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言语形式”践行“语用”训练之路

来源 :作文成功之路·教育前言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om958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随着新课标的颁布实施,语用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本文以《颐和园》教学为例,从行文结构、典型段落、适时语境三个维度来聚焦文本中的“言语形式”;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挖掘、提炼文本内容蕴含的核心语用价值,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切入点、训练点,践行“语用”之路,突显小学语文教学“读写结合,凸显语用”的特点。
  【关键词】
  言语形式 言语实践 阅读教学
  审视当前的“语用”教学现状,我们发现存在的问题有,一是将精力放在“课文写了什么”,而对“课文是怎么写的”“是怎么遣词造句、谋篇布局的”不够重视;二是词句训练脱离“内容”情境,教与练分离脱节,没有做到有效整合;三是阅读教学中不进行写的点拨、提醒、暗示,无视写作方法的渗透。
  那么,语文阅读教学如何才能践行在“语用”这条康庄大道上呢?我们认为,在课堂“主阵地”上,需要我们改变教学习惯,充分聚焦教材中的“言语形式”,引领学生推敲、品味、运用语言文字,践行“语用”之路,以破解文字的奥秘,得意又得言,得法又得情。
  一、依托“行文结构”,知晓谋篇布局的精妙
  行文结构是作者在写文章时,依据的框架结构形式。如总分总,结尾如何点题照应;按游览顺序,按时间顺序,如何安排过渡等等。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引导学生理解作者布局谋篇的巧妙,培养一些基本的语言表达能力,让主题更加鲜明突出,情感表达充分到位,凸显事物的本质特点。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的《颐和园》一课,这篇课文层次清楚,首尾呼应,按照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描绘了北京颐和园的美丽景观。如何让学生了解课文游览顺序,学习过渡连接的表达方式是本课言语训练的重点。设计时,我依托本课的“行文结构”逐步引导学生用“撷取提纲”的方法来了解课文大意,知晓作者谋篇布局的精妙。
  1.首尾呼应
  师:颐和园留给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呢?作者的感觉呢?从哪儿看出来?(第一自然段和最一段)
  出示:(首)北京的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
  (尾)颐和园到处有美丽的景色,说也说不尽,希望你有机会去细细赏玩。
  师小结:像这样开头、结尾就是(板书)“首尾呼应”!
  2.移步换景
  师:如果我们要领着游客游览美丽的颐和园,就要按照游览的顺序向游客介绍。你看——出示:(景点1)进了颐和园的大门,绕过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师:像这样告诉我们走的线路,书上还有很多,再读读书,把这些句子找出来,划下来。(一一出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3.过渡连接
  师:就这样带着你走,带着你游,这是写游记最基本的规律。哪个小导游来为大家介绍一下游览顺序。出示练习题: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
  ( )颐和园的大门,( )大殿,就来到有名的长廊。( )长廊,就( )万寿山脚下。( )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从万寿山( ),就是昆明湖。
  从所填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这些词语都是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作者用这些词语把所描写的景物连接起来了。)
  4.教师小结
  本文作者用移步换景,过渡连接的方式来写这篇游记的。这是写游记常用的方法之一。我们写这一类文章的时候也可以采用这种叙述方法。
  平时,学生在习作时,我们总是批评学生的作文言而无序,不懂得按一定的顺序进行叙述,那是我们没有充分发挥好教材的范例作用,或者阅读教学与写作点拨脱离造成的。这里,依托“行文结构”,让学生先划出描写作者参观顺序的句子,再连起来读一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抓住“进了、绕过、走完、来到、登上、下来、走过”等记叙游览过程的动词,学生通过找规律的学习方法在整体感受游览顺序的同时,感知写游记的基本规律,为完成课后安排的小练笔引路。
  二、关注“典型段落”,寻找语言表达的精道
  中年级重点是段的训练,不少课文中段的结构方式比较有特点,在教学中,要始终以文本为基础,和典型语段进行亲密对话。
  例如,《颐和园》一课,作者对不同景点的特点描写采用不同的的表达形式。第二自然段的教学不仅让学生了解长廊的特点,更要关注作者是用什么办法写出长廊的长?这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具体的数据,证明颐和园的长廊是世界上最长的长廊,从而让学生学习用数据说明问题的方法。第三自然段描写佛香阁的句子很有特点:一座八角宝塔三层建筑耸立在半山腰,黄色的琉璃瓦闪闪发光,那就是——佛香阁。这是一个倒装句,如何让学生体会倒装句的用法及表达效果呢?教学设计时,老师要抓住这一句式特点,采用变换句式的方式,让学生对比着读,体会倒装句的用法,使学生明白在文章中适当使用倒装句表达的效果更好。
  第四自然段介绍登上佛香阁看到的景色,段落描写很典型,语言表达生动形象,是本课段落教学的重点。
  1.抓观察地点,理解“条理分明”
  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的前面俯看整个颐和园那将是一番怎样的美景哪?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读后同桌讨论:看看作者站在佛香阁的前面向不同的三个方向望,分别看到了什么?
  出示练习:这一段话是( )段式,分3个层次写的:首先写了作者站在佛香阁( )看到( );再写( );最后( )。以后我们也可以这样写一个景點。
  该段落的教学采用层次分析的方法,引导学生了解了该段的言语形式:先总后分,层层展现。
  2.品关键语句,体味语用之妙
  字词是语言的基本单位。教师以精妙的字词为抓手,便能给学生提高语言支持,更进一步解决“作者是怎样写的”。教学中,引导学生细细地品味字词的精妙,感受到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和语言运用的精准。在教学《颐和园》一课中,笔者发现作者对景物的描写可谓生动形象。为了引导学生关注这一言语形式,我做了一下尝试:   A .比较句子。登上万寿山,站在佛香阁前向下望,颐和园的景色大半收在眼底,有树丛、琉璃瓦屋顶和宫墙。正前面,昆明湖上,游船和画舫在湖面滑过。向东远眺,可以望见几座城楼和白塔。师:和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你觉得怎么样呢?文中的为什么就生动呢?
  在交流的过程中,我将着重引导学生读出景物前面的“修饰语”和后面的内容。
  学生在对比下,发现这些词语抓住了景物的特点,很生动很形象;用了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很形象,很有美感!
  B.教师小结:是呀,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语言表达上要“(板书)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不仅体味了语言文字运用的妙处,而且学习了语言文字表达的规律。在教学中抓住这些关键词句,引领学生反复吟诵,激起学生情感的共鸣。
  三、选取“适时语境”,引导言语智慧迁移
  言语的表達离不开特定情境。教师可利用文本语境再造语境,借助文本的语言范例,迁移落实言语实践。如学习了《颐和园》一课后,我们不妨引导学生进行这样的言语实践,从而使听说读写完整地融合在一起。
  1.借助板书,简要复述
  课堂上,我们要教给学生复述的方法,通过复述,促进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提高口头语言表达能力。《颐和园》一课,学生已经把握课文的脉络,掌握了作者的写作思路,明确了课文的段落结构。这时,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借助板书或几个景点的图画,进行简单的复述。为了使复述更有效,我们可以巧妙设置一个情境,如“当当颐和园的景区小导游”,让言语表达更有意义且有质量。
  2.归纳总结,迁移仿写
  充分发挥教材的示范作用,深入挖掘可供学生模仿的练笔点,就如《颐和园》一课,我们不仅可以引导学生从整体的行文结构上模仿,还能从段落的表达方法上去模仿。
  师:今天,我们和作者一起欣赏了美丽的长廊,风景独特的万寿山,同时,还学会了写游记的方法,那就是(齐读板书)
  整体构思:首尾呼应,移步换景。
  段落写作:先总后分,层层展现。
  语句表达:生动形容,准确比喻。
  其实,我们的家乡——临海,也有很多的风景名胜,有碧波荡漾的东湖和灵湖,有风景秀丽的巾山和巍峨的长城,还有古色古香的紫阳街。
  你游览过哪些地方呢,请选择其中一处,借鉴本课学到的写作方法,用你神奇的笔,把美丽的景色写下来。
  这样,在不知不觉中,学生完成了语言的迁移运用,逐渐掌握游记的写作方法。实践证明,学生有了模本,下笔自然流畅,表达也更有条理。
  总而言之,在阅读教学中,我们应基于“语用”转换视角,关注文本材料的教学价值,确定核心语用教学,同时应寻找适合的训练点,创设情境,多种形式拓宽实践途径,让学生学会运用语文,促进语言文字训练的科学、合理、有序、有效,促进语文教学质量的不断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郭佳冰.聚焦语言范式,落实“语用”训练【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4
  【3】宁鑫.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点,扎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J】.学周刊,2012(28)
  【4】刘耀琼.课文“语言训练点”的确定例谈【J】.福建教育小学版,2011(11)
其他文献
初中阶段的学生正处于语文素养逐步形成的阶段,这一阶段对语文综合素质的提高有很大帮助。作文创作身为语文学习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可谓是占据了语文的半壁江山,写作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整个语文成绩的高低,由此可见,学生养成一个好的写作习惯对语文整体成绩的提高至关重要。  一、培养学生的作文创作兴趣  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一个好的写作习惯的养成,必须让学生爱上写作,对写作产生兴趣。处于初中阶段的学生,心智发
期刊
2018年合订本已经装订出版,高中版、初中版定价均为100元,小學版定价120元,现在即可邮购。  2017年小学版合订本定价120元,含邮费,现在可邮购。  2015年初中版、高中版合订本,定价均为90元(含邮费)。  可直接向杂志社邮购。  地 址:黑龙江省大庆市开发区   作文成功之路杂志社  邮 编:163316  联系人: 黄文博  电 话:0459-6292391 6292390
期刊
【摘 要】  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完全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或远离文本过度发挥。”在小学语文课程中“读”之一字则占据了很大的分量,今天我就谈谈自己对这个“读”字的理解。  【关
期刊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社会需要学生能够学好作文,而应用则是作文学习的最终目标。作为我国母语的基础课程,读写可以说是语文教学的本质,而写作则正是对学生语文综合知识掌握程度的最佳反映,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感悟生活能力提升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对此,在实际语文教学当中,就需要能够做好语文课程教学本位的回归。  一、在生活中寻找素材  良好的作文同积累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对于作文素材的积累来说,传统意义角度指
期刊
【摘 要】  高中语文作文教学是一个重点,也是一个难点。尤其是近几年出现的新材料作文更是让教师们感觉到“心有余而力不足”。鉴于这样的教学现状,笔者从高考新材料作文写作需要的五种意识谈起,希望教师和学生能在正确的意识的指导下慢慢了解新材料作文、接受新材料作文并掌握新材料作文。希望笔者的观点能给大家的教学带来些许启示和思考。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新材料作文 五种意识  新材料作文也称任务型作文,
期刊
【摘 要】  在学生、文本和教师三者的对话中,教师应尊重文本,依照学情出发根据文本自身特点做出合理解读,并应创设条件让学生积极进行文本品析,以激发学生学习思维为目的,透过文字发现探索,从阅读细节出发提高阅读能力,从而更好地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关键词】  文本细读 思维发展 语阅读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要求 “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就需要教师要细读文本,并且在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精读
期刊
【摘 要】  幼儿园美术活动是幼儿喜欢的一种艺术活动,是幼儿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重要手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到:“积极推进信息技术在课程实施中的有效应用,逐步实现信息技术与幼儿园课程的优化整合……”本文章结合小班幼儿大脑发育尚未完善,容易疲倦,观察力、注意力和记忆力还不稳定等年龄特征,采用多媒体技术的鲜艳色彩、多变的动态画面、声音的配合等特点有效地吸引小班孩子的注意力,在一定程度上
期刊
【摘 要】  读诗离不开意向和意境,意境的構建以及境界的高低历来是读诗写诗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从美学角度论述了诗词意境的流程圆成,并探讨了诗人从懵懂创作欲望到作品形成的整个构思过程。  【关键词】  美学角度 意境 流程圆成  自唐朝王昌龄在“诗格”中提出意境一词之后,在诗词创作、批评、鉴赏中,意境无疑已成为古典诗学中最具魅力的一个词语。对意境的见解、内涵、评论、诠释叠出。但纵观诗学历史,最负重彩
期刊
文言文教学一直是困扰着语文教师的棘手问题,当前的高中语文文言文教学,教师为了学生能在高考中取得一个好的成绩,往往直接采取识记实词、虚词和逐句进行翻译的方法来进行讲授。其实这样的传统教学形式已经不再适合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的积极性。有效的问题设计可以将昏昏欲睡的学生的精神调动起来,让他们可以在自己的思考中去获得文言文阅读的方法,怎样避免“满堂灌”、“独角戏”的课堂局面,需要教师妥当的
期刊
【摘 要】  高中作文教学追求多元化,以丰富乡土文化作为学生作文资源,不仅能够给学生带来更为广阔的认知视野,对培养学生作文生活化意识也有一定促进作用。在具体教学设计时,教师迁移教材资源、让学生欣赏自然风光、组织学生参与劳动、搜集民间文化信息,都可以为学生习作探寻生长沃土。  【关键词】  高中 作文教学 乡土气息  乡土化作文教学其实就是农村中学在写作教学时要充分利用身边的资源,书写眼里所见的自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