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新的教学大纲谈到:“作文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阅读教学中,使学生懂得怎样选材组材,怎样确定中心,怎样正确选择词语,写出通顺的句子,怎样联段成文,并注意前后联系。作文教学时,要指导学生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和技能。”这就为我们在阅读教学中,从主题、结构、语言等方面给作文教学打好基础指明了方向,我们必须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实际材料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阅读与写作训练。阅读重点在“读”,作文重点在“写”,以读促写,以写研读,读与写互相促进,相辅相成。只有大量阅读,勤写勤练,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读写素质的提高。但是,在实践中,也有不少学生读了好多文章仍写不好作文,其主要原因是没有解决好读与写的关系,将这两个环节人为地分开了,这就需要教师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地加以引导。
一、夯实基础,逐项分解,在读中“悟”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必须在教学时把遣词造句当成最基本的训练抓。要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就必须大量阅读,大量阅读即多读,既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颂。但應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学生初学作文,词不达意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写“学生举行大扫除”、“在学习执行两个规范过程中体现出许多‘三好学生’”等不是用词不当,就是词语搭配不当。根据以上情况,我就采用各种方式做词的搭配训练。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近义词在语言轻重上、范围上、感情色彩以及词语搭配上的区别,课堂上常让他们分辨词意、比较异同。例如《伟大的友谊》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教学时提问“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可以说怎样的关怀?学生回答说:“很关怀”“非常关怀”“十分关怀”。这里用哪个词更贴切?为什么?有的学生说:“用无微不至更贴切,因为这里讲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事业上互相关心,而且连生活上细微的地方都想到了。”经常做这样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的差别,而且还能养成仔细推敲词语的好习惯。
二、梯度训练,勤写善思,在悟中“练”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阅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在勤练当中,必须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句不衔接,甚至颠三倒四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不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因此连句成段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使他们言之有序地极其重要的措施。我们要特别注意与阅读课文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写好一段话,从教学实践看,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如果字、词、句、段等的基本功尚且不牢,成篇的文章怎么写得好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语文阅读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好奇心比较重,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其畅游在课外阅读的兴趣当中,让其在阅读中体现自我,展示自我,并借鉴优美篇章来完成作文写作。
三、积累素材,审题立意,在练中“写”
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好坏,对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否充实、条理是否清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内容空洞、层次不清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去挖掘它的重大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小见大的写法。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一文时,通过具体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如何选取白发苍苍的大娘、抹着眼泪的小金花、拄着双拐的大嫂,在战斗中掩护志愿军战士,离别时为志愿军送行的动人情景,来表现中朝人民血肉之情的中心目的。学生明白了这些,也就理解了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了。然后,让学生练写《我最要好的一个人》,先让学生讨论要写好此文,应选择什么材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再动笔写作。这样,时间长了,随着学生这方面知识技能的增长,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也就知道怎样选择和组织材料了。
当前学生作文中文不对题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例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一文时,首先明确课题中“争气”是关键性词语,然后通过对课文的具体教学,使学生了解童第周爷爷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刻苦学习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争气的?从而使学生明确童第周爷爷为了科学事业,为了中华民族再不被外国人小看,而珍惜时间拼命学习的高贵品质,这就使学生了解了课题与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然后仿照课文进行练写《争气的孩子》,选出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评议。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注重指导,分层达标,在写中“评”
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根据各阶段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练习方式力求多样,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就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从而摄取文章的语言精华和表达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便是阅读提高了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表达,使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更具体,更实在,比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提高了一步,再去阅读又有了新的提高,这样,写作又促进了阅读。
一、夯实基础,逐项分解,在读中“悟”
在这个环节中,老师必须在教学时把遣词造句当成最基本的训练抓。要让学生学会遣词造句就必须大量阅读,大量阅读即多读,既指读的篇章多,也指读的遍数多,以至熟读成颂。但應该强调一点,这样的阅读不是指机械的“死读”。阅读课文或别的优秀文章,主要是学习理解内容,学习作者观察事物、分析事物、表情达意的方法。学生初学作文,词不达意的现象较为普遍。如写“学生举行大扫除”、“在学习执行两个规范过程中体现出许多‘三好学生’”等不是用词不当,就是词语搭配不当。根据以上情况,我就采用各种方式做词的搭配训练。为了帮助学生逐步掌握近义词在语言轻重上、范围上、感情色彩以及词语搭配上的区别,课堂上常让他们分辨词意、比较异同。例如《伟大的友谊》一文有这样一句话:“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关怀是无微不至的。”教学时提问“无微不至的关怀”还可以说怎样的关怀?学生回答说:“很关怀”“非常关怀”“十分关怀”。这里用哪个词更贴切?为什么?有的学生说:“用无微不至更贴切,因为这里讲的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仅在事业上互相关心,而且连生活上细微的地方都想到了。”经常做这样的比较不仅使学生理解了词语的差别,而且还能养成仔细推敲词语的好习惯。
二、梯度训练,勤写善思,在悟中“练”
广泛阅读,可以给写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而勤写勤练,才能练出一定的写作能力,才能有效发现阅读中的不足并为读引路。在勤练当中,必须培养学生连句成段的能力。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语句不衔接,甚至颠三倒四的现象,主要原因就是不会有条理地思考问题。因此连句成段的训练也就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训练,是使他们言之有序地极其重要的措施。我们要特别注意与阅读课文的有机结合,指导学生写好一段话,从教学实践看,经常做这样的练习,对学生是有帮助的。扎扎实实地练好写作基本功,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如遣词造句,小的片段练习等。如果字、词、句、段等的基本功尚且不牢,成篇的文章怎么写得好呢?叶圣陶先生曾经提出作文应“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可见语文阅读的学习不能局限在课堂上,而应树立大语文观,通过课外阅读、语文实践活动等来培养学生的感悟能力。特别是小学生,他们对课外阅读的好奇心比较重,我们就可以利用这一点,让其畅游在课外阅读的兴趣当中,让其在阅读中体现自我,展示自我,并借鉴优美篇章来完成作文写作。
三、积累素材,审题立意,在练中“写”
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好坏,对学生的作文内容是否充实、条理是否清楚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学生作文中出现的内容空洞、层次不清是一个普遍的问题。这就需要我们在指导学生阅读与写作中,培养学生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的能力,善于从普通的小事中去挖掘它的重大意义,使学生学会以小见大的写法。比如,在指导学生阅读《再见了,亲人》一文时,通过具体教学使学生了解作者如何选取白发苍苍的大娘、抹着眼泪的小金花、拄着双拐的大嫂,在战斗中掩护志愿军战士,离别时为志愿军送行的动人情景,来表现中朝人民血肉之情的中心目的。学生明白了这些,也就理解了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择材料和组织材料了。然后,让学生练写《我最要好的一个人》,先让学生讨论要写好此文,应选择什么材料,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再动笔写作。这样,时间长了,随着学生这方面知识技能的增长,学生在自己写作时也就知道怎样选择和组织材料了。
当前学生作文中文不对题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这就要求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题立意能力,使学生的作文逐步做到内容充实、中心明确。例如,在教学《一定要争气》一文时,首先明确课题中“争气”是关键性词语,然后通过对课文的具体教学,使学生了解童第周爷爷为什么要争气?他是怎样刻苦学习为祖国争光、为人民争气的?从而使学生明确童第周爷爷为了科学事业,为了中华民族再不被外国人小看,而珍惜时间拼命学习的高贵品质,这就使学生了解了课题与中心思想之间的联系。然后仿照课文进行练写《争气的孩子》,选出较好的文章让学生进行评议。久而久之,学生的审题能力、立意能力也就提高了。
四、注重指导,分层达标,在写中“评”
在这个环节中,一定要根据各阶段的教材重点训练项目和学生实际,结合《新课程标准》要求,有计划地进行。要精心设计,精心安排,不能一味贪多、囫囵吞枣。在练习内容上,也应由简到繁,由浅入深。低年级应侧重于说话、写话;中年级应强调较为有序的句段、语段,后再练习写简单的文章;高年级应致力于篇章,尽可能地要求言之有序、言之有物。练习方式力求多样,以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这样,长此以往,学生就能在写的练习过程中,及时发现阅读中的不足,为读引路,不断提高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总之,学生阅读能力提高了,就能理解作者在文章中如何运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从而摄取文章的语言精华和表达技巧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这便是阅读提高了写作。在写作过程中学生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观察,去表达,使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更具体,更实在,比在阅读中得到的知识提高了一步,再去阅读又有了新的提高,这样,写作又促进了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