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分析房角狭窄患者暗室激发试验阳性者的相关眼前节结构参数。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60例房角狭窄患者的暗室试验结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眼前节结构参数。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4例,平均年龄 (59.6±9.3) 岁。眼前节结构参数包括前房深度 (ACD) 、瞳孔直径 (PD) 、晶状体矢高 (LV) 、周边虹膜厚度 (IT) 、虹膜膨隆度 (IC) 、房角开放距离 (AOD) 、
【机 构】
:
510060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0060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0060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眼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510060广州,中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房角狭窄患者暗室激发试验阳性者的相关眼前节结构参数。
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分析260例房角狭窄患者的暗室试验结果和超声生物显微镜 (UBM) 眼前节结构参数。其中男性36例,女性224例,平均年龄 (59.6±9.3) 岁。眼前节结构参数包括前房深度 (ACD) 、瞳孔直径 (PD) 、晶状体矢高 (LV) 、周边虹膜厚度 (IT) 、虹膜膨隆度 (IC) 、房角开放距离 (AOD) 、小梁网睫状突夹角 (TCPA) 及房角接触性关闭的象限数 (NPAC) 。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相关因素。
结果260例房角狭窄者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的阳性率为27.3% (71/206),男性阳性率 (41.7%,15/36) 大于女性 (25.0%,56/2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4.340,P=0.037) 。单因素分析表明,男性 (OR=2.14) 、AOD (OR=0.98) 、IT (OR=1.68) 、NPAC (OR=2.24) 是暗室试验阳性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T (OR=1.47) 、NPAC (OR=1.70) 是暗室试验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
结论房角和虹膜参数与房角狭窄者的青光眼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结果相关,IT和NPAC是暗室激发试验阳性的独立相关因素。(中华眼科杂志,2013,49:968-972)
其他文献
近年来功能磁共振技术的发展使得其在许多学科中的应用愈发广泛,其中也包括在眼科研究领域。功能磁共振技术将神经系统的解剖和功能相结合,实现无创、客观、定位地检测,其中血氧水平依赖的功能磁共振成像反映视觉皮层的神经活动、弥散张量成像能进行神经纤维示踪、钆增强型磁共振成像可评估血眼屏障的功能状态、锰增强型磁共振成像可研究轴浆运输和皮质下核团的视网膜投射、血流体积磁共振成像可检测眼球壁层特异性的血流动力学的
目的探讨CT泪囊造影检查方法在儿童泪道疾病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9年10月至2011年10月在北京儿童医院就诊的300例 (395只眼) 泪道疾病患儿CT泪囊造影检查的资料并进行分析。结果在240例 (326只眼) 先天性泪道阻塞患儿中,根据CT泪囊造影显示的阻塞位置,发现阻塞于泪总管或泪总管以上部位的有6只眼 (1.8%),阻塞于泪囊部位的有38只眼 (11.7%),阻
目的探讨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Behçet病葡萄膜炎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10年6月至2011年6月北京同仁医院葡萄膜炎门诊确诊的85例 (167只眼) Behçet病葡萄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免疫抑制剂联合糖皮质激素治疗,进行治疗前及治疗后每3个月随访1次,记录矫正视力、炎症情况、眼部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对阳性事件发生率采用“/人 (眼) 年”进行描述,
我国现阶段进行白内障复明手术时应慎用“高端”人工晶状体 (IOL),其理由有以下4个方面: (1) 目前白内障患者植入传统IOL与植入“高端”IOL术后视功能相似; (2) 影响白内障患者术后视功能的因素很多; (3) 多数白内障患者目前尚不足以支付“高端”IOL等手术费用; (4) “高端”IOL在临床上仍然存在不少缺陷和不足。因此,目前我国的白内障复明手术应以选择传统的聚甲基丙烯酸甲酯IOL为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眼在不同前房深度时角膜水平径与水平睫状沟直径的差异性与相关性以及水平与垂直方向的睫状沟直径的差异性。方法收集高度近视眼患者72例 (108只眼),使用IOL Master测量水平角膜直径,并用卡尺进行矫正,根据IOLMaster测得的中央前房深度将受检眼球分为浅前房 (3.0 mm
3.4
葡萄膜炎是一组病因复杂表现各异的疾病,为统一诊断标准、促进多中心的临床研究,需要有规范化的专业术语及标准。本文以国际葡萄膜炎术语标准化工作组确定的描述标准为基础,从葡萄膜炎的分类、发病及病程、炎症严重程度、并发症的诊断标准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 (中华眼科杂志,2013,49:199-201)
目的探讨睑缘炎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2009年1月至2012年7月间在北京市同仁医院眼科门诊临床诊断为睑缘炎的438例患者的一般情况、眼部症状和体征的分析,总结睑缘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对患者进行临床程度分级,给予相应的治疗,并分析其疗效。主要指标包括睑缘情况、相关结膜及角膜病变及泪液质量。对不同程度睑缘炎的患者分布、并发角结膜病变的患者分布及并发干眼的患者分布进行χ2检验。结果
近20年是我国干眼研究迅速发展的时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干眼的诊断率和治疗效果都有了显著提高。《干眼临床诊疗专家共识》的发表和推广普及,为我国干眼临床诊疗工作提供了参考标准。但是我国干眼临床研究与国际先进水平还有差距,仍需大力开展高水平的临床研究,揭示我国干眼人群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建立适合我国患者的诊断标准,大力开展干眼治疗方法的研究,开发新型药物以及国产干眼器械类产品。基于循证医学证据制定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