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识别、开发、加工和利用,以激活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同样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资源,用活教材资源,并不断扩大美术教学视野,拓展美术课程资源,同时综合利用学生的身边的美术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美术应用能力。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材;教学视野;生活;应用能力
课程资源也就是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材与相关的教学资料。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識别、开发、加工和利用,以激活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我所任教的石林地区学生接触到的课程资源,对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资源
教材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种将教科书视为唯一教材的传统观念和教学行为是不恰当的,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轻视或放弃教科书的任何观念和教学行为同样是不恰当的。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然而,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本身结构单一和落后时代。
目前广泛使用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内容丰富,是一套较好的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如《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为核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美术鑒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鉴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产生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有学生问“这是画吗?看上去就是一些长方形的组合”,为此,我就补充了一些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观念的课程资源,以让学生理解这幅画中有别于视觉习惯的表现方式。
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发适合于本地区学生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只要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易于接受且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课程内容的资源,我们都要去使用。所以,课程资源应不断地贴近学生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从而提炼出更适合于美术学科教学的新资源、新内容。
我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乡土特色的文化,其中美术也很具有乡土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以适应本地区的特殊教学需要。而且,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运用与动手操作。这一点,对于本地区的学生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我将这一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在本地区的民间刺绣传统中,因为独具特色的山川地貌、风物特产,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经过彝族妇女的摹拟,提炼,概括,精心构思,巧妙布局,成为变化多端、鲜艳夺目的图案。图案绣在姑娘的包头、衣襟、袖口上和中老年妇女围腰、飘带、伞套、鞋面上,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彝族刺绣曾参加过全国工艺美术界的“群英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彝族妇女刺绣品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绣花的挎包、围腰、被单、背心、钱包等已成为旅游商品。正是因为石林民间广泛流传着刺绣技术,所以,学校里,不仅女生,不少男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刺绣的能力。刺绣的针法除了挑花、平绣以外,还有纳花、纤花、链子扣等。人们借助密密的针脚,增强衣物易磨处的耐磨性,延长了衣物的使用寿命。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看,彝族撒尼人刺绣品中的色彩和图案不仅是刺绣品的构成要素,它们更是象征符号,它具有外在形式,即刺绣的材质、图案纹样、以及色彩搭配所构建出的内在的、深层次的意义。例如,绣品的色彩体系分为黑-白-红(黄)、灰色、彩虹的颜色和浓艳颜色体系;绣品的色彩象征意义广泛,包括图腾、族别象征;地位、等级象征;年龄、婚姻象征;心理文化象征;宇宙、哲学思想象征。撒尼人刺绣的颜色和图案是意义的载体,象征意义是象征符号所反映的内容,即隐藏在象征符号中而被人们传递出来的文化信息。
总之,课程资源是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得以实施的支持环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改革的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求知欲、学习兴趣、情感与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资源,并不断扩大美术教学视野,拓展课程资源,同时综合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关键词:课程资源;教材;教学视野;生活;应用能力
课程资源也就是教学资源,是课程与教学信息的来源,主要是教材与相关的教学资料。在高中教学中,教师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对课程资源进行識别、开发、加工和利用,以激活课程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从而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教育价值。本文结合我所任教的石林地区学生接触到的课程资源,对高中美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一些初步的探索和思考。
一、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资源
教材是在学科课程的范畴之中系统编制的教学用书,它集中反映了国家的意识形态和教育理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那种将教科书视为唯一教材的传统观念和教学行为是不恰当的,而走向另一个极端的轻视或放弃教科书的任何观念和教学行为同样是不恰当的。美术教材是美术课程内容的重要载体。然而,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材本身结构单一和落后时代。
目前广泛使用的高中《美术鉴赏》教材内容丰富,是一套较好的教材,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资源。如《培养审美的眼睛——美术鉴赏及其意义》,是高中整个美术鉴赏教学的开篇,对后面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在第二部分“什么是美术鉴赏”为核心的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教材资源,先从对身处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认知中,说明美术鉴赏并不神秘,而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由此引出美术鉴赏的问题。然后再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中国唐代画家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为例,简单介绍了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或方法,由此导入,进入概念分析,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其特性以及在美术鉴赏中被动接受与主动参与的关系等。从而较好地完成了教学任务,使学生初步了解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特征。由此掌握美术鉴赏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审美的眼睛”。
课堂教学的核心是调动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的全过程,使学生自主地学习,和谐地发展。因此,课堂教学必须自始至终地引导学生积极地参与到美术学习的全过程,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美术鑒赏涉及科学知识领域和人文知识领域,在学科联系中,美术鉴赏与中学历史、地理、政治、文学、物理、化学、音乐、生物等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比如青铜器的冶炼工艺涉及金属熔点和合金的概念;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与政治、历史紧密关联;美术作品的产生地及作者的生活地域又与地理相衔接;花鸟画中各类花鸟形体结构的理解完全依赖生物课学到的知识。在此过程中,美术教师要不停地充实自己的学识修养,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在参与中学习,在学习中指导,这样也是教师责任心和学术胸怀的体现。如在欣赏荷兰画家蒙德里安《百老汇的爵士乐》时,有学生问“这是画吗?看上去就是一些长方形的组合”,为此,我就补充了一些历史的、政治的、经济的、社会观念的课程资源,以让学生理解这幅画中有别于视觉习惯的表现方式。
二、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要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发适合于本地区学生的课程资源。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是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因此,只要是能够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易于接受且能达到甚至超过原有课程内容的资源,我们都要去使用。所以,课程资源应不断地贴近学生生活,拉近所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距离,应跳出书本,走出课堂,在校园、社会、大自然中,去发现、去寻找,从而提炼出更适合于美术学科教学的新资源、新内容。
我国历史悠久,有许多乡土特色的文化,其中美术也很具有乡土性。在教学中,教师可对教材中的部分内容进行补充,以适应本地区的特殊教学需要。而且,新课程特别强调学生的实践运用与动手操作。这一点,对于本地区的学生来说,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为此,我将这一内容引入课堂教学。在本地区的民间刺绣传统中,因为独具特色的山川地貌、风物特产,生活中常见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经过彝族妇女的摹拟,提炼,概括,精心构思,巧妙布局,成为变化多端、鲜艳夺目的图案。图案绣在姑娘的包头、衣襟、袖口上和中老年妇女围腰、飘带、伞套、鞋面上,充分体现了彝族人民的审美观念和对幸福生活的憧憬。彝族刺绣曾参加过全国工艺美术界的“群英会”。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彝族妇女刺绣品深得国内外游客的青睐,绣花的挎包、围腰、被单、背心、钱包等已成为旅游商品。正是因为石林民间广泛流传着刺绣技术,所以,学校里,不仅女生,不少男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刺绣的能力。刺绣的针法除了挑花、平绣以外,还有纳花、纤花、链子扣等。人们借助密密的针脚,增强衣物易磨处的耐磨性,延长了衣物的使用寿命。从美术鉴赏的角度来看,彝族撒尼人刺绣品中的色彩和图案不仅是刺绣品的构成要素,它们更是象征符号,它具有外在形式,即刺绣的材质、图案纹样、以及色彩搭配所构建出的内在的、深层次的意义。例如,绣品的色彩体系分为黑-白-红(黄)、灰色、彩虹的颜色和浓艳颜色体系;绣品的色彩象征意义广泛,包括图腾、族别象征;地位、等级象征;年龄、婚姻象征;心理文化象征;宇宙、哲学思想象征。撒尼人刺绣的颜色和图案是意义的载体,象征意义是象征符号所反映的内容,即隐藏在象征符号中而被人们传递出来的文化信息。
总之,课程资源是以学生为本的课程得以实施的支持环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对课程改革的目标,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求知欲、学习兴趣、情感与态度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因此,在高中美术鉴赏教学中,教师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用活教材资源,并不断扩大美术教学视野,拓展课程资源,同时综合利用学生身边的课程资源,从而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墨.中国画论与中国美学[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3.
[2]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3]王大根.美术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