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分析了学生在学习《基础会计》课产生“夹生效应”的原因,提出了消除“夹生效应”的方法。
关键词: 《基础会计》课 “夹生效应” 克服办法
在多年《基础会计》课教学中,我常听到学生反映:老师所讲的新知识点全懂,书后习题也会做,可是一到综合训练,根据经济业务做会计分录时,却不知所学知识点如何搭配应用,结果成了“夹生饭”。它使学生产生了会计易学难精、易懂难用的错觉,失去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夹生效应”。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仅仅是学习差的学生不愿意去学,就连成绩很好的学生对学习也缺乏动力,特别对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更不感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课前忽视预习,心中无数,只是坐等上课,课上疲于记笔记,只是机械地记住基础知识,课后忙于赶做作业,不重视复习,不善于归纳总结。而教材上每节后面的习题与新知识点同步,因此学生能用本节知识点“依样画葫芦”“对号入座”地解出后面的同步习题。学生感觉学得轻松,容易满足,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改进,进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何让学生消除“夹生效应”呢?
一、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的黄金时间只有25—30分钟。学生通过预习,会知道本节课中哪些知识已掌握,更重要的是会知道还有哪些知识未掌握,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容易精神专注,突出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二、在学习中要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在《基础会计》课教学中,根据经济业务作会计分录是重点和难点。根据经济业务作会计分录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账户名称。一般情况下,学生都知道每个账户核算什么内容,但是反过来,反映有关内容应由什么账户核算,学生往往不知道,因而就不会做会计分录。因此在学习中可通过多种形式加以训练,如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竞赛。经过有的放矢的训练,学生熟能生巧,看到业务题,就能想到本题中涉及哪几个账户。
三、在学习中随时归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归纳在学习中有着神奇的作用。学生通过归纳,可以找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清晰,形成知识体系,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通过归纳,还可以找到致错根源,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学生应如何归纳呢?
1.归纳核算内容相反和相近的账户。
在《基础会计》中涉及的账户很多,如果学生一个一个地背,那就要花很多时间,而且由于是死记硬背,效果则不会太好。只要对这些账户加以归纳,我们就不难发现,有些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反,如应收账款账户与应付账款账户,预收账款账户与预付账款账户,待摊费用账户与预提费用账户等。有些账户核算的内容相近,如应收账款账户与其他应收款账户等。只要对这些账户一一加以归纳,学生在做会计分录时就会严格区别,从而避免出错。
2.归纳核算内容相关联的账户。
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中,有许多结转类业务,需通过有关核算内容相关联的账户表示,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如购买的原材料验收入库,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我用有关账户来表示这样的过程:
物资采购账户与原材料账户,原材料账户与生产成本账户就是一对核算内容相关联的账户。依此类推,还有生产产品,完工入库,销售产品,结转收入、成本费用类账户,结转全年实现的净利润,等等。通过归纳,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3.归纳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
《基础会计》教材是围绕会计核算方法展开的。它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详细解释,那就是树干和树叶。另外全书的重点就是编制会计分录,即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全书的知识结构理清楚,使头脑中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的网络。
四、积极参与,形成创新意识
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榜样及培养功能,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不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学生就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了求解欲望。针对这种现象,我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我在讲“会计主体”前提时,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演会计,一个扮演私营业主。业主一次出去采购业务,拿来一些“发票”,会计予以报销;另一次业主出去旅游度假,也拿来一些“发票”,会计断然拒绝。通过轻松诙谐的表演,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所讲内容。我在讲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发挥发散性思维,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当教师进行试讲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于在这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了主体,学生自然就做得十分认真、仔细。在试讲过程中,我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掌握了该堂课的重点内容之外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引导学生即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的遗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在认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较快,而以后则逐渐缓慢。要使学生减少遗忘,加强复习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因而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要先复习当天所讲内容,再独立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以后,再在头脑里把今天所讲内容像放电影一样迅速过一遍;每节内容结束后再小结。这样通过不断复习,所学知识就不会遗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以上我分析了会计课“夹生效应”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希望对消除学生“学时全懂,学完后全不懂”这一怪现象有所帮助。
关键词: 《基础会计》课 “夹生效应” 克服办法
在多年《基础会计》课教学中,我常听到学生反映:老师所讲的新知识点全懂,书后习题也会做,可是一到综合训练,根据经济业务做会计分录时,却不知所学知识点如何搭配应用,结果成了“夹生饭”。它使学生产生了会计易学难精、易懂难用的错觉,失去进一步探索的兴趣。这种现象我称之为“夹生效应”。
在高职会计教学中,这种现象具有普遍性。它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目前高职学生存在的比较突出的问题是学生厌学情绪严重,不仅仅是学习差的学生不愿意去学,就连成绩很好的学生对学习也缺乏动力,特别对会计专业课的学习更不感兴趣。其次,学生的学习方法不当。许多学生课前忽视预习,心中无数,只是坐等上课,课上疲于记笔记,只是机械地记住基础知识,课后忙于赶做作业,不重视复习,不善于归纳总结。而教材上每节后面的习题与新知识点同步,因此学生能用本节知识点“依样画葫芦”“对号入座”地解出后面的同步习题。学生感觉学得轻松,容易满足,却忽视了学习方法的改进,进而影响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
如何让学生消除“夹生效应”呢?
一、养成预习的良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一节课的黄金时间只有25—30分钟。学生通过预习,会知道本节课中哪些知识已掌握,更重要的是会知道还有哪些知识未掌握,这样带着问题听课,容易精神专注,突出难点,提高听课效率。
二、在学习中要加强逆向思维的训练
在《基础会计》课教学中,根据经济业务作会计分录是重点和难点。根据经济业务作会计分录时,我们首先要确定账户名称。一般情况下,学生都知道每个账户核算什么内容,但是反过来,反映有关内容应由什么账户核算,学生往往不知道,因而就不会做会计分录。因此在学习中可通过多种形式加以训练,如同桌之间互相提问;以小组为单位,在班内进行竞赛。经过有的放矢的训练,学生熟能生巧,看到业务题,就能想到本题中涉及哪几个账户。
三、在学习中随时归纳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除非把一件事情放进构造得好的模型里面,否则很快就会忘记。”归纳在学习中有着神奇的作用。学生通过归纳,可以找到知识的前后联系,使所学知识更加条理清晰,形成知识体系,学生用起来得心应手;通过归纳,还可以找到致错根源,避免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学生应如何归纳呢?
1.归纳核算内容相反和相近的账户。
在《基础会计》中涉及的账户很多,如果学生一个一个地背,那就要花很多时间,而且由于是死记硬背,效果则不会太好。只要对这些账户加以归纳,我们就不难发现,有些账户核算的内容相反,如应收账款账户与应付账款账户,预收账款账户与预付账款账户,待摊费用账户与预提费用账户等。有些账户核算的内容相近,如应收账款账户与其他应收款账户等。只要对这些账户一一加以归纳,学生在做会计分录时就会严格区别,从而避免出错。
2.归纳核算内容相关联的账户。
在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的核算中,有许多结转类业务,需通过有关核算内容相关联的账户表示,学生对此难以理解。如购买的原材料验收入库,生产车间领用原材料,我用有关账户来表示这样的过程:
物资采购账户与原材料账户,原材料账户与生产成本账户就是一对核算内容相关联的账户。依此类推,还有生产产品,完工入库,销售产品,结转收入、成本费用类账户,结转全年实现的净利润,等等。通过归纳,学生能够一目了然。
3.归纳相关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和网络。
《基础会计》教材是围绕会计核算方法展开的。它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设置会计科目和账户—复式记账—填制和审核会计凭证—登记账簿—成本计算—财产清查—编制会计报表,这就好像一棵大树的树干,具体各部分还需详细解释,那就是树干和树叶。另外全书的重点就是编制会计分录,即借贷记账法的应用。这样学生就可以把全书的知识结构理清楚,使头脑中的知识成为一个有条不紊的网络。
四、积极参与,形成创新意识
波里亚说得好:“教师在课堂上讲什么当然重要。然而学生想什么更是千百倍的重要,思想应该在学生脑海中产生出来,而教师仅仅应起一个助产婆的作用。”如果不能很好地发挥例题的榜样及培养功能,教师只注意娴熟地解题,不重视充分暴露教者的思维过程,学生就悟不出解题思路及技巧,产生不了求解欲望。针对这种现象,我努力挖掘课堂教学的潜能,精心安排课堂教学结构,全面展示知识发生发展过程,并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如我在讲“会计主体”前提时,让两个学生上台表演,一个扮演会计,一个扮演私营业主。业主一次出去采购业务,拿来一些“发票”,会计予以报销;另一次业主出去旅游度假,也拿来一些“发票”,会计断然拒绝。通过轻松诙谐的表演,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掌握了所讲内容。我在讲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后,为了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发挥发散性思维,根据学生的志趣爱好、性格特点、认知水平和潜能的不同,分组让学生当教师进行试讲科目汇总表核算程序和记账凭证核算程序。这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于在这过程中,学生和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变化,学生成了主体,学生自然就做得十分认真、仔细。在试讲过程中,我注意发现和总结学生在试讲中存在的问题,纠正学生把握不准确的知识点,补充遗漏的知识点。在这一堂课中,学生在掌握了该堂课的重点内容之外还学到了许多课本之外的知识,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五、引导学生即时复习
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告诉我们,人的遗忘速度是不均衡的,在认识后的短时间内遗忘较快,而以后则逐渐缓慢。要使学生减少遗忘,加强复习是非常有效的做法。因而学生在学完新知识后,要先复习当天所讲内容,再独立完成作业;在完成作业以后,再在头脑里把今天所讲内容像放电影一样迅速过一遍;每节内容结束后再小结。这样通过不断复习,所学知识就不会遗忘,学生的综合应用能力就能得到提高。
以上我分析了会计课“夹生效应”的产生原因,提出了解决方法,希望对消除学生“学时全懂,学完后全不懂”这一怪现象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