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为实现“以生为本”的教育宗旨,多媒体信息技术在教育界已倍受关注,并成为植根于教坛的一朵奇葩、一道风景。本文重点谈多媒体的使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教育效果;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但同时也应注意合理使用多媒体,不能随意滥用。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历史教学;运用;作用;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今天,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多媒体在实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中作为课程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出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就应当让历史‘重演’。” [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呈现生动绚丽多资的画卷,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风云变幻,突飞猛进的精彩斑斓,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切身的体验与判断,感悟历史的价值与内涵。学生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课本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美国内战》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内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再现《南北战争》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美国当时的历史,引发学生思考战争的原因、性质、结果及影响等问题,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又如讲授《重庆谈判》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片段,让学生“回到” 抗战胜利后的环境中,感受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激发学生思考: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赴重庆谈判?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积极地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就会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从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教育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培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的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3]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圆明园》片段,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感情和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在讲述《日本全面侵华》内容时,可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日本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在讲授《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中国“两弹一星”、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史以及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在大量精美的图文中形象地了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史,受到了“两弹一星”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能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
另外,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学生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4]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素养。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为学生提高大量的历史信息,让学生对历史素材加以提取、整理和加工,然后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这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的探索》时,让学生搜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相关材料,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搜集的素材予以展示,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整理、提炼和加工,并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而且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讲到《改革开放》时,利用多媒体将“中共史上的创新”及“对农业的调整”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归纳整理,让学生掌握联想学习法及归纳整理法。在讲《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时,利用多媒体将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予以梳理,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分类,得出相关结论。多媒体的使用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学生学会学习。
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在教学时要考虑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历史教育不只是填满学生的硬盘空间,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的和理解力强的信息处理者。
(二)多媒体教学设计要合理。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晰,而不能繁琐,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过小,图像不能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最有效的信息,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三)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这样才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平台,只要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和历史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历史教育的新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出版 第148页
[2] 汤敏《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3] 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出版 第145页
[4] 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出版 第148-149页
作者简介:
郭坚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本文除了谈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教育效果外,还谈了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即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合理使用多媒体,不能随意滥用。
【关键词】新课标;多媒体;历史教学;运用;作用;问题
在经济全球化和世界政治格局多极化的今天,为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少年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新课标要求通过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外历史的基础知识,初步认识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开拓观察世界的视野,认识世界历史发展的总体趋势;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1]多媒体在实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过程中作为课程资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多媒体在历史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所谓教学情境的创设,就是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创设出类似史实的情境,使学生感到身临其境或由此启发学生思维,引起联想。历史是不能重演的,但是,我们的历史课堂教学要贴近学生生活,就应当让历史‘重演’。” [2][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呈现生动绚丽多资的画卷,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风云变幻,突飞猛进的精彩斑斓,能让学生身临其境,进行切身的体验与判断,感悟历史的价值与内涵。学生身临其境就会产生兴趣。“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光明的教学途径之一。”兴趣是一种积极作用的情绪,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和情感相联系,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教师通过创设一定的学习情境,揭示课本知识的社会实践意义,唤起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活学生思考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了兴趣,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识规律,运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悦耳、悦目、悦心的情境,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身临其境的感受,催发出学生积极探索的情感,调动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学习兴趣,从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讲授《美国内战》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有关美国总统林肯及《内争》时的一些图片资料,再现《南北战争》的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美国当时的历史,引发学生思考战争的原因、性质、结果及影响等问题,这样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主动性,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又如讲授《重庆谈判》时,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重庆谈判》中有关国共两党重庆谈判的历史背景资料片段,让学生“回到” 抗战胜利后的环境中,感受当时国内、国际形势,激发学生思考:蒋介石“邀请”毛泽东到重庆谈判的目的和实质是什么?毛泽东为什么赴重庆谈判?学生在历史情境中积极地展开讨论,主动发言,气氛活跃。这样就会把以前被动的学习变成了主动、愉快地参与,从而掌握了知识,提高了教育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境,陶冶学生情操,培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的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3]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挖掘历史教材中蕴含的思想内容,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四项基本原则教育、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国情教育。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单靠语言来描述,缺乏情景渲染,往往不能使学生产生共鸣,难以发挥历史学科的思想教育功能。
根据青少年的认知特点,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其声像效果和感染力强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优化历史课堂教学,再现历史场面,增强真实感,让学生身临其境,亲自感受历史时代的氛围。从而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情景,通过学生的内心体验,引起情感共鸣,自觉地接受熏陶,以达到内化学生道德情感的思想教育效果。
如讲《第二次鸦片战争》内容时,可播放《圆明园》片段,不仅能渲染课堂气氛,创设凝重的历史情境;而且达到了激发学生爱国感情和学习历史的强烈兴趣。在讲述《日本全面侵华》内容时,可播放《南京大屠杀》片段,不仅形象地再现了日本侵华给中国社会带来的灾难,而且增强了学生爱国主义情感。在讲授《铸起共和国钢铁长城》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展现中国“两弹一星”、战略导弹部队的建设史以及英模人物的先进事迹,让学生在大量精美的图文中形象地了解中国科技事业的发展史,受到了“两弹一星”民族精神的教育,增强了民族的自尊心和自豪感。因为利用多媒体技术,运用文字、图象和音响来展示历史的风云变幻,重现难忘的历史时刻,能以强烈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调动学生的多重感观去感受历史,了解历史,领悟历史,将爱国主义情感和民族精神渗透到学生的心灵中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为祖国繁荣富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责任感。
另外,多媒体技术还能使历史教学由课堂延伸至课外,通过各种有效形式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以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历史责任感,更好地发挥历史教育的德育功能。
(三)利用多媒体教学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
在新课标下,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让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感知历史,学会从当时的历史条件下理解历史上的人和事,并经过分析、综合、概括、比较等思维过程,形成历史概念,进而认识历史的时代特征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势;初步掌握解释历史问题的方法,力求在表达自己的见解时能够言而有据,推论得当,学会与教师、学生共同对历史问题进行探究与讨论,能够积极汲取他人的正确见解,善于与他人合作,交流学习心得和经验……[4]由此可见,学生的学习重心不仅是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方法,培养其自学能力和获取历史信息的基本素养。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能够为学生提高大量的历史信息,让学生对历史素材加以提取、整理和加工,然后通过分析研究得出结论。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动脑思考,反复研究。这使学生由过去单纯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主动参与知识的生成过程。这样,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还提高了能力、学会了学习。 比如在讲授《社会主义的探索》时,让学生搜集“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相关材料,利用多媒体将学生的搜集的素材予以展示,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整理、提炼和加工,并进行合作学习,共同探究。利用多媒体教学不仅使学生掌握了学习历史的方法,而且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过程,掌握学习历史的方法。在讲到《改革开放》时,利用多媒体将“中共史上的创新”及“对农业的调整”展现在学生面前,便于学生归纳整理,让学生掌握联想学习法及归纳整理法。在讲《苏联的解体—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时,利用多媒体将中外近现代史上的改革予以梳理,学生通过比较、分析,进行分类,得出相关结论。多媒体的使用不仅能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而且还能学生学会学习。
二、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也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一)运用多媒体教学应有利于教师的教授和学生的学习。在教学时要考虑到运用多媒体技术对学生的学习有什么功效,对他们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学会学习以及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的提高会起到什么作用。历史教育不只是填满学生的硬盘空间,而是要帮助他们发展成为有能力的和理解力强的信息处理者。
(二)多媒体教学设计要合理。在设计多媒体教学时,要考虑到实用性原则,要能够有利于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简明清晰,而不能繁琐,文字编排不宜过长、过密和过小,图像不能模糊不清,录像不宜冗长拖沓等等,争取在最短的时间里呈现最有效的信息,突破重点,化难为易,化繁为简。
(三)综合使用多种教学手段,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没有一种教学方法是万能的,也没有一种教学技术是万能的,重要的是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和技术。如果只是一味地使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那对学生实际上也是一种被动灌输,只不过是从教师的“满堂灌”变为“电灌”。所以,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要与常规的、甚至是传统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各自的优势,体现出整体的功效。这样才可能最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利于开展各种学习活动,有利于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使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的体现。
结束语:
多媒体技术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广阔的知识平台,只要我们按照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合理地使用多媒体,将多媒体技术和历史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广大教师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精神, 就一定能够开创出历史教育的新局面,使历史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参考文献:
[1] 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出版 第148页
[2] 汤敏《初中历史教学如何贴近学生生活实际》
[3] 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出版 第145页
[4] 肖川《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湖北长江出版集团 湖北教育出版社 2012年2月出版 第148-149页
作者简介:
郭坚强,中学高级教师,本科,研究方向,中学历史教学。
本文除了谈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掌握知识,提高教育效果外,还谈了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陶冶学生情操,培训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有利于学生掌握学习方法,积极参与学习过程。(即多媒体的运用有利于三维目标的实现)同时本文也提出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合理使用多媒体,不能随意滥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