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N+的+O”结构分析

来源 :现代语文(语言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K0803_gengjixi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动宾结构“V+O”扩展成“V+N+的+O”有两种情况:一种是“V+O”的自然扩展式;另一种是“V+O”的强制性扩展式。本文分别对这两种扩展式进行了多角度分析。首先说明了“V+N+的+O”的句法特点及句法功能;接着分析出自然扩展式“V+N+的+O”充当中的“V”与“N+的+O”的语义关系,充当的语义角色为:准客事、受事、成事、位事和使事等;然后进一步分析了“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V+N属+的+O、V+N施+的+O、V+N受+的+O、V+N对+的+O、V+N与+的+O和V+N使+的+O,并在此基础上说明了此结构可能产生的歧义问题。
  关键词:“V+N+的+O”结构 语义结构关系 歧义
  
  “V+N+的+O”这一结构可以是“V+O”中“O”的自然扩展,如“读小说”可以以“小说”为中心来增加定语扩展成“读鲁迅的小说”“读鲁迅在30年代写的小说”;还可以是动词性的动宾式离合词中间强制性地插入定语,将“V”与“O”割开,我们可称它为强制性扩展式,如:“吃亏”可以嵌入定语“你的”扩展式“吃你的亏”。这两种扩展式在句法层面似乎没什么差别,“N”都是“O”的定语,与“O”组成偏正短语为“V”的客体对象,但语义深层“N”隐涵的语义却十分丰富,两种扩展式是有很大区别的。本文拟从“V+N+的+O”的表层出发分别分析两种扩展式的语义结构关系,并试着分析其中可能产生的歧义问题。
  
  一、“V+N+的+O”结构的句法特点
  
  (一)“V+N+的+O”结构的一般特征
  “V+N+的+O”结构中的“N”在本文主要是指人称代词,或用来指称人及跟人有关的名词,如:拆朋友的台、挑人家的眼、拖公司的后腿。在口语中多用三身代词,如:你唱你的歌,我跳我的舞。
  “V+N+的+O”结构的动作体是在动核“V”上实现的。也就是说,在成句时可以在V后加“着、了、过”来表示进行体、完成体和经历体,如:出了我的丑、生着他的气。也可以将V重叠表尝试,这时的动核具有[+尝试+短暂]的语义特征,如:帮帮我的忙、揭揭他的短。
  (二)“V+N+的+O”结构的句法功能
  “V+N+的+O”是属动词性的短语,一般都可以用来充当谓语,但也有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的情况。如:
  (1)拆朋友的台未免太厉害了吧!(老舍)
  (2)上他的当的人是你吗?
  (3)别理这东西,您小心吃了他们的亏。(曹禺)
   例句中“拆朋友的台”“上他的当”“吃了他们的亏”在句子中分别充当主语、定语和宾语。在句中做定语时后需要加上“的”,那么结构中本身的“的”常常可以删除。如:告你状的同学、讨你好的朋友。
  一些非主谓结构的“V+N+的+O”可以独立成句,形成动词性的非主谓句。这种句式有表祈使的功能,也是一种祈使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有肯定和否定两种形式来表示命令、禁止、请求和劝阻等语气,也多用于口语。如:
  (4)爹,您千万别介他的意。(曹禺)
  (5)让他写吧,别老打他的岔。(丁声树)
   能进入祈使句的“V+N+的+O”中的动词都具有[+自主+可控]的语义特征。上例句中的 “介意”“打岔”便是。
  
  二、“V+N+的+O”结构的语义关系
  
  (一)“N+的+O”之间的语义角色
  动宾结构V+N+的+O中,由于动词V的不同,其联系着的客体动元“N+的+O”也是不同的。我们通过对语料的分析将“N+的+O”的语义角色归为以下几类:准客事、受事、成事、位事、使事等。
  1.“N+的+O”为准客事
  准客事是指准客动词自身分裂出的客体,是准客动词自身分裂时所联系的客体动元。由于充当这类客体的是名词性的语素而不是词,它不代表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不是真正的客体,所以称为准客事。(朱晓亚2001.18)一般来说,准客体主要是来源于强制性的扩展式,而且“N+的+O”都不能单说。如:
  (6)出你的差 跑你的步 劳您的驾 上骗子的当
  例子中“你的差”“你的步”“您的驾”“骗子的当”这些偏正词组从语法上说是合法的,但由于在语义上修饰语与被修饰语构成粘着关系的单位,因此,组合在一起后不能单说,只有和其它的词搭配使用才形成“合法”表达。
  2.“N+的+O”为受事
  “动作行为+受事”是“V+N+的+O”结构的一般语义形成。N+的+O作为V的受事,可以用“把”字将“N+的+O”体提前,如:
  (7)打了他的同学 把他的同学打了
  (8)摘了小明家的花 把小明家的花摘了
  例(7)(8)中的“打”“摘”后能跟受事的V,都具有[+处置]的语义特征。
  3.“N+的+O”为成事
  “V+N+的+O”结构中也有一些N+的+O用来表示V的结果,它是动作行为发出后才会产生或出现的客体,如:
  (9)写你的文章 拍你的电影 织你的毛衣
  例子中的“文章”“电影”“毛衣”在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执行之前是没有产生的,因此此类动词都具有[+做成]的语义特征。
  4.“N+O”为使事
  “V+N+的+O”结构中也有部分的“N+的+O”用来表“V”致使的对象,可以用“使字”提前,如:
  (10)停你的车 使你的车停
  (11)住你的手 使你的手住
  后能跟使事的动词一般是具有[+致使]的语义特征的。
  5.“N+的+O”的位事
  位事是指动作指向或到达的位置(处所、场合、目标等)。如:
  (12)回你的祖国 去你的家乡 来你的北京 上你的省城
  后跟位事的动词一般都具有[+位移]的语义特征。
  另外,“N+的+O”还可以为系事、工具、原因等,如:“读你的研究生”“堵你的石头”“养你的伤”中的“你的研究生”“你的石头”“你的伤”分别为系事、工具和原因。
  (二)“N”与“V+O”之间的语义关系
  “N”与“V+O”之间的语义关系是本文将要重点讨论的问题。“V+N+的+O”结构表面上看很简单,第一层为动宾关系,第二层为修饰(定中)关系,其中的N作定语。如:“打破了小明的杯子”中的“小明”作定语是显性的,修饰“杯子”是领格。但在“费大伙儿的心”中“大伙儿”虽然也作定语,但从深层的语义来看,却是“费心”的动作发生者,即施事。而“V+N+的+O”结构中大部分的“N”语义角色是复杂多样的。赵元任(1976.4.6)曾指出,宾语的语法上的修饰语有时候在语义上并不修饰宾语,而是代表一个别的什么。当一个表面上的领属性修饰语实际上代表动作的对象的时候,我管它叫“领格宾语”。丁声树(1980.5.4)也曾指出,有些句子在一个代词或名词后加个“的”字,让它处于领属性修饰语的地位。可论意思,它是一个动宾结构所表示的行为的受事。如:“你得请我的客”并不是说“我有些客人,要你请”,而是说“你得请我吃点儿喝点儿”。李临定(1986)曾把“N”叫“非真正定语”。这种“定语”不是真正修饰后边的名词的,它和后边的名词是配不拢的。这种“定语”实际上是整个“V+O”关涉的对象。如此看来,“V+N+的+O”结构中的“N”语义归属问题并非那么简单。它和“V”甚至“V+O”有着密切的联系。我们通过对语料的分析暂且把它归为六类:属事、施事、受事、对象、与事、使事等。有些“N”还兼属两个语义角色,这也是造成“V+N+的+O”结构产生歧义的主要原因。
  1.“N”为“O”的属事
  在结构中,“N”是用来修饰“O”的,是“O”的定语,它与“V”没有直接联系,这时的结构是以“O”为中心的自然扩展式。在成句时可以为“S+V+(N+的+O)”这一格式。如:
  (13)我丢失了他的书包 爸爸正在修理他的单车
  例句中,动词“丢失”“修理”的施事和受事是十分确定的,是显性的。两句中的“他”只作后面名词的定语,表示领属,这种格式不易形成岐义。
  2.“N”是“V+O”的施事
  “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施事——动作”。“N”在语义上和O没有直接关系,而是“V+O”的动作行为的发出者。我们可以把N看作是从主语的位置移入定语的位置的,即:V+N+的+O→N+V+O如:
  (14)跳你的舞 你跳舞
  (15)洗你的澡 你洗澡
  (16)读你的书 你读书
  (17)跑你的步 你跑步
  在这一种格式中,“N”除了是“V+O”的施事外,有时可能是“O”在意念上的属事。“N与O”在语义上搭配的话很有可能产生歧义。例如:“跳你的舞”可以理解为“你跳舞”外,还可以理解为“跳你编的舞”,那么,“你”既可能是施事,也有可能是属事,要消除歧义,可以放在一定的语境中靠具体的背景信息理解其单一性。
  3.“N”为“V+O”的受事
  “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受事——动作行为,“N”在语义上和“O”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是“V+O”动作行为的直接承受者,我们可以把它看成是从宾语的位置移入定语的位置的,即:V+N+的+O→(V+O)+N,如:
  (18)讨你的好 讨好你
  (19)劳您的驾 劳驾你
  4.“N”为“V+O”的对象
  “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对象——动作行为。N在语义上和“O”没有明显的关系,而是“V+O”动作行为所关涉的对象。我们可以用格标“对”“向”来引出“N”,即:V+N+的+O→对+N+(V+O)如:
  (20)生你的气 对你生气
  (21)借你的光 向你借光
  5.“N”为“V+O”的与事
  “N”与“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与事——动作行为。“N”是“V+O”动作行为的间接承受者。可以用格标“为”“替”来引出“N”。即:V+N+的+O→为+N+(V+O)如:
  (22)操你的心 为你操心
  (23)鼓他的掌 为他鼓掌
  6.“N”为“V+O”的使事
  “N”为“V+O”的语义结构关系为:使事——动作行为。同样,N在语义上和后面的名词没有直接的联系,而是“V+O”动作行为致使的对象。可以用格标“使”来引出“N”。即V+N+的+O→使+N+(V+O)。如:
  (24)扫你的兴 使你扫兴
  (25)出你的丑 使你出丑
  上述的第三种、第四种、第五种和第六种语义结构中的“N”除了分别为“V+O”的“受事”“对象”“与事”和“使事”外,“N”有时也可以理解成为意念上的施事,这时结构“V+N+的+O”就有可能形成岐义。如:
  (26)你讨你的好,这与我无关。
  (27)你革你的命,我写我的书。
  (28)你鼓你的掌,我提包走人
  (29)你出你的丑去吧!
  从上面例句不难看出,“V+N+的+O”作为备用单位进入句子。如果把“N”理解为意念上的施事,它所进入的句式中“主语”和“定语”必须是同词,“N”在表达习惯上要求用三身代词而且有后续句。这样的用法常出现在口语中。
  “V+N+的+O”作为备用单位,独立出现,大部分都是多义的,特别是强制性的扩展式。也只有在第一种语义结构中,“N”只跟“O”而不跟“V”发生联系,句法和语义一一对应,是一种单一的扩展式。在其它的语义结构中的“N”和“O”发生的联系都只是表层的。实质上是“N”在跟“V+O”发生语义上的联系,从而形成了句法和语义曲折隐蔽的对应,是一种多义的扩展式。
  
  参考文献:
  [1]赵元任著.吕叔湘译著作.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
  书馆,1979.
  [2]丁声树.现代汉语语法讲话[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3]李临定.现代汉语句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6.
  [4]赵金铭.能扩展的“动+名”格式的讨论[J].语言教学与研究,1984,(2).
  [5]李宇明.领属关系与双宾句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3).
  [6]李芳杰.汉语语义结构研究[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
  [7]朱晓亚.现代汉语句模研究[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8]吕叔湘.吕叔湘选集[C].长春:东北师大出版社,2005.
  
  (宋 轶,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
其他文献
摘 要:在言语交际教学中,我们以动机教学、情境案例教学、考核方式等为策略,采用“课堂实训教学”的教学模式,重视教学主体、虚拟仿真生活场景设计、言语三要素,试图在虚拟的生活场景和再现现实生活的场景当中,提高学生的言语交际能力,以满足学生实际生活中的交际需要为目的,让教学过程成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的过程。  关键词:课堂实训教学 教学主体 场景设计 言语    言语交际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活动,是贯穿人
期刊
摘 要:词汇是语言三要素中与社会关系最为密切的一个,社会的发展变化基本上都体现在词汇的词义上。通过分析“国”和“中国”两词词义的变迁,我们不仅可以看到隐藏其背后的当时的社会状况,而且也能看到社会赋予一个词语新义的过程。  关键词:词义 社会 “国” “中国”    我们知道,“国”是“國”的简化字。在甲骨文中就有“国”字,它的形体与“或”“域”等字都有联系。它的书面语意义经过了多次变化,每次的意义
期刊
摘 要:中国和韩国是邻近的国家,历史文化源远流长。韩国曾在很长时期内,以汉语词汇作为语言的主要组成部分,而成语作为韩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深深打上了中国语言文化的烙印,韩汉成语也因此有了较多的可比性。  关键词:韩语 汉语 成语    韩语的成语,从来源上来看,可分为两类:原生的和从汉语中引进的。  中韩两国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交流最基本的手段是语言。从文字方面来看,中韩两国有着不
期刊
在现代汉语中,副词定义为:只能作状语的词,并且同时还能起一定的连接作用,常常限制、修饰动词、形容词性词语,表示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常见的如:很、总、已经、刚刚、特别、忽然等。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具有副词语法功能的方言词、古词语、口语词、网络语频频出现在新闻媒体和出版物上。如:  (1)[北京]巨便宜!ATI原厂9200SE也打价格战(银河网,2003年9月13日)。  (2)百货零首付忒烦
期刊
摘 要:高密方言中存在着两种比较有特色的重叠式,其中之一是一种特殊的单音节动词重叠构成的“VV的”句式,意思基本相当于普通话中的“V过的”;同时还存在着一种特殊的双音节形容词重叠,其常用形式是形容词重叠后加上“的”字,成为“AA+的”句式。本文试图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维度对由这两种特殊的结构构成的句式进行考察。  关键词:VV+的 AA+的 重叠式    高密方言属于北方方言胶辽官话东潍片。在语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字母词“N”的语义、语用分析,认为“N”的意义发展很快,可概括为三个标记。除具有强烈的口语色彩外,其泛义特征也越来越明显。随着使用频率的增加,“N”不仅在修辞上有特殊的作用,在语法上也具有一定的功用,填补了和“几”对举的空位。“N”已经发展成汉语词汇的一员。  关键词:N 语义 语用    “N”的使用并不鲜见,学界已有数篇文章围绕“N”的释义、来源等方面发表了看法。一般认为,“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对外国人了解中医情况的实验调查,提出对外中医教学效能与外国人的汉语能力有关;本文借鉴了现代认知语言学和认知心理学及二语习得等理论证明了“通感”意识对提高外国留学生对汉语内涵理解能力,尤其是对专用于中医汉语表述的理解能力等研究提供了坚实的理论依据,为扩大对外汉语教学领域提供了一条新思路。  关键词:通感 对外中医教学 汉语    一、概述    随着全球兴起的“汉语热”,中医的“自然
期刊
摘 要:本文从因果与条件、充分与充要、主动与被动等三个角度对“无X不Y”格式及其变式“无X无不X”进行描写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我们认为,“无X不Y”格式本身及对嵌入成分的选择和制约在不同条件下有各自的特殊限制条件,不能笼统地理解为“所有的X都Y”或“没有X不Y”;另外,本文还揭示了其变式“无X无不X”中所包含的虚拟语气因素并做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无X无不X” 因果与条件 充分与充要 主
期刊
摘 要:《论语》是儒家的一部重要经典著作,也是一部研究古代汉语的重要文献。因其为语录体著作,缺乏具体语境,使很多章句在读解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本文就其中的“乐则韶舞”一句,从文字、语义和语法修辞等角度进行辨析,指出该句并无用字假借现象,即“舞”毋须通“武”,宜作“乐则《韶》舞”解,则语义、语法上与孔子的“中庸”“德治”等思想和《论语》语言风格更相宜。  关键词:《论语》 舞 武 通假 辨析   
期刊
摘 要:空语类PRO处在一定的句法关系中,具有语义内容,但没有语音实体;主语省略是语义和语音兼而有之的实体的暂时性的脱落,二者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关键词:空语类PRO 句法 主语省略 语用    一、引言    空语类(Empty Category)是Chomsky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提出的一个概念。所谓空语类是在句法、语义表达式中存在,而在音系表达式中没有音系矩阵的成分(徐烈炯,198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