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同伴辅导项目(PTP)概述
同伴辅导(peer tutoring,peer instruction)也可被称为同伴教学,同伴辅导,同辈教学等。关于同伴辅导,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出现在E R I C 上:同伴教学或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有能力的学生经过适当的培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帮助一个或多个同龄的学生去学习一种技能或习得一个概念( Thomas ,1933 ) 。同伴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策略。在这种相互辅导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促进, 相互教授, 相互监督, 相互评估, 相互鼓励。”(Fantuzzo,King & Heller,1992)因此,同伴辅导以其高度的学生自主性,合作性,重同伴合作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认定。
2010年4月,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正式启动同伴辅导项目(Peer Tutoring Program, 简称PTP),将同伴辅导这种教学策略运用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去。项目旨在挑选高年级(大二、大三)英语能力稍好的学生,在对其进行培训之后,辅导低年级(大一、大二)英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建立一种互帮互助的机制,使参与者共同提高。
二、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情感收获
迄今为止,同伴辅导项目已开展了两期,第三期也接近尾声,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不但在英语能力方面获得较大提升,也在情感方面获得很多收获。
(一)创造交流平台,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在中国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十分有限,几乎所有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就是听课,背单词,做习题。枯燥乏味的形式使很多同学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是被动的记忆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这种只有知识的被动输入而缺少自我输出的情况也导致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学生普遍英语的听力和阅读能力都非常好,但是口语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差。同伴辅导项目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同学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很多情况下,同学们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口语能力的不足,但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让自己和别的同伴进行交流。这种同伴交流平台的建立,使同学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于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英语的交流能力,达到一种知识自我输出的效果,同时,在这种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英语兴趣也被激发出来,这也都反映在了项目后期所做的调查问卷上,很多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表示,这个项目使她们重拾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克服心理恐惧
在和很多大一或者是大二的学员(tutee)接触时,发现他们很少主动请教老师说出自己学习上的问题。例如,在一次辅导中,一个学员(tutee)说,自己的某一个元音发的一直不好问我怎么发比较标准,我就问她,你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去问老师呢?她说,我不敢。这是很多中国学生会出现的情况,有了问题,却因为心里上的一些恐惧而不敢问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学生眼里,老师往往都是权威的象征,对于权威,人们往往比较畏惧。其实,相对于初高中,大学的授课环境相对开放自由的多,老师通常都会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大可以轻松的与老师探讨自己的问题。但是,对于很多刚刚走进大学的大一新生或者是还未彻底适应大学生活的大二学生,还是会普遍具有恐惧心理。同伴辅导项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同年龄段伙伴一起学习的机会。学员(tutee)在和比自己程度稍好的同年龄段的学生导师(tutor)接触得过程中不会感觉有明显的距离感,在请教问题时也不会有过多的恐惧。当学员(tutee)有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敢于提出问题,并和学生导师(tutor)进行探讨。当然也会出现天生性格内向的学员(tutee),刚开始并不能很好的和自己的学生导师(tutor)交流,但是通过两三次的接触之后,往往都能克服自己心理的恐惧。并且,在学生导师(tutor)的鼓励下,学员(tutee)渐渐也不再惧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难。
(三)增强沟通能力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很多时候,大一新生并不能很主动的与周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由于初到新环境,还不十分适应;另一方面,高三沉闷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备考复习计划中,丧失了很多与人沟通的机会,人际沟通能力略显生疏和不足。在辅导的过程中,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对辅导的模式和内容都都会不断产生改进的方法,使辅导更有效率。因此彼此要进行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沟通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反馈日志上,也有所体现,在被问到项目是自己收获了什么,很多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都提到了自己的与人沟通能力加强,比之前能够更加清晰的想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更好的对方的想法。
(四)开拓视野
辅导过程中,不仅仅是语音的辅导,同时会有很多的口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的很清楚并且是对方信服,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量涉猎相关资料,来充实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并且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方面。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与人分享的机会,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大家都能够自主的广泛涉猎,同时,分享了对方的与自己相对陌生的知识的之后,也有了涉猎的兴趣。在这种相互的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都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也是中国学生普遍缺少的一种学习意识。中国的学生往往都是“关起门自己做学问”,团队意识相对薄弱。在同伴辅导项目进行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团队合作。比如说,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会共同搜集一些话题来作为下一次辅导的材料。大家会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哪类话题。其中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可能会导致下一次的辅导不能有效的完成。学生导师(tutor)和自己的学员(tutee)成为了一个团队,大家共同商讨辅导的形式和内容,有效的配合,使辅导有意义而不是浪费时间。大家会自觉的安排好个人的计划,在约定好的时间地点内准时出现,同样也使个人的责任感有所加强。
(六)收获友情
由于项目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tutor的挑选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tutor的口语能力并没有他的tutee好。因此,在项目起初,一小部分tutee并没有像其他程度不如他们的tutor的tutee那样很快与自己的tutor建立信任。他们认为,自己在这个项目的收获应该不会很大。但随着辅导的深入,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们渐渐敞开心扉,口语能力不如自己tutee的tutor坦然承认了这个现实,但这并没有削减他们参与项目的热情,相反,这种互相之间的坦诚带来的是相互的信任,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都不再惧怕出错,因此他们各自的在口语上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都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出来,找到错误并且改正,使得项目的意义大大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也都看到了彼此的不足和优势,例如虽然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导师(tutor)在口语的流利度上不如自己低年级的学员(tutee),但是他们的词汇量却比自己的学员(tutee)大,这样取长补短,大家的英语能力都获得了相应的提升。这样的信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更慢慢渗透进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友谊中。彼此的坦诚,使交流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课下搜素的一个热点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小型的讨论。自身的学习困惑,情感问题,对于未来的迷茫或者是畅想,都成了经常性的话题。不论是学生导师(tutor)还是学员(tutee),彼此都感觉到,大家已经不是以辅导和被辅导者的身份在进行交流了,而是两个或者三个知心朋友在进行交流。一个学期的相伴,使彼此从陌生人变成了知心的朋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在学习中也收获了一份友情。
综上所述,同伴辅导项目(PTP)在河南师范大学进展的过程中,辅导员(tutor)和学员(tutee)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与人交流更加自如,沟通能力有所提升。此外,在收获这些必备的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同寻常的友谊。因此,同伴辅导这种学习模式,不但给辅导员(tutor)和学员(tutee)提供更多的从事英语学习活动的机会, 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更从侧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同伴辅导(peer tutoring,peer instruction)也可被称为同伴教学,同伴辅导,同辈教学等。关于同伴辅导,目前被广泛接受的定义出现在E R I C 上:同伴教学或辅导是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有能力的学生经过适当的培训并在老师的指导下,去帮助一个或多个同龄的学生去学习一种技能或习得一个概念( Thomas ,1933 ) 。同伴辅导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也是一种合作学习策略。在这种相互辅导合作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相互促进, 相互教授, 相互监督, 相互评估, 相互鼓励。”(Fantuzzo,King & Heller,1992)因此,同伴辅导以其高度的学生自主性,合作性,重同伴合作的特点得到了充分的认定。
2010年4月,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正式启动同伴辅导项目(Peer Tutoring Program, 简称PTP),将同伴辅导这种教学策略运用到学生的英语学习中去。项目旨在挑选高年级(大二、大三)英语能力稍好的学生,在对其进行培训之后,辅导低年级(大一、大二)英语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的学生,建立一种互帮互助的机制,使参与者共同提高。
二、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情感收获
迄今为止,同伴辅导项目已开展了两期,第三期也接近尾声,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不但在英语能力方面获得较大提升,也在情感方面获得很多收获。
(一)创造交流平台,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在中国应试教育大背景下,中国学生英语学习的环境十分有限,几乎所有学生的英语学习模式就是听课,背单词,做习题。枯燥乏味的形式使很多同学丧失了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只是被动的记忆老师讲授的知识,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同时,这种只有知识的被动输入而缺少自我输出的情况也导致了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就是,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学生普遍英语的听力和阅读能力都非常好,但是口语和写作能力都比较差。同伴辅导项目为学生们创造了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同学们有了互相交流的机会。很多情况下,同学们也都能够意识到自己口语能力的不足,但苦于没有一个合适的环境让自己和别的同伴进行交流。这种同伴交流平台的建立,使同学们有机会展示自己对于词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英语的交流能力,达到一种知识自我输出的效果,同时,在这种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同学们的英语兴趣也被激发出来,这也都反映在了项目后期所做的调查问卷上,很多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表示,这个项目使她们重拾了英语学习的兴趣。
(二)克服心理恐惧
在和很多大一或者是大二的学员(tutee)接触时,发现他们很少主动请教老师说出自己学习上的问题。例如,在一次辅导中,一个学员(tutee)说,自己的某一个元音发的一直不好问我怎么发比较标准,我就问她,你自己知道自己的问题,为什么一开始没有去问老师呢?她说,我不敢。这是很多中国学生会出现的情况,有了问题,却因为心里上的一些恐惧而不敢问老师。这是为什么呢?在中国学生眼里,老师往往都是权威的象征,对于权威,人们往往比较畏惧。其实,相对于初高中,大学的授课环境相对开放自由的多,老师通常都会是同学们的良师益友,大可以轻松的与老师探讨自己的问题。但是,对于很多刚刚走进大学的大一新生或者是还未彻底适应大学生活的大二学生,还是会普遍具有恐惧心理。同伴辅导项目,给学生提供了一个与同年龄段伙伴一起学习的机会。学员(tutee)在和比自己程度稍好的同年龄段的学生导师(tutor)接触得过程中不会感觉有明显的距离感,在请教问题时也不会有过多的恐惧。当学员(tutee)有问题的时候,往往都敢于提出问题,并和学生导师(tutor)进行探讨。当然也会出现天生性格内向的学员(tutee),刚开始并不能很好的和自己的学生导师(tutor)交流,但是通过两三次的接触之后,往往都能克服自己心理的恐惧。并且,在学生导师(tutor)的鼓励下,学员(tutee)渐渐也不再惧怕向老师提出自己的问题和困难。
(三)增强沟通能力
刚刚进入大学校园,很多时候,大一新生并不能很主动的与周边的同学进行交流,表达自己的想法。一方面,是由于初到新环境,还不十分适应;另一方面,高三沉闷的学习生活使学生们都沉浸在自己的备考复习计划中,丧失了很多与人沟通的机会,人际沟通能力略显生疏和不足。在辅导的过程中,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对辅导的模式和内容都都会不断产生改进的方法,使辅导更有效率。因此彼此要进行不断的沟通和交流,向对方表达自己的想法,阐述自己的意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沟通能力都有所提高。在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反馈日志上,也有所体现,在被问到项目是自己收获了什么,很多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都提到了自己的与人沟通能力加强,比之前能够更加清晰的想其他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且更好的对方的想法。
(四)开拓视野
辅导过程中,不仅仅是语音的辅导,同时会有很多的口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要把自己的观点阐述的很清楚并且是对方信服,仅仅依靠课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需要大量涉猎相关资料,来充实自己的观点。这就使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学习自觉性大大提高,并且不仅仅局限于英语方面。因为有了这样一个与人分享的机会,对于自己感兴趣的知识大家都能够自主的广泛涉猎,同时,分享了对方的与自己相对陌生的知识的之后,也有了涉猎的兴趣。在这种相互的交流分享的过程中,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都拓展了自己的视野。
(五)加强团队合作意识
团队合作意识也是中国学生普遍缺少的一种学习意识。中国的学生往往都是“关起门自己做学问”,团队意识相对薄弱。在同伴辅导项目进行中,有很多事情需要团队合作。比如说,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会共同搜集一些话题来作为下一次辅导的材料。大家会分工合作,每个人负责哪类话题。其中任何一个人如果没有完成自己的工作,可能会导致下一次的辅导不能有效的完成。学生导师(tutor)和自己的学员(tutee)成为了一个团队,大家共同商讨辅导的形式和内容,有效的配合,使辅导有意义而不是浪费时间。大家会自觉的安排好个人的计划,在约定好的时间地点内准时出现,同样也使个人的责任感有所加强。
(六)收获友情
由于项目目前还不是非常成熟,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tutor的挑选上,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就是tutor的口语能力并没有他的tutee好。因此,在项目起初,一小部分tutee并没有像其他程度不如他们的tutor的tutee那样很快与自己的tutor建立信任。他们认为,自己在这个项目的收获应该不会很大。但随着辅导的深入,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们渐渐敞开心扉,口语能力不如自己tutee的tutor坦然承认了这个现实,但这并没有削减他们参与项目的热情,相反,这种互相之间的坦诚带来的是相互的信任,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都不再惧怕出错,因此他们各自的在口语上或者是其他方面的问题都能够比较真实的反应出来,找到错误并且改正,使得项目的意义大大提高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也都看到了彼此的不足和优势,例如虽然有些高年级的学生导师(tutor)在口语的流利度上不如自己低年级的学员(tutee),但是他们的词汇量却比自己的学员(tutee)大,这样取长补短,大家的英语能力都获得了相应的提升。这样的信任不仅仅体现在学习上,更慢慢渗透进学生导师(tutor)和学员(tutee)的友谊中。彼此的坦诚,使交流的话题不仅仅局限于课下搜素的一个热点的话题或者是一个小型的讨论。自身的学习困惑,情感问题,对于未来的迷茫或者是畅想,都成了经常性的话题。不论是学生导师(tutor)还是学员(tutee),彼此都感觉到,大家已经不是以辅导和被辅导者的身份在进行交流了,而是两个或者三个知心朋友在进行交流。一个学期的相伴,使彼此从陌生人变成了知心的朋友,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在学习中也收获了一份友情。
综上所述,同伴辅导项目(PTP)在河南师范大学进展的过程中,辅导员(tutor)和学员(tutee)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更加浓厚,与人交流更加自如,沟通能力有所提升。此外,在收获这些必备的技能的同时,也收获了不同寻常的友谊。因此,同伴辅导这种学习模式,不但给辅导员(tutor)和学员(tutee)提供更多的从事英语学习活动的机会, 在互助合作的过程中促进了学科知识和技能的真正理解和掌握,。同时,更从侧面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