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小学数学教育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基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最佳时期。笔者近三年来在教学班中尝试开展探讨“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有效策略”的实践研究,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在合作、自主探索中获得新知识,解决新问题,以此来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为以后的数学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柏拉图也曾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开课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采用与教学内容相关又符合实际的导入方法,如开门见山法、温故法、迁移法、故事法、动手操作法、情境引入和看图导入等方法,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二)营造课堂气氛,萌发自主探索意识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結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关注情感体验,强化自主探索理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若通过自主学习得不到自己期望中的肯定与支持,其自主学习的欲望便会急剧下降,甚至还会影响其学习质量。在教学中,老师应多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利于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针于基础稍弱的学生,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比如,“再换个角度理解一下,你一定能理解得更加透彻”“5道中能做对1道,努力”等激励性语言,帮助其建立自信心,让其更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二、精心设计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一)多组织学生讨论
古语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产生火光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最佳手段。
1.“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开展集体讨论
笔者常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各持己见,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索的能力。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四边形有4个直角”这个问题,既加深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与其他四边的区别,又利于培养其质疑的精神和横向的思维方式。
2.“旁推侧引”引导学生参加小组讨论
如在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中,教师提出“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动手计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出来。这样,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达到个人发展与集体进步的共赢目的。
(二)多启发学生提问
“学贵于疑”,带着问题导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最佳方法。如,教学三年上册第8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进行分数计算?”让学生质疑,提出计算的多种可能性:①能像计算整数一样“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②“分子相加,分母不变?”③“分子不变,分母相加?”。老师用画形演示,把例题1变成图形。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再进行计算验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又让其获得成功体验。
(三)多鼓励学生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时”时,老师可让先准备好一些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享计算方法,再归纳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老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拔,画龙点晴,不但让学生学生得轻松,理解得透,又锻炼其动手的能力。
三、重视“思考”过程,抓实探索之脉络
“学而不思则罔。”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设疑问难,能把学生吸引到参与问疑解疑中来。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6+4)×9=6×9+4×9,哪么(35+25)×3与35×3+25×3的计算结果相等吗?从而我们可以推论出((a+b)×c与a×c+b×c的计算结果相等吗?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和归纳,既明白了分配律的特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后面学习同类的知识提供了借鉴方法。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任何的探索都要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基础牢固与否是影响学生自主探索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因而,如算法口诀、乘积是整十,整百的数、一些关键的概念和数学定理等都要求学生背诵得滚瓜烂熟,为以后学生在开展自主探索时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传授探索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法可循。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变成这个“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前提,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加以激发、引导和启迪,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训练中,把握数学知识的真谛,体会数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愉悦,增强自主数学学习能力。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自主探究欲望
(一)巧设课堂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课堂导入是教学过程的一个重要的环节。柏拉图也曾说过:“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开课时,老师可根据学生的年级特点采用与教学内容相关又符合实际的导入方法,如开门见山法、温故法、迁移法、故事法、动手操作法、情境引入和看图导入等方法,激起学生自主探索的欲望,提高学习效果。
(二)营造课堂气氛,萌发自主探索意识
“亲其师而信其道。”在教学中,教师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一切为探索知识而作的言行及稚嫩的結论,使学生始终处在一种心理安全、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下,这样他们才敢于参与也乐于参与探索学习,久而久之,就能形成主动探索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三)关注情感体验,强化自主探索理念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学生若通过自主学习得不到自己期望中的肯定与支持,其自主学习的欲望便会急剧下降,甚至还会影响其学习质量。在教学中,老师应多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让其感受到自主学习带来的成功感,利于其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针于基础稍弱的学生,对其学习效果进行评价时,要多使用鼓励性语言,比如,“再换个角度理解一下,你一定能理解得更加透彻”“5道中能做对1道,努力”等激励性语言,帮助其建立自信心,让其更积极投入到自主学习中去。
二、精心设计过程,促进学生自主探索
(一)多组织学生讨论
古语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乃生灵光。”在课堂教学中,讨论是让学生产生思维碰撞产生火光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最佳手段。
1.“抛砖引玉”引导学生开展集体讨论
笔者常采用集体讨论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参加课堂学习的积极性,各持己见,从而培养其自主探索的能力。如在学习三年级数学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思考和讨论“四边形有4个直角”这个问题,既加深其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及与其他四边的区别,又利于培养其质疑的精神和横向的思维方式。
2.“旁推侧引”引导学生参加小组讨论
如在三年级《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教学中,教师提出“长方形的周长是怎样算出来的?”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动手计算,然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教师再利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出来。这样,小组讨论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学习,达到个人发展与集体进步的共赢目的。
(二)多启发学生提问
“学贵于疑”,带着问题导入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自主探索能力的最佳方法。如,教学三年上册第8单元“分数的简单计算”时,笔者启发学生思考:“怎样进行分数计算?”让学生质疑,提出计算的多种可能性:①能像计算整数一样“分子加分子,分母加分母?”②“分子相加,分母不变?”③“分子不变,分母相加?”。老师用画形演示,把例题1变成图形。学生通过观察,获取感性认识,再进行计算验证,对自己提出的问题得出结论,又让其获得成功体验。
(三)多鼓励学生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有助于其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发展空间观念,建立起一套完整的知识结构,会使学生终生受益。如在教学“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时”时,老师可让先准备好一些长和宽都是整厘米数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纸片。先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动手操作,测量出这些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分享计算方法,再归纳总结出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老师再进行适当的点拔,画龙点晴,不但让学生学生得轻松,理解得透,又锻炼其动手的能力。
三、重视“思考”过程,抓实探索之脉络
“学而不思则罔。”老师在教学中有意设疑问难,能把学生吸引到参与问疑解疑中来。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6+4)×9=6×9+4×9,哪么(35+25)×3与35×3+25×3的计算结果相等吗?从而我们可以推论出((a+b)×c与a×c+b×c的计算结果相等吗?通过引导学生讨论、探索和归纳,既明白了分配律的特点,又突破了教学难点,为后面学习同类的知识提供了借鉴方法。
四、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主探索能力
任何的探索都要以学生现有知识水平为基础,基础牢固与否是影响学生自主探索水平提高的关键因素。因而,如算法口诀、乘积是整十,整百的数、一些关键的概念和数学定理等都要求学生背诵得滚瓜烂熟,为以后学生在开展自主探索时提供有力的支持。同时,还要重视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传授探索的方法,让他们在学习中有法可循。
古人云:“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要想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变成这个“渔”。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我们要以学生的自主参与为前提,通过不同的教学策略加以激发、引导和启迪,让学生领悟到数学知识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数学自主学习兴趣,主动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在动手动脑的训练中,把握数学知识的真谛,体会数学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愉悦,增强自主数学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