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是新课程改革落实和强化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激发学生数学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氛围、提高数学学习效率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将结合数学教学的过程和中高年级学生数学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几项在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中运用趣味性教学方法的措施,希望能够为从事小学数学教育的有关人士提供参考。
关键词: 趣味性;教学方法;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106-01
1引言
小学生思考能力和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充足,而数学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又显得有些难度,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会使数学显得非常无趣,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而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会活跃整个數学教学过程,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这样一来,就会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还可以简化和趣味化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改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重要作用。
2灵活创设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情境
为小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帮助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2.1利用课件和多媒体将情景文字图片化和有趣化。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时的情境创设,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用语言或者文字来描述某一个情景,之后再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描述这一情景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提前准备好课件,将所描述的情境用有趣的图片、动图或者艺术字等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情境创设过程变得有趣,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将情境生活化。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或者就在小学生身边的事务举例,用这些和小学生距离较近的东西举例子,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理解,降低了新知识的接受难度。
还可以鼓励学生就着身边的事物举出别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印象,并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1]。
比如在“百分数”的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作为整体,统计男女生各自所占的比例的百分数,也可以以喜欢某种动物为例,统计喜欢不同动物的人各自所占的比例的百分数等,使情境创设的过程轻松化,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
2.3搜集合适的音频或视频将情境具体化。
有时一些情境单靠教师去描述是很难解释清楚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找好相关视频,将情境以视频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情境具体化后,更方便学生理解。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圆弧长及相关计算问题的教学中,有“起跑线”这一节,教师可以提前找到田径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跑道的运动员所处的位置是否存在不同,并引导学生对这种不同出现的原因进行思考,从而完成情境的创设。
3组织趣味性的探究式数学教学活动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并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组织趣味性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方式,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3.1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座位、学生的数学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还可以让学生自发组成小组,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除了课上的合作探究外,教师也可以在下课之前布置几个不同的数学问题,交给不同的小组解决,并鼓励这些小组大胆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处在一个更轻松的氛围中大胆探索,同时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能够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3.2在合理的基础上将教学方式创新化和实践化。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在挑战着数学教师的创新能力。
探索式教学并不意味着随意探索,随意创新,教师需要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教学条件,设置合理的探究式教学环节[2]。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教师要把如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重点,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条件。
在开展探索式教学时,教师则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教师根据其可行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或者发给学生三角形模具,也可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将其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观察测量;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不同形状的模具随意拼装求解,也可以让学生将图形画在纸上裁下来,然后自己找方法拼接求解。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结语:
趣味化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讨、丰富数学教学方式,在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挥与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小学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帮助小学生养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俞娟.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24):110.
[2]唐冬梅.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的探析[J]. 《华夏教师》, 2016(5):35.
关键词: 趣味性;教学方法;小学中高年级;数学;运用
【中图分类号】G426【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236-1879(2017)09-0106-01
1引言
小学生思考能力和掌握的数学知识不够充足,而数学对大部分学生而言又显得有些难度,如果按照传统教学方法,会使数学显得非常无趣,降低学生数学学习的热情。而采取趣味性教学方法,会活跃整个數学教学过程,使数学学习变得有趣,这样一来,就会很容易激起学生的数学学习热情,还可以简化和趣味化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和数学问题的解答过程,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效率,还能够帮助改善师生关系,对于促进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也有重要作用。
2灵活创设趣味性的数学教学情境
为小学生提供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能够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注意力和积极性,帮助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
2.1利用课件和多媒体将情景文字图片化和有趣化。
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时的情境创设,很多时候都是教师用语言或者文字来描述某一个情景,之后再引出这节课的教学内容。
教师在描述这一情景时,就可以借助多媒体,提前准备好课件,将所描述的情境用有趣的图片、动图或者艺术字等的形式表现出来,使情境创设过程变得有趣,吸引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2.2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将情境生活化。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生活知识,这一阶段的数学教学还要注重对学生思维发散能力,以及数学知识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教师在创设教学情境时,可以根据学生生活中经常遇到的情况,或者就在小学生身边的事务举例,用这些和小学生距离较近的东西举例子,能够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和数学问题的理解,降低了新知识的接受难度。
还可以鼓励学生就着身边的事物举出别的例子,加深学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印象,并引导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1]。
比如在“百分数”的教学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可以将整个班级作为整体,统计男女生各自所占的比例的百分数,也可以以喜欢某种动物为例,统计喜欢不同动物的人各自所占的比例的百分数等,使情境创设的过程轻松化,让学生更愿意参与其中。
2.3搜集合适的音频或视频将情境具体化。
有时一些情境单靠教师去描述是很难解释清楚的,这时教师就可以在课前找好相关视频,将情境以视频的形式直接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情境具体化后,更方便学生理解。
比如,在对学生进行圆弧长及相关计算问题的教学中,有“起跑线”这一节,教师可以提前找到田径比赛的视频,让学生观察不同跑道的运动员所处的位置是否存在不同,并引导学生对这种不同出现的原因进行思考,从而完成情境的创设。
3组织趣味性的探究式数学教学活动
中高年级的小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判断能力,并有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处于这一阶段的小学生进行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这一特点,通过组织趣味性探究式教学活动的方式,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出来。
3.1分成不同的小组进行合作式探究学习。
教师可以根据座位、学生的数学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还可以让学生自发组成小组,也可以提出不同的研究问题,选择同一问题的学生组成一个小组。除了课上的合作探究外,教师也可以在下课之前布置几个不同的数学问题,交给不同的小组解决,并鼓励这些小组大胆使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探索和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的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探究学习,可以使学生处在一个更轻松的氛围中大胆探索,同时同学之间的互帮互助能够培养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
3.2在合理的基础上将教学方式创新化和实践化。
探究式教学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和交流能力的培养,考察学生创新能力和数学实践能力的同时,也在挑战着数学教师的创新能力。
探索式教学并不意味着随意探索,随意创新,教师需要在充分备课的情况下,结合学生的年龄、思维能力,以及实际教学条件,设置合理的探究式教学环节[2]。
在设置教学环节时,教师要把如何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作为重点,尽可能为学生创造动手实践的条件。
在开展探索式教学时,教师则要将学生作为主体,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创新,当学生提出不同的解决方法时,教师根据其可行性对学生进行适当的鼓励和引导。
比如,在学习三角形内角和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提前准备好或者发给学生三角形模具,也可以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找到三角形形状的物体,将其带到课堂上和同学们一起观察测量;在学习组合图形面积的求法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不同形状的模具随意拼装求解,也可以让学生将图形画在纸上裁下来,然后自己找方法拼接求解。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结语:
趣味化教学情境、组织学生合作探讨、丰富数学教学方式,在提高小学中高年级数学教学的趣味性的同时,重视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发挥与培养,提高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小学数学课程在培养学生实践能力上的重要作用,帮助小学生养成用数学知识解决日常生活问题的习惯。
参考文献
[1]俞娟.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的探讨[J]. 《数学学习与研究》, 2010(24):110.
[2]唐冬梅. 关于小学高年级数学趣味教学的探析[J]. 《华夏教师》, 2016(5):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