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学生作文就是练习把自己所见、所闻、所做、所想的事情,用恰当的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但小学生往往忽略身边的事情,不会挖掘身边的题材。这就需要教师加以恰当的引导。因此,小学作文教学必须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反映生活,引导学生在习作中发展思维,培养写作能力,才能提高作文教学的质量。
一、培养学生勤观察、细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教学中,我注意借助图画、实物、实地,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写片段,练短文,引导具体叙述,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如观察村头的大树,路边的花草,指导学生进行状物作文;写教室的布置、校园的景物、校园前的田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做到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启迪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深秋时节,路边的大野菊挨挨挤挤地撑起了灿烂的花朵,我又摘来几枝花作为教材,让学生从杆、叶、花,色、味来描写,再叙述生长情况、用途。有的写到:秋天干旱枯燥,而大野菊依然绿葱葱,花灿烂,给大地带来生机,给人们带来希望。有个学生写到:“从不需要人们浇水、施肥,可是,不管在炎炎夏日还是在干旱的秋天,总是挺直枝杆,守着院子,护着菜园……大野菊有着求于人很少而给人很多的品质。”有的同学还能由大野菊联想到老师、边防军。取材于同一草,所表述的思想却是大不相同,真令人欣喜啊。
二、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启发思维,发展个性
农村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城里学生那样世面广,但是,他们生活天地广阔,动手能力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原生态”资源,把学生的特长引入课堂,容易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较好地调动习作的积极性。因此,我常常把活动引进课堂,使作文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如剪花、拼图贴图、缝制、小制作等,先让学生动手尝试,人人进入角色,凝神其中,动脑、动手、动身、动口。一节半节课后,在学生欣赏自己杰作、体验喜悦之时,引导学生习作:“请同学们把刚才‘玩’的过程以及想法、感受写下来,肯定是一篇好文章!”在巡堂指导中,我相机启发“手工活动也是一种劳动,劳动能创造美,创造美好的生活”等进行德育教育。有的学生很机灵,把老师的启发当做文章的结尾并抒发感想,这样,作文的思想性就增强了。
有一次,我剪了形色各异的纸片,让学生拼图贴画作“六一”手工贴画展。当时刚好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同学们大都拼贴了森林、河流、村庄、花鸟等与环境有关的图画,自拟的画题不一,含义也比较深远。拼贴完成后,同学们叙述了自己选材(纸片)、以及如此拼贴的原因、感受,每一篇习作都有自己的内容、思想,吸引我细读精批。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使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独特性得以淋漓地表现。
三、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丰富习作题材
生活即课堂。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及尝试劲头高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学文中的知识,体会文中的思想,再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生活,进行作文教学。如学了《一夜的工作》不仅让学生写读后感,还让学生写身边熟悉的人;学了《小站》,就让写校园;学了《可爱的草塘》,就写家乡的田野,课中片段写春天或秋天的田野,课后指导从远到近写田野、按四季顺序写田野。在每次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一定要把人物活动的情景写出来,告诉学生:“光有美的景物是不够的,在美丽的景物中有了生灵的活动,这种美才具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的美。而这样的文章才更生动感人。”
如此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指导习作,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也使学生开阔了习作思路,丰富了情感和想象力,做到了学法上的指导和启发,习作上的实践性和拓展的横向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鼓励学生大胆写生活文章,培养创新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要杜绝抄袭和空洞作文的出现,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反映身边的景物、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的文章。因而我常常进行半命题作文的指导。如:《……的事》《……的一天》《可爱的……》等,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材料进行补题立意,再进行习作。如人物习作《我的……》,先让学生说出人物特点、品质,说出几个,我板书几个,再让学生自己定中心,选材料。有一个学生写他的爸爸,列出的提纲是品质:知识丰富、乐于助人。
材料:1. 会开农用车和修理农用车;2. 懂得酸笋能治拉肚;3. 会编猪笼鸡笼。
具体事例:1. 帮村里的人修农用车;2. 帮邻居奶奶修鸡舍……
在巡堂指导中,我发现了这个提纲,立即向全班展示,引导其他同学如何立意、列提纲,如何选材。这位同学的习作,点滴之中表达对爸爸的敬佩,显出了农村生活的浓浓真情。
而指导《可爱的……》这个题型时,同学们叙述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有的写家乡的变化,写了火车开通后家乡变化的情景;有的写校园,写建校前后的对比,着重写了建校前的垃圾场变成活动场的历程;有的写人,有的写玩具或动物。有个女生写了她家的大灰猫,写出了农家的猫睡在火灶里的习性特点:有一天早上,妈妈点了一大把干草,放到火灶里准备热猪食,忽然,灰猫猛然地从火灶里冲出来,吓得妈妈撒手放开手中烧着的草把,尖叫起来“该杀的猫!”……当我给全班同学展示,读到这段话时,同学们可忍不住了,纷纷举手也说出如此类似的事例。
如此放开框框条条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从已有的语言及表达能力去表述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达他们天真纯朴的思想与感受,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叶老先生说过:“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技能,而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搜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因而,我认为要真正培养与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就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坚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接触大自然,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
一、培养学生勤观察、细思考的好习惯
小学生好奇心强,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一虫一鸟,都会引起他们极大的兴趣。教学中,我注意借助图画、实物、实地,引导学生观察与思考,写片段,练短文,引导具体叙述,展开想象,让学生感受大自然,感受生活中的真善美。如观察村头的大树,路边的花草,指导学生进行状物作文;写教室的布置、校园的景物、校园前的田野,引导学生把自己所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做到有话可写,有感可发,启迪学生的写作思路,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确实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深秋时节,路边的大野菊挨挨挤挤地撑起了灿烂的花朵,我又摘来几枝花作为教材,让学生从杆、叶、花,色、味来描写,再叙述生长情况、用途。有的写到:秋天干旱枯燥,而大野菊依然绿葱葱,花灿烂,给大地带来生机,给人们带来希望。有个学生写到:“从不需要人们浇水、施肥,可是,不管在炎炎夏日还是在干旱的秋天,总是挺直枝杆,守着院子,护着菜园……大野菊有着求于人很少而给人很多的品质。”有的同学还能由大野菊联想到老师、边防军。取材于同一草,所表述的思想却是大不相同,真令人欣喜啊。
二、实践活动与教学相结合,启发思维,发展个性
农村的小学生虽然没有城里学生那样世面广,但是,他们生活天地广阔,动手能力强。在教学中,教师可以挖掘“原生态”资源,把学生的特长引入课堂,容易引发学生的创作激情,从而较好地调动习作的积极性。因此,我常常把活动引进课堂,使作文教学动静结合,活泼有趣。如剪花、拼图贴图、缝制、小制作等,先让学生动手尝试,人人进入角色,凝神其中,动脑、动手、动身、动口。一节半节课后,在学生欣赏自己杰作、体验喜悦之时,引导学生习作:“请同学们把刚才‘玩’的过程以及想法、感受写下来,肯定是一篇好文章!”在巡堂指导中,我相机启发“手工活动也是一种劳动,劳动能创造美,创造美好的生活”等进行德育教育。有的学生很机灵,把老师的启发当做文章的结尾并抒发感想,这样,作文的思想性就增强了。
有一次,我剪了形色各异的纸片,让学生拼图贴画作“六一”手工贴画展。当时刚好学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同学们大都拼贴了森林、河流、村庄、花鸟等与环境有关的图画,自拟的画题不一,含义也比较深远。拼贴完成后,同学们叙述了自己选材(纸片)、以及如此拼贴的原因、感受,每一篇习作都有自己的内容、思想,吸引我细读精批。这样的作文教学,不仅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也使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与独特性得以淋漓地表现。
三、走出文本,走进生活,丰富习作题材
生活即课堂。针对小学生模仿能力强及尝试劲头高的特点,引导学生学习学文中的知识,体会文中的思想,再引导学生从课文走向生活,进行作文教学。如学了《一夜的工作》不仅让学生写读后感,还让学生写身边熟悉的人;学了《小站》,就让写校园;学了《可爱的草塘》,就写家乡的田野,课中片段写春天或秋天的田野,课后指导从远到近写田野、按四季顺序写田野。在每次教学中我特别强调一定要把人物活动的情景写出来,告诉学生:“光有美的景物是不够的,在美丽的景物中有了生灵的活动,这种美才具有生命力,才是真正的美。而这样的文章才更生动感人。”
如此课堂与生活相结合指导习作,不仅能使学生掌握了一定的写作方法,也使学生开阔了习作思路,丰富了情感和想象力,做到了学法上的指导和启发,习作上的实践性和拓展的横向性,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
四、鼓励学生大胆写生活文章,培养创新能力
生活中处处有作文。在作文教学中,要杜绝抄袭和空洞作文的出现,鼓励学生从生活中取材,反映身边的景物、真人真事,写出自己的文章。因而我常常进行半命题作文的指导。如:《……的事》《……的一天》《可爱的……》等,由学生根据所掌握的材料进行补题立意,再进行习作。如人物习作《我的……》,先让学生说出人物特点、品质,说出几个,我板书几个,再让学生自己定中心,选材料。有一个学生写他的爸爸,列出的提纲是品质:知识丰富、乐于助人。
材料:1. 会开农用车和修理农用车;2. 懂得酸笋能治拉肚;3. 会编猪笼鸡笼。
具体事例:1. 帮村里的人修农用车;2. 帮邻居奶奶修鸡舍……
在巡堂指导中,我发现了这个提纲,立即向全班展示,引导其他同学如何立意、列提纲,如何选材。这位同学的习作,点滴之中表达对爸爸的敬佩,显出了农村生活的浓浓真情。
而指导《可爱的……》这个题型时,同学们叙述的内容可谓是丰富多彩。有的写家乡的变化,写了火车开通后家乡变化的情景;有的写校园,写建校前后的对比,着重写了建校前的垃圾场变成活动场的历程;有的写人,有的写玩具或动物。有个女生写了她家的大灰猫,写出了农家的猫睡在火灶里的习性特点:有一天早上,妈妈点了一大把干草,放到火灶里准备热猪食,忽然,灰猫猛然地从火灶里冲出来,吓得妈妈撒手放开手中烧着的草把,尖叫起来“该杀的猫!”……当我给全班同学展示,读到这段话时,同学们可忍不住了,纷纷举手也说出如此类似的事例。
如此放开框框条条进行作文教学,让学生从已有的语言及表达能力去表述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达他们天真纯朴的思想与感受,从而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创新思维。
叶老先生说过:“学生练习作文,最主要的目的是要他们学会表达自己思想情感的技能,而绝不是教他们学会一种诀窍,能够搜集空话,像搭七巧板那样拼凑成篇。”因而,我认为要真正培养与提高农村学生的写作能力,在习作教学中,就要引领学生走进生活,坚持联系生活实际,激发学生接触大自然,热爱生活,感悟生活,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才能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