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2年第4期《电影画刊》登了何微的一篇文章:《我看‘鬼子’来了》。
作者说他看过影片《鬼子来了》之后,针对该片的屡屡遭禁,他笑,他认为根本没必要。他觉得这部影片的拍摄“从感性出以却站在了一个理性的位置上,为所有人揭露了战争的实质”。希望每个人都应该看一看。
果如其言吗?
这部片子我也看过,针对该片的屡屡遭禁,我也笑,并在心里说:禁得好!
姜文说过他拍摄此片的初衷是源于这么一些想法:他曾接触过一批来华的日本留学生,他感觉这些人个个都彬彬有礼,让人很难想到同是一批出自该民族的青年,在侵华时期,竟会犯下那么多灭绝人伦的滔天罪行。可见战争是如何扭曲人性,如何把一个个本应是大有作为青年变成一个穷凶极恶的魔鬼的。他要借影片揭露战争的实质。
但看过这部片子后,我发现不知出于何种考虑,姜文背离了他的拍摄初衷,影片改为狠挖国民劣根性了,丝毫没有为我们揭露出战争的实质。
国民劣根性不是不可以挖掘,但借用抗战题材,这个“度”便相当不好把握,就拿该片来说,它只会使人集中到对国民的“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上,而淡化了侵略者的极度凶残,甚至有为侵略者开脱罪责的嫌疑,也放纵了战争扭曲人性的罪行。
当然,不以否认,姜文是很努力地想赋予此片一种很立体、很多元的深意,他既然想揭示出那个年代国民身上普遍存在的愚昧、无知和劣根性,又想揭露出鬼子的凶狠残暴、天良丧尽——面对手无寸铁的村民,他们杀光、烧光。
纵观全片,情节的发展很偶然,太过戏剧性,好像日本鬼子屠杀村民是在失去理智之下的一偶然过失行为。试问,如果那帮村民始终珍惜自己那一张张老脸,不得意忘形,企图跟鬼子色肩搭背、同喜同乐、就能避免悲剧发生、大东亚永远共存共荣下去吗〉而影片给人的感觉,答案无疑是肯定的。即何微看过影片后得出的结论:“正是因为三儿(姜文饰)一群人的愚昧无知才造成了他们自身的悲剧。”
这不等于说,是村民的愚昧无知才逼得人家鬼子忍无可忍,大开杀戒吗?
再说故事发展到最后,当马大山(就是三儿)看到村民被杀、村庄被毁,他不顾鬼子已接受投降的现实,只身持刀前往战犯关押处报仇,这一情节就很缺乏可信度,依马大山的品性,他连两个俘虏都不敢杀,怎能指望他干出如此铁血豪情的壮举?也许主创人员会这般解释:面对鬼子的恩将仇报、赶尽杀绝则稍有血性的人都会血脉贲涨、不报此仇,誓不为人的,况马大山绝非阉驴乎?
即便如此,这又能说明什么呢?无非表明:不是我们爱好和平的中国老百姓非要抗日,是你们鬼子逼人太甚,你们如若办事不这么绝,我马大山一群人等还能够和“皇军”合作的!
这样的片子怎可任其公演!所以说禁得好。
何微冰是这么认为吗?而为行尸走肉的这一群生命,如果还能叫作生命的话,他们的存在难道就不可悲?
是否他以为,对于这些行尸这些走肉,即使被鬼子当作支那猪杀光烧光也大可不必引为不幸的。
至何微提到的,战争使侵略者泯灭了人性,使受难者丧失了生命,这即是战争给双方造成的罪恶,这就是战争的实质。这一观众如此幼稚、荒唐、我已懒得驳了,由他自省去吧。
最后我要说,姜文是个很富有独立思想的演艺人员,但他的这部片子确实是一无可挽回的败笔。即便片中有崔健的配乐,也减轻不了我心的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