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主要对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结合笔者近几年的教学实践,侧重研究新课程下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方法、手段,学生学习方法、评价方式等需要怎样改革才能更好地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进行论述,以便更好地推进课程改革的进程,达到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师 教学行为
从2003年我区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方法、手段,学生学习方法、评价方式、考试制度等都得到根本性的改革,这其中我也深有体会。特别是2003年我作为原南埔学区代表赴区参加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当时我就开始从多方面查找、搜索、阅读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大量材料,通过勤恳努力,最终我荣获区新课改知识竞赛二等奖。所以,对于我这个较早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工作者,现在重温《如何走进新课程》这一本书,印象深刻,感受颇深。
我觉得在当前,我区的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如何使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目前摆在教育部门面前一个关键性的探讨问题。我认为,在现代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广大小学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尤其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产生相应的变化,以便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发生怎样的变化,小学教师应如何树立与新课改思想相适应的教学行为,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教育问题。因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注重强调尊重和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应注重强调帮助和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明白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还包括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三、在对待自我方面应注重强调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分为新课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自动的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应注重强调沟通和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苦任务,它需要广大小学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改进,使之不断地注入新鲜的内容,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广大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担负起自己的神圣职责与重要使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如何走进新课程.2002.08.
[2]新课程标准学习参考资料.2002.08.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09.
关键词: 新课程改革 教师 教学行为
从2003年我区实施新课程改革以来,学校的教学方向、教学目标,教师的教学行为、模式、方法、手段,学生学习方法、评价方式、考试制度等都得到根本性的改革,这其中我也深有体会。特别是2003年我作为原南埔学区代表赴区参加新课程标准知识竞赛,当时我就开始从多方面查找、搜索、阅读关于新课程改革的大量材料,通过勤恳努力,最终我荣获区新课改知识竞赛二等奖。所以,对于我这个较早深入研究新课程改革的教育工作者,现在重温《如何走进新课程》这一本书,印象深刻,感受颇深。
我觉得在当前,我区的教育已经进入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阶段,如何使教学改革更好地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是目前摆在教育部门面前一个关键性的探讨问题。我认为,在现代新课程理念的冲击下,广大小学教师应当不断地提高自身的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尤其重要的是教师的教学行为也应产生相应的变化,以便促进新课改的顺利进行。那么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教师的教学行为应发生怎样的变化,小学教师应如何树立与新课改思想相适应的教学行为,是当前一个亟待研究的教育问题。因此,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一、在对待师生关系上应注重强调尊重和赞赏。
“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必须尊重每一位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尤其要尊重以下六种学生:智力发育迟缓的学生;学业成绩不良的学生;被孤立和拒绝的学生;有过错的学生;有严重缺点和缺陷的学生;和自己意见不一致的学生。
教师不仅要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教科书的质疑、对自己的超越。
二、在对待教学关系上应注重强调帮助和引导。
教怎样促进学呢?教的职责在于帮助:帮助学生反思自我,明了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形成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明白所学东西的意义;帮助学生营造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帮助学生对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并促进评价的内化;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潜能。
教的本质在于引导,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还包括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当学生迷路的时候,教师不是轻易告诉方向,而是引导他怎样去辨明方向。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当学生登山畏惧了的时候,教师不是拖着他走,而是唤起他内在的精神动力,鼓励他不断向上攀登。
三、在对待自我方面应注重强调反思。
反思是教师以自己的职业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在职业中所做出的行为以及由此所产生的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分为新课前、教学中、教学后三个阶段。在教学前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在教学中,自动的行动过程中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高效地进行。教学后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动结束后进行反思,这种反思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教学反思会促使教师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自我监控的能力。
四、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应注重强调沟通和合作。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除了面对学生外,还要与周围其他教师发生联系,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与配合。课程的综合化趋势特别需要教师之间的合作,不同年级、不同学科的教师要相互还要主动关心和积极配合其他教师的教学,从而使各学科、各年级的教学有机融合、相互促进。教师之间一定要相互尊重、相互学习、团结互助,这不仅具有教学的意义,而且具有教育的功能。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教师必须处理好与家长的关系,加强与家长的联系与合作,共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首先,要尊重学生家长,虚心倾听学生家长的教育意见;其次,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的、密切的联系;再次,要在教育要求与方法上与家长保持一致。
总之,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的艰苦任务,它需要广大小学教师与教育工作者坚持不懈地探索和改进,使之不断地注入新鲜的内容,进而得到长足的发展与进步。因此,广大小学教师要正确认识自我,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担负起自己的神圣职责与重要使命,为培养新世纪全面发展的人才而奋斗。
参考文献:
[1]如何走进新课程.2002.08.
[2]新课程标准学习参考资料.2002.08.
[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20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