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思维的广度、深度不够,思维变通性差等不良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困难。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启发,诱导、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补救学生数学思维的缺陷,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
关键词: 思维 缺陷 对策
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正视学习困难(简称“学困”)现象,并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所谓学困现象主要是由学生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引发的后继学习困难的暂时现象。其中学生的不良思维方式也是隐性的学困因素,如果教师平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指导,很容易形成学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缺陷,并及时运用对策进行补救。
一、学生数学思维缺陷的一般表现
不同的学生思维品质特点是不同的,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一般说来学生思维品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宽广度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宽广度,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是不少学生的思维在这一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在进行数学思维时,常常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不能把各种数学知识互相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因而往往抓住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错解:∵定点就是与参数无关的点,∴当x=0时,y=3,即当取不同的数值时,抛物线总经过y轴上的一个定点,设为P,其坐标为P(0,3)。
分析:本题中的定点确实是指与a无关的点,但在上面的抛物线,它的对称轴x=-1也是与a无关的,所以根据二次函数的特征,其图象关于x=-1成轴对称,即有另一个定点Q,Q点的坐标为(-2,3)。
上面所举的例题错误的原因就是思维宽广度不够,思考不全面。
2.思维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就必须对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相当的深度。学生思维不够深刻主要表现在不善于深入分析问题,看问题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例3:AB两地的道路,有一部分是上坡路,另一部分是下坡路。骑自行车走下坡路比走上坡路每小时多4千米。已知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需要3小时40分钟,而从B地回到A地可以少用20分钟。如果AB地之间的路程为48千米,分别求出骑自行车上坡路与下坡路的速度,以及从A地到B地的上坡与下坡的路长。
分析:许多学生会把上坡与下坡看成两个单独的过程,从而设上坡速度为x千米/小时,上坡路长y为千米,则下坡速度为(x+4)千米/小时,下坡路长为(48-y)千米,由题意得:
然后解方程组求解,这样一来比较繁琐,综观全局,往返一次上坡路与下坡路都是长48千米,而往返一次的总时间是3小时40分钟与3小时20分钟的和,即7小时,从而可以列出方程:48/x+48/(x+4)=7。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知识的掌握在运用,思维的变通性(又称灵活性)越强,就越容易实现知识的迁徙。思维变通性差主要表现在知识运用能力差,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4: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与右边滑梯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相同,两个滑梯的倾斜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你依据图形及上述条件填入已知,将你的猜想填入求证,并证明你的猜想。
分析:面对题目有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图形中的线条比较多,初看图形比较复杂。怎样将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将已知条件放入几何图形就要依靠所学的几何知识。实际上题中已知条件为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分别相等,题中隐含着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所以两个滑梯的倾斜角互余。
二、思维品质缺陷补救的对策
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源于疑,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其产生探索问题的愿望和动力。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输入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多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平时要多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意义的练习,促使学生进行思索,使学生的思维经常保持活跃状态。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要给予耐心、热情的解答,千万不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容易或有错误而不理睬,否则只能扼杀学生思维积极性。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思维品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能否灵活、熟练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上。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的方法。这是因为分析、综合方法是认识数学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的最根本方法,而判断、推理方法则是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基本方法。数学新知识的获得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用自己已有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广、更深、更灵活,也更富有逻辑性和敏捷性。
3.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思维提供坚实的基础。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思维过程就无法进行。这就是说,知识具有一定的智力价值,这种价值集中表现在知识的概括水平和迁徙效能上。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符合逻辑结构的规律性的知识,才能运用这些知识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技术,实现知识的迁徙。因此,要特别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要讲清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各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的知识结构越完整,思维的依据就越充分,思维过程就越容易进行。
参考文献:
[1]武泉.浅谈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四川: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2]刘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J].内蒙古:集宁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3]刘丹.培养数学思维之反思[J].湖北: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S1期.
[4]王斌.浅谈数学教学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北京:今日科苑,2006年06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关键词: 思维 缺陷 对策
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我们教师要正视学习困难(简称“学困”)现象,并研究出切实可行的对策,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和谐的发展。所谓学困现象主要是由学生生理、心理等诸多因素引发的后继学习困难的暂时现象。其中学生的不良思维方式也是隐性的学困因素,如果教师平时不能及时发现并加以指导,很容易形成学困。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了解学生的思维缺陷,并及时运用对策进行补救。
一、学生数学思维缺陷的一般表现
不同的学生思维品质特点是不同的,在数学学习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一般说来学生思维品质的缺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宽广度不够,综合能力不强。
数学知识体系的综合性特点要求学生的思维品质要有一定的宽广度,这样才能在数学学习中用全面的、综合的观点看问题。但是不少学生的思维在这一方面表现出很大的局限性。他们在进行数学思维时,常常用片面、孤立的观点看问题,不能把各种数学知识互相联系起来进行综合思考,因而往往抓住了问题的某一方面而忽略了其他方面。
错解:∵定点就是与参数无关的点,∴当x=0时,y=3,即当取不同的数值时,抛物线总经过y轴上的一个定点,设为P,其坐标为P(0,3)。
分析:本题中的定点确实是指与a无关的点,但在上面的抛物线,它的对称轴x=-1也是与a无关的,所以根据二次函数的特征,其图象关于x=-1成轴对称,即有另一个定点Q,Q点的坐标为(-2,3)。
上面所举的例题错误的原因就是思维宽广度不够,思考不全面。
2.思维深度不够,分析、鉴别能力差。
要认识事物的本质特征,揭示事物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性,就必须对认识对象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这就要求学生的思维要有相当的深度。学生思维不够深刻主要表现在不善于深入分析问题,看问题只看现象不看本质。
例3:AB两地的道路,有一部分是上坡路,另一部分是下坡路。骑自行车走下坡路比走上坡路每小时多4千米。已知骑自行车从A地到B地需要3小时40分钟,而从B地回到A地可以少用20分钟。如果AB地之间的路程为48千米,分别求出骑自行车上坡路与下坡路的速度,以及从A地到B地的上坡与下坡的路长。
分析:许多学生会把上坡与下坡看成两个单独的过程,从而设上坡速度为x千米/小时,上坡路长y为千米,则下坡速度为(x+4)千米/小时,下坡路长为(48-y)千米,由题意得:
然后解方程组求解,这样一来比较繁琐,综观全局,往返一次上坡路与下坡路都是长48千米,而往返一次的总时间是3小时40分钟与3小时20分钟的和,即7小时,从而可以列出方程:48/x+48/(x+4)=7。
3.思维变通性差,常受思维定势的束缚。
知识的掌握在运用,思维的变通性(又称灵活性)越强,就越容易实现知识的迁徙。思维变通性差主要表现在知识运用能力差,不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例4: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与右边滑梯的水平方向的长度相同,两个滑梯的倾斜角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请你依据图形及上述条件填入已知,将你的猜想填入求证,并证明你的猜想。
分析:面对题目有一部分学生不知如何下手,因为图形中的线条比较多,初看图形比较复杂。怎样将图形抽象成几何图形,并将已知条件放入几何图形就要依靠所学的几何知识。实际上题中已知条件为一条直角边和一条斜边分别相等,题中隐含着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所以两个滑梯的倾斜角互余。
二、思维品质缺陷补救的对策
1.加强启发诱导,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
思源于疑,要培养良好的思维品质,首先必须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使其产生探索问题的愿望和动力。为此,必须改变传统的输入式教学法为启发式教学法,多为学生创设问题的情境,使教学过程成为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平时要多设计一些富有思考意义的练习,促使学生进行思索,使学生的思维经常保持活跃状态。此外,还要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大胆质疑,教师对学生所提问题要给予耐心、热情的解答,千万不能因学生提出的问题太容易或有错误而不理睬,否则只能扼杀学生思维积极性。
2.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
思维品质的差异具体表现在能否灵活、熟练运用各种思维方法上。在数学教学中要特别重视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分析、综合和判断、推理的方法。这是因为分析、综合方法是认识数学事物特征,揭示事物间内在联系的最根本方法,而判断、推理方法则是运用知识、实现知识迁移的基本方法。数学新知识的获得过程从本质上讲,就是用自己已有知识进行判断、推理的过程。在数学教学中,经常引导学生进行科学的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能够使学生的思维更广、更深、更灵活,也更富有逻辑性和敏捷性。
3.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为思维提供坚实的基础。
知识是思维的基础,没有一定的知识积累,思维过程就无法进行。这就是说,知识具有一定的智力价值,这种价值集中表现在知识的概括水平和迁徙效能上。学生只有掌握了科学的符合逻辑结构的规律性的知识,才能运用这些知识作为分析、综合、判断、推理的技术,实现知识的迁徙。因此,要特别重视数学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教学,要讲清每一个章节的知识结构,同时,还要注意各学科间知识的横向联系。学生的知识结构越完整,思维的依据就越充分,思维过程就越容易进行。
参考文献:
[1]武泉.浅谈数学思维品质的培养[J].四川: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2期.
[2]刘荣.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方法[J].内蒙古:集宁师专学报,2003年04期.
[3]刘丹.培养数学思维之反思[J].湖北:科技创业月刊,2004年S1期.
[4]王斌.浅谈数学教学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J].北京:今日科苑,2006年06期.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