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物无声 教育无痕

来源 :课程教育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yuan1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40-02
  新课程标准指出:“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实的而非虚假的道德体验和道德认识。”。然而,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当前在小学品德课教学过程中,不少教师把学生当作“德性的口袋”,单纯地向“口袋”里灌输道德观念,忽视他们的主动求索、独立思考,过于注重书本知识学习,脱离学生的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致使学生知而不行,大大降低了品德课程的实效性,严重影响了学生的人格发展。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为此,要改变品德教学与生活疏离带来的弊端,小学品德教学必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去发现、思考、体验和解决生活中的道德问题,在实际生活中养成良好品行。
  一、源于生活,引导发现
  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信息浪潮席卷,社会价值观日趋多元化,小学生也已有了较强的独立性和主体性,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品德教学靠单纯的规范、道德条目的灌输并不能有效达到提升学生道德认识的目的,还可能导致学生产生逆反心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认为:健全的品格不是单独说教、灌输的产物,而是主体参与的结果。为此,在品德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挖掘生活资源,善于利用小学生生活中的道德困惑或生活中的道德问题,以此来创设教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去感受、质疑、思索、争吵、探究,在相互的交锋、碰撞中,以改變他们不利于品德发展的线性思维和思考方法,澄清自己的价值观念,深化对道德观念的认识,认同社会主流价值观,提升自身的道德认知水平。
  例如,针对学生交朋友过程中存在的“讲哥们义气,替朋友出头”的一些不良矛头,在上品德课时,笔者提出“如何交朋友”的话题,组织学生讨论,尤其是让学生讨论“哥们义气、朋友之间两肋插刀,是不是真正的好朋友?”通过争论,师生最后归纳为:不分对错,替朋友出头不是好朋友,朋友之间做坏事相互包庇、相互隐瞒也不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间应分清对错,朋友有缺点要相互帮助改进,共同进步,毫无疑问,学生的对好朋友的认识并不是教师灌输的,而是学生有自己思考,经过交锋,在教师的引导下而获得正确的认识,这种认识“印迹”更为深刻。
  众所周知,道德源于生活,根植于生活,只有生活沃土的滋养,学生的品德发展才能结出丰硕的果实。然而,学生在现实生活中往往会发现一些和课堂里、书本上、教师所讲的相矛盾的现象、事件,产生许多困惑,对于老师来说,学生的这些困惑是丰富生动的教学资源,产生困惑时也是教师进行品德教育的最佳契机,教师应善于把握时机,挖掘生活资源,引导学生去讨论、发现,以增强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决策能力,成为一个真正的道德主体,而不是一个“听话”、“服从”的“道德口袋”。为此,教师应走近学生,走进学生的生活世界,听听他们在说什么,问问他们在想什么,看看他们在做什么,关注他们遇到的生活问题,关心他们遇到的情感问题,引导他们自己去交锋,补充、修正、加深思考、探索,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也只有这样品德课堂才会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堂。
  二、贴近生活,用心体验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道德准则,只有当它们被学生自己追求、获得和亲身体验过的时候,只有当它们变成学生独立的个人信念的时候,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精神财富”。体验是学生把外在的道德知识观念转化为内在道德需求的中介、关键环节,道德知识观念只有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并启动全部心智去感受、体会、领悟、移情,才能内化为学生自己的道德认知,才会触及学生的心灵,进而转化为学生的道德信念,学生才会自觉主动地去践行道德,逐步完善自身的道德人格,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解决品德教学过程中“知而不行”、“知行不一”的问题。为此,在进行品德教学时,教师必须重视学生的道德体验。
  为了增强学生的体验,在品德教学时教师应注重情境的创设。教师可根据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个性特点、行为习惯、道德需求,结合品德教学内容要点,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教师也可以通过小品、游戏等角色扮演活动,让学生参与其中,身临其境,启迪、引导他们在活动过程中调动已有生活经验,对心路历程进行反思、理解、感悟,用心体验生活中的现象,升华道德情感,建构自身的道德价值,追寻人生的意义。
  如在教学《我从哪里来》时,为了让学生体验母亲孕育自己的不易,在课堂教学中设计了一个角色模拟活动,让学生把重书包绑在肚皮上,然后弯腰系鞋带、扫地、擦地。正是这种“身临其境”的新体验,学生的心灵深深受到触动,也正是这种触动,学生爱父母,爱长辈这种情感从心底里被激发出来,这种体验起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总之,教师在设计体验活动时,应注意调查、分析学生已有的道德认知、体验,然后设计学生没有体验过的或体验较少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才能起到加大情感催生的强度,给学生带新的刺激,激荡学生深层的情感,在内心深处引发新的冲突、震撼。可以说让学生产生深层体验的、生活化的道德活动是学生道德得以滋养的厚实“土壤”,其道德种子才能发芽、生根、茁壮成长。
  三、回归生活,积极实践
  英国学者麦克菲尔指出:“任何道德教育课程如果局限于教室,不指向社会现实,实质上不是道德教育,是非道德教育”。显然,如果品德教学远离日常生活,把学生封闭在抽象的、虚拟的课本堆里,学生的道德成长就缺乏生活的根基,其结果往往是有道德知识,缺乏道德行动,缺乏道德生活。为此,品德教学必须回归生活世界,教师应把课堂学习与生活实践结合起来,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实践活动,让学生去与自然交流,与社会共舞,去经历、感受、冲突、回味、感悟,在与现实生活世界的撞击、交流、体验中深化道德认知,建构价值观念,增强道德情感,反省道德行为,追寻生活意义,达到知与行的和谐统一,从而自发地、主动地去关心社会、关注生活,过上幸福生活。
  生活滋润道德,道德升华生活。有必要指出的是,品德教学回归学生生活,要求教学不但关注学生当下的现实生活,还应该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指导和引领学生的生活实践,对学生的生活產生积极的作用。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存在于儿童的生活中,教学活动应源于儿童的生活又高于生活,用正确的价值观引导儿童的生活,开展儿童喜欢的活动,使他们在主动积极的参与中生活得到充实,情感得到熏陶,品德得到发展,价值判断得到初步的培养”。为此,品德教学必须走向生活、走向开放,拓展儿童的活动空间,从课堂走向大自然、走向家庭、社区,开展充满乐趣与色彩的各种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参观访问、调查、游戏、欣赏、设计、实验、制作”等等,在这些类型的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反思、领悟,完善学生道德认识,养成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心态阳光、乐于探究、提升实践能力和生活智慧,享受生活的乐趣。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著:义务教育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徐凌.小学品德课探究式教学的行动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3).
  [3]左梦飞.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有效教学研究—基于株洲市30所小学课堂教学的调查分析[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5).
其他文献
【摘要】本文以“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研究生课程为例,提出教学案例选取准则,以具体科研实践项目为基础凝练加工提取理论案例和实操案例建成课程教学案例库,结合本课程教学需求,就案例教学提出教学设计,深化案例教学对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硕士研究生 专业课程 案例教学 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  【基金项目】全国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自选研究课题(2016-ZX-379);长安大学中央高校教育
期刊
【摘要】本文广泛吸收先进的教学经验,积极整合优秀教改成果,从课堂教學、实验教学、创新教学三个方面提出了改革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自主学习能力、综合创新能力、实际应用能力,从而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培养出新时代所需的人才。  【关键词】传感器 实践学习 应用能力  【Abstract】According to the advance experience and excellent achi
期刊
【摘要】文章首先分析了高职院校物业管理专业课程考核模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提出以赛代考的考核模式,并探讨了以赛代考的可行性和优势以及以赛代考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物业管理专业 以赛代考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17-02  物业管理作为新兴而又蓬勃发展的行业,其发展变化尤为迅速。这种发展和变化对物业管理专业的教
期刊
【摘要】为探讨儿科临床实习教学中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注重医学生核心能力培养应从“三个一”入手,即:1.临床实习第一步培养其准医生角色的自信心。2.临床实习第一课基本功训练是从病历书写开始。3.进一步加强实习医生临床思维能力的训练。学生将所学的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很好的结合起来, 从而不断提高临床实习教学中医学生的核心能力。  【关键词】儿科 实习 医学生 核心能力  【中图分类号】R72【文献标识码
期刊
【摘要】蛋白质组学是后基因组学时代发展起来的一门研究功能基因组的重要学科,作为一门专业选修课,近年来深受广大学生欢迎。2015年,随着蛋白质组学在功能基因组学研究中日益重要的地位,我校将生物信息学专业该门课程改为专业课。蛋白质组学教学组适应形势的变化,結合近几年以来的教学实践,对蛋白质组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进行了初步的改革。  【关键词】蛋白质组学 课程 教学方法 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
期刊
【摘要】“互联网+”背景下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要摆脱偏重理论教学的局限。要从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三个方面有效响应“互联网+”软件工程人才需求。通过分析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的思路和模式,积极实现人才培养与“互联网+”软件工程人才需求互动,提升软件工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水平。  【关键词】“互联网+”软件工程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
期刊
【摘要】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是最让老师头痛的问题。傳统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学得枯燥,老师教得吃力。思维导图作为一种智慧高效的学习法,对提高文言文課堂效率,培养学生的文言文学习兴趣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思维导图 文言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04-02  为了解决传统文言文课堂中出现的“高能低效”问题,在人教版
期刊
【摘要】当前,全社会教育领域都兴起了一股慕课浪潮。面对这一形势,高校思政教师有必要了解慕课的发展及核心精神,明晰慕课较之于传统课堂教学之优劣性,利用慕课兴起的契机,探究运用慕课教学模式优化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路径,从而推进思政教学的全新变革。  【关键词】慕课 思政理论课 资源共建共享 课程建设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7)06-00
期刊
【摘要】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问题是社会普遍存在和关注的话题,笔者认为,在對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研究的时候,应该把重点探讨的内容放在就业质量方面,不仅关系到学生本身的归属感,同时也影响到了我们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因此,本文通过对高职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现状的分析,总结出影响高职院校毕业生的就业质量的因素,提出具有可行性的建议,促进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发展。  【关键词】高职院校 毕业生
期刊
【摘要】增值评价利用学生的进步而非学生在考试中的原始分数来评价教学的效果。本文以口腔本科专业教学中口腔修复学为例,阐述如何具体将增值评价理念应用于口腔修复学CBL教学中。  【关键词】增值评价 CBL教学 模型构建  【基金项目】西南医科大学教改课题,“增值评价在口腔修复学CBL教学中的应用”,编号:20164819。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