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是绝对的主导,学生经常是处于一个十分被动的角色定位,是一个单向的知识灌输满堂灌的过程,而没有学生学习的过程。尤其是在新知识的接纳和学习中,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 久而久之进而导致学生成绩分化。这种教学模式同时也会带来重复性的工作,经常是一个难点要讲好几次,学生可能才会理解,对教学进度也带来影响,而且考试的时候学生也是一错再错,根本对知识点没有理解和深化记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旧有的教学模式,学生必须要有学习的过程,教师要先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进行学习,然后教师进行答疑解惑,突出重点, 突破难点,这样就可以保证学生学习的效率,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下面,我就针对先学后教这一方法,来谈一谈我在语文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
一、先学后教,就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一种引导和诱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前,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预习单,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就学会了一些知识,学不会的提出疑问,然后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质疑、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等手段,让学生解决问题,领会主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当然,学生的质疑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问,教师要慢慢教给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提出问题,可以对课文里的内容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一匹出色的马》一文时,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难点就在课题和课文的结尾,学生问课题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文中的“马”指的是一根柳条,为什么文中的爸爸说它是一匹出色的马。关于解决这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们,妹妹在回来的路上累了,想让爸爸妈妈抱着,爸爸了解小孩子们做事都有好胜的心理,她肯定想第一个到家赢得第一,所以爸爸递给妹妹一根柳条,他对妹妹说:“这是一匹好马,你不想走路,就骑着它回家吧。”妹妹高兴地跨上馬,果然最快到了家,这个“出色”,就表现在它的速度快。一家人快快乐乐,爸爸妈妈还不用抱妹妹。就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讲学生之所想,讲学生之所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吸收效率。
二、先学后教,能够焕发课堂活力
课堂的时间是珍贵而短暂的,如何把学生课上的吸收效率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小学教学中,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针对小学生好动这一特征,教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去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朗读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都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氛围,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安排不同角色,让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有了学生的反馈,对教师进一步掌握课堂节奏也是很有帮助的,让学生不知不觉就把知识记得更牢固了。例如,在《去年的树》教学中,课文的大部分内容比较浅显,鸟儿和大树分别时是怎样约定的,鸟儿回来找大树时看见了谁,最后在哪找到了大树,这些内容都不难理解,学生在自学时都能读懂。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我没有过多的去讲。课文在分角色朗读时,指导学生要把小鸟和树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小鸟找不到树朋友的那种焦急的心情体现出来,而且是越发的着急,越发的急切,学生们读的入情入境有滋有味,非常有兴趣。难点在课文的最后几个自然段,让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有很长时间没见到的朋友,如果见到了,你会对他说什么?那只鸟盯着灯火看了很长一段时间,鸟儿对着化为灯火的朋友会想些什么呢?会说些什么呢?鸟对着灯火唱歌,唱完去年这首歌后,鸟儿又盯着灯光看了一会儿,然后飞走了。 这句里的“盯”和上一句里的“盯”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交流,学生们讨论的很热烈,最后老师再给予点拨,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了。
三、先学后教,能够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尤其是在古诗的学习中,如何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想和想象是必备的学习方法。中国古诗词很多时候是隐晦的,含蓄的,作者不会直抒胸臆,它会通过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在小学课本中,很多是符合“诗画”的,所以在古诗的自学中,教师可以抛出一系列问题去帮助学生自主寻找诗人的内心情感,比如在学生自学时提示他们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美丽的还是热闹的”“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动词形容词、什么样的色彩或者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去描述这个景象,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等等,让学生先对古诗定下一个主基调,在此基础上,在课上会更快捷的体会诗人的所思所想。
四、先教后学,能够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学生在自学时,一般的都能理解到课文中人物的品质。但是,教师在课上还要教给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学生对课文和人物的认识会更丰富和真实。那就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看是否能和主人公做成一样的选择,例如,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去砸缸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离开?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对列宁讲真话吗?如果你是白求恩,你能够在战火中连续三天为伤员做手术不合眼吗?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精神的可贵,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一场精神的洗礼,自觉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品质,做一个诚实的人,为他人着想的人。思辨能力还体现在逻辑分析能力上,在学习《不会叫的狗》时,问学生如果你来选择小狗的结果,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三种结局都有续写的空间,你会把他写成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这种思考,不光是得到知识,更是逻辑思维的一种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甚至是批判性思维,都可以在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要积极地探索更好的方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
一、先学后教,就是弱化教师的主导作用,转化为一种引导和诱导,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课前,老师根据课程标准和课文内容给学生布置预习单,学生先学,学生通过学习,自己就学会了一些知识,学不会的提出疑问,然后教师通过情境创设、学生质疑、小组讨论、互相帮助等手段,让学生解决问题,领会主旨,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当然,学生的质疑也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问,教师要慢慢教给学生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可以围绕课题提出问题,可以围绕文章的开头和结尾提出问题,可以对课文里的内容提出问题……例如在学《一匹出色的马》一文时,内容比较简单,大多数学生都能读懂。难点就在课题和课文的结尾,学生问课题为什么说是一匹出色的马,文中的“马”指的是一根柳条,为什么文中的爸爸说它是一匹出色的马。关于解决这个难点,我引导学生们,妹妹在回来的路上累了,想让爸爸妈妈抱着,爸爸了解小孩子们做事都有好胜的心理,她肯定想第一个到家赢得第一,所以爸爸递给妹妹一根柳条,他对妹妹说:“这是一匹好马,你不想走路,就骑着它回家吧。”妹妹高兴地跨上馬,果然最快到了家,这个“出色”,就表现在它的速度快。一家人快快乐乐,爸爸妈妈还不用抱妹妹。就这样,教师引导学生讲学生之所想,讲学生之所疑,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吸收效率。
二、先学后教,能够焕发课堂活力
课堂的时间是珍贵而短暂的,如何把学生课上的吸收效率提高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在小学教学中,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针对小学生好动这一特征,教师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去引导学生进入预设情境,通过角色扮演、朗读对话等方式,让学生沉浸在情境之中,都参与进来,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手段营造氛围,针对不同学生个性,安排不同角色,让课堂不再死气沉沉,有了学生的反馈,对教师进一步掌握课堂节奏也是很有帮助的,让学生不知不觉就把知识记得更牢固了。例如,在《去年的树》教学中,课文的大部分内容比较浅显,鸟儿和大树分别时是怎样约定的,鸟儿回来找大树时看见了谁,最后在哪找到了大树,这些内容都不难理解,学生在自学时都能读懂。学生自己能读懂的内容,我没有过多的去讲。课文在分角色朗读时,指导学生要把小鸟和树朋友分别时的依依不舍,以及小鸟找不到树朋友的那种焦急的心情体现出来,而且是越发的着急,越发的急切,学生们读的入情入境有滋有味,非常有兴趣。难点在课文的最后几个自然段,让同学们思考,假如你有很长时间没见到的朋友,如果见到了,你会对他说什么?那只鸟盯着灯火看了很长一段时间,鸟儿对着化为灯火的朋友会想些什么呢?会说些什么呢?鸟对着灯火唱歌,唱完去年这首歌后,鸟儿又盯着灯光看了一会儿,然后飞走了。 这句里的“盯”和上一句里的“盯”有什么不同。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在小组里探讨交流,学生们讨论的很热烈,最后老师再给予点拨,学生们很喜欢这样的课堂,这样的课堂就是成功了。
三、先学后教,能够培养学生联想想象能力
尤其是在古诗的学习中,如何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联想和想象是必备的学习方法。中国古诗词很多时候是隐晦的,含蓄的,作者不会直抒胸臆,它会通过色彩搭配、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特别是在小学课本中,很多是符合“诗画”的,所以在古诗的自学中,教师可以抛出一系列问题去帮助学生自主寻找诗人的内心情感,比如在学生自学时提示他们思考“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是美丽的还是热闹的”“作者用了什么样的动词形容词、什么样的色彩或者什么样的修辞方法去描述这个景象,你觉得合适吗,为什么”等等,让学生先对古诗定下一个主基调,在此基础上,在课上会更快捷的体会诗人的所思所想。
四、先教后学,能够提高学生思辨能力
学生在自学时,一般的都能理解到课文中人物的品质。但是,教师在课上还要教给学生换个角度思考问题,那么,学生对课文和人物的认识会更丰富和真实。那就是,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看是否能和主人公做成一样的选择,例如,假如你是司马光,你会去砸缸还是和其他小朋友一样离开?如果你是小男孩,你会对列宁讲真话吗?如果你是白求恩,你能够在战火中连续三天为伤员做手术不合眼吗?通过对比,来凸显人物精神的可贵,同时,也让学生得到一场精神的洗礼,自觉学习这些人物身上的品质,做一个诚实的人,为他人着想的人。思辨能力还体现在逻辑分析能力上,在学习《不会叫的狗》时,问学生如果你来选择小狗的结果,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三种结局都有续写的空间,你会把他写成一个怎么样的故事?这种思考,不光是得到知识,更是逻辑思维的一种锻炼。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自学能力,甚至是批判性思维,都可以在先学后教这种教学模式中得到最大程度的培养。
现在的学生不同于以往,都有良好的家庭环境,这些能力的培养其实也是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家长都不愿意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我们要积极地探索更好的方法,让所有的孩子都能有所收获,有所启发,是教师的职责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