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城市园林绿化建设的水平和质量是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标准之一,城市园林绿化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部分,理应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大大影响到城市的健康发展。因此,政府和园林绿化工作者在建设过程中积极发现问题,尝试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和管理模式,提供解决问题的对策,推进城市园林建设的健康发展,加快城镇化进程,改善人们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 城市规划;园林绿化;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园林景观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给人们生活添加了不少绚丽多彩的元素。然而在目前的城市绿化建设中由于全民绿化意识和建设意识的淡薄,致使在园林绿地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阻滞了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类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加强园林建设的法制监督才能实现人类生活的绿色、环保和高品质。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工业革命给我国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城市规划建设是我们目前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正在为城市建设不断的努力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尤其是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更为明显。
1、我国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有着政策体制上的问题
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健全的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政策支持和保证机制等等。一些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设计认识不足,忽视了城市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认为城市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设计是可有可无的。同时,为了自己能够取得好的政绩,只从经济和利益方面出发,对那些对城市有着严重危害的企业和投资项目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虽然可以取得一些经济效益,但是却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糟糕,同时这些企业和项目对城市中原有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有着相当大的破坏作用。还有一些领导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对于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不考虑实际,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不考虑合理方法的应用,从而使得建造出来的园林景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同时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些都是城市规划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制度保障,从而使得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得不到有效利用和推广。
2、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缺乏统一性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园林规划理念作指导,使得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各行其是,从而忽视了城区、郊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一些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味地求新求异,崇洋媚外的心里严重,认为国外的先进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是最好的。而不顾及所在城市的人文历史情况,盲目引进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和理念,从而导致一些文化历史名城里到处充斥着洋建筑,从而严重破坏了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使得该城市变得不伦不类。由此可以看到,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讲究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相结合,这样的城市才更加自然协调。
3、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很多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上,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独立个性。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这种单一的园林景观了,需要更加自然,更加多元化,更加色彩缤纷的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发展途径
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
3、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四、结束语
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恶化、人们绿色观念的逐渐增强,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呼声愈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空气、调解气候,改善环境,增加城市景观。现阶段城市绿化建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努力探求正确的发展对策,促进城市园林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丹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
[2]夏立言等.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民营科技,2009,(5).
[3]李琳.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之我见[J].探索,理念,2009,(5).
【关键词】 城市规划;园林绿化;问题;对策
引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迈进,园林景观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道亮丽风景线,给人们生活添加了不少绚丽多彩的元素。然而在目前的城市绿化建设中由于全民绿化意识和建设意识的淡薄,致使在园林绿地的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问题,阻滞了园林绿地建设的发展因此为了保证城市园林绿地建设的顺利进行和人类社会和谐健康地发展,必须要提高全民绿化意识加强园林建设的法制监督才能实现人类生活的绿色、环保和高品质。
一、城市园林绿化在城市规划中的重要作用
1、园林绿化是创造城市人居环境的主要方式
园林绿地不但贴近人们生活的空间,是人们户外活动的好去处,满足了当代城市居民返朴归真、向往大自然的愿望,而且可以满足人们游憩、锻炼、娱乐、社交活动的需求。园林绿地已成为提高人们生活水平不可缺少的条件之一。绿色的环境可以使人们产生安宁、祥和的感觉,进而促进身心健康。
2、园林绿化可以调节气候,监测、改善环境
空气是人类赖以生存不可缺少的物质,是重要的外环境因素之一,植物不但能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大量二氧化碳并放出氧气,其自身构成的绿色空间还对烟尘和粉尘具有明显的阻挡、过滤和吸附的作用。另外许多水生植物和沼生植物对净化城市污水有明显的作用。园林绿化还可以通过植物地下根系吸收大量有害物质而起到净化土壤的作用。城市的绿色通风走廊即道路绿化与滨江滨湖绿地等城市的带状绿地,可以将城市郊区的自然气流引入城市内部,为炎夏城市的通风创造良好条件;而在冬季则可使风速减低,起到防风的作用。还可利用敏感植物监测环境污染,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治理。
3、园林绿化可以增加城市的人文景观
追求人与环境的协调是园林绿化的总体目标,作为一门具有优化环境功能和丰富文化、艺术内涵的学科和建设行业,园林绿化在营造生态环境的同时,也致力于建立文化历史、艺术间相互融洽与和谐的氛围。它可以丰富人文意识与审美价值内涵,体现城市的文化特色。如穿行于椰林夹道的城市街道,就会使体验到南方沿海城市特有的风韵;而徜佯在白桦掩映的林阴道上,便会感受到北方城市的风格。
二、目前城市规划建设中园林绿化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我国已经认识到工业革命给我国带来的危害,特别是城市的生态环境遭到的破坏更为严重,城市规划建设是我们目前城市发展的重点之一。我国正在为城市建设不断的努力着,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我们的城市生态环境和人们的生活环境有了一定改善,但是我国城市建设中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和不足之处。尤其是我国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方面的问题更为明显。
1、我国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有着政策体制上的问题
我国目前缺乏统一的、健全的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政策支持和保证机制等等。一些城市在城市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设计认识不足,忽视了城市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设计对城市生态环境改善的重要性,认为城市规划中对园林景观设计是可有可无的。同时,为了自己能够取得好的政绩,只从经济和利益方面出发,对那些对城市有着严重危害的企业和投资项目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虽然可以取得一些经济效益,但是却使得城市的生态环境越来越糟糕,同时这些企业和项目对城市中原有的园林景观设计也有着相当大的破坏作用。还有一些领导个人主义思想严重,对于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不考虑实际,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来,在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不考虑合理方法的应用,从而使得建造出来的园林景观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和效果,同时还造成了极大的浪费。这些都是城市规划没有完善的监督体系和制度保障,从而使得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得不到有效利用和推广。
2、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缺乏统一性
我国城市规划过程中缺乏统一的园林规划理念作指导,使得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建设过程中各行其是,从而忽视了城区、郊区园林景观设计的协调统一。一些城市建设过程中,一味地求新求异,崇洋媚外的心里严重,认为国外的先进园林景观设计方法是最好的。而不顾及所在城市的人文历史情况,盲目引进国外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和理念,从而导致一些文化历史名城里到处充斥着洋建筑,从而严重破坏了城市的历史人文环境,使得该城市变得不伦不类。由此可以看到,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讲究因地制宜,园林景观设计过程中应该与当地的人文历史相结合,这样的城市才更加自然协调。
3、城市规划中园林景观设计方法的科技含量不高
目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我国很多城市规划中的园林景观设计方法还停留在传统的园林景观设计之上,我国园林景观设计形式单一,缺乏创新和独立个性。在这个多元化的世界,人们对于城市环境的需求已经不再满足于这种单一的园林景观了,需要更加自然,更加多元化,更加色彩缤纷的园林景观艺术设计。
三、城市园林绿化的发展对策
1、完善城市绿化规划
规划是建设的龙头,城市绿化工作要有一个新的突破,关键在于有一个前瞻而科学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根据城市发展现状,并结合城市现有的景观风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公共绿地的应急避难功能,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明确近期发展目标,按照生态学原理和“城市与自然共存”的原则,结合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在城市组团之间、工业区与生活区之间,建设高标准的区域型绿化隔离带,突出各区的独立性。利用城市外围山地、水面、海滨、滩涂、河道,谋划建设城市周围大面积的森林和沿河道、道路的生态环境绿廊、高效农田林网,充分利用郊区自然景观,建设风景林地和自然保护区,拓展人与自然融合的空间。要在城市周边规划建设大型苗圃、花卉生产基地、花卉市场,鼓励和支持郊区农民发展苗木、花卉产业,城乡一体,共同发展。
2、积极探索屋顶绿化发展途径
由于屋顶绿化建设的投入大大高于平地绿化,且后期养护费用也高于平地绿化;因此首先在政策上明确关于开发屋顶绿化的强制性指标要求,其次建立计入绿地率的鼓励性条文规定来调动开发单位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此外,建立若干政府开发建设示范项目。
3、因地制宜,优化绿化设计
根据城市不同特点进行不同的绿化设计,突出城市文化底蕴和内涵。集中力量在城市主要路口和繁华街头,营造一批人文景观,结合城市绿化布置有特色的城市雕塑、建筑小品和游憩设施,展现城市的乡土风情,提升城市品位。新城区以大面积的绿化种植为主;而老城区由于绿地面积有限,其绿化建设应以改造为主,结合城市居民活动休闲的需要做精做细,营造不同的城市绿化风格。合理配植绿化树种,并大力提倡使用成本低、适应性强、本地特色鲜明的乡土树种,优先选用抗旱、节水、易养护的植物。
四、结束语
随着人类生存空间的恶化、人们绿色观念的逐渐增强,城市园林的绿化建设呼声愈高。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是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是促进人类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城市园林绿化可以净化空气、调解气候,改善环境,增加城市景观。现阶段城市绿化建设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情况不容乐观。我们要努力探求正确的发展对策,促进城市园林建设顺利进行。
参考文献:
[1]陈丹等.城市园林绿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策[J].河北农业科学,2009,13(5).
[2]夏立言等.浅析我国城市园林的现状及未来发展[J].民营科技,2009,(5).
[3]李琳.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之我见[J].探索,理念,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