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幼儿园每年都有家长开放活动,一来可以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活动情况;二来,通过和老师的沟通、座谈,更新家长的育儿观念。这是一次家长开放活动的实录。作为老师,我在关注孩子的同时,也关注着每一位家长。我能感受到家长对孩子最真实的爱,然而我却又深深地感受到家长的很多言语、行为并不能真正帮助孩子,反而给孩子带来更多的困惑。所以,我把这些真实的片段记录下来作客观的分析,希望我们能更好地理解孩子,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
妈妈六:你要举手,这样老师才会请到你。
中班音乐活动中,老师请了六个小朋友上去表演唱,其他小朋友则站在原来的位置随着音乐自由地表演唱。妞妞虽然没被请到,但她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唱得很投入,可一旁的妈妈很着急,她根本无心欣赏妞妞的表演,一个劲地对妞妞说:“你下次一定要举手,举得高一点,这样老师才会请到你。”
老师: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
在家长的欣赏中,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
分析:在家长开放日中,几乎每位家长都急切地想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孩子成为班级的焦点,希望孩子成为老师的宠儿。很多家长因此忽略了孩子那份快乐的自我展示,这是孩子自信的体现,这份自信比他人的肯定更重要。所以,更多地培养孩子的自信,而不要过分注重外在的评价,这样做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建议:欣赏孩子的表演,并真诚地告诉他:“妈妈看到你跳得很专注,就像在舞台上演出一样,妈妈觉得你表演得很好。”
妈妈七:你怎么和别人不一样?
中班美术活动的内容是让小朋友用藕片印画。毛毛拿到一张黄色的纸,他用紫色的颜料印花,做成一张黄底紫花的图画。妈妈看了看说:“你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别的小朋友都用了那么多颜色,多漂亮!”(老师示范的时候用了多种颜色,许多小朋友也用了多种颜色)。天天不开心地低下了头。
老师: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那是一份独特的创造力。
分析:家长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觉得要画得跟老师的一模一样,那才叫漂亮,才能得到肯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审美眼光,在一张黄纸上印满紫色的花朵,那真是一幅很特别的画,很好的创意。
建议:肯定孩子,对他说:“你的色彩很特别,和妈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听听孩子的见解,少发表主观的评论,这样做会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妈妈八:把锅让给点点好吗?阿姨喜欢你。
小班角色游戏区,点点和天天在玩过家家,他们都想要一个锅子,于是抢了起来。点点哭了:“妈妈,他抢我的玩具。”点点妈妈有点心疼,对点点说:“点点不哭,妈妈下次给你买一个。”可是点点还是哭,非要那个玩具不可。妈妈就走到天天旁边说:“天天,你把锅让给点点好吗?阿姨喜欢你。”天天想了一会,把锅给了点点妈妈。
老师:把成长机会还给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
分析:每一次交往中的冲突都是孩子很好的学习机会。但很多家长总是怕孩子吃亏,总免不了挺身而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过多地保护只会让孩子更依赖大人,当大人不在身边的时候,变得更加没有能力解决问题。
建议:客观地看待孩子间的冲突,引导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大人简单的包办。
妈妈九:小朋友都拿一颗,你怎么这么贪心!
老师给大家分糖果,拉拉拿了一颗,接着又上去拿了好几颗。妈妈大叫,“拉拉,别的小朋友都拿一颗,你怎么这么贪心呀。”可是,拉拉根本不听。爸爸在一边自言自语:“怎么搞的?平常在家里都不要吃,怎么在幼儿园变成这个样子。”
但接下来,拉拉却把这些糖果分给活动室里的家长们。“点点妈妈,给你。”“天天爸爸,这是你的。”接受别的家长感谢时,拉拉特别高兴。
老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分
析孩子的行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分析:拉拉的爸爸妈妈当时肯定觉得很没面子:拉拉怎么这么贪心,这么没教养,不知道别的家长会怎么看。其实拉拉只是快乐于那个过程,拿了,再拿,然后分给大家。大家的肯定让他对这个过程更加乐此不疲。所以,不要急着去否定孩子的行为,看看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在没有对别人产生坏影响的前提下,真的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建议:以客观的心态看待孩子,不要急着下结论。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作出正确的分析。
妈妈十:妈妈吃好饭就回来。
到了中午,家长们要回去了。很多孩子不愿意爸爸妈妈走,有的开始哭闹。红红也不愿意妈妈走。妈妈蹲下来对红红说:“妈妈也舍不得红红。但现在妈妈要上班。我们晚上再见,好吗?”妈妈亲了亲红红,离开了。红红安心地回到了活动室。牛牛也不让妈妈走。牛牛妈妈说:“妈妈离开一会儿,马上回来的。”牛牛不信:“不会的,你不会回来的。”妈妈一边走一边说:“再哭就不理你了,妈妈吃好饭就回来。”
老师: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真正信任你。
分析:红红妈妈能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接受孩子的情绪。同时,她的表达又让孩子感受到爱,那就是妈妈虽然离开了,但还是爱你的,这样红红就会感受到安全。最重要的是,妈妈最后还是坚定地告诉红红,妈妈还是要离开的。那是一份温柔的坚定。有时候妈妈一味让步,孩子也会得寸进尺的。而牛牛妈妈以哄骗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让牛牛不信任妈妈,并由不信任而产生不安全感。就算是牛牛妈妈真的留下来陪在牛牛身边,牛牛还是不放心,只要妈妈一离开视线,还会焦虑甚至哭闹。
建议:家长要学会“温柔的坚定”,学会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情绪,但是不能接受不合理的行为。像红红妈妈的回应就是比较妥当的。哪怕孩子小声哭一会儿,也是没有问题的,那是孩子在表达那份不舍的情绪,一会儿就会过去的。
结束语
也许,我们离童年真的太远了,我们几乎忘记了童年时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和那些特别的感悟。当我们以成人视角来看待孩子们时,就容易犯错。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时,请试着换成孩子的视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
妈妈六:你要举手,这样老师才会请到你。
中班音乐活动中,老师请了六个小朋友上去表演唱,其他小朋友则站在原来的位置随着音乐自由地表演唱。妞妞虽然没被请到,但她站在自己的位置上唱得很投入,可一旁的妈妈很着急,她根本无心欣赏妞妞的表演,一个劲地对妞妞说:“你下次一定要举手,举得高一点,这样老师才会请到你。”
老师:培养孩子的平和心态,
在家长的欣赏中,让孩子学会肯定自己。
分析:在家长开放日中,几乎每位家长都急切地想让孩子得到更多的关注,希望孩子成为班级的焦点,希望孩子成为老师的宠儿。很多家长因此忽略了孩子那份快乐的自我展示,这是孩子自信的体现,这份自信比他人的肯定更重要。所以,更多地培养孩子的自信,而不要过分注重外在的评价,这样做更有利于孩子心理健康发展。
建议:欣赏孩子的表演,并真诚地告诉他:“妈妈看到你跳得很专注,就像在舞台上演出一样,妈妈觉得你表演得很好。”
妈妈七:你怎么和别人不一样?
中班美术活动的内容是让小朋友用藕片印画。毛毛拿到一张黄色的纸,他用紫色的颜料印花,做成一张黄底紫花的图画。妈妈看了看说:“你怎么和别人不一样?别的小朋友都用了那么多颜色,多漂亮!”(老师示范的时候用了多种颜色,许多小朋友也用了多种颜色)。天天不开心地低下了头。
老师:接受孩子的与众不同,那是一份独特的创造力。
分析:家长以统一的标准来衡量孩子的行为,觉得要画得跟老师的一模一样,那才叫漂亮,才能得到肯定。其实,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审美眼光,在一张黄纸上印满紫色的花朵,那真是一幅很特别的画,很好的创意。
建议:肯定孩子,对他说:“你的色彩很特别,和妈妈说说,你是怎么想的。”多听听孩子的见解,少发表主观的评论,这样做会更好地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妈妈八:把锅让给点点好吗?阿姨喜欢你。
小班角色游戏区,点点和天天在玩过家家,他们都想要一个锅子,于是抢了起来。点点哭了:“妈妈,他抢我的玩具。”点点妈妈有点心疼,对点点说:“点点不哭,妈妈下次给你买一个。”可是点点还是哭,非要那个玩具不可。妈妈就走到天天旁边说:“天天,你把锅让给点点好吗?阿姨喜欢你。”天天想了一会,把锅给了点点妈妈。
老师:把成长机会还给孩子,相信孩子的能力。
分析:每一次交往中的冲突都是孩子很好的学习机会。但很多家长总是怕孩子吃亏,总免不了挺身而出,帮助孩子解决问题。过多地保护只会让孩子更依赖大人,当大人不在身边的时候,变得更加没有能力解决问题。
建议:客观地看待孩子间的冲突,引导他们自己来解决问题,而不是大人简单的包办。
妈妈九:小朋友都拿一颗,你怎么这么贪心!
老师给大家分糖果,拉拉拿了一颗,接着又上去拿了好几颗。妈妈大叫,“拉拉,别的小朋友都拿一颗,你怎么这么贪心呀。”可是,拉拉根本不听。爸爸在一边自言自语:“怎么搞的?平常在家里都不要吃,怎么在幼儿园变成这个样子。”
但接下来,拉拉却把这些糖果分给活动室里的家长们。“点点妈妈,给你。”“天天爸爸,这是你的。”接受别的家长感谢时,拉拉特别高兴。
老师:不要用成人的眼光来分
析孩子的行为,他们有自己的想法。
分析:拉拉的爸爸妈妈当时肯定觉得很没面子:拉拉怎么这么贪心,这么没教养,不知道别的家长会怎么看。其实拉拉只是快乐于那个过程,拿了,再拿,然后分给大家。大家的肯定让他对这个过程更加乐此不疲。所以,不要急着去否定孩子的行为,看看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在没有对别人产生坏影响的前提下,真的可以给孩子更多的自由和空间。
建议:以客观的心态看待孩子,不要急着下结论。这样才能更好地看到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作出正确的分析。
妈妈十:妈妈吃好饭就回来。
到了中午,家长们要回去了。很多孩子不愿意爸爸妈妈走,有的开始哭闹。红红也不愿意妈妈走。妈妈蹲下来对红红说:“妈妈也舍不得红红。但现在妈妈要上班。我们晚上再见,好吗?”妈妈亲了亲红红,离开了。红红安心地回到了活动室。牛牛也不让妈妈走。牛牛妈妈说:“妈妈离开一会儿,马上回来的。”牛牛不信:“不会的,你不会回来的。”妈妈一边走一边说:“再哭就不理你了,妈妈吃好饭就回来。”
老师: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让孩子真正信任你。
分析:红红妈妈能充分尊重孩子,理解孩子的情绪,接受孩子的情绪。同时,她的表达又让孩子感受到爱,那就是妈妈虽然离开了,但还是爱你的,这样红红就会感受到安全。最重要的是,妈妈最后还是坚定地告诉红红,妈妈还是要离开的。那是一份温柔的坚定。有时候妈妈一味让步,孩子也会得寸进尺的。而牛牛妈妈以哄骗的方式对待孩子,这样做的结果是让牛牛不信任妈妈,并由不信任而产生不安全感。就算是牛牛妈妈真的留下来陪在牛牛身边,牛牛还是不放心,只要妈妈一离开视线,还会焦虑甚至哭闹。
建议:家长要学会“温柔的坚定”,学会理解并接受孩子的情绪,但是不能接受不合理的行为。像红红妈妈的回应就是比较妥当的。哪怕孩子小声哭一会儿,也是没有问题的,那是孩子在表达那份不舍的情绪,一会儿就会过去的。
结束语
也许,我们离童年真的太远了,我们几乎忘记了童年时曾经发生过的事情和那些特别的感悟。当我们以成人视角来看待孩子们时,就容易犯错。所以,当我们面对孩子时,请试着换成孩子的视角。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世界,才能真正地理解孩子,才能更好地陪伴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