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发学生通过计算推导数学规律题的策略

来源 :广西教育·A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OGUOCH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数学计算 数学规律 推导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4A-
  0076-02
  数学规律题的逻辑性、抽象性很强,学生解答时要具备较强的识记能力和理解能力,具备一定的分析推理能力。教师应根据初中生的心理特征、知识基础、认知结构等实际,结合题意,合理设问质疑,引导学生从最熟悉的计算切入,激励和唤醒学生的积极思维,启发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猜想、尝试、计算、推理、归纳等过程,严谨地推导数学规律题,让每个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果子”。“题”让学生自己解,“法”让学生自己探,通过尝试计算找到规律,创造性地应用所学知识。
  教学时,教师应启发七年级新生从熟悉的知识了解规律题,尝试计算推导数学规律题,掌握要领。首先,营造一个轻松的学习氛围,由易到难、循序渐进、逐步深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其次,用小学的规律题举例填空,体验成功的快乐,提高学习的兴趣。最后,引伸到用字母表示数的规律题,使教师想说的结论由学生亲口说出来,教师的想法在学生的头脑中显现出来,掌握答题要领。
  例1,填空:2,4,6,8,10 ,14;学生脱口而出:“填12。”笔者顺势由此题变形为以下的题目:
  例2,有一数列为:2,4,6,8,10,12,14……第20个数为 ;第100个数为 ;第n个数为 。通过设问启发学生理解题意,如问“12”是第几个数?学生很容易找到“12”是第6个数。再问“12”是怎样算出来的?有几种算法?学生积极思考,答案并不唯一。如:10+2=12、14-2=12、2+2×5=12、2×6=12等。承前启后,激励学生类比例1算法推导例2。学生通过独立思考,解得第20个数为“40”,并归纳出用到第20个数中的“20”,即20×2=40这个算法快,乘胜追击第100个数为200,第n个数为2n。引导学生总结归纳,综合列表如下:
  这样列表,学生一目了然,理解“位置数”,并知道可以用“位置数”参与表示对应项的值,计算方式不变,体验如何尝试计算推导规律题的全过程,让旧知迅速正迁移到规律题。
  七年级学生多加练习,积累数感,可以尝试计算,列出如例2的表格,解出规律题。而启发八、九年级的学生,则应通过尝试计算推导比较复杂的数学规律题,一般可分以下四个步骤。
  一、初步理解题意,拓展到最近发展区
  经过初步读题,承前启后,迅速拓展已知。举一些新的例子,有数的添上新数,有式子的添写新式,有图的添画新图…… 引导学生迈开第一步。降低难度,化难为易,分层次启发学生尝试解题,层层深入到规律中,让每个学生学到相应的数学知识。教会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承上启下,以此类推,拓展到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初步理解题意。
  例3,观察下列各式,探索、拓展规律:13=12;13+23=9;13+23+33=36……用含正整数n的等式表示你所发现的规律为 。启发学生先解答:“第4个式子为 。”“第5个式子为 。”……是否有简便算法?
  例4,将一些半径相同的小圆,按如下图所示的规律摆放:第1个图形有6个小圆,第2个图形有10个小圆,第3个图形有16个小圆……以此类推,第6个图形有 个小圆,第n个图形有 个小圆。
  第1个图形 第2个图形 第3个图形
  启发学生先解答:“第4个图形为 ,第5个图形为 .”“分别用几个小圆?若不画图可否猜想出第6个图形的小圆个数?”……通过举更多具体的例子,达到最近发展区,直到学生读懂题意、理解题意为止。此时,教师还可以迎难而上,让学生快速计算位置数较大时对应项的值。试一试,如例题3的第100个式子是 ?如例题4的第50个图形的小圆个数是 ?
  二、进行尝试计算,发掘表达式
  在初步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列表探索“位置数”较大时,会简便计算相应项的值,结合例子,由简到繁,耐心尝试,找到一致算法挖掘表达式。大胆猜想,由第1个例子到第2个例子……尝试对比,从推理过程或从结论的数量特点,直接或间接用“位置数”推出相应项的值,且计算的方式一致,适合每个例子。经历从特殊到一般的分析、推理、归纳的过程,围绕“位置数”不断猜想、尝试,找到符合题意的计算方式,挖掘出表达式,一般从以下两种情况进行尝试计算。
  (一)从结论的特征发现规律
  首先观察例子,结论有明显特征的,就猜想着手变形,直接或间接发现有特定的变化规律。如例3,每个式子的左边已经熟悉,重点对比每个式子的右边,依次为:1,9,36,100,……即变形为特征数列得:12,32,62,102,……依此,原式可变形特征式:
  第1个式子:13=12=1
  第2个式子:13+23=(1+2)2=9
  第3个式子:13+23+33=(1+2+3)2=36
  ……
  第100个式子:13+23+…+993+1003=(1+2+…+99+100)2=〔〕2
  =〔×(1+100)〕2=25502500.
  ……
  最后,发掘出表达式,找到通用的、简便的计算方式,用“位置数”计算相应项的值,算法相同。
  第n个式子:13+23+…+(n-1)3+n3=〔1+2+…+(n-1)+n〕2
  =〔(1+n)〕2=
  (二)从计算的过程中发现规律
  例4 经过尝试计算可成功列出如例2的表格:
  解得第n个圆形的小圆个数为n(n+1)+4。此类题目从推理的过程中,存在某种计算方式,从简单第1个例可引伸到所有例,抓住变量与不变量挖掘出表达式,用“位置数”计算相应项的值。
  一般来说,在尝试计算时,列表罗列已知例子,对比过程或结论,把“位置数”套到通用的算法中,可以合理推导出表达式,拓展到中等发展区。
  三、推证表达式,确定规律
  乘胜追击,做到心中有数,验证表达式的合理性。首先,用“位置数”代入表达式,求出相应项的结论;其次,据“初步理解题意”拓展到的最近发展区,直观形象地计算出该“位置数”相应项的结论;最后,对比两类计算的结论,若“位置数”相同,结论也相同时,则该表达式正确,成功找到规律,反之,该表达式不正确,需要重新进行尝试计算。
  如例3 计算第4个式子:13+23+33+43= 时,把“位置数”4即把n=4 代入表达式:13+23+…(n-1)3+n3=[1+2+ …+(n-1)+n]2,算出13+23+33+43=(1+2+3+4)2=100.
  而按初步理解时直接计算:13+23+33+43=1+8+27+64=100,两类算法一致。
  以此类推,用第5、第6、第7、第8……等式子检验都成功,则可验证所得表达式正确。
  四、运用规律,解答问题
  解规律题时,把表达式当成一个公式,围绕“位置数”进行合理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快速、正确地解答规律题。初中阶段,需要熟练掌握以下两种类型:
  (一)顺用表达式——已知某个“位置数”,求相应项的结论
  如例3 第10个式子是 。
  把n=10代入表达式:13+23+…(n-1)3+n3=[1+2+…+(n-1)+n]2中得13+23+…93+103=(1+2+…+9+10)2=3025
  (二)逆用规律式——已知某项的结论,求相应的“位置数”
  如例4 用2554个小圆围成的是第 个图。设围成的是第n个图,把2554代入表达式得:n(n+1)+4=2554
  解得:n=50.
  这样,当学生熟悉规律探索过程,理解“位置数”与“相应项的值”一一对应时,运用表达式可以简便解答规律题。
  通过以上例子表述,营造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老师少说,穿针引线暗地忙;学生多做,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遇到陌生的规律题,掌握以上方法,大胆尝试计算后,就能找出潜在的规律,迅速解答。
  (责编 林 剑)
其他文献
城口是国家级贫困县,2016年11月,在城口考察当地旅游扶贫情况时,香港商报记者有些激动地说:“以前城口给人的印象是山区深处,偏远,发展滞后,第一次到城口,却让人真切看到的是
伊春市是我国开发最早的森林工业基地,是座最典型的林业资源型城市,目前已成为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的试点城市。伊春市依托本地区资源优势,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应从区域协调发展的角
对于李约瑟提出的“为什么工业革命不在中国而是在欧洲产生”这一疑问,众多学者试图从中国当时政治、人口、文化、宗教等不同角度来破解,具有一定的合理性。明清时期的经济基础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式”教育逐步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每年高校毕业生人数都呈递增趋势。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式和突如其来的经济危机,人力资源管
传统职业教育存在办学模式单一,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足,人才培养质量不高等问题。完善内涵建设,加强校企合作,是改革突破的重点。广西理工职业技术学校以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切入
“目前,我们基地栽植的水稻,亩产最高达800公斤。”非洲,坦桑尼亚莫罗戈罗省达卡瓦镇千里马村“中国援助坦桑尼亚农业技术示范中心”,中心农业专家王骞为来自日本一所农业大学的
以照明电路安装项目、导线连接与绝缘项目等为例,探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电工技能训练课程中的应用。
IT企业的发展对传统的渠道及其管理者提出了新的要求,未来的IT企业渠道管理将呈现渠道管理过程电子化,渠道管理中成员选择多元化,渠道管理中成员发展增值化,渠道管理过程成员评估
针对企业目前内部控制制度存在的问题,如内部控制建设最终谁负责的问题不明确、法人治理结构不规范,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相应的内部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缺乏相应的外部审计监督等问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形势下党中央提出的一个重大命题,体现了企业发展的需要。在以经济发展为中心任务。以创造效益为第一目标的企业内部.怎样建立和体现“和谐”。是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