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美两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在工作体制、专业化要求、服务内容和工作重点等四个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比较研究并借鉴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特别是在资源配置、专业化要求、职业生涯教育等方面的先进做法,对于我国高校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教育工作,意义重大。
【关键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明尼苏达大学
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较早,在工作理念、方法、内容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组织结构上,有很多先进科学的做法。研究、总结中国和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差异,借鉴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有效的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解决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突出特点——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
笔者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考察与学习,与同行的10余所高校的老师就中、美两国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尼苏达大学在就业方面的许多做法,基本反应了美国高校的就业工作现状和主要做法,对于比较研究中美两国的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1 资源配置充足
美国高校大多数学院都有自己的就业机构,就业人员配置充足,硬件设施完善,资源经费充足。就人员来说,很多高校每个下属学院配有5-8人的就业工作人员;就经费来说,据统计,高校学生学费总额的5%会拨给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占就业指导活动经费的60%,另外的40%来自社会资助;就硬件设施来说,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业的咨询室、面试室、实习办公室等。以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就业工作为例,学院共有工作人员20余人,为本科生、研究生设计安排了非常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学院拥有非常充足的与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资源,主要包括12个咨询室和面试办公室、职业生涯专业图书馆、学院就业网,计算机实验室、光盘和录音资源等。
1.2 就业指导专业化
美国高校对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要求很高, 一般要求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专业背景,硕士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有的还要求相关工作经历。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美国高校就业机构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的还将其设为必修课程,一般由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和职业生涯教育专家担任教师。就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来说,80%以上的就业工作人员具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富有为学生提供课程讲授、专业咨询的工作经历。
1.3 就业工作全面化、系统化
总体来说,美国高校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全面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以其工作职能和服务的内容来说,基本上可以分成五部分:学生服务、企业服务、市场宣传推广、事业发展和客户关系、办公室,其工作和服务内容涉及到职业发展与求职的方方面面。以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为例,其学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咨询、包括求职面试在内的求职技巧提升系列课程与训练、简历写作与修改、就业资源提供(包括提供信息和举办招聘会等)、学生推介、企业实习、帮助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等;其企业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人才推荐、发布信息与招聘会安排、面试安排、企业校园形象展示与推广、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小组咨询项目;市场宣传推广功能主要是指向社会和企业介绍学院和学生的情况,扩大知名度;事业发展和客户关系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联系学院与企业、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走访企业、维系校友关系,开拓就业市场和资源。此外,还设有办公室,主要负责前台接待服务。
1.4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美国的大学很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他们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求职信和简历,教给学生面试等求职技巧,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一是让学生认清自我,合理科学定位。通过分析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并学会职业选择的策略,制定择业的行动计划和措施。二是重视职业生涯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适应性评价、未来职务设计、时间管理、角色转换、自我启发和自我成长等。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职业生涯危机,让学生了解影响职业生涯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等。
2.中、美两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比较
中、美两国在就业指导的体制、工作人员、服务内容、工作重点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客观来说,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与美国的差异和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某些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如下表:
内容 美 国 中 国
体制 一般来说学校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直接负责和领导,院系一般不设立相应机构,呈一级管理。但是,有的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院系来完成,比如明尼苏达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一般隶属于学生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间接领导,曾三级管理,分别是校副书记、校级就业指导中心和院系副书记、辅导员。
工作人员 编制较多(特别是在商学院),分工比较细致,有专门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要求较高,并要求获得全国注册职业指导证书。 编制较少,工作人员以事务性工作为主,分工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招聘服务、就业派遣等就业指导服务方面;专业、职业背景较弱,近几年开始注重专业要求,对职业资格未作要求。
服务内容 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成熟的模式;分阶段为学生安排了从生涯规划、咨询、课程培训、就业信息提供到推介等方面的系统化的服务;服务较为细致和个性化;全程化服务并注重阶段性安排,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安排了循序渐进的辅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系统工程,就业指导工作相对较完善;工作内容以与就业政策、技巧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资源提供、派遣等服务为核心;为学生的个性化服务程度一般,比较重视大学四年级即毕业生阶段的学生工作。
工做重点
美国重视服务,行政管理职能较弱;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企业关系与市场化方面非常重要,获取资源主动性很强。
近几年,已经开始加强对学生的服务,但行政管理功能仍很强;强调就业率;以就业政策、就业技巧、信息提供与派遣等工作为重点;开始重视企业关系与市场推广,与企业的关系较为被动,主动联系较少。
3.对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3.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重视学生个体辅导、阶段化服务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工作集中在就业管理上,课程培训也以求职政策、技巧系列辅导为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配置以及现状,建议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逐步加强职业规划专业工作人员的引进和配备,初期可以和社会专业机构合作,也可以采取院校合作的形式;第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阶段性,并贯穿始终。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对象只要集中在毕业生班级,很少精力放在了对低年级学生的輔导上。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相应的针对性的工作,对一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综合素质的指导,二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心理素质指导,三年级学生重点开展求职技巧、就业法律知识指导,大学四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的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多注重对学生的团体辅导和培训,受制于多种因素,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严重缺少。建议可借鉴美国经验,尝试开展对学生的个体咨询和个性化服务,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一对一辅导,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3.2 改变传统就业工作重点,促进就业工作的系统化、全面化
所谓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系统化、全面化,一是把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工作的开展重点要不仅要把学生推出去,而且还要对其进行良好的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帮助,在重视就业率的同时,不能忽视就业质量;第二,工作内容的开展应突破目前以管理与就业指导为重点的帮助和服务,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与关系(比如开展实习基地、企业导师、企业万里行、定期的企业座谈与回访等),强化市场宣传与学生整体推介(例如可以制作年度的就业年报与在校生情况简介,就业简历册与光盘等);第三,系统化、全面化应涵盖4个模块,即职业生涯导向与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服务、综合素质提高与视野提升、资源拓展,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细化的内容并自成系统。
3.3 加强专业化要求,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我国高校目前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对其定期开展相关专题的培训和交流学习,并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定期严格考核;在引进人员时,专业辅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在就业指导的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专长或者建树;加强工作人员的科研意识,总结、研究和开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新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现有的工作。
目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各个高校也建成了本校的就业服务体系,但是在学生的生涯规划和个体辅导方面,远远滞后于美国。各学校应积极鼓励就业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不断进行创新,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出适合中国的高等教育现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体系。
3.4 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比较完善和成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工作人员配备比较充足和经费投入较多;国内高校的相关工作受制于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有限性,很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工作往往不能开展,有限的工作人员的有限精力往往忙于相对无限、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上,这也是制约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最大瓶颈之一。编制的增加应该有计划的进行,考虑到人员的合理配置与专业分工;增加的经费应重点加强弥补一些做法的空白,完善和健全现有领域的工作,重点加强软件投入,在此基础上加强硬件投入,二者都应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向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最需要的方向配置。受制于学校整体规划、教职员工编制向教学系列倾斜、经费有限等情况,人员增加可以才取市场化招聘的方式,实行雇员制;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方式弥补经费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01):104-107.
[2]王昕.美国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7(07):
137-138.
[3]孙烨,李道刚.借鉴美国就业指导经验,构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166-167.
[4]卜春梅,王硕.美国与中国大陆、香港高校三地就业指导发展历程简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29-131.
[5]许建国.中外高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
79-80.
[6]史静寰.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孔伟明(1979—),男,山东济宁人,硕士,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教育。
【关键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明尼苏达大学
美国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开展较早,在工作理念、方法、内容以及工作人员的构成、组织结构上,有很多先进科学的做法。研究、总结中国和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差异,借鉴美国高校在就业指导工作方面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对于促进我国高校有效的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工作,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解决目前日益严峻的就业问题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美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突出特点——以明尼苏达大学为例
笔者曾在美国明尼苏达大学进行考察与学习,与同行的10余所高校的老师就中、美两国就业指导工作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明尼苏达大学在就业方面的许多做法,基本反应了美国高校的就业工作现状和主要做法,对于比较研究中美两国的就业工作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1.1 资源配置充足
美国高校大多数学院都有自己的就业机构,就业人员配置充足,硬件设施完善,资源经费充足。就人员来说,很多高校每个下属学院配有5-8人的就业工作人员;就经费来说,据统计,高校学生学费总额的5%会拨给高校就业指导机构,占就业指导活动经费的60%,另外的40%来自社会资助;就硬件设施来说,就业指导中心设有专业的咨询室、面试室、实习办公室等。以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就业工作为例,学院共有工作人员20余人,为本科生、研究生设计安排了非常系统的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服务;学院拥有非常充足的与学生职业发展和就业指导相关的配套设施和资源,主要包括12个咨询室和面试办公室、职业生涯专业图书馆、学院就业网,计算机实验室、光盘和录音资源等。
1.2 就业指导专业化
美国高校对从事就业指导的专业人员要求很高, 一般要求具有心理学、教育学、管理学专业背景,硕士以上学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有的还要求相关工作经历。在就业指导课程方面,美国高校就业机构为学生提供了多样化的就业指导课程,有的还将其设为必修课程,一般由专业的就业指导人员和职业生涯教育专家担任教师。就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来说,80%以上的就业工作人员具有心理学、教育学专业背景,富有为学生提供课程讲授、专业咨询的工作经历。
1.3 就业工作全面化、系统化
总体来说,美国高校为学生提供了比较全面化、系统化和专业化的服务,以其工作职能和服务的内容来说,基本上可以分成五部分:学生服务、企业服务、市场宣传推广、事业发展和客户关系、办公室,其工作和服务内容涉及到职业发展与求职的方方面面。以明尼苏达大学卡尔森商学院为例,其学生服务内容主要包括,职业生涯规划与咨询、包括求职面试在内的求职技巧提升系列课程与训练、简历写作与修改、就业资源提供(包括提供信息和举办招聘会等)、学生推介、企业实习、帮助学生建立人际关系等;其企业服务内容主要包括人才推荐、发布信息与招聘会安排、面试安排、企业校园形象展示与推广、组织学生参与企业小组咨询项目;市场宣传推广功能主要是指向社会和企业介绍学院和学生的情况,扩大知名度;事业发展和客户关系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联系学院与企业、建立与企业的合作关系、走访企业、维系校友关系,开拓就业市场和资源。此外,还设有办公室,主要负责前台接待服务。
1.4 重视职业生涯规划
美国的大学很重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 他们不仅指导学生如何写好求职信和简历,教给学生面试等求职技巧,还特别注重学生的职业生涯教育:一是让学生认清自我,合理科学定位。通过分析认识自己,正确估价自己的实力,明确自己的优势,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目标,并学会职业选择的策略,制定择业的行动计划和措施。二是重视职业生涯管理。引导大学生进行自我适应性评价、未来职务设计、时间管理、角色转换、自我启发和自我成长等。同时也注意引导学生正确处理职业生涯危机,让学生了解影响职业生涯成功和失败的因素,帮助学生掌握职业生涯发展策略等。
2.中、美两国高校就业指导工作的主要比较
中、美两国在就业指导的体制、工作人员、服务内容、工作重点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客观来说,中国高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工作与美国的差异和差距在逐步缩小,但某些领域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具体如下表:
内容 美 国 中 国
体制 一般来说学校设立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由分管学生事务的副校长直接负责和领导,院系一般不设立相应机构,呈一级管理。但是,有的学校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院系来完成,比如明尼苏达大学。 就业指导中心一般隶属于学生处,由分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间接领导,曾三级管理,分别是校副书记、校级就业指导中心和院系副书记、辅导员。
工作人员 编制较多(特别是在商学院),分工比较细致,有专门人员进行就业指导培训与职业生涯规划;对工作人员的专业化素质要求较高,并要求获得全国注册职业指导证书。 编制较少,工作人员以事务性工作为主,分工主要集中在信息发布、招聘服务、就业派遣等就业指导服务方面;专业、职业背景较弱,近几年开始注重专业要求,对职业资格未作要求。
服务内容 对于学生的就业指导与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成熟的模式;分阶段为学生安排了从生涯规划、咨询、课程培训、就业信息提供到推介等方面的系统化的服务;服务较为细致和个性化;全程化服务并注重阶段性安排,从学生入学开始到毕业安排了循序渐进的辅导,贯穿整个大学生涯。 职业生涯规划工作刚刚起步,还没有形成系统工程,就业指导工作相对较完善;工作内容以与就业政策、技巧相关的就业指导和就业资源提供、派遣等服务为核心;为学生的个性化服务程度一般,比较重视大学四年级即毕业生阶段的学生工作。
工做重点
美国重视服务,行政管理职能较弱;就业率与就业质量并重;以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为重点;企业关系与市场化方面非常重要,获取资源主动性很强。
近几年,已经开始加强对学生的服务,但行政管理功能仍很强;强调就业率;以就业政策、就业技巧、信息提供与派遣等工作为重点;开始重视企业关系与市场推广,与企业的关系较为被动,主动联系较少。
3.对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启示
3.1 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重视学生个体辅导、阶段化服务
目前,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工作集中在就业管理上,课程培训也以求职政策、技巧系列辅导为主,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根据我国高校的就业指导工作的人员配置以及现状,建议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主要措施有:第一,逐步加强职业规划专业工作人员的引进和配备,初期可以和社会专业机构合作,也可以采取院校合作的形式;第二,加强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阶段性,并贯穿始终。目前国内高校对大学生的就业指导对象只要集中在毕业生班级,很少精力放在了对低年级学生的輔导上。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内容和方法,开展相应的针对性的工作,对一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就业形势、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综合素质的指导,二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大学生就业观念、心理素质指导,三年级学生重点开展求职技巧、就业法律知识指导,大学四年级学生重点开展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观念的指导。
目前,我国高校对学生的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大多注重对学生的团体辅导和培训,受制于多种因素,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严重缺少。建议可借鉴美国经验,尝试开展对学生的个体咨询和个性化服务,中央财经大学学生就业指导中心开展的毕业生的求职简历一对一辅导,就是一个很好的实例。
3.2 改变传统就业工作重点,促进就业工作的系统化、全面化
所谓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系统化、全面化,一是把其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抓,工作的开展重点要不仅要把学生推出去,而且还要对其进行良好的职业发展的规划和帮助,在重视就业率的同时,不能忽视就业质量;第二,工作内容的开展应突破目前以管理与就业指导为重点的帮助和服务,加强对企业的服务与关系(比如开展实习基地、企业导师、企业万里行、定期的企业座谈与回访等),强化市场宣传与学生整体推介(例如可以制作年度的就业年报与在校生情况简介,就业简历册与光盘等);第三,系统化、全面化应涵盖4个模块,即职业生涯导向与规划、就业指导系列服务、综合素质提高与视野提升、资源拓展,每个模块下又分为若干细化的内容并自成系统。
3.3 加强专业化要求,大力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
针对我国高校目前就业指导人员专业化程度较低的现状,对现有的工作人员,对其定期开展相关专题的培训和交流学习,并建立相关的考核机制,定期严格考核;在引进人员时,专业辅导人员应具备心理学、咨询学、高等教育管理学等相关的知识,在就业指导的某一领域具有一定的专长或者建树;加强工作人员的科研意识,总结、研究和开发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的新思路和方法,不断完善现有的工作。
目前我国高校在就业指导方面开展了很多富有成效的工作,各个高校也建成了本校的就业服务体系,但是在学生的生涯规划和个体辅导方面,远远滞后于美国。各学校应积极鼓励就业工作人员积极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工作的研究和实践,不断进行创新,在学习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总结研究出适合中国的高等教育现状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工作体系。
3.4 优化资源配置,增加人员编制和经费投入
国外高校就业指导工作能够比较完善和成熟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其工作人员配备比较充足和经费投入较多;国内高校的相关工作受制于人员编制和经费的有限性,很多有价值和有意义的工作往往不能开展,有限的工作人员的有限精力往往忙于相对无限、冗杂的事务性工作上,这也是制约我国就业指导工作的最大瓶颈之一。编制的增加应该有计划的进行,考虑到人员的合理配置与专业分工;增加的经费应重点加强弥补一些做法的空白,完善和健全现有领域的工作,重点加强软件投入,在此基础上加强硬件投入,二者都应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为出发点,向工作的薄弱环节和最需要的方向配置。受制于学校整体规划、教职员工编制向教学系列倾斜、经费有限等情况,人员增加可以才取市场化招聘的方式,实行雇员制;也可以采取校企合作、院校合作的方式弥补经费的不足。
参考文献
[1]吴祠珍.美国高校就业指导理论与实践[J].安徽教育学院学报,2006(01):104-107.
[2]王昕.美国生涯教育及其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启示[J].教育探索,2007(07):
137-138.
[3]孙烨,李道刚.借鉴美国就业指导经验,构建我国高校就业指导模式[J].经济研究导刊,2009(14):166-167.
[4]卜春梅,王硕.美国与中国大陆、香港高校三地就业指导发展历程简述[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3):129-131.
[5]许建国.中外高校就业指导全程化比较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08):
79-80.
[6]史静寰.当代美国教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1.
作者簡介:孔伟明(1979—),男,山东济宁人,硕士,中央财经大学MBA教育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位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