得到充分发展。在共同的学习活动中,学生能用优势去克服劣势,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总之,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影响课堂教学的因素也有很多,如教师的因素,学生的因素,教材的因素,以及课堂环境的因素等等,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熟练地运用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一篇大文章,绝不是一蹴而就的事。因此,语文活动要立足教材,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选择合适的活动方式组织开展,才能行之有效。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是语文教学的生命,而这生命能否得以延续,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充分发掘学生的兴趣点,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能否做到与文本有机结合,真情演绎文本内涵,提升孩子们对文本的感悟,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呈现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