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孙路弘专栏
喜新厌旧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应认识到喜新厌旧的危害与本质,珍惜自己的老客户、老产品和老员工,做到喜新念旧。
三个案例
案例1:在车行,一个销售顾问在接待一位客户。客户说:“这车确实不错,开了3个月,越开越熟悉。”销售顾问说:“是啊,当时向您推荐这款车的时候就知道,只有像您这样懂行的人才了解我们这款车的优势,尤其是动力与稳健。”客户接着说:“不过,近期这车在早晨刚启动的时候,发动机似乎有一点噪音,有那种沙沙的声音,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又听不到……”话还没说完,销售顾问说:“您先坐一下,喝点茶,我帮您约一下技工。”然后销售顾问就离开了,留下客户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客户似乎也不急,翻阅着车行的杂志、资料。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客户开始观察展厅。看了10分钟客户意识到,销售顾问已经忘了他的存在:销售顾问在接待每一个新进来的客户,接待完一个也没有回到他这里,几分钟过去后,又去接待另一个新进来的客户,完全忘记了要给他找一个技工的说法。
在销售顾问的意识中,新客户当然比老客户重要。
案例2:第一个在北京开西餐连锁的不是肯德基,也不是麦当劳,而是一家名叫“星期五”的充满美国风情的餐厅。1984年,星期五的第一家店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东门开业,当然,现在它在北京已经有8家店了。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差不多每3个月就要去吃一次。就算在美国出差的时候,我也会到当地的星期五餐厅去用餐。最近一次(2011年1月)我发现,其北京的店里菜谱变了。菜谱上的价格一直在变,我说的不是价格,而是菜式。持续了20多年的菜都已经改头换面,我问了服务员后得到确认,以前的菜都不做了。
公司高层这么做的原因是,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客户口味的变化,旧的菜式都不再做了。
案例3:一家企业把握了网络时代的发展机遇,尽管才10年多,已经成为市值超过10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然而,公司创立前3年的员工超过70%都已经不在公司。
以上3个来自现实的案例,其本质是喜新厌旧心态的一种表现,分别表现为对客户、产品和员工的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的危害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对客户喜新厌旧的意识也不难理解:毕竟,老客户是已经购买产品的人,估计近期也不会再购买,而新客户有可能近期就会采购。那么,接待新客户难道错了吗?
一家影院经过巨额投资的修建、装修后终于开放,为尽快打开当地市场,它们开展了办卡活动:交100元办理一张影城卡,以后看电影就可以得到五折的票价。100元是办卡的费用,不能抵用在电影票上。如果一张电影票60元,那么有这张卡可以节省30元。谁都会算账,只要看三次电影,办卡的100元就能节省回来。于是,喜欢看电影的人纷纷办卡,本人就是其中一员。结果呢?半年之后,影城出台了新的办卡规则:不用交100元也可以办卡,优惠条件与老卡完全一样。影城得罪的是最初认可它们的客户,得罪了看影片比较频繁的客户。它们更在乎新客户错了吗?
它们确实是错了。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从百年企业的出发点来看,从企业生存的本质核心来看:第一,最初采购你产品的客户比日后蜂拥而至的客户更有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并且认可了你的产品;第二,这样的人在茫茫人海中并不多,而且他们多数是所在群体中有影响力的人;第三,他们对你如何对待他们更加敏感。
除非你决定采用低价策略,或者要不断到新的市场去开拓,当无法维持一个市场的时候,请深思一下你得罪了多少老客户。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都是在不断地得罪老客户中辛苦、顽强地拼搏、生存着……美其名曰开发农村市场,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在城市维持不住老客户了;美其名曰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背后的实质是最初的产品根本就没有过关;美其名曰加大公司的新鲜血液、加大校园招聘,背后的实质是留不住有经验的员工,无法赢得老员工的信任。
1998年,我从澳大利亚回国发展。当时国内IT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台湾的代工也都到了东莞,随之而来的就是方正、紫光、联想的市场发展。在这种趋势下,我购买了一台紫光的扫描仪。6个月后,微软发布了操作系统的升级版本,结果,紫光的扫描仪无法继续工作。我打电话到客户服务部,被告知:你的那个产品已经过时,我们不再提供驱动程序。随后我查找了其他品牌的扫描仪,美国、日本或是台湾企业全都发布了新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而国内的IT企业没有一家更新自己的驱动程序。紫光,它们今天在做什么?
如果有一些人总是重复地去一家餐厅用餐,还不断地带亲朋好友,你就会知道这家餐厅菜式好、服务好。餐厅不研究这些老客户,却更新菜谱、更换服务员,这就等于对老客户说:你们不重要,我们也不准备挣你们的钱,我们想挣新客户的钱。要知道,一家餐厅(除非在旅游景点)真正的竞争力就是回头客。
如果一家企业不断扩大新员工的录取,这说明什么?华为如此,腾讯、百度如此,万科如此……逻辑上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企业所在的行业领域发展快速,迫切需要更多的员工来扩大市场;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员工流失率高。第一种可能背后还有一个逻辑就是,这家企业在其行业中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多聘用员工就可以扩大、加速市场发展。第二种可能则说明,该企业的待遇、事业、氛围都无法留住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老员工。
喜新厌旧的本质
喜新厌旧无论在对待客户、产品还是员工上都是短命的,本质上都是在依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比如,新客户不了解情况上当受骗,就一锤子买卖吧!老客户都不认同,都是新客户,当然产品也不用完美、精致,凑合吧!不断推出新产品,其实本质还是依靠信息的不对称,反正新产品与以前的产品不一样了,是否就获得更多客户的兴趣了呢?员工也一样,越了解企业内部,越不愿意在该企业继续工作,能够说明什么呢?
以上三种现象反应的都是一个意识,那就是喜新厌旧。其实,继续深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意识仍是一种现象,背后还有更加深刻的本质,那就是当别人傻,觉得自己聪明,可以玩弄客户,可以操纵客户,可以不在乎个别客户,可以不在乎个别员工。
苹果公司难道没有得到越来越多的新客户吗?苹果公司今天还在提供其在1978年生产的第一代电脑的支持,那台拍卖了的价值30万美元的设备居然是可以运行的,运行的软件提供商是苹果出资组建的兴趣组。所以,当新闻说微软不再进一步提供XP支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这家企业已经走在下坡路上。苹果公司仍然在提供全线产品线的技术支持,苹果产品的老客户仍然因此自豪,苹果公司的老员工还有一些在不领报酬的条件下上班。
我收到一封读者的邮件,向我寻找3年前的一篇发表在《销售与市场》上的文章。我没有为稿费问题托编辑部的人帮忙,没有因为出差麻烦编辑部的人,却要为这个读者托编辑部的人找到这篇稿件给他寄去。我感谢一直阅读我文章的老读者,是你们的肯定支持着我不断地写作、不断地思考。
念旧是良好的个人品格,也一定是卓越企业骨子里存在的一种文化。没有良好的品格,早晚被人唾弃。没有卓越的企业文化,百年企业也只不过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法而已。
酒,讲究的是陈年佳酿;朋友,考验的是多年的交情;国家,在乎的是最初建交的。企业啊,请珍惜最初的客户,珍惜让企业获得最初发展的产品,珍惜最早来的一批员工。旧的,有感情,有历史,有基础,决定着百年企业的未来。
欢迎给我写邮件([email protected]),无论你是我的老读者还是新读者。老读者我会更加珍惜,新读者也一定会渐渐变成我的老读者。
(进一步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http://sunluhong.cmmo.cn)
(编辑:王文正 [email protected])
喜新厌旧本质上是在依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刻的逻辑是当别人傻,觉得自己聪明。
喜新厌旧现象在企业中普遍存在,企业应认识到喜新厌旧的危害与本质,珍惜自己的老客户、老产品和老员工,做到喜新念旧。
三个案例
案例1:在车行,一个销售顾问在接待一位客户。客户说:“这车确实不错,开了3个月,越开越熟悉。”销售顾问说:“是啊,当时向您推荐这款车的时候就知道,只有像您这样懂行的人才了解我们这款车的优势,尤其是动力与稳健。”客户接着说:“不过,近期这车在早晨刚启动的时候,发动机似乎有一点噪音,有那种沙沙的声音,有的时候有,有的时候又听不到……”话还没说完,销售顾问说:“您先坐一下,喝点茶,我帮您约一下技工。”然后销售顾问就离开了,留下客户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客户似乎也不急,翻阅着车行的杂志、资料。不知不觉,时间已经过去了一个多小时,客户开始观察展厅。看了10分钟客户意识到,销售顾问已经忘了他的存在:销售顾问在接待每一个新进来的客户,接待完一个也没有回到他这里,几分钟过去后,又去接待另一个新进来的客户,完全忘记了要给他找一个技工的说法。
在销售顾问的意识中,新客户当然比老客户重要。
案例2:第一个在北京开西餐连锁的不是肯德基,也不是麦当劳,而是一家名叫“星期五”的充满美国风情的餐厅。1984年,星期五的第一家店在北京工人体育馆东门开业,当然,现在它在北京已经有8家店了。在过去的20多年间,我差不多每3个月就要去吃一次。就算在美国出差的时候,我也会到当地的星期五餐厅去用餐。最近一次(2011年1月)我发现,其北京的店里菜谱变了。菜谱上的价格一直在变,我说的不是价格,而是菜式。持续了20多年的菜都已经改头换面,我问了服务员后得到确认,以前的菜都不做了。
公司高层这么做的原因是,要符合时代的发展、客户口味的变化,旧的菜式都不再做了。
案例3:一家企业把握了网络时代的发展机遇,尽管才10年多,已经成为市值超过100多亿元的上市公司。然而,公司创立前3年的员工超过70%都已经不在公司。
以上3个来自现实的案例,其本质是喜新厌旧心态的一种表现,分别表现为对客户、产品和员工的喜新厌旧。
喜新厌旧的危害
几乎所有的企业都表现出类似的情况。对客户喜新厌旧的意识也不难理解:毕竟,老客户是已经购买产品的人,估计近期也不会再购买,而新客户有可能近期就会采购。那么,接待新客户难道错了吗?
一家影院经过巨额投资的修建、装修后终于开放,为尽快打开当地市场,它们开展了办卡活动:交100元办理一张影城卡,以后看电影就可以得到五折的票价。100元是办卡的费用,不能抵用在电影票上。如果一张电影票60元,那么有这张卡可以节省30元。谁都会算账,只要看三次电影,办卡的100元就能节省回来。于是,喜欢看电影的人纷纷办卡,本人就是其中一员。结果呢?半年之后,影城出台了新的办卡规则:不用交100元也可以办卡,优惠条件与老卡完全一样。影城得罪的是最初认可它们的客户,得罪了看影片比较频繁的客户。它们更在乎新客户错了吗?
它们确实是错了。从营销的角度来看,从百年企业的出发点来看,从企业生存的本质核心来看:第一,最初采购你产品的客户比日后蜂拥而至的客户更有识别能力、判断能力,并且认可了你的产品;第二,这样的人在茫茫人海中并不多,而且他们多数是所在群体中有影响力的人;第三,他们对你如何对待他们更加敏感。
除非你决定采用低价策略,或者要不断到新的市场去开拓,当无法维持一个市场的时候,请深思一下你得罪了多少老客户。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都是在不断地得罪老客户中辛苦、顽强地拼搏、生存着……美其名曰开发农村市场,背后真正的原因是在城市维持不住老客户了;美其名曰开发新产品满足客户需求,背后的实质是最初的产品根本就没有过关;美其名曰加大公司的新鲜血液、加大校园招聘,背后的实质是留不住有经验的员工,无法赢得老员工的信任。
1998年,我从澳大利亚回国发展。当时国内IT行业的发展蒸蒸日上,台湾的代工也都到了东莞,随之而来的就是方正、紫光、联想的市场发展。在这种趋势下,我购买了一台紫光的扫描仪。6个月后,微软发布了操作系统的升级版本,结果,紫光的扫描仪无法继续工作。我打电话到客户服务部,被告知:你的那个产品已经过时,我们不再提供驱动程序。随后我查找了其他品牌的扫描仪,美国、日本或是台湾企业全都发布了新操作系统的驱动程序,而国内的IT企业没有一家更新自己的驱动程序。紫光,它们今天在做什么?
如果有一些人总是重复地去一家餐厅用餐,还不断地带亲朋好友,你就会知道这家餐厅菜式好、服务好。餐厅不研究这些老客户,却更新菜谱、更换服务员,这就等于对老客户说:你们不重要,我们也不准备挣你们的钱,我们想挣新客户的钱。要知道,一家餐厅(除非在旅游景点)真正的竞争力就是回头客。
如果一家企业不断扩大新员工的录取,这说明什么?华为如此,腾讯、百度如此,万科如此……逻辑上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企业所在的行业领域发展快速,迫切需要更多的员工来扩大市场;另外一种可能就是员工流失率高。第一种可能背后还有一个逻辑就是,这家企业在其行业中采用的是人海战术,多聘用员工就可以扩大、加速市场发展。第二种可能则说明,该企业的待遇、事业、氛围都无法留住了解企业内部情况的老员工。
喜新厌旧的本质
喜新厌旧无论在对待客户、产品还是员工上都是短命的,本质上都是在依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比如,新客户不了解情况上当受骗,就一锤子买卖吧!老客户都不认同,都是新客户,当然产品也不用完美、精致,凑合吧!不断推出新产品,其实本质还是依靠信息的不对称,反正新产品与以前的产品不一样了,是否就获得更多客户的兴趣了呢?员工也一样,越了解企业内部,越不愿意在该企业继续工作,能够说明什么呢?
以上三种现象反应的都是一个意识,那就是喜新厌旧。其实,继续深究我们可以发现,这种意识仍是一种现象,背后还有更加深刻的本质,那就是当别人傻,觉得自己聪明,可以玩弄客户,可以操纵客户,可以不在乎个别客户,可以不在乎个别员工。
苹果公司难道没有得到越来越多的新客户吗?苹果公司今天还在提供其在1978年生产的第一代电脑的支持,那台拍卖了的价值30万美元的设备居然是可以运行的,运行的软件提供商是苹果出资组建的兴趣组。所以,当新闻说微软不再进一步提供XP支持的时候,我们就应该知道这家企业已经走在下坡路上。苹果公司仍然在提供全线产品线的技术支持,苹果产品的老客户仍然因此自豪,苹果公司的老员工还有一些在不领报酬的条件下上班。
我收到一封读者的邮件,向我寻找3年前的一篇发表在《销售与市场》上的文章。我没有为稿费问题托编辑部的人帮忙,没有因为出差麻烦编辑部的人,却要为这个读者托编辑部的人找到这篇稿件给他寄去。我感谢一直阅读我文章的老读者,是你们的肯定支持着我不断地写作、不断地思考。
念旧是良好的个人品格,也一定是卓越企业骨子里存在的一种文化。没有良好的品格,早晚被人唾弃。没有卓越的企业文化,百年企业也只不过是停留在口头上的说法而已。
酒,讲究的是陈年佳酿;朋友,考验的是多年的交情;国家,在乎的是最初建交的。企业啊,请珍惜最初的客户,珍惜让企业获得最初发展的产品,珍惜最早来的一批员工。旧的,有感情,有历史,有基础,决定着百年企业的未来。
欢迎给我写邮件([email protected]),无论你是我的老读者还是新读者。老读者我会更加珍惜,新读者也一定会渐渐变成我的老读者。
(进一步的问题或探讨,请登录http://sunluhong.cmmo.cn)
(编辑:王文正 [email protected])
喜新厌旧本质上是在依靠信息不对称来获利,这一现象背后更深刻的逻辑是当别人傻,觉得自己聪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