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详细研究了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异化劳动,阐述了异化劳动的主要内容即异化劳动的四个基本规定性。马克思对资本主义异化劳动的批判对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指导作用,现阶段,我国正处于并长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异化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要在认真研究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的基础上,消除异化,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关键词】异化劳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示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的概念即劳动者生产的出来的劳动产品不仅不为劳动者所拥有,却反过来成为了压迫劳动者自身的异己力量。这种异化了的劳动使劳动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成为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一种异己力量。主要表现在:
1.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即物的异化。从马克思的观点看,劳动者同其劳动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说明劳动者付出劳动越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会越多,可是这并没有改善劳动者生活水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使劳动者的生活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在资本主私有制条件下会发生,接下来劳动者同其劳动的异化回答了这个问题。
2.劳动者同其劳动的异化即自我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这种劳动并不是劳动者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动,因为如果停止了劳动,劳动者就会面临饥饿,而且其劳动不是为自己而劳动,而是源源不断的给资本家劳动。劳动者对于这种不属于自己的劳动存在排斥,因为他们劳动的并不快乐,可是为了生存,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没有别的选择。
3..人同人的异化。“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本身。”“人本身”指的是资本家,劳动者的劳动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都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劳动者用劳动产品和资本家换取工资,但是也改变不了其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更不用说作为人的尊严,更改变不了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异化关系。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异化”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劳动者工资低劳动时间长;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部分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的存在。
二、消除异化劳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消除物的异化,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我国要消除这种异化现象就必须树立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要求是国家、政府制定实施的各项政策要以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战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消除自我异化,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们的劳动。要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促进劳动公平、分配公平,提高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人们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人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向劳动模范学习,从而使自己在劳动中感到快乐和幸福。
3.消除人与人的异化,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社会是每个个体的集合,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也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孤立的存在而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所以,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感动中国”人物、“最美”系列都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向导。人们也要不断改善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人际交往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只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了,才会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文环境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单行本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11-04
[5]谭智奇.论马克思的异化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梧州学院学报,2008,02
[6]鲁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4,18
作者简介:姓名:卢杰,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关键词】异化劳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启示
一、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
马克思提出的异化劳动的概念即劳动者生产的出来的劳动产品不仅不为劳动者所拥有,却反过来成为了压迫劳动者自身的异己力量。这种异化了的劳动使劳动失去了其本来的意义,成为制约人的身心发展的一种异己力量。主要表现在:
1.劳动者同其劳动产品的异化即物的异化。从马克思的观点看,劳动者同其劳动的异化主要表现在:“工人创造的商品越多,他就越变成廉价的商品。物的世界的增值同人的世界的贬值成正比。”这说明劳动者付出劳动越多,生产出来的商品就会越多,可是这并没有改善劳动者生活水平,劳动产品作为一种异己的力量使劳动者的生活更加贫困。这种情况为什么会在资本主私有制条件下会发生,接下来劳动者同其劳动的异化回答了这个问题。
2.劳动者同其劳动的异化即自我异化。在资本主义私有制条件下,“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他在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这种劳动并不是劳动者在自愿的情况下进行的,是一种强制性的劳动,因为如果停止了劳动,劳动者就会面临饥饿,而且其劳动不是为自己而劳动,而是源源不断的给资本家劳动。劳动者对于这种不属于自己的劳动存在排斥,因为他们劳动的并不快乐,可是为了生存,处于社会最底层的劳动者没有别的选择。
3..人同人的异化。“劳动和劳动产品所归属的那个异己的存在物,劳动为之服务和劳动产品供其享受的那个存在物,只能是人本身。”“人本身”指的是资本家,劳动者的劳动和生产出来的劳动产品都归资本家所有,资本家和劳动者之间是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劳动者用劳动产品和资本家换取工资,但是也改变不了其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更不用说作为人的尊严,更改变不了劳动者和资本家的异化关系。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国正处于并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阶段,“异化”现象仍然存在,比如:劳动者工资低劳动时间长;两极分化现象的存在;部分劳动者劳动积极性不高等现象的存在。
二、消除异化劳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1.消除物的异化,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我国要消除这种异化现象就必须树立和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做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共享发展要求是国家、政府制定实施的各项政策要以实现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公正、合理的收入分配格局,缩小贫富差距,贯彻落实邓小平同志的“两个大局”战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2.消除自我异化,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全体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需要人们的劳动。要不断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动者不得食,促进劳动公平、分配公平,提高劳动者劳动的积极性、主动性。教育人们要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美德,人们要热爱劳动,以劳动为荣,向劳动模范学习,从而使自己在劳动中感到快乐和幸福。
3.消除人与人的异化,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个体是社会中的个体,社会是每个个体的集合,人不可能离开社会而存在,也不可能脱离他人而孤立的存在而是存在于社会关系中的现实的人。所以,人们之间的人际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的关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因此,加强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为主要内容的公民道德教育,“感动中国”人物、“最美”系列都为人们提供了正确的价值向导。人们也要不断改善自己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人际交往也是一门学问,需要不断地学习。只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谐了,才会形成合力,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人文环境的支持。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单行本刘丕坤,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4]习近平:在十八届五中全会的工作报告[N],人民日报,2015-11-04
[5]谭智奇.论马克思的异化观及其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梧州学院学报,2008,02
[6]鲁凡.马克思的异化劳动理论对我国构建和谐社会的启示[J].改革与开放,2014,18
作者简介:姓名:卢杰,首都师范大学政法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研究生,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