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筑艺术作为一门艺术,客观存在的事物,存在着对立与统一的哲学关系。但在我们的建筑创作实践中,我们往往忽视事物的两面性。如只重视美的、新的、完整的东西,而忽视丑的、旧的、虚的东西,这就使建筑创作变得的很狭窄。20世纪中期,我国建筑创作中存在千篇一律,盲目照搬的问题,就是脱离事物的对立统一性的表现。
建筑 虚实 新旧
一、虚与实的关系
虚与实本来就是相对立而存在着。建筑造型的实质,并不只限于以实求虚,而在于实与虚的对立统一。所以我们不必单纯执着于有,而对无加以忽视。实际上,人们处于一定环境中,由于视线受阻等原理,建筑景观忽隐忽现,是时有时无,即有可感与不可感,新建筑就表意而言,设计者有意,欣赏者无意;建筑物无情,欣赏者有情。重视有无相生,往往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如1988年的巴黎卢浮宫扩建是为了解决原王宫缺乏博物馆使用空间。设计师在争取“有”注意“实”的同时,注意了“虚”与“无”。将建筑埋在地下,以无求有。地面上露出玻璃金字塔,以占空间少,玻璃透明来争取无遮挡效果,这种处理比完全不露出地面好。金字塔顶高21.6米,底面边长35米,坡51.7度,设计意图是做出一个“看不见的结构”以虚求实,结果使用了大量的不锈钢和玻璃作构筑材料,它纯净简单,近乎于“无”。但却包含了许多内容,例如能使人从现代钢铁玻璃文明联想到埃及古老的金字塔文化。1983年建成的日本筑坡中心顾名思义是筑坡市的中心,但是经过矾崎新的处理,有轴线而似无轴,有广场而又下沉,有围合而不围合,有拱穹门而又以无拱穹(空架了,无顶盖),有中心而又无中心,(中心洼隐)等处理,虚实相生,表达了“中心丧失”的隐喻。
虚实的关系表现在中国园林建筑上就是内外空间的流动。实体(建筑)与虚体(自然庭院)的交融变化,以及用连续性的动态原则串连整个群体的空间组织,一步一步引导游人于有限中获得无限,逐步达到“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物我相融的意境,最终达到由实(物质)到虚(天人合一)的意境的转化(运动)过程。
二、新与旧的关系
任何新建筑介入旧的人造环境中,新旧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处理好新旧建筑矛盾显得尤为重要,以北京为例,北京,一座有着上千万人口的巨大城市,集中体现了建筑和城市发展的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失误,在旧建筑的保护方面,有人误解保护意味着落后,人民需要现代的生活。破杂的四合院不是目标,现代化的生活进入传统街区,已不是什么难题,应该要保护的是北京完整统一的城市结构和细密,协调的城市肌理。这关键是人们的观念问题,特别是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
国际上许多的都市也存在着新建筑和旧建筑的矛盾问题,而他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方法可签。法国巴黎既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是著名的古都,可是他们的城市建筑却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姿多彩,风格迥异。对于新建筑,他们一方面在高度,体量,色彩和空间构成方面严格控制,以达到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他们也鼓励建筑师进行大胆创新,并要求新建筑能够反应时代特色,而对建筑风格的形式则不加限制。正因为如此,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中心,贝律明的玻璃光金字塔等优秀的现代建筑才得以卢浮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这些举世闻名的古典建筑交相辉映。
国内的青岛也是很好的范例。青岛向来以环境优美著称,是黄海之滨的明珠。站在海滩上,一边是大海,风平浪静,海天一色;另一边是高低错落的城市,各式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即使一些新建的高层也鳞次栉比,与起伏的山势相互映。在城市的旧区,新建筑与旧建筑,雕塑风格显得很统一。在城市的新区,虽然马路和建筑的尺度都大了,但整体风貌还是延续了老城的基调,使人感到舒心。
建筑师张锦秋先生主持设计的陕西省博物馆工程,是建筑中新旧结合,赋予想象力的优秀之作。它不止具有合理的功能,还注重尊重历史文脉。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公共建筑,张锦秋先生确定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间殿堂,四周阁楼”的章法,同时又注意体现新时代的气息,将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现代的审美观念,传统的造型規律与现代的设计方法,传统的建筑布局与现代功能,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堪称具有浓厚传统风格的现代建筑,取得古今交融的艺术效果,鲜明的美学特征打动着我们每一个观赏着的心灵,使我们感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具有极大的的潜力和有待开发的潜在价值。
解决新建筑和旧建筑的矛盾问题,决不宜简单地对古建筑风格进行摹仿抄袭,而应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新建筑可以用风格,形式,技术方面的对比来反映时代特色;另一方面,必须在高度,体量,色彩和空间构成方面严格控制,以达到和周边环境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
认识到建筑中虚与实,新与旧的关系。同时一定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建筑与人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建筑的介入,犹如注文添字加词,要有一种启承转合,继往开来的效果。新建筑的介入,要表现出具有美学的环境意识,使人造环境成为一种审美境界。
建筑艺术犹如一条历史长河,每一个时代都要积淀时代的东西。建筑创造是将一个新东西介入旧环境,这是一个改变环境面貌创造美的机会,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继承,创新。
建筑 虚实 新旧
一、虚与实的关系
虚与实本来就是相对立而存在着。建筑造型的实质,并不只限于以实求虚,而在于实与虚的对立统一。所以我们不必单纯执着于有,而对无加以忽视。实际上,人们处于一定环境中,由于视线受阻等原理,建筑景观忽隐忽现,是时有时无,即有可感与不可感,新建筑就表意而言,设计者有意,欣赏者无意;建筑物无情,欣赏者有情。重视有无相生,往往可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之效。如1988年的巴黎卢浮宫扩建是为了解决原王宫缺乏博物馆使用空间。设计师在争取“有”注意“实”的同时,注意了“虚”与“无”。将建筑埋在地下,以无求有。地面上露出玻璃金字塔,以占空间少,玻璃透明来争取无遮挡效果,这种处理比完全不露出地面好。金字塔顶高21.6米,底面边长35米,坡51.7度,设计意图是做出一个“看不见的结构”以虚求实,结果使用了大量的不锈钢和玻璃作构筑材料,它纯净简单,近乎于“无”。但却包含了许多内容,例如能使人从现代钢铁玻璃文明联想到埃及古老的金字塔文化。1983年建成的日本筑坡中心顾名思义是筑坡市的中心,但是经过矾崎新的处理,有轴线而似无轴,有广场而又下沉,有围合而不围合,有拱穹门而又以无拱穹(空架了,无顶盖),有中心而又无中心,(中心洼隐)等处理,虚实相生,表达了“中心丧失”的隐喻。
虚实的关系表现在中国园林建筑上就是内外空间的流动。实体(建筑)与虚体(自然庭院)的交融变化,以及用连续性的动态原则串连整个群体的空间组织,一步一步引导游人于有限中获得无限,逐步达到“俯仰自得,游心太玄”物我相融的意境,最终达到由实(物质)到虚(天人合一)的意境的转化(运动)过程。
二、新与旧的关系
任何新建筑介入旧的人造环境中,新旧矛盾就会显现出来,处理好新旧建筑矛盾显得尤为重要,以北京为例,北京,一座有着上千万人口的巨大城市,集中体现了建筑和城市发展的成果,但也出现了许多失误,在旧建筑的保护方面,有人误解保护意味着落后,人民需要现代的生活。破杂的四合院不是目标,现代化的生活进入传统街区,已不是什么难题,应该要保护的是北京完整统一的城市结构和细密,协调的城市肌理。这关键是人们的观念问题,特别是城市建筑的文化遗产的认识仅停留在表面。
国际上许多的都市也存在着新建筑和旧建筑的矛盾问题,而他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方法可签。法国巴黎既是现代化的大都市,也是著名的古都,可是他们的城市建筑却不是千篇一律,而是多姿多彩,风格迥异。对于新建筑,他们一方面在高度,体量,色彩和空间构成方面严格控制,以达到和周围环境的和谐统一,另一方面,他们也鼓励建筑师进行大胆创新,并要求新建筑能够反应时代特色,而对建筑风格的形式则不加限制。正因为如此,埃菲尔铁塔,蓬皮杜艺术中心,贝律明的玻璃光金字塔等优秀的现代建筑才得以卢浮宫、凯旋门、巴黎圣母院这些举世闻名的古典建筑交相辉映。
国内的青岛也是很好的范例。青岛向来以环境优美著称,是黄海之滨的明珠。站在海滩上,一边是大海,风平浪静,海天一色;另一边是高低错落的城市,各式建筑,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即使一些新建的高层也鳞次栉比,与起伏的山势相互映。在城市的旧区,新建筑与旧建筑,雕塑风格显得很统一。在城市的新区,虽然马路和建筑的尺度都大了,但整体风貌还是延续了老城的基调,使人感到舒心。
建筑师张锦秋先生主持设计的陕西省博物馆工程,是建筑中新旧结合,赋予想象力的优秀之作。它不止具有合理的功能,还注重尊重历史文脉。作为一座现代化的公共建筑,张锦秋先生确定了“轴线对称,主从有序,中间殿堂,四周阁楼”的章法,同时又注意体现新时代的气息,将传统的审美意识与现代的审美观念,传统的造型規律与现代的设计方法,传统的建筑布局与现代功能,这三者结合得很好,堪称具有浓厚传统风格的现代建筑,取得古今交融的艺术效果,鲜明的美学特征打动着我们每一个观赏着的心灵,使我们感到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至今仍具有极大的的潜力和有待开发的潜在价值。
解决新建筑和旧建筑的矛盾问题,决不宜简单地对古建筑风格进行摹仿抄袭,而应从全局出发,因地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一方面,新建筑可以用风格,形式,技术方面的对比来反映时代特色;另一方面,必须在高度,体量,色彩和空间构成方面严格控制,以达到和周边环境城市景观的和谐统一。
认识到建筑中虚与实,新与旧的关系。同时一定要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处理好建筑与人的关系,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新建筑的介入,犹如注文添字加词,要有一种启承转合,继往开来的效果。新建筑的介入,要表现出具有美学的环境意识,使人造环境成为一种审美境界。
建筑艺术犹如一条历史长河,每一个时代都要积淀时代的东西。建筑创造是将一个新东西介入旧环境,这是一个改变环境面貌创造美的机会,要处理好各种关系,要继承,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