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加入WTO以后,随着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技术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已成为大势所趋。社会和用人单位对数量不断增加的中职毕业生作出了新的评价,因此,对中等职业教育的现状重新审视、定位,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决策层的当务之急。
一、中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新的态势,但从总体来说,实现全面自动化和运用高科技的现代化新型企业数量并不太多,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仍有巨大需求。如:重庆小天鹅集团是全国有名的民营企业,拥有员工五千多人,其中60%以上是中专、职高生。该集团认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心甘情愿地从基层干起,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再如:庆铃国有企业所要的工人,就要求必须具备中等专业技术,有数控操作能力。该企业认为,有了先进技术,有一批适度配备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具备大批能使用先进技术的一线工人,这样的企业才可能进一步发展,才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二、中职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认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有所抬头,鄙视劳动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眼里还是末流教育,再加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管理不到位,就业工作中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等,致使职业教育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我国中职教育还受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采用高考制,而且近年中职教育就业困难,学生、学校和家长都把焦点集中在升学率上,认为只要能考上大学拿更高的文凭就一定有好的工作、高的收入。所以有的学生即便是读中职,也是把它作为一块撬门砖。并且高考采用“3+X+1”或“3+综合”考试,考试的内容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只是附加项目。显然,高考的方向、模式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体制创新的关键,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1.转变教育观念。首先树立市场观念,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做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职业教育一定要有市场意识,要努力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专业学科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彰显自身的质量、品牌和特色,提高就业率,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2.创新办学模式。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各地和职业学校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探索和建立根据市场、企业“定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为市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3.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就总体而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培训,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要求,很多教师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没有经过严格考核,而只是常规认证。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真正的“双师型”人才还相当缺乏,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两年以上从事专业实践工作的经验,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四、因地制宜,创建地方特色学校
1.找准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不能强调能做什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而要强调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种“需要”来自社会、企事业单位,也来自学习者个人,而前者必须转化为个人需要,才能构成对教育与培训的切实需要。毕业生就业困难,与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不相适应,增加地方特色专业,如种植、养殖、建筑等专业,无论学生毕业后还是在学习中,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习场地,自己还负责管理和营销。如果做大了点,还要雇几个帮工。所谓创业,就是指开个小作坊、维修店、畜牧场,办个小农场,承包几十亩责任田,给自己创造工作岗位,也为他人提供工作岗位。这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应该能做到的。
2.因地制宜,再创佳绩。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遍及大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办中职教育所占比例较大,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倡导农村职业教育,同样为学校增添色彩。随着县城改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型企业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有减无增,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解放了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就近上岗,民工潮势不可挡,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成了近在眼前的棘手问题。应当因势利导,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文化水平程度普遍不高,这是他们再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可以对劳动力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进而增加收入。由于设备更新,可对原有工人进行技术提升培训,对下岗青年开展再就业培训。真正拓展本地区的就业范围。这是中职学校应该化大气力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一、中职教育在国民教育中的重要性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国的产业结构呈现出新的态势,但从总体来说,实现全面自动化和运用高科技的现代化新型企业数量并不太多,初、中级技术人才在我国绝大多数企业中仍有巨大需求。如:重庆小天鹅集团是全国有名的民营企业,拥有员工五千多人,其中60%以上是中专、职高生。该集团认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文化层次高,有发展前途,但不稳定,吃苦精神普遍较差,不愿从基层干起。中专生、职高生多数心甘情愿地从基层干起,稳定性强,有一定的领悟能力,有进一步发展的基础。再如:庆铃国有企业所要的工人,就要求必须具备中等专业技术,有数控操作能力。该企业认为,有了先进技术,有一批适度配备的高级技术人才,同时具备大批能使用先进技术的一线工人,这样的企业才可能进一步发展,才不会在竞争中被淘汰。
二、中职教育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1.人们对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还缺乏足够认识,社会上仍然存在着忽视职业教育的倾向,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方针在实际工作中没有得到切实的落实;鄙薄职业教育的陈腐观念有所抬头,鄙视劳动和根深蒂固的“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传统观念交织在一起,职业教育在相当一部分眼里还是末流教育,再加上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管理不到位,就业工作中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等,致使职业教育自身缺乏足够的吸引力。
2.我国中职教育还受到高等职业教育的影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招生采用高考制,而且近年中职教育就业困难,学生、学校和家长都把焦点集中在升学率上,认为只要能考上大学拿更高的文凭就一定有好的工作、高的收入。所以有的学生即便是读中职,也是把它作为一块撬门砖。并且高考采用“3+X+1”或“3+综合”考试,考试的内容是文化基础课和专业理论知识,技能考核只是附加项目。显然,高考的方向、模式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
三、加快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职业教育要适应市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教育体制创新的关键,必须在改革中找出路,在创新中求发展。
1.转变教育观念。首先树立市场观念,要面向市场,以就业为导向。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做到市场和社会需要什么人才就培养什么人才。职业教育一定要有市场意识,要努力从计划培养向市场驱动转变,从专业学科向职业岗位和就业本位转变,彰显自身的质量、品牌和特色,提高就业率,增强学生适应岗位的能力。
2.创新办学模式。在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职业教育过程中,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至关重要。各地和职业学校要结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和学校自身特点,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和完善校企合作,产教结合,探索和建立根据市场、企业“定单”进行教育与培训的机制,为市场、企业“量身定做”人才。
3.改革教师队伍建设。就总体而言,我国职教师资队伍没有经过系统的、严格意义上的教师培训,很多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与技术水平还远没有达到要求,很多教师教师资格证书的获得没有经过严格考核,而只是常规认证。专业理论课教师实践能力低,实践课教师专业理论水平不高,教师智能结构单一,真正的“双师型”人才还相当缺乏,难以全面实施现代职业教育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职业学校的教师必须具备两年以上从事专业实践工作的经验,还要定期到企业、公司进行一段时间锻炼,永远保持与企业的密切联系。
四、因地制宜,创建地方特色学校
1.找准市场,培养应用型人才。中职学校不能强调能做什么、能培养出什么样的人才。而要强调需要“我”做什么,需要“我”培养出什么样的人。这种“需要”来自社会、企事业单位,也来自学习者个人,而前者必须转化为个人需要,才能构成对教育与培训的切实需要。毕业生就业困难,与日益增长的培训需求不相适应,增加地方特色专业,如种植、养殖、建筑等专业,无论学生毕业后还是在学习中,家庭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习场地,自己还负责管理和营销。如果做大了点,还要雇几个帮工。所谓创业,就是指开个小作坊、维修店、畜牧场,办个小农场,承包几十亩责任田,给自己创造工作岗位,也为他人提供工作岗位。这是中职学校毕业生应该能做到的。
2.因地制宜,再创佳绩。目前我国的中职教育遍及大中小城市,特别是县办中职教育所占比例较大,应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大力倡导农村职业教育,同样为学校增添色彩。随着县城改造、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新型企业不断增加,耕地面积有减无增,再加上农业机械化程度提高,解放了不少农村劳动力。外出打工或就近上岗,民工潮势不可挡,农民问题、农业问题成了近在眼前的棘手问题。应当因势利导,发挥中等职业学校的作用。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较低,文化水平程度普遍不高,这是他们再就业面临的最大困难。可以对劳动力进行岗前培训,提高他们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胜任新的工作岗位进而增加收入。由于设备更新,可对原有工人进行技术提升培训,对下岗青年开展再就业培训。真正拓展本地区的就业范围。这是中职学校应该化大气力研究的一个新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