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有效发挥初中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l_zs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物理是一门讲究科学性、客观性的自然学科,同时也是一门具有探索性以及实验性的学科。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能够给学生展示更好的教学效果,很多课时都需要进行实验。本文的撰写是基于如何能够发挥物理实验的教学作用,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素质以及实践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实验
  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并不难发现,很多老师提倡:“做实验不如说实验,说实验不如背实验。”认为物理实验对学生思维能力以及实践能力的培养,在短时间内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此经常把物理实验的环节省略,通过题海战术的形式让学生背熟知识点,在考试的时候能够写出正确的答案即可。但是正是这样的教学思想,让老师对物理实验教学部分产生了狭隘的理解。随着新课程的改革,要求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然而,传统式的教学方式并不能将新课程改革的方针落实。因此,在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发现物理实验对学生的对科学认知的作用,从而能够把最优质的教学质量展示给学生,培养学生科学的创新思维以及实践能力。
  一、 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
  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初中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学科,对于他们来说,物理是一门全新的学科,充满著疑问和好奇。物理老师在执教的过程中,能够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以及求知欲,这也是一门教学的技巧。然而对于中学生来说,很多学生表示对物理实验的动手课程比较感兴趣。因此,物理实验的教学更能够吸引学生参加到课堂的学习氛围中。例如:在学习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这课时的时候,可以通过讲述贝多芬虽然耳聋,但是仍然可以成为钢琴大师的例子,给学生设置悬念,最后通过实验验证,贝多芬能够听到声音是因为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让学生拿起手中的尺子,轻轻用牙齿咬住,然后用手拨动尺子,感受一下尺子所发出的声音。用一个简单的小实验,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做出新意,通过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提出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来引起学生求知的欲望,用求知的心态去寻求知识。同时,学生通过自己实践操作得出的结论,更能够让他们发现科学的乐趣以及提升自己的成就感,从而增强对学习物理的信心。
  二、 提升课堂趣味性,活跃学习气氛
  物理是一门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学科,更是一门充满神秘和趣味的学科。在物理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给学生展示的过程,比学生通过思维思考的过程更为直观。因此,物理实验能够活跃课堂气氛,提升课堂的趣味性。例如:在学习杠杆原理的时候,在课题进行前,可以给学生提出一个情境:你们班力气最大的人有可能还没有一个小女生的力气大,你们信吗?通过设置一个这样的悬念,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活跃课堂气氛。接着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利用教室的门和门轴的距离,安排力气大的同学靠近门轴的地方,力气小的小女生安排在距离门轴比较远的地方,让两者进行力量的对抗。通过进行小小的比赛,推翻了学生一开始的猜想。这不仅提升了课堂的趣味性,增加与学生互动的环节,更能够通过课前的小实验,把学生带进课本的知识点中。这时教师就可以解释:以门轴为支点,力气大的同学在靠近门轴的地方,而女同学是距离门轴比较远,你们翻开书本,看看这节课我们的知识点,你们自己就能够解释清楚了。
  三、 物理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能力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理论的唯一标准。”对于有些学生来说,物理成绩很好,对物理知识以及物理实验的过程都有很强的领悟能力,这种领悟能力主要是来源他们对生活日常的留心观察,对生活日常有着丰富的理解。相比于物理尖子生来说,还有一部分人群属于对物理学科有学习障碍的人,这两者的区别并不是在于智商的影响,而是在日常生活的过程中,没有对生活的细节留心观察,在日常认知中缺乏实践的经验,然而这恰好是学习物理知识所需要的思维基础。教师在进行物理实验时,既能够让学生贴近生活,又能够启发学生留心生活过程中的小乐趣。例如:在学习大气压强的时候,可以告诉学生,大气压强时时刻刻都伴随着我们身边。生物老师只能告诉你们我们为什么要呼吸,但是物理老师会告诉你们,人为什么能呼吸。通过膈肌的收缩和舒张调节人体内部的大气压强,从而能够进行呼吸。
  另外还有一个小实验能够和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师可以在课堂中提出一个问题,在座的同学知道“猫眼”吗?有没有同学留意过自己家里的门上的“猫眼”。从内往外看是怎么样的,从外往内看是怎么样的。有同学知道是什么原理吗?为什么会这样呢?在课堂的教学中,通过一块凹透镜和一块凸透镜,做成“猫眼”的模型,让学生通过观察,发现其中的乐趣时进行讲解:猫眼主要是通过两块透镜组合成的。门外的是凹透镜,门内的是凸透镜。通过光线的折射和透镜成像的特点,使得从屋内能够看到门外的人像,但是门外并不能通过“猫眼”来观察房内的环境。正是这样的原理,使得“猫眼”在人们的生活中得到应用。通过对生活小知识的解读,让学生对生活的小细节得到更加深层次的理解,从而对生活过程中的现象有足够充实的理解。
  物理实验是物理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不仅是揭示物理规则,探索真理的载体,更加是让学生能够走进科学,贴近生活的一道门。利用物理实验的直观性,能够给学生设计符合当代学生认识科学规律的学习条件,为学习相关的物理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物理教学实验能够激发学生求知欲,培养创新能力,提升课堂趣味性,活跃学习气氛以及有利于培养学生留心生活的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昌锦.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应对策略[J].新课程(教育学术),2011(2).
  [2]李华君.开发生活化物理实验的教学功能[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10).
  [3]毕研宁.浅谈物理实验教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J].吉林教育,2009(35).
  [4]王志刚.中等专科学校物理实验课程教学重要性分析[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
  作者简介:张林,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甘肃省合作市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摘要:高中历史课程改革下,无论是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突出学生主体地位,还是注重历史学科素养的培养等都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如何进一步突破教学瓶颈,提升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性成为我们高中历史教师亟待解决的课题。本文将以年级规划、学科组集体备课为依托,秉承为学而教、因教乐学教学理念,构建情景导入、问题引领、范例演示、变式测试、问题小结、及时复习、学生自主研修立体化的生态系统的构建,从而实现高中历史教学的有效。
智慧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因授课灵活、学习便捷而逐渐被越来越多师生认可和接受,涵盖多学科工具及其资源,是一线老师教学的好帮手.智慧课堂在各地掀起了热潮,整个教育系
摘要:在如今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多媒体教学已经成为了中小学中普遍的教学方法之一,尤其是在地理学科领域,多媒体教学尤为重要,传统的板书教学不能很好地呈现地形地貌,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图表和文字紧密结合起来,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书本内容,可以最大程度的增强课堂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把书本中死的图像通过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对于地理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集中精力学习地理,使课堂效率增加,
一直致力于视频服务质量 (VQo S)的泰克公司将在4月10~13日举办的NAB上推出业界第一台自动实时A/V延时校正器。这种型号为 AVDC10 0的新型产品可对服务状况进行监视 ,并可对压缩或其他处
一年高考三年备,三年教学一盘棋,研究高考,掌握动向,把准方向,解决困惑,运用“学生高考、重在实践、寓教于乐、相信学生”的复习理念,重视研究、注重基础、重视拓展、注重方
激励和制约是干部管理工作中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都是方法和手段。但作为一个机制而言,又有自身的目的、原则、途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要加强对干部教育管理的研究
摘要:随着《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的实施,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受到了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高中化学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不单单要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的化学知识和方法,还要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在本文中,我主要就培养学生化学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策略进行详细说明。  关键词:高中化学;核心素养;培养策略;情境化策略;活动化策略  众所周知,高中化学核心素养是高中生核心素养
摘要:笔者教学十几年,在教学中了解到很多学生对物理学习充满着恐惧,觉得物理听起来简单,做起来难。物理一直是很多同学的难点,也是很多老师的难点,尤其是面对高三一轮复习,学生觉得辛辛苦苦复习了一年,结果到高考的时候觉得高考考的和平时练的有偏差,不适应,老师觉得高考题目本来不那么难,可学生就是得不了高分。笔者认为,根本原因就是老师和学生在高考复习的时候没有抓住高考改革的方向,导致备考和高考的节拍不一致。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对高中物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提高高中物理教学的有效性是每位物理教师都在认真探究的问题。笔者仅立足于自身的教学经验与感悟,从“灵活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兴趣”“精心设计课堂提问,活跃学生思维”和“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培养综合能力”这三个方面入手,就新课改背景下高中物理有效教学策略发表个人的认识与看法。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物理;有效教学  高中阶段是学生学习的关键
摘要:速度是高中物理中引入的较难理解的矢量。学生在理解矢量方向时面临较大困难,导致在练习以及考试甚至高考中频频出错。速度反弹指的是在碰撞中速度的方向发生了180°的变化,从矢量角度出发,矢量发生了正负之变。本文引用例题说明物理概念学习中遇到的困难。  关键词:速度;反弹;碰撞  高中物理在“速度”概念的引入有“相同位移比时间”和“相同时间比位移”两种思路,两种思路与学生而言后者更易接受。究其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