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诊所里的故事
大约在前一个诊所工作了半个月后,Charles医生决定把我调到Riverdale康复医疗中心。这是一排连栋诊所,规模比较大。Charles、Tamhankar医生、Martha经理每人一房,皮肤科、口腔科、骨科医生也每人一房。做账和收银人员各用一房,放射科两间房,理疗室在建筑的最里面,除一个大厅和理疗人员的休息室外,周边十一二个用布帘子分隔的单间用于物理治疗。
在这家康复医疗中心工作的Jenny和Chrlstine为理疗师,Juan是理疗师助理,Ella、Mark、Carla、Danny、王馨欣和我为助手。理疗师除评估病人外。工作与大家一样,主要不同还是薪水。王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六四”前来美,曾在密西根从事理疗和中医针灸,诊所经验丰富,与同事关系挺好。其夫胡小江是北京协和医大博士,那时正在布朗克斯做住院医生,恰好与通过考试的陈强华共事。诊所里的同事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有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这里的确像个世界大家庭。
美国医疗体系与中国不同,诊所和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是其主要网络。诊所与医院差别只是设备有无或多寡,医生都是个体户,他们在医院和诊所挂单,可以挂几个地方。家庭医生负责处理普通疾病,专科问题转诊。一般人们有病时多是上诊所看自己的家庭医生,重病需住院才转到医院。法律规定,医院对急症病人必须先作救治。同时医药分家,诊所没有自己的药房。
美国有许多不同的医疗保险公司,多数人由单位或自己出资买有保险,低收入或退休者,国家免费承担。保险人在自己医疗公司里可以自由选定一个家庭医生。病人例行体检或看病后,保险公司支付诊所的诊断、检查、治疗等费用。由于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生,诊所服务质量就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回头率及诊所收入,病人的任何抱怨(Complain)都会引起高度关注。从这里不难看出诊所竞争的激烈以及员工工作的重要性,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诊所生存和自己的饭碗。我曾在一些诊所看到过这样一段标语:“Patients pay your salary(病人支付你的薪水)。”它形象地反映了诊所员工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诊所以骨科疾病理疗为主,病人多为车祸、工伤后遗症或疼痛综合症,一般每天四五十人,多时七八十人,较为紧张。我们工作内容包括热、冷疗、腊疗、颈或腰椎牵引、超声波、水疗、透热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按摩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治疗目的是为骨骼、肌肉系统失调者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恢复功能。就工作性质而言,对于我这个十年临床经验的骨科医生,的确是“小菜一碟”,我成为诊所骨伤专业知识最强的治疗师。这当然有利于理疗工作,但因患者并非危重病人,因此复杂的医学知识并非唯一重要的。通过有效地服务,让病人满意才是工作的重心。我的同事都是美国公民,很多为土生土长,唯我一人是刚刚拿到工卡的外国人:当然大家并不强调这些,有些员工甚至都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但如何与美国人打交道,他们经验丰富。或许Charles医生认识到这一点,工作不久便把我调进了有华人王磬欣工作的这家诊所。对此我也挺高兴,毕竟我与王都来自中国,遇事可以互相商量。
我们的工作程序是,在指定地方拿取病历,把病人带到治疗问,遵循Charles或Tamhankar医生处方运用经皮神经电流刺激、热湿布裹法等,通常开机15-20分钟。完毕后,继续其它治疗,如按摩、指导功能锻炼等,全部结束叫下一位患者。这里的病人一般都很配合,但也有例外,一位名叫Heather的老太太是个代表。
那是在刚开始在新的康复中心工作不久后的一天,我遇上了一位叫Heather的病人。这位病人是个60多岁的白人老太太,体态比较臃肿,柱着拐杖,行动迟缓。Heather患有多处退行性骨关节炎,按照Charles医生的处方,有双手和双足腊疗(Paraffin),背部经皮神经电流刺激(TENS)和热湿布裹的治疗(Hot Pack),背部按摩和四肢功能锻炼。腊疗是将腊和矿物油混合加热成液态,用来浸襄手或足部的疗法;经皮神经电流刺激是运用低伏特电流通过电极作用于疼痛局部的疗法;热湿布裹法是将混装有矽、明胶和化学制剂的垫子加热后敷于疼痛部位的疗法。它们都是临床常用的缓解疼痛的理疗手段。
我将做手足腊疗的两个容器推到了治疗间,并按规定先将患者足部浸入装有加热液态腊容器,进去出来,先后7次,塑料袋襄住足部,毛巾包扎,橡筋缠上;然后按同样方法完成了手部程序。再嘱咐患者平卧治疗床上做背部其它理疗,对方马上提出不愿卧床,我只得让她坐在椅子上,将电疗仪电极橡皮片涂上粘胶剂,贴在患者背部疼痛区,垫上毛巾,放置刚从热水柜中取出的湿热垫子,用弹性绷带将垫子缠在背部。然后打开电疗仪开关,调节电流到患者满意的强度。
20分钟后关机,取出热敷垫和电疗仪,作背部按摩。完成后,应该进入指导患者四肢功能锻炼了,可是Heather却要求按摩上臂。然而医生处方上没有这一治疗,我只好耐心解释,但这位固执的患者不愿放弃要求。这时其他同事告诉我,她是一位特殊患者,要求特多,而且一定要有求必应,医生也拿她没办法。只得在不违犯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要求。我为她作了上臂按摩,患者又提出腿部按摩,因为这些额外的要求,大大延长了治疗的时间。
后来我才发现每当她来理疗,要求总有变化,而且治疗不能耽搁。有趣的是,以后凡是她到诊所,总是魔术般地轮到了我。打听方知因为大家都“怕”这位病人,因此她来时,治疗师们便放慢速度,“礼让三分”,尽量避开。不过经过几次接触,我逐渐熟悉这位病人,也慢慢摸索出了规律,边治疗边与她聊天,同时对其它要求作好准备,一旦提出马上用上。在我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理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她感到了十分满意。
在诊所,病人相处时间长了以后会对治疗人员表达感激。不时送东西,用的、吃的,也有小费。物理治疗人员休息房有许多这类东西,我们便叫前台和其它部门同事分享。有位黑人司机对我很好,每次近中餐时前来治疗,带一份盒饭,治疗也没有“额外”的要求;书店老板Louisa也请过客,得知我要回国探亲,她还专门送过英文书给我儿子。
每周三的中餐,由皮肤科医生请大家吃Pizza。周五则是诊所派给工作人员免费中餐,在对面中餐馆点盒饭,每人不超过8美元。纽约中餐馆很多,多为简易外卖店。口味分两类:一类是美式中餐,顾客以西人为主,特别是外卖,基本迎合他们的口味,我们诊所周五派的就是这一种;另一类是正宗中餐,菜与中国饭店无异,是真正思乡解馋之处,法拉盛和中国城有些餐馆属于这一类。
诊所圣诞Party吃西班牙餐,一般在老板讲话,发给员工新年年历和100美元“红包”后分享。有些同事吃完饭,跳舞跳到很晚。病人圣诞时也会送给治疗人员圣诞新年卡,里面夹有5-10美元现金,那位挺刁的老太太就给我送过礼。在中国是病 人请医生,在美国是诊所“请”病人。车祸病人到诊所就诊。有专车接送。圣诞或新年时,诊所给病人送礼,供奉“财神爷”。也会给律师(部分病人来自他们的推荐)和其他相关部门“敬贡”。
我在Riverdale康复中心工作Full time,有带薪病事假、节假日休息、每年两周公休。每天上班8小时,一周5天,年薪2.5万美元,当然要交税(J1身份不用交税)。美国税制有不同比率,一人低于1.5万美元年收入不交税,交出部分也可退回。有的美国人从不工作,领取救济金照样生活,只是退休福利会受到影响。交税对办理家属、亲戚的经济担保非常重要。
自从拿到工卡以后,我的工作、生活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变不了的还是那颗中国心。其实西方人对中国除抱神秘感外,也不乏钟情者。1998年,Charles带父母专程去过北京、上海、西安、桂林和香港游玩。Tamhankar也到过中国。有位病人去中国游武汉时,居然在红楼前留下了照片。当告知对方我的母校曾在隔壁时,她非常高兴,连说:“Nicel”
收到美国绿卡
1997年秋,在新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因为房东卖房,我开始寻找新的住处。还是通过《世界日报》上的广告,我找到了在Kissena大道46-40号的新住址。这是一栋私家House,有一二两楼加地下室。房子主人是台湾学生Connie,她在圣约翰大学读法律,父母住美国西部,由她负责房物管理和出租。因美国规定地下室不能出租,她便自己住那里。
二楼有三间房,大房住一位原武汉杂技团的年轻演员,探亲来美获得绿卡,在佛罗里达餐馆打工,每月回来一两天。另外两房分别住着钱琳和王玮:钱是佩斯大学MBA学生,打工读书;王来自中国青岛,国内有公司,旅游来美。刚来时信心十足,夸口一两年拿下绿卡,他短期做过理发师,在《世界日报》发表过房间装璜文章,但不到半年便改变决定回国。之后住进来一位新学生,说来他的运气真算不错,许多获奖学金者还被美国领使馆拒签,这位四川大学的在校生既无TOEFL。又无GRE,更无奖学金。单凭纽约皇后大学一纸英语学习1-20,竟然拿下签证。按照美国政府的态度,来美学习英语者移民嫌疑重,一般拒签。他是我碰到过最为幸运的一位中国留学生。
一楼两房由客厅改建,小房住着福建人、开出租车为业的朱君,大房我住,月租金280美元。朱君人挺仗义,常去赔场。有次开车带我和楼上老乡去大西洋赌城,一钟头赢回1千美元,不过失手的机会更多。据称,他的钱除了吃住用,剩余一部分寄回国内妻儿,另一部分则交给了赌场。
搬到新住址不久,得到一个消息:赵铁夫要结婚了。婚礼选择在周末举办,我很荣幸地受邀做伴郎。那天我们先去曼哈顿中国城照相馆,新郎新娘在那里拍新婚照,我在那里选择伴郎服装。试来试去,总嫌西服太大,最后拣了一套小号的穿在身上。然后与赵铁夫和新娘、伴娘一道,乘Limousine豪华婚车去了长岛一家大教堂。车身很长,里面装有电视,不过在喜庆的气氛中,谁也顾不上关心电视上播放的内容。
有关人士齐聚教堂后,结婚仪式宣布开始。我和新郎站在教堂前面,在隆重优雅的婚礼进行曲中,身穿洁白婚纱的新娘在父亲陪同下,从后门进来走向前方。此时彩纸飞扬,一片欢呼。女方父亲亲手把女儿交到新郎手中。新郎、新娘由牧师带领交换誓词,同舟共济,陪伴终身。“I do”声中,互相将戒指戴上对方手指,新郎亲吻新娘,意味着双方喜结连理。从此世上又少了两位寂寞的单身贵族。大家衷心祝愿这一对新人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最热闹当数晚上的聚餐了。完成所有仪式后,我们来到法拉盛的东云阁酒楼。少不了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唱歌、朗诵还不够,两人必须啃悬在半空中的苹果,免不了“咬”到对方嘴唇。不知是谁现场出了一个更为刁钻的节目,要求新娘用手将鸡蛋从新郎裤脚送进去,顺裤腿往上推,直到裤裆处,再从另一只裤腿滑出。这可是难倒了新娘子,好在新人双方配合默契,除在裤裆处稍有曲折,总的说还算顺利。表演引起大家的捧腹大笑,也为两人的婚姻生活带来了一个浪漫而又幸福的开始。
新住址房东装有Cable,为我们增加了不少的电视台。装Cable手续很简单,电话选定公司,他们立即来人免费安装。Cable服务有不同费率,最低月费9.99美元。高的69.99美元或更多。费用高则收台多,卫星电视可收六七百个台。新电影或成人片可电话Order,Cable公司按时放送,每部4.99美元。基本中文台两个,31频道《华语电视台》24小时播送,73和99频道的《美国中文电视》晚上20-24点有节目。
在这个新的地址里,我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寄来的绿卡申请批准函。1997年11月21日,我去曼哈顿下城的移民局办公室排队两三个钟头,交上登记照,办理了临时绿卡,即护照盖印。1998年下半年,我收到了移民局寄来的正式绿卡,从而为我的北美移民划上了圆满的句号。
大约在前一个诊所工作了半个月后,Charles医生决定把我调到Riverdale康复医疗中心。这是一排连栋诊所,规模比较大。Charles、Tamhankar医生、Martha经理每人一房,皮肤科、口腔科、骨科医生也每人一房。做账和收银人员各用一房,放射科两间房,理疗室在建筑的最里面,除一个大厅和理疗人员的休息室外,周边十一二个用布帘子分隔的单间用于物理治疗。
在这家康复医疗中心工作的Jenny和Chrlstine为理疗师,Juan是理疗师助理,Ella、Mark、Carla、Danny、王馨欣和我为助手。理疗师除评估病人外。工作与大家一样,主要不同还是薪水。王北京中医学院毕业,“六四”前来美,曾在密西根从事理疗和中医针灸,诊所经验丰富,与同事关系挺好。其夫胡小江是北京协和医大博士,那时正在布朗克斯做住院医生,恰好与通过考试的陈强华共事。诊所里的同事有土生土长的美国人,也有来自各个不同的国家,这里的确像个世界大家庭。
美国医疗体系与中国不同,诊所和家庭医生(Family Doctor)是其主要网络。诊所与医院差别只是设备有无或多寡,医生都是个体户,他们在医院和诊所挂单,可以挂几个地方。家庭医生负责处理普通疾病,专科问题转诊。一般人们有病时多是上诊所看自己的家庭医生,重病需住院才转到医院。法律规定,医院对急症病人必须先作救治。同时医药分家,诊所没有自己的药房。
美国有许多不同的医疗保险公司,多数人由单位或自己出资买有保险,低收入或退休者,国家免费承担。保险人在自己医疗公司里可以自由选定一个家庭医生。病人例行体检或看病后,保险公司支付诊所的诊断、检查、治疗等费用。由于病人可以自由选择医生,诊所服务质量就会直接影响到患者回头率及诊所收入,病人的任何抱怨(Complain)都会引起高度关注。从这里不难看出诊所竞争的激烈以及员工工作的重要性,其质量好坏直接关系到诊所生存和自己的饭碗。我曾在一些诊所看到过这样一段标语:“Patients pay your salary(病人支付你的薪水)。”它形象地反映了诊所员工和病人之间的关系。
我们诊所以骨科疾病理疗为主,病人多为车祸、工伤后遗症或疼痛综合症,一般每天四五十人,多时七八十人,较为紧张。我们工作内容包括热、冷疗、腊疗、颈或腰椎牵引、超声波、水疗、透热法、经皮神经电刺激疗法、按摩和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等。治疗目的是为骨骼、肌肉系统失调者改善症状、减轻痛苦、恢复功能。就工作性质而言,对于我这个十年临床经验的骨科医生,的确是“小菜一碟”,我成为诊所骨伤专业知识最强的治疗师。这当然有利于理疗工作,但因患者并非危重病人,因此复杂的医学知识并非唯一重要的。通过有效地服务,让病人满意才是工作的重心。我的同事都是美国公民,很多为土生土长,唯我一人是刚刚拿到工卡的外国人:当然大家并不强调这些,有些员工甚至都不知道我的真实身份。但如何与美国人打交道,他们经验丰富。或许Charles医生认识到这一点,工作不久便把我调进了有华人王磬欣工作的这家诊所。对此我也挺高兴,毕竟我与王都来自中国,遇事可以互相商量。
我们的工作程序是,在指定地方拿取病历,把病人带到治疗问,遵循Charles或Tamhankar医生处方运用经皮神经电流刺激、热湿布裹法等,通常开机15-20分钟。完毕后,继续其它治疗,如按摩、指导功能锻炼等,全部结束叫下一位患者。这里的病人一般都很配合,但也有例外,一位名叫Heather的老太太是个代表。
那是在刚开始在新的康复中心工作不久后的一天,我遇上了一位叫Heather的病人。这位病人是个60多岁的白人老太太,体态比较臃肿,柱着拐杖,行动迟缓。Heather患有多处退行性骨关节炎,按照Charles医生的处方,有双手和双足腊疗(Paraffin),背部经皮神经电流刺激(TENS)和热湿布裹的治疗(Hot Pack),背部按摩和四肢功能锻炼。腊疗是将腊和矿物油混合加热成液态,用来浸襄手或足部的疗法;经皮神经电流刺激是运用低伏特电流通过电极作用于疼痛局部的疗法;热湿布裹法是将混装有矽、明胶和化学制剂的垫子加热后敷于疼痛部位的疗法。它们都是临床常用的缓解疼痛的理疗手段。
我将做手足腊疗的两个容器推到了治疗间,并按规定先将患者足部浸入装有加热液态腊容器,进去出来,先后7次,塑料袋襄住足部,毛巾包扎,橡筋缠上;然后按同样方法完成了手部程序。再嘱咐患者平卧治疗床上做背部其它理疗,对方马上提出不愿卧床,我只得让她坐在椅子上,将电疗仪电极橡皮片涂上粘胶剂,贴在患者背部疼痛区,垫上毛巾,放置刚从热水柜中取出的湿热垫子,用弹性绷带将垫子缠在背部。然后打开电疗仪开关,调节电流到患者满意的强度。
20分钟后关机,取出热敷垫和电疗仪,作背部按摩。完成后,应该进入指导患者四肢功能锻炼了,可是Heather却要求按摩上臂。然而医生处方上没有这一治疗,我只好耐心解释,但这位固执的患者不愿放弃要求。这时其他同事告诉我,她是一位特殊患者,要求特多,而且一定要有求必应,医生也拿她没办法。只得在不违犯原则的情况下,尽量满足要求。我为她作了上臂按摩,患者又提出腿部按摩,因为这些额外的要求,大大延长了治疗的时间。
后来我才发现每当她来理疗,要求总有变化,而且治疗不能耽搁。有趣的是,以后凡是她到诊所,总是魔术般地轮到了我。打听方知因为大家都“怕”这位病人,因此她来时,治疗师们便放慢速度,“礼让三分”,尽量避开。不过经过几次接触,我逐渐熟悉这位病人,也慢慢摸索出了规律,边治疗边与她聊天,同时对其它要求作好准备,一旦提出马上用上。在我的精心治疗下,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心理状态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她感到了十分满意。
在诊所,病人相处时间长了以后会对治疗人员表达感激。不时送东西,用的、吃的,也有小费。物理治疗人员休息房有许多这类东西,我们便叫前台和其它部门同事分享。有位黑人司机对我很好,每次近中餐时前来治疗,带一份盒饭,治疗也没有“额外”的要求;书店老板Louisa也请过客,得知我要回国探亲,她还专门送过英文书给我儿子。
每周三的中餐,由皮肤科医生请大家吃Pizza。周五则是诊所派给工作人员免费中餐,在对面中餐馆点盒饭,每人不超过8美元。纽约中餐馆很多,多为简易外卖店。口味分两类:一类是美式中餐,顾客以西人为主,特别是外卖,基本迎合他们的口味,我们诊所周五派的就是这一种;另一类是正宗中餐,菜与中国饭店无异,是真正思乡解馋之处,法拉盛和中国城有些餐馆属于这一类。
诊所圣诞Party吃西班牙餐,一般在老板讲话,发给员工新年年历和100美元“红包”后分享。有些同事吃完饭,跳舞跳到很晚。病人圣诞时也会送给治疗人员圣诞新年卡,里面夹有5-10美元现金,那位挺刁的老太太就给我送过礼。在中国是病 人请医生,在美国是诊所“请”病人。车祸病人到诊所就诊。有专车接送。圣诞或新年时,诊所给病人送礼,供奉“财神爷”。也会给律师(部分病人来自他们的推荐)和其他相关部门“敬贡”。
我在Riverdale康复中心工作Full time,有带薪病事假、节假日休息、每年两周公休。每天上班8小时,一周5天,年薪2.5万美元,当然要交税(J1身份不用交税)。美国税制有不同比率,一人低于1.5万美元年收入不交税,交出部分也可退回。有的美国人从不工作,领取救济金照样生活,只是退休福利会受到影响。交税对办理家属、亲戚的经济担保非常重要。
自从拿到工卡以后,我的工作、生活开始发生很大的变化,变不了的还是那颗中国心。其实西方人对中国除抱神秘感外,也不乏钟情者。1998年,Charles带父母专程去过北京、上海、西安、桂林和香港游玩。Tamhankar也到过中国。有位病人去中国游武汉时,居然在红楼前留下了照片。当告知对方我的母校曾在隔壁时,她非常高兴,连说:“Nicel”
收到美国绿卡
1997年秋,在新的岗位工作一段时间以后,因为房东卖房,我开始寻找新的住处。还是通过《世界日报》上的广告,我找到了在Kissena大道46-40号的新住址。这是一栋私家House,有一二两楼加地下室。房子主人是台湾学生Connie,她在圣约翰大学读法律,父母住美国西部,由她负责房物管理和出租。因美国规定地下室不能出租,她便自己住那里。
二楼有三间房,大房住一位原武汉杂技团的年轻演员,探亲来美获得绿卡,在佛罗里达餐馆打工,每月回来一两天。另外两房分别住着钱琳和王玮:钱是佩斯大学MBA学生,打工读书;王来自中国青岛,国内有公司,旅游来美。刚来时信心十足,夸口一两年拿下绿卡,他短期做过理发师,在《世界日报》发表过房间装璜文章,但不到半年便改变决定回国。之后住进来一位新学生,说来他的运气真算不错,许多获奖学金者还被美国领使馆拒签,这位四川大学的在校生既无TOEFL。又无GRE,更无奖学金。单凭纽约皇后大学一纸英语学习1-20,竟然拿下签证。按照美国政府的态度,来美学习英语者移民嫌疑重,一般拒签。他是我碰到过最为幸运的一位中国留学生。
一楼两房由客厅改建,小房住着福建人、开出租车为业的朱君,大房我住,月租金280美元。朱君人挺仗义,常去赔场。有次开车带我和楼上老乡去大西洋赌城,一钟头赢回1千美元,不过失手的机会更多。据称,他的钱除了吃住用,剩余一部分寄回国内妻儿,另一部分则交给了赌场。
搬到新住址不久,得到一个消息:赵铁夫要结婚了。婚礼选择在周末举办,我很荣幸地受邀做伴郎。那天我们先去曼哈顿中国城照相馆,新郎新娘在那里拍新婚照,我在那里选择伴郎服装。试来试去,总嫌西服太大,最后拣了一套小号的穿在身上。然后与赵铁夫和新娘、伴娘一道,乘Limousine豪华婚车去了长岛一家大教堂。车身很长,里面装有电视,不过在喜庆的气氛中,谁也顾不上关心电视上播放的内容。
有关人士齐聚教堂后,结婚仪式宣布开始。我和新郎站在教堂前面,在隆重优雅的婚礼进行曲中,身穿洁白婚纱的新娘在父亲陪同下,从后门进来走向前方。此时彩纸飞扬,一片欢呼。女方父亲亲手把女儿交到新郎手中。新郎、新娘由牧师带领交换誓词,同舟共济,陪伴终身。“I do”声中,互相将戒指戴上对方手指,新郎亲吻新娘,意味着双方喜结连理。从此世上又少了两位寂寞的单身贵族。大家衷心祝愿这一对新人幸福美满、白头偕老。
最热闹当数晚上的聚餐了。完成所有仪式后,我们来到法拉盛的东云阁酒楼。少不了新郎新娘表演节目,唱歌、朗诵还不够,两人必须啃悬在半空中的苹果,免不了“咬”到对方嘴唇。不知是谁现场出了一个更为刁钻的节目,要求新娘用手将鸡蛋从新郎裤脚送进去,顺裤腿往上推,直到裤裆处,再从另一只裤腿滑出。这可是难倒了新娘子,好在新人双方配合默契,除在裤裆处稍有曲折,总的说还算顺利。表演引起大家的捧腹大笑,也为两人的婚姻生活带来了一个浪漫而又幸福的开始。
新住址房东装有Cable,为我们增加了不少的电视台。装Cable手续很简单,电话选定公司,他们立即来人免费安装。Cable服务有不同费率,最低月费9.99美元。高的69.99美元或更多。费用高则收台多,卫星电视可收六七百个台。新电影或成人片可电话Order,Cable公司按时放送,每部4.99美元。基本中文台两个,31频道《华语电视台》24小时播送,73和99频道的《美国中文电视》晚上20-24点有节目。
在这个新的地址里,我收到了美国移民局寄来的绿卡申请批准函。1997年11月21日,我去曼哈顿下城的移民局办公室排队两三个钟头,交上登记照,办理了临时绿卡,即护照盖印。1998年下半年,我收到了移民局寄来的正式绿卡,从而为我的北美移民划上了圆满的句号。