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陈琳国画作品

来源 :中华名家书画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qqq7211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沙弥漫,硝烟滚滚,战机轰鸣,一群海军陆战队员从直升机中跃出,如排山倒海般冲向前方……从全军第十届美展作品《两栖猎人》到全国第十届美展作品《陆战队员》目光聚焦于陈琳的国画作品是不由自主的。
  2002年的金秋时节,我应邀去中国军事博物馆观看第十届全军美术作品展览,浏览中,作品《两栖猎人》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博大雄浑的气势包容了所有的含义,强烈的视觉感,厚重的墨,酣畅的线,尽展军人无限刚劲与风华,如果没有深厚的生活积累和创作激情,是很难创作出如此富有感染力的作品。
  初识陈琳,是在90年代,那时我在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执教,他也正在美术系学习,吸引我对他注意的不但是他的勤奋和刻苦,更是他的悟性和对绘画艺术的执着。多年的军旅生活在他身上保留了军人的果敢和刚毅,而长期笔耕不缀又使他保持了儒雅而不张扬的个性。在他的每一幅作品中都不难找到军事题材作品特有的冲击力、艺术张力以及绘画语言的鲜明个性。从全军美术展览获奖作品《大海深处》、《两栖猎人》到《铁甲雄风》和《陆战队员》,无一不透露出磅礴之大气。记得作品《两栖猎人》在创作之初,他说过要去南海,要去体验生活,对此我是持赞成态度的,对于画家尤其是年青的画家,他们更需要走人生活,将感受融于创作之中并加以提炼,因为艺术源于生活,为此,我是鼓励青年画家们走出去的。不曾想一个多月回京之后竟有些认不出他了,七、八月的南海正处高温酷暑之际,海风和烈日以及一个多月在海军陆战队与士兵一同生活使他脱了几层皮,脸黑的几乎认不出来。近十年来,他坚持每年都下部队体验生活和积累素材,创作出了多幅反映军队战斗精神的题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对此,我深感喜悦和欣慰。
  出此画册,对几年来的创作做一个回顾,是一件好事,愿他能够创作出更多和更好的震撼人心的军事题材作品。
  
  陈琳
  
  1963年生于江苏省徐州市,毕业于解放军艺术学院美术系。现为海军专职画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美术师。《美术中国》、《现代美术》艺术总监。
  作品曾先后参加全国第八、九、十届美展;全国第二届中国画展;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65周年、70周年、80周年、建国50周年全军美展;全军第十届美展和全军“探索”展;参加中、日、韩三国邀请展等;2008金陵百家全国美展;心系汶川全国美术作品特展。作品多次在《美术》、《国画家》、《中国新闻》、《解放军报》等报刊杂志发表。多幅作品被收藏于中国美术馆、外交部、北京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山东省美术馆、中国民族画院、李大钊纪念馆、焦裕禄纪念馆。代表作品有:《大海深处》、《两栖猎人》、《铁甲雄风》、《陆战队员》、《为民族存亡》、《突击队员》等。其中,《大海深处》获建国50周年全军美展优秀奖:《两栖猎人》获第十届全军美展优秀奖,《为民族存亡》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近年来,与著名油画家、美术理论家、刘天呈教授编著《德国素描精选》,出版了《陈琳国画作品集》、《刘大为师生作品集》、当代实力画家精品丛书——《陈琳国画作品选》。中国新闻社《书画中国》栏目拍摄陈琳专题片——《大海深处》,在全国百家电视台展播。
其他文献
关于李丹:2008年北京奥运会顺义水上公园设计主持人;奥运村联合设计主持人;北京天鸿圆方建筑设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李丹的感悟:看重你做的每一件事情,把每一个项目当做你自己很重要的一个作品去做。要做成一件事,没有任何捷径,所谓的捷径,最后的结果就是乱套。    得天独厚的一拨    1983年,18岁的李丹参加了高考。填报志愿时,因为清华大学在辽宁的招生名额有限,而他刚刚从大
期刊
1954年9月生于天津汉古,198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1982年至2007年7月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现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  展览:1986年至2004年在北京、西班牙、日本、广州、重庆等国家和地区举办个人展览23次;在法国、日本、英国、瑞士、埃及、美国、德国、韩国、台北、澳门及北京等地参展31次。  获奖:第八届全国版画展优秀作品奖、国际青年美展鼓励奖、挪威国际版画展评委
期刊
李克昌先生是我国当代一位蜚声中外的内画和外画(即中国画、油画)皆精的,具有高深文化修养和极富创造精神的大艺术家。李克昌先生年逾六旬。从艺四十余年,勤耕不缀,令人佩服。他以远大的抱负,惊人的才华,坚韧的毅力,在艺术的园地里潜心治学,辛勤耕耘,艰辛探索,在内画、国画、油画、书法,以及艺术理论等领域,均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对继承、弘扬我国优秀民族文化,丰富发展中国的书画艺术,做出了贡献,将在中国艺术发展史
期刊
孙海晨是一位以画马而著称的蒙古族画家。在经过数十年草原生活的锤炼之后, 几年前来到北京定居下来。他所创作的蒙古马也以其严谨的造型和飘逸的画风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  他是在中国画领域的探索中依靠深厚的生活积淀,脚踏实地不懈努力最终脱颖而出的画家。在他的艺术生涯中,他经历了从牧马,爱马,了解马,与马交友,直至画马的全过程。在茫茫的苏尼特大草原上,蒙古马是他难舍难分的挚友,陪伴着他度过了难忘的岁月。他
期刊
刘熙载在《书概》中曾道:“贤哲之书温醇,骏雄之收沈毅,畸士之书历落,才子之书秀颖。”赏读著名书法家孟令芳先生的书法,那清雅的格调、严谨的布局,风骨内敛淡雅其表,精神外拓雄秀其里,峻峭中见骨力的艺术风格,让你在咀嚼品玩中不知不觉地为其作品内涵所折服。  现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北京书法家协会艺术顾问的孟令芳先生,1944年出生,河北省新城县人,1964年大学专科毕业,1978年加入北京市书法研究组,
期刊
多年从事画马,那注定是我要穷尽毕生心血来走的一条无尽的路。  在草原上第一次接触了蒙古马,在它伴随我经历了多少个难忘的日月和风雨之后,我便与这草原上的精灵结下了一生的缘。无论我走到哪里,它都象影子一样追随在我的身边,藏在我的心里,徘徊在我的脑海,流连在我的梦中。  在梦里,它从天边走来,它默默地注视着我,那是一种无言的交流。它知道,我已熟悉了它的每一个眼神,了悟它的思想。蒙古马,造物主偏爱你,赋予
期刊
一打开地图,人们的视线立即会被亚洲大陆中部的奇异地貌所吸引。这里高山群峙,大江汇集,呈南北纵向,仿佛是地球母亲紧蹙的眉头。这就是著名的横断山脉。山脉西侧,是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北方是中华文明的摇篮黄土高原,东边是奇妙的滇、黔、川地区,南面是富饶的东南亚、南亚诸国。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就在横断山脉的险山恶水之间,在滇、藏、川“大三角”地带的原野丛林之中,绵延盘旋着一条神秘古道。从古到今,它像一个谜一样地
期刊
传统之薪火在中华民族千载的延展中,沉积出璀璨的文明,中国古典绘画的意境表述,更是令今人叹为观止。古雅雍华的人物,寂寥阔野的山水,姿意天籁的枯枝卉禽,赫然映目,其境盎然。伴绕着婉柔纤纤地线条和酣畅淋漓的笔墨,宣泄出古人的情致,其传统绘画规则的一致性和程式化的笔墨,有序地阐述出千百年的意蕴咏唱。  “传统”何焉?先甲骨,以刀行纹;后施毫入墨,又添敷岩彩,遂形显意出,其民族的“线形”审美冥冥之中贯行至今
期刊
杨洋的仕女图一画就是二十余载,从对某一种物象与绘画载体的艺术固守中,可看出杨洋作画的状态和心结。杨洋的性格是绵善的,这似乎吻合了他选择仕女作为绘画对象的心理;杨洋的心性是内秀的,这又印证了他多年来的审美情趣。  柔韧的性情里可能有一些偏执,有一些不甚通达,我以为这正是本真的杨洋,是率性的杨洋,是在当下复杂多变的社会大文化背景之下,坚守传统人文、固守文人操守的讷言敏行的杨洋。  杨洋自幼喜爱绘画,多
期刊
八大山人之山水画很好地解决了传统与现实的矛盾,为中国画坛提供了新的艺术语言,创造了新图式,开拓了新意境,树立了一种新风气。    一 “意象”特征    八大山人身处明清移祚之际,他个人又历国破家亡之痛,这种现实生活的际遇自然会在他的心灵上打上深深的烙印,并且在他的审美情感和艺术创作中有所表露。他笔下的艺术形象中蕴含着一种孤僻、冷峻、忧伤的情感内容,其内心的无法平静,反映在他的画中,他所画的鱼鸟等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